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專題】 建築匠人,技藝傳承,專訪全國建築舖面銀牌官群峯

 

文/ 吳孟庭

圖/ 官群峯提供

「技藝擁有者,就是匠人。」官群峯說。他是第39屆全國技能競賽建築舖面銀牌得主,目前從事建築業的他,侃侃而談表示,競賽主要目的應不以名利為目標,而是視自己為傳承技藝的匠人,將技藝傳遞下去。

建築舖面在技藝競賽中屬於「建築花式藝術」,因此時常與他人切磋,才能使技術進步。然而,要使技藝與時代共進的方式,有三個 : 模仿、創新、發明。他表示,先透過模仿,進一步創新發明,才能使傳統技藝與時代相連。

受到父親從事水泥工作的影響,成為官群峯踏上建築科系的原因之一,但另個原因,則是一部日劇。

官群峯表示,國中時受到描述建築師一職的日劇,讓他心中的建築夢萌芽。憑著自修,在國中時完成了人生第一個手作建築模型,更在高中選擇建築科,成為第39屆全國技能競賽建築舖面選手,首次參賽即奪下銀牌,也成為佳話。

官群峯,對於建築有深深的迷戀。

「這是一件藝術品。」語氣溫柔的他,道出這項技藝的不凡之處。建築舖面列於建築競賽,結合空間學、色彩學,以及技術能力。主要將磁磚依照圖形、圖案做切割,並且將其完整舖貼於牆壁上。聽起來雖然簡單,但執行上卻處處下功夫。

建築舖面競賽可分五階段,依序為 : 放樣、切割、舖貼、填縫,以及刷洗。

放樣,將設計稿以1:1方式放大至磁磚上,此階段需要純熟的製圖技巧,才能將設計稿完整呈現於磁磚上,否則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切割,運用機器將磁磚上的設計圖切割下來。在這過程中需留意磁磚切割的完整度與人身安全,官群峯表示,自己曾在比賽前,因處理不甚將手指的肉割下來,在比賽中只得忍著傷痛與血水,咬牙撐至最後一刻,完成作品。

在放樣與切割後,進行「舖貼」。將切割完成的磁磚黏貼在舖平的水泥牆面上,在此要特別注意磁磚的水平與垂直呈現,越是平整、作品越是精緻。由此能得知,建築舖面所需的細心靈活。

將磁磚舖上牆壁後,則進行「填縫」。將磁磚間的縫細填滿,使其光滑。

最後是「刷洗」,官群峯表示,此步驟最容易讓人忽略。刷洗重點在於將已舖好磁磚的牆面進行拋光、打蠟,使作品完整呈現設計圖案,吸引評審目光。

建築 技藝 銀牌

此為第39屆全國技藝競賽官群峯的作品。建築舖面比賽不僅是磁磚切割、舖貼,更包含立體設計、空間概念領域。(圖/官群峯提供)

 

官群峯回想當年訓練表示,這是一場體力與技能的試煉。

由於建築舖面的競賽時間長達3-4天,又屬腦力、勞動性質的比賽,因此體力要求相當大。「早上六點半起床晨跑。」官群峯說道,在賽前一個月進行特訓,並接受職訓局訓練師陳春木指導。他表示,高中時期的「金牌教練」林清順與學長,也給予相當多協助,除了技能,更分享許多資源與個人經驗,幫助選手克服緊張、得失心的障礙。

建築舖面全國競賽共四天,每天約7-8小時不等。在競賽前會提供練習題目讓選手進行練習,但比賽當天,題目約有7成更改,因此選手的靈活性相當重要。除了靈機應變能力,官群峯指出,各執行步驟的時間分配也很關鍵,「先求有、再求好,好再求精。」他認為在分配的時間內完成各步驟,再進一步要求精細,是經歷多次比賽後的心得,也是比賽的制勝點。

第一次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就獲得銀牌的官群峯,雖然拿到保送科大的入場券,但卻沒因此荒廢課業,反而更努力學習建築科系相關學科,提升與大學課程的銜接。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建築公司工作,名副其實的「學以致用」。回首經歷,他強調,技藝在身,是一輩子的責任,必須不斷地將技藝延續下去。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技藝專題】 建築匠人,技藝傳承,專訪全國建築舖面銀牌官群峯〉中有 1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現身說法 – 職涯引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