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見了?高海科大整併 海洋人才恐加速流失

 

文/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台灣航海人才出現嚴重斷層,月薪10多萬也請不到人,近年又因教育部整合高教,有70年歷史的高雄海洋科大原預計在明年和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合併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不過海洋、海運界一片反對聲浪,擔憂高海科因此失去海洋主體性,海洋人才流失更嚴重。

除了高雄第一科大,位在西子灣附近的中山大學,也在10月校務會議通過和高海科大合併案,身處基隆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下月底也將召開校務會議,預期將加入「搶親」行列,高海科大情歸何處還有變數。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立委邱文彥海洋人才培育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左)和立委邱文彥(右)

 

航海地位低,斷層嚴重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以及淡水河旁的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並列台灣海運業三大人才搖籃,但高海科大近年招生人數不到一萬,被列入教育部重點整併學校,原預計和高雄第一科大、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結親,成為台灣最大的科技大學,不過高應大後來退出。

高海科大和高雄第一科大則在今年五月校務會議通過合併案,預計明年2月併成「高雄科技大學」,但高海科大不滿「海洋」兩字被拿掉,且表决時贊成和反對僅差8票,校內意見仍相當分歧。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港,高海科大更是全台唯一一所有自己碼頭的學校,前身是台灣省立基隆水產職業學校高雄分校,後升格成高雄市立海事專科學校、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2004年才改制成現在的科大,人才遍佈業界,如今卻面臨整併,除了加劇海洋人才斷層,更凸顯台灣缺乏長遠的海洋政策。

今天立委徐少萍和海洋大學出身的邱文彥召開「台灣海洋人才培育座談會」時,中華海員總工會、船代會和主要海運公司都反映,現在人才越來越難找,海員工會理事長陸王均表示,現在全靠老一輩撐著,65歲以上的船員仍有400多人,最高齡71歲。業界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台籍船員只有4成,另外3成是中國人,3成菲律賓人。

海運佔了全世界九成運輸,台灣海運業起薪比一般上班族高出許多,剛進來的三副月薪就有10萬,當到輪機長更將近30萬,依照航程,離家時間從一周到一個半月都有,但在傳統觀念中,船員多半是窮苦人家才會從事的職業,許多女生一聽到對象是船員就不嫁了,越來越少人願意上船。

不過前航港局南部中心主任鄭葉華說,以前經濟較差時,船員薪水和陸上差五倍,隨著經濟起飛,現在大概已經縮小到3倍,船公司也比較喜歡聘用工資低廉的外籍船工,年輕人自然不願上船。

 

學界呼籲,應整合高職、技職、大學教育

高海科大校務顧問莊凱中表示,不反對整併,但不論高雄第一科大或中山大學,都和高海科大的性質不同,教育部只急著減少學校,以「全台最大科技大學」為誘因,卻沒評估海洋人才的培養,校友們都很不滿,合併應考量海洋專業,與海洋大學結合。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更直接抨擊,台灣不缺綜合型大學和科大,一旦高海科大和高雄第一科大合併,連海洋兩字都沒了,將傷害國家海洋主體性發展,「這不只是要不要合併的問題,而是台灣海洋戰略的問題。」

明年夏天基隆高中可望改名為海大附中,加強和海洋大學連結,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也正在進行和海洋大學合作事務,張清風認為, 台灣的海洋教育應整合成「一條龍」,從高職、技職到大學,下個月26日將召開校務會議,表决推動和高海科大整併,校內大多樂觀其成,應可順利通過。他強調,若整併,還是會保留高海科大技職傳統,列為高雄分校,雙方可共享師資、資源。

高海科大船運技術系主任周建張說,高海科大重實作,海洋大學有研發能力,可以互補,校內對整併樂觀其成。

立委邱文彥認為,上個會期通過海洋委員會,未來人才需求很大,教育部應思考系統性的海洋教育體系,公布台灣的海洋戰略,之後擬召開記者會,讓現任候選人聽到海洋界的聲音。

不過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說,當初也是高海科大校務會議通過和高雄第一科大整併,教育部只能尊重,且名字不是重點,教育部仍會協助繼續發展海洋特色;海洋大學和高海科大一南一北,整併難度很大,先前中興大學在台北成立法商學院,最後還是失敗各自獨立,「希望不要再走錯誤的路。」

 

圖片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