別讓教改壓抑了教師的聲音

 

日前和幾位教育與媒體界的老前輩聚會,大家暢談教育改革的各種弊端。說穿了就是所有的改革方案都是應急的,缺乏以世代為考量的規劃,更輕忽人口學、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研究調查資料的分析,否則20年前怎會沒預期到少子化的趨勢?怎會沒有考量產業轉型的需求?聽任大學擴增,技職教育萎縮,造成今天台灣高等教育與技職體系空前的困境。

我當時正在閱讀”Teaching 2030:What We Must Do for Our Students and Our Public Schools – Now and in the Future”一書,突然心中一震,這本完成在2011的著作,原來就是以20年為一個週期,思考未來教育的發展。相較於台灣的教師往往讓教改壓抑,加上教育環境中許多白皮書,絕大多數的規劃都著眼於當下問題的解決,缺乏提出具有創造力與前瞻性的思維,根本無助於改變台灣的教育環境,”Teaching 2030″一書可說是暮鼓晨鐘,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評估與創意。

“Teaching 2030″並不是一帖萬靈丹,而是基於師資培育的角度,傾聽美國最頂尖教師的聲音,展現出老師們將要面對未來的挑戰,提醒應當具備數位科技應用的專業能力,要有迎向教師企業家的勇氣,更要理性面對教師工會的建構。

偏鄉的教育資源匱乏,加上嚴重的數位落差,美國2002年開始提出「無落後兒童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使媒體與大眾開始注重城鄉兒童學習成就的差異,以及合格教師分配不均的嚴重問題。但由於以傳統教學理念,將大量資金投資在改善偏鄉教育環境上,結果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弱勢的孩童依舊無法得到較優質的師資與教學資源。如何調整出較為彈性的師資培育規範,進一步讓教師運用數位科技,使用其他優秀老師的線上教案進入自己的課堂,乃至於輔導其他國家與地區的教師成長,本書提供了許多鮮活的例證與經驗,十分值得參考。

台灣教育改革的一大障礙其實是法律管制的過於嚴格,呆板的會計與核銷制度,齊一的薪資與俸給制度,使得教師缺乏研發教材、教案、服務乃至專利的動力,部分願意投身社區服務工作的教師,往往很難受到同儕的支持。美國的公立學校同樣面對了「畏畏縮縮的文化以及規避風險的手段」,使學校陷入停滯與怠惰的氣氛。美國教師提出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市場化或自由化,而是導入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的創業精神,鼓勵教師提高專業,服務教師社群,奉獻創意、著作、教材或演講,同時獲得更佳的待遇與酬勞。顯然台灣的教師要從目前沈悶與呆滯的教學環境突圍而出,除了自身的創意與熱情足夠外,還要能夠鬆開結構性的各種管制,才有可能導入創業的機制與創新的未來。

個別教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團體的力道就迥然不同。美國教師過去透過組織工會,推動團體協約等方式,形成壓力團體,進行法案遊說,積極介入教育改革,類似的經驗絕對是台灣教師瞠乎其後的。當台灣近年來研議教師工會組織時,”Teaching 2030″一書則如暮鼓晨鐘地提醒在教師工會力量集結上,如果長期以激進的守法保障教師權益,反而形成政治上的對立與衝突,無法獲得大眾與立法機構的支持。在書中建議轉變教師工會型態,使其成為專業團體,轉型為會員間結果導向的夥伴關係,讓社會大眾成為教師的後盾,是相當前瞻性的觀念。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教師會乃至教師工會的建構上,我們如果能記取經驗,自然不會多走冤枉路。

或許我們應當先擱下官方提出的各種教改白皮書,從基層教師的心裡,從第一線優秀教師的經驗裡,從台灣教育環境與法制的剖析中,從關懷台灣偏鄉與弱勢教育的關懷中,一起集思廣益,促進教師專業,改善師資培育系統,提出一份給下一個世代台灣教師的備忘錄,作為教育改革的起點,為台灣2030年的教師與孩子建構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

南台科大資訊志工團 赴菲電腦教學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2014年菲律賓國際志工服務隊今年度已經辦理第五年,將執行「ADOC2.0計畫」,除了持續延伸並建立更多資訊教育的窗口,讓菲國年輕的學童及老師有更多接觸數位學習的機會,今年更加入太陽綠能科技專業課程,利用環保節能的概念來教導學童,並且以太陽能車實作讓學童增加學習樂趣。

為使菲國人民對台灣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團隊播放介紹台灣人文風情的影片,將台灣節慶與平溪天燈、夜市文化等深具台灣味的有趣課程穿插在輔教課程內,讓菲國師生共同體驗不一樣的台灣風華。志工服務團隊於本(7)月18日結束在菲國Bulacan省Meycauayan市為期二週的志工任務,透過豐富且多元的資訊課程和捐贈58部電腦等教學設備,協助菲國師生獲得資訊新知和機會,而志工團學生們則是經由服務互動過程,間接提升英語能力與教學經驗,同時提供人文關懷的養分也打開國際視野的窗口,不但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贏得許多的國際友誼。

今年是南台科大菲律賓志工團持續深耕「ADOC2.0計畫」的第五年,所以在「縮短數位落差」的課程規劃上,安排有電腦硬體基本認識與使用、微軟辦公室2010套裝軟體(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其他應用軟體的使用介紹。志工團任務係為持續響應政府ADOC 2.0計畫,持續推動「再生電腦,希望工程」計畫,服務課程設計以電腦資訊課程教學為主軸,加以台灣文化體驗之活動為輔,期望提升菲律賓之資訊應用能力,讓這計畫能持續且擴展到菲律賓更偏遠之地方,而此計畫除持續與菲國協力單位關愛護基金會合作外,亦獲得台商三發辦公傢俱公司無償配合海陸運輸電腦等教學物資,更與資策會、華碩文教基金會等資訊專業單位進行跨域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台商獲悉南台科大國際志工團之服務工作內容後,深表認同且相當支持,使得本次志工活動的辦理橫跨產官學與在地民間組織及台商企業,為志工團增添了更多的資源與力量。

國際志工服務期間於Meycauayan National High School舉行電腦捐贈儀式,典禮中邀請到眾議員Ms. Linabelle Villarica、家長會委員和菲華關愛基金會、台商代表等一百多名貴賓共同見證、由張崴縉副教授代表南台科大象徵性將電腦及螢幕交至眾議員Linabelle Villarica女士手中,場面溫馨歡愉,接著並贈送本校禮物及校旗感謝其協調幫忙。眾議員在致詞中多次感謝南台科技大學連續五年提供志工人力與物力到菲律賓進行電腦教育服務,此舉可穩固臺灣與菲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外,透過改變數位環境基礎教育,更使受服務學生畢業離校後有更寬廣的道路,希望日後能夠繼續深化此一夥伴關係,期待能與南台科技大學的合作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南台科大國際志工團領隊老師張崴縉副教授在兩週交流期間中,亦抽空回訪菲國的姐妹校,De La Salle University、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及Grace Christian College,增進彼此情誼,除介紹南台科大最新英語教學課程及獎學金條件外,也實際了解姊妹校對交流的需求,期能促成誇國合作計畫。三校反應相當熱烈,提出許多合作模式的建議要求討論,為此次志工服務增添另一項豐碩成果。

 

王文華:媽咪 妳要放手啦

 

一聲宏亮的哭聲,劃破春日營隊。聲音淒厲可怖,難道小隊長在虐待小孩?我們急趕過去,發現哭的是小傑,全隊20個孩子,他的鼻涕與淚水可以淹沒同學的腳踝。原來他不想跟媽媽分開,即使媽媽站在門外等待,小傑依然以哭威脅,緊抓著母親不放。
「別擔心,媽媽在這裡看著你,不走。」小傑媽媽安撫他。然而第二天,小傑依然含著淚水來營隊,母子相望,淚眼汪汪,第三天……
新來的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遇見不熟悉的人,一時的不適應是正常的。帶領營隊的小隊長有經驗,安排許多有趣的活動,讓大部分的孩子在安心的環境下,玩遊戲,學知識,漸漸忘了父母的存在,開始融入團隊的生活。
小傑沒有,他記得。別人玩球,他看著媽媽;別人跳舞,他找媽媽;別人休息了手牽手,他鑽進媽媽的懷抱。
小隊長跟媽媽說:「其實媽咪要學著放手,小孩太膩妳了。」小傑媽媽搖搖頭:「不行呀,這孩子沒見到我,他會哭的。」

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

為了證明她說的對,第三節課,小傑媽媽故意躲了一下,小傑的哭聲驚天動地的響起來:「媽咪,我要媽咪,我要媽咪啦。」小傑媽媽立刻出現,拍拍小傑:「媽媽在這裡,不哭,不哭。」媽媽邊安撫,那眼神也彷彿在說:「沒錯吧,他需要我,我得立刻出現在他面前。」
那怎麼辦呢?活動時,媽媽站在門外守護;休息時,母子倆手牽手嬉戲;吃飯時,媽媽進來幫他準備餐具,餵他吃飯;回家時,媽媽拿起他的背包,一起逃離這可怕的禁箍學園?
到底是孩子黏媽媽,還是媽媽黏小孩?父母不是超人,無法24小時stand by,即使今天應許他,明天呢?明年呢?
家長放手愛更多,這並不是完全放任,愛需要適當的距離,猶太人告誡父母: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父母不逐漸撤離,終日把孩子當超齡嬰兒養育,那麼,即使您播下的是龍種,最後長大的,將只是一隻吸附在您身上的跳蚤。

 

謝宇程:被兩群狼追趕,「一技之長」的教育跑得夠快嗎?

 

「太好了,大家又再重視高職了。許多人都來讀餐飲、設計了。高職還是比較早學到一技之長,以後不會有那麼多失業了。宇程,你書中的意見果然和潮流一致。」

我苦笑。因為我想說的話,對這個長輩而言不太中聽:一技之長,不見得是遠離失業的護身符了,也不見得該是技職教育的核心精神。

確實,我支持技職教育,我支持教育體系中,除了紙筆考試與論文發表以外,還有另外一條路。在我自己的著作《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之中,技職教育的價值也是核心信息之一。但我愈來愈發現,台灣需要的技職教育,恐怕並不是許多人心中理解的那個版本。

許多技職教育者都反對高職體系被考試吞併,這件事我毫不保留地支持。但是,當有些人希望技職教育回到嚴格訓練「專業技能」,讓學生受高職教育之後為的是「直接上工」,然後預期這個學生日後的一生,可以靠「一技之長」在工廠受僱,殷勤踏實,安穩渡日 — 後者,我現在日趨懷疑,甚至反對。

將教學和業界需求對接,以求學生都會了「基礎操作」直接上工,看起來很有效率,其實可能是短視而危險的。因為這些學生的背後,有兩批豺狼追了上來。

柬普寨工人,他們的薪資是台灣人的五分之一以下, 但他們的工作成果能滿足工廠方的需求, 他們當然拿走了許多製造工作。(來源)
柬普寨工人,他們的薪資是台灣人的五分之一以下,
但他們的工作成果能滿足工廠方的需求,
他們當然拿走了許多製造工作。(來源)

 

第一批狼,是在全球化時代中,其他爭取機會的各國勞工。他們來自中國,東南亞、印度,甚至非洲。當這些勞工,在短期的訓練後,他們也能進行機械式、重複性的基礎操作,也許還更加任勞任怨。而他們要的薪資,只是台灣年輕人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分之一。

而且,他們的國家,土地也遠較台灣便宜,可能排廢氣和廢水的規範,比台灣寬鬆得多。大部分的台灣廠商,既以代工為主,求的是壓低價格與對手競爭,當然很難留在台灣。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十幾年,大量廠商移出台灣,不但低階工人到當地僱用,連中階幹部都沒用台灣人。

所以,如果某項「一技之長」,是別的國家的人可以快速學習,你生產的貨品可以移往他國製造,你手上的一技之長,就不是很牢靠。也就是說,水電工匠、髮型師和廚師的一技之長也許穩固,但大多數在生產線上的工作,不需要應變、創意、巧思、知識基礎、精密技巧的「一技之長」,都不太保險。

第二批狼,是愈來愈聰明靈巧的機器狼,有些在天邊,有些在眼前 — 遠在天邊的可能叫做雲計算,近在眼前的是各種愈來愈智慧的自動化設備。只要機器、電腦、程式能做到的事,未來,就不太需要人來做了。而機器、電腦、程式,這個領域發展得可快了!

舉我們看得到的例子:國道收費員,他們的工作全部被自動感應扣款裝置取代。收費員自救會和一些學生近日抗議,希望得到政府安置。當然,他們失業很值得同情,但我們也該問:只有這些人嗎,未來還有多少人會被機器替代掉工作,政府和國民有多少資源可以拿出來安置這些人?

不再復見的國道收費員,是工作被資訊科技、自動化設備替換的近例 (來源)
不再復見的國道收費員,是工作被資訊科技、自動化設備替換的近例 (來源)

 

在可預見的未來,超市或加油站的收銀員,以及許多工廠中的操作員,將被條碼機、電腦系統,以及愈來愈靈巧的機器手臂所取代;甚至貨車司機也是。歐洲已有不少貨運公司,規劃將他們的貨車裝上連通的自動駕駛裝置;未來,五十輛車要從港口開到倉儲,只要一個駕駛,後面其他所有的貨車,都以自動感應和全球定位系統,定距跟隨前方的貨車。這些系統,不會閃神,不會喝酒,也不會打瞌睡。在台灣,有「一技之長」的貨車司機,多久後可能漸漸被替代?誰都說不準。

總結來說,現在,我們的年輕人被這兩群狼追上,不是會不會的問題,必然會;也不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已經發生了;而是嚴重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一技之長」的教育,現在是要跑給機械自動化、產業全球化,這兩隻狼來追。

機器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而東南亞、印度、非洲進入產業體系,甚至有基礎工作能力的人也愈來愈多。若我們一技之長的教育,跑的速度輸給自動化、全球化的速度,我們就被吞食。全球其他國家,智慧化設備,已經趕上年輕人的能力,並且搶走不少工作,我們若全力振衰起弊,還能阻止這個情況嚴重到災難性的程度。

如果是這樣,技職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技之長」訓練上,而需要真正走進科技教育。然而,什麼是科技教育?雖然這有點違反專欄的常態,但我想說:「未完待續!」

 

嘉藥餐旅系鄧杞祝老師技冠全場 勇摘日本調酒大賽國務大臣獎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餐旅管理系鄧杞祝老師,日前代表臺灣參加日本第21屆沖繩及北方對策擔當大臣盃調酒大賽,與25位日本調酒好手同臺競技,一舉拿下冠軍及總冠軍獎項,榮獲最高榮譽的國務大臣獎,為21年來國務大臣獎首度由臺灣選手獲得,成為全場最大贏家。

年輕甜美的鄧杞祝老師,參加過無數次的國際比賽,初次參加該大賽,對日本人嚴謹認真的比賽規格讚譽有加,也自覺十分榮幸獲得最高榮譽。此次能夠在酒品的穩定度上得到各評審青睞,得到冠軍之外,又在技術、命名、酒品等三項綜合計分上獲得總冠軍,完全是一次次反覆練習及經驗、創意的累積。鄧老師說,參賽作品以沖繩當地出產的泡盛酒加上阿里山的高山茶調製而成,最特別的是再加上臺灣特產的蕃茄、鳳梨、芭樂,清爽又吃得到果粒的滋味,如同享受在沖繩或臺灣渡假一樣的幸福感,所以,以『Happy Oka』命名,取Okinawa及Kaohsiung二地地名的英文字母重疊為名,就成為 『幸福Oka』多層次又清爽的口味。

水瓶座的鄧老師既富創意,教學也十分嚴謹認真,她說,希望學生在校不僅習得技巧,專業知識的養成更重要,所以她強調相關專業教育的培養。而學習調酒的學生,能將養成的肢體語言,應用於相關服務工作,無論是自信的神態、堅定溫暖的眼神或優雅靈活的肢體展現, 均優於其他學生。

嘉藥餐旅管理系龔聖雄主任表示,鄧杞祝老師學有專精,實務經驗豐富,平時除培訓優秀學子外,本身也多次榮獲世界賽事大獎,包括:新加坡亞太盃國際調酒大賽亞軍、澳門國際盃調酒大賽冠軍等多項殊榮,且在2011年獲得新加坡國際盃調酒大賽冠軍,成為臺灣首度獲獎選手;2013年更榮獲捷克世界盃傳統調酒季軍,表現相當突出。嘉藥李孫榮校長指出,鄧杞祝老師一直都是國際調酒比賽的常勝軍,2007年也榮獲觀光局熱心人士獎,在校教學積極認真,餐旅系在其用心調教指導下,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調酒比賽成績斐然,近5年間共勇奪10個冠軍及無數獎項,個個表現優異;而這次鄧老師再度親自出馬參賽,依然不同凡響,獲得最佳榮譽。李校長嘉許鄧老師優異表現,更期勉再接再勵,邁向高峰。

 

楊景堯:台灣大選之教育聯想

 

這一次台灣「九合一地方大選」已經結束,政治上產生很多後遺症,因為中央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地方六都選舉中輸掉五都,其他縣市選舉更是輸到只剩下三、四個。這可是非常嚴重,以致於許多前所未見的效應都出來了。例如從來沒有國民黨主席為地方選舉失敗而下台,這是第一次馬英九主席宣布辭去國民黨主席,1949年到台灣來的第一次。也是黨政分離—總統與黨主席分別由不同的人擔任。再比方說內閣立刻總辭也是頭一回;但沒有想到辭職的只有行政院長江宜樺一人,其他全數留任(文化部龍應台早就請辭不算),把政府組織工作當成這一種兒戲大概只有台灣才看得到。

其實這一次大選結果確實引起很大的震撼,不過多是從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去看待,筆者總感到有些不足,無法理解台灣年底這一次大選在教育上的真正意義。

首先是選民結構的改變,比起四年以前多了四個新生的「首投族」。他們是第一次擁有投票權,他們的投票傾向絕不會只受父母的影響,更多的影響因素應該是來自於學校教師與同學彼此之間的討論。換句話說,研究青年人非常重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要什麼、他們喜歡與討厭什麼。想要擁有青年人的選票,就必須注意學校教育是如何教導青年的未來。

很顯然的,這一次台灣大選的新生代投下不信任票。對照許多財經專家分析的失業、收入低、貧富差距大、不敢結婚、不敢買房子等等說法,都是正確的事實,台北市長候選人連戰的兒子連勝文今年四十四歲,財產以億元計算,「官二代」下降就要擔任台北市長,怎麼看今天的青年族群都無法接受。

最近台灣的教育部長吳思華說,再過兩年台灣的大學要減少五十所,剩下一百所;因為招不到學生。筆者覺得部長很幽默,兩年要如何減少五十所大學招生?減少五十所大學招新生之後又如何?台灣一位知名經濟學者馬凱以「教育亡國論」來形容過去二十年的台灣教育發展,雖然說「愛之深、責之切」。但是馬教授沒有先知之明,如今再評論也無濟於事。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的教育亡國可能原因由來已久,現在台灣的博士到處兼課也才每個月七百美金,真的是情何以堪?有人認為台灣藍綠都執政過,都有責任,話是中聽,只是人民不再以藍綠區隔選票的種子早就生根發芽,以後選舉想要依靠政黨恐怕不容易。

過去長期以來,台灣習慣用恐嚇牌,例如:選投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大陸會以武力對付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中共總理朱鎔基在投票前夕發表措辭強硬的演講,結果是反而助長對手陣營當選。因為從陳水扁首次選台北市長就開始使用,但是陳水扁當選了也沒事。兩岸彼此因為如此對待而判斷兩岸未來。如今連勝文選台北市長也一再提出來,投給對手陣營就是導向戰爭,這種論調看在陸生眼裡都覺得荒謬,更不必說對藍綠都不滿意的青年人了。

我始終覺得兩岸教育內容對彼此都不夠理解,就算是從2011年起開放兩岸高等教育交流,也無法改變兩岸的各方面差距。單以教材來看就會感到可笑,從小學到高中的歷史與地理拿來讀一讀就知道,原來我們彼此認識的是「歷史上的中國與台灣史地」,至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各說各話。試想沒有統一的國家思想與願景,如何建構國家的未來?

由於兩岸經貿依存度越來越高,婚配與就學人數越來越多,兩岸武力對峙的作用只剩下象徵性價值,台灣的藍綠也各有瓶頸。如此看來,台灣的人民對國民黨不信任,民進黨人才局限於某一些領域,更走不出兩岸關係、建構兩岸論述。年輕人過去相信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現在發現原來都是為了財團,由這一次選舉中可以看到許多兩岸官商勾結的案例。至於綠營也得不到年輕人的信任。未來的台灣要往哪裡走?(2014/12/10)

 

★(本文刊登於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12/11 17版)

 

蔡淇華:爸,太乾淨的手賺不了錢!我從父親身上學到「耐髒力」,讓自己無可取代!

擔任主管職逾十年,每次和擔任企業主的朋友談論用人之道時,結論幾乎都是一致的「屈的下去(台語),不怕髒,就是人才」。但不幸的是,我有一個「屈不下去」的老爸。

23年前,父親用三哥的名義向銀行貸了二千萬,想經營小家電東山再起。當時我已在這個行業浸淫兩年,父親希望我幫他成立進口部門,順便陪陪罹癌的三哥,於是我毅然離開台北,回到台中。

一到老爸的公司,就聽見老爸在會議室訓斥幹部。30分鐘後,七、八個幹部們垂頭喪氣,魚貫而出,坐在裡頭的老爸一臉神氣。我心中一陣不祥,詢問老爸:「公司多少員工?人事開銷一個月多少?公司加倉庫房租一個月多少?現金流有多少?」

得到答案後,連忙向會計室調了上個月的損益表。天哪!一個月人事加土地成本上百萬,毛利卻不到二十萬,簡直是在扮家家酒。我趕快告誡一樣回來幫忙的兩位哥哥:「老爸半年內會倒,能離開馬上離開!」,但基於「孝道」,他們都留了下來,但我隔天就開始計畫轉換跑道,最後走上教職。

如我所料,老爸半年後倒了,罹癌的三哥也成了負債一千多萬的票據犯。此後老爸又嘗試各種飲食業,他永遠是兩手插在口袋,出一張嘴,下指令叫「手下」的員工動手,當然,每做必倒。

現在老爸已年逾七十,每次聚餐又會常常提起他的創業夢:「只要給我五十萬,不管是投資股票或任何行業,我保證一年後賺個一百萬沒問題。」

去年我終於忍不住,把憋了二十多年的話一股腦兒傾瀉而出:「爸,太乾淨的手是賺不了錢的。以前我進口小家電時,下游銷售量最大的是三重的一對夫妻,先生是司機兼業務,老婆是總機兼會計,他們一個中秋節禮品的營業額可以做到你的兩倍,但公司員工數不到你的十分之一。」

這大概是老爸第一次專心聽我說話,我繼續不吐不快:「只有第一線動手的人最能夠感受到市場的脈動,他們的決策可能比老闆還準,所以王品的店長及決策小組一定是從基層產生,上層的人也必須時常回到現場走動。但你賣麵不煮麵,開店不顧店,永遠怕髒,永遠不動手,就永遠不了解細節,也永遠缺乏執行力。」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老爸「吐槽」。老爸不到30歲就取得川崎摩托車的三縣市獨家代理權,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舒舒服服,一個月可賺一棟樓房,但「早出日不成天」,他以為複製「過去」的經營模式,就可以成功一輩子,但,他錯了,一輩子也毀了。

但最慘的是,全台灣有一些像我老爸一樣的「決策者」,他們乾淨的雙手插在口袋,不了解現場,沒有實務操作經驗。當他們一決策,人民就跟著陪葬。

我稱他們是「專家」,以與日本、德國的技術「達人」做區分。他們嫻熟理論,拳拳服膺學術,因此常被尊稱為「學者」,他們讀過許多「過去」的書,東湊西湊後,得到一個學位或名位,開始指導眾生面對「未來」。例如沒從商經驗的教你怎麼做生意、不會創作的人教你如何欣賞文學、沒幹過行政的教你如何在學校「領導」老師,更可怕的是,沒唸過高職的博士(以前會唸書的,沒人念高職)叫高職生和高中生念一樣的歷史、地理、國文,一起升學,一起不動手。

一位擔任科技大學教職的的朋友感嘆道:「以前工專時代,學校要花很多錢買機器讓學生上實習課,但教育部教我們『升格』為科技大學後,實習課緊縮,學校成本降低,蓋教室學理論就能給文憑,董事會和學生都高興,但現在看到科大畢業生薪水比以前的專科生低,真的很心痛…我們真的是一起毀掉台灣技職教育,造就台灣今日『有人無才』產業空洞化危機的共犯。」

教改的精神是對的,並非一無可取,但一些美國回來的「學者」橫向移植美國式教育,卻因未「屈下去」了解教育現場,純理論式的「紙上談兵」,終於造就台灣教育史的現代「長平之戰」,被坑殺的學生人數,何止二千年前的四十萬。

「學者」怕髒,無法屈身碰觸土地,不代表下一代不能改變思維,不要跟著陪葬,但可惜的是,「怕髒」的思維已根深蒂固在多數新生代的心底。

詢問一些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竟然有許多人的第一選項是「大樓裡吹冷氣的白領階級,薪水低一點沒關係」;現在大家一窩瘋選擇「觀光餐飲」,許多更是只看到它光鮮亮麗的一面,最後才發覺,因為讀了太多理論,沒有足夠時間學習核心技術,只能低薪低就,永遠翻不了身,成為全球化浪潮中最容易被取代的一群。

然而,只要「不怕動手」,離開學校後,仍然可以靠「做中學」累積關鍵能力。

一位高中同學,書唸的不好,重考後才考上私校國貿系。畢業後擔任跑醫院的進口醫療器材業務,但境遇多舛,醫生不見他,老闆無心經營,最後他費盡千辛萬苦,從醫生那裡了解醫院的需求,老闆離去後,借貸扛下公司代理權,最後發覺產品技術關鍵,得到澳洲原公司授權在台生廠。他曾自豪,對產品製程,念國貿的他,比化工系的畢業生還熟,問他原因,他謙虛回答:「我比較不怕髒吧,遇到問題,就東摸西摸,最後連機器也搞熟了。」

這個同學現在更發揮「不怕髒」的精神,嗅到老齡化的未來需求,藉由醫療的網脈,包下一間署立醫院後方整座養老院的經營權。現在已是多家公司的大老闆。他不畏困難,喜歡動手解決的習慣,使他掌握許多細節的核心能力,三哥也是如此。

三哥專科學的是機械,在父親倒閉後,我介紹他到補習班任職。他一邊治療癌症,一邊在補習班擔任導師,他發覺學生對校系選擇非常茫然,因此每天「屈」在補習班,研究各校系的歷史、師資、校友出路等,再花時間與每一位學生諮商,終於能掌握學生最需要的細節,成為補教名嘴。現在他已是事業有成的四家補習班老闆。他對大學新鮮人的忠告是:「22K只是起薪,若願意在一個行業『屈』下去吃苦磨能力,不出三年就能成為該行業的達人,建立不可取代性,告別低薪。」鄰人阿興想法也一樣。

阿興比我小很多歲,生在創業不易的年代,雖然只有高工補校的學歷,但喜歡動手組裝腳踏車。如今是一家腳踏車工廠的老闆,一年有數億的外銷營業額。前幾日他感慨一位擁有國立大學機械系學位的員工對他抱怨,為何薪水拿不到三萬。他回答:「薪水代表的是你目前解決問題的能力,你以前只會讀書,動手做的訓練太少,若你讀書階段,就有操作與實習的訓練,你現在早就有設計及改良腳踏車的能力,薪水將何止三萬?」

跳脫書本的純理論學習,加入操作與實習的德國雙軌教育,是阿興喜歡的制度。

上個月邀請德國雙軌教育下的受惠者──22歲的Hannah到校與同學交流。

Hannah是大學生,也是愛迪達的員工。在重視理論與實務的雙軌教育下,她三個月工作、三個月讀書,但讀書日是早上到晚上,一天十二小時的課,翹掉兩堂課,就會被愛迪達開除,讀書是為了增加解決職場問題的能力,每天要學的紮實,活的充實。

近年來德國在世界不景氣當中,仍保有輝煌的經濟發展與全歐最高就業率,與德國重視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制度有必然關係。如成功大學教授孫全文研究,2007年全德已有超過55%以上德國企業願意參與雙軌教育訓練。我們期待有理念的大學和企業合作,推年輕人一把,讓年輕世代捲起袖子,培養動手做的習慣與全球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當權的大人們,也要跳脫「專家思維」,要「屈下去」,要永保「學徒」願意動手的學習力。

常感慨,許多夥伴,缺乏動手處理細節的習慣。每當一起討論棘手的新問題時,常顧左右而言他,閃躲問題的癥結點,最後以「我們會妥善研究」帶過,等到未處理的「魔鬼細節」長成真正的「細節魔鬼」時,已養廱為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已緩不濟急,最後常危及組織,貽害至深。

大人是孩子的鏡像。當我們這些以前四肢不勤、只會唸書、靠考試爬到這個位置的長者,不再兩手插在口袋,願意彎腰撿起一片垃圾,這時,「孩子會學會動手」。當我們願意示範用腰力拖地或掃乾淨廁所時,這時,「孩子會學會不怕髒」。當我們願意坐下來,一起處理共同的困境時,這時,「孩子會學會面對細節」。

考試第一、升學至上、動腦不動手的教育思維,已讓台灣長成頭重腳輕的失能怪獸。當我們站在世界競局的十字路口,進退失據時,若我們不再只強調IQ,而開始培養願意動手做(Do)、不怕髒(Dirty)、懂細節(Detail)的高DQ人才,或許幾年後,台灣那隻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黑手」,會再重新長出來!

 

原文刊載於蔡淇華老師Facebook,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