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高職學不到的技術 Maker社群做到了!

 

剛開始有一群人,他們需要的工業商品規模不經濟,於是自己起來DIY,自己替自己客製化。結果,發現DIY的過程能夠獲得內在善,這股內在善甚至超過產出的外在善(經濟價值)。於是,開始不只為了實用價值DIY,更為了”爽”而DIY。

這群為了”爽”而DIY的業餘人士,在台灣的過去十幾年,先是以高價的遙控模型為中心聚集,因為高價所以人數不多。但在最近幾年,由於物美價廉中國製零件和技術快速擴散,人數突然大幅成長,並在吸收西方車庫文化之後,逐漸形成現在的Maker社群。

Maker社群的壯大,甚至到了一度給專業人士打臉的程度。世界知名的廣告公司奧美,就曾經於2013年在台灣徵求「Arduino 互動設計師」一職,但該職位的工作內容其實是需要具備廣泛的嵌入式系統知識與實作能力,並非一定要用Arduino這種工具,Arduino只不過是Maker社群最常用的微電腦開發版。雖然此事只是廣告公司試圖跨領域徵才時,由於不了解所鬧的小笑話,卻是台灣Maker社群向民間掌握技術話語權的重大里程碑。

正式的技職體系理應可以掌握技術話語權,但是三個因素,使得業餘人士更強、專業人士更弱,漸漸消弭了專業與業餘之間的鴻溝:

  • 高職筆試掛帥風氣下的技術崩壞。
  • 資訊流通發達,知識更容易取得。
  • 美術、音樂、歷史、地理等博雅教育科目為了增加教師缺額,搶食工業高職的上課時數,於是先被犧牲的,就是原先佔時數最長、耗經費最多、老師同學都感到最辛苦的實習課。

結果,原本要培育技術人才的技職體系,就只是讓大學生提早三年讀專業學科;技職體系的教育目標,反而學校外的Maker社群做到了。

你問我,這落差再怎麼小,好歹也關在學校念了三年的工業高職,有這麼容易被業餘超過?我這幾年在學校當實習課助教,帶的大部分是統測高分的電機電子群畢業生,扣除高中畢業者後樣本數約65人,多的是連三用電表都不會用、LED分不清楚極性、焊個DIP電路一堆冷焊也敢交差;他們學過基本電學,有節點概念,但是看到實際電路卻完全不會應用。以上這些只是小問題,很多有心的業餘Maker都能輕易克服,但是對電機電子群高職生來說,只不過是高一就該熟悉的「豆知識」。理應要更專業的一群人,卻做得很落漆。

甚至,前年得知台北市某市立高職資訊科不教8051了,改教更速成、卻離業界人才水準更遙遠的Arduino;另一間市立高職的電機科用積木化的NXT在做專題。這表示Maker社群文化正在反噬工業高職。

還不只是如此,角色正在互換中。當下Maker社群越來越精進,朝著工業高職教育目標前進,甚至單兵技能因跨越科系藩籬而更加全能;工業高職越來越墮落,不管老師還是學生,上課只要舒服就好。

大概除了修車、化工這種設備成本高的技能還沒有被Maker社群攻下,機械製造在不需要精度和強度的小量市場已經被3D列印打下,至於電機電子群能不被Maker追過得還剩多少?我懷疑連一半都沒有。

以下是我擷取的今年統測專業科目考題:

出處

[jumbotron]

104年 統測 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專業科目(二)

39. 下列關於軟體使用功能的敘述,何者正確?
(A) Word軟體可以用於編輯動畫
(B) FrontPage軟體常用於文書處理
(C) 若在PowerPoint軟體中把簡報檔存成 . pps,就可用來直接播放該簡報檔
(D) Dreamweaver軟體常用於影像處理
[/jumbotron]

這是今年的題目,不是十幾年前的。2015年考這種題目來決定高職生升學,難怪Maker社群要把自己和學校劃清界線。雖然前者的教育目的偏向社會本位、後者幾乎是個人本位,但以從事的活動來看,「當今的Maker社群」幾乎就是「過去的工業高職」。

 

本文轉載自合作作者:林高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工業高職學不到的技術 Maker社群做到了!〉中有 1 則留言

  1. 技職體系今天最大的問題是就業環境導致升學主義竄起,連帶所謂技職教育變質。教育本身就不應該限定特定的教具或者教材,而是應該要讓技職生學習到如何面對產業快速變化的應變能力,反過來說只要老師教學能夠正確傳達該有的知識領域觀念,用什麼或怎麼教也無所謂。本質決定現象,但現象不能表示本質。

發佈回覆給「Guo Tony」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