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口罩國家隊! 口罩機電類產線基地啟用

實習記者侯少婷/新北報導

全國技術型高中首座類產線基地今(19)日在瑞芳高工啟用,新北市教育局媒合聖約翰科技大學及易發精機股份有限公司等資源,啟用「口罩製作暨機電整合類產線基地」,培育具實作力的人才。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表示,這是新北市第一座類產線基地,也是全國技術型高中第一條類產線。此次的產學合作將業界的資源導入學校,後續也將提供給新北市技術型高中共同使用。

口罩製作暨機電整合類產線基地

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指出,口罩機電類產線基地將應用於瑞芳高工電機科、機械科等類科之實習課程。參與組裝與實作的電機三洪竣楓同學表示,口罩機類產線是機電整合的應用,可以將所學真正運用在實務上,讓他感到新鮮且有趣。機械三詹博文同學則認為,看到自己組裝的作品能為防疫工作盡一份心力,很有成就感。而資訊三簡世憲同學則表示,感謝師長們的指導與經驗傳承,讓他在組裝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聖約翰科技大學與易發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將辦理相關研習活動,提供技術諮詢與資源,也將與瑞芳高工、豫章工商與智光商工等3校共同簽訂「產學合作」契約書與辦理「建教合作」的備忘錄。

配合新課綱,新北市教育局透過產學合作與跨校合作,提升學生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並連結防疫科技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教育局也表示,新北市將持續培育具備實作力、創新力及跨域力之專業技術人才。

我技職我驕傲! 木柵高工技職人才輩出

實習記者林昱汶/台北報導

沒有夜間部的木柵高工,傍晚後的實習場依然燈火通明,許多年輕選手正為技能比賽努力練習著。儘管暑假期間也不曾鬆懈,每天練習十二小時只是基本款,他們的目標是今(2020)年九月的全國技能競賽拔得頭籌,爭取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資格。

強調技術養成 不遺餘力投資學生

依台灣的教育環境,技術型高中(即高職)還是免不了以升學為導向,就算是高職的學生也必須拚命念書,取得大學文憑,才符合這個社會對於年輕人的要求與期待。木柵高工校長李通傑表示,學校強調實務與理論並重,希望學生除升學之外也不忘提升技術能力,因此木柵高工一直很重視「技術養成」,所學才能在未來被業界所用。

「只要學生願意學、願意投入的話,學校要花再多的資源、老師要花更多的時間也在所不惜。」李通傑認為比賽是高強度的競爭,為了提供學生更好的訓練環境以及設備,學校不遺餘力的投資,並寫專案企劃爭取政府的「競爭型預算」,讓學生們在比賽現場能脫穎而出,甚至成為國手。

「練太晚就睡學校」 技職選手課餘時間加強訓練

在大台北地區,無論是普通高中或是技術型高中學生,幾乎是繼續升學,而在每所學校的課程時數近乎相同的情況下,許多比賽須具備的技術內涵無法涵蓋在正式課程當中,學生只能利用課餘時間精煉技術。因此木柵高工最特別的景象就是「比有夜間部的學校更像有夜間部」,擁有強烈企圖心的選手與不計較得失的熱血教師們,利用課餘時間及假日加強訓練,帶動學生們的技術內涵更加廣泛且充實。

「擔任選手之後學會了時間管理,不然會每天在工廠無所事事不知道要幹嘛。」今年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的金牌得主張瑞霖,依照指導老師的建議自己訂定訓練進度,如果提前達標就利用時間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平時練習到太晚就在教室打地鋪過夜。不只是他,許多選手也是如此,所有同學都在玩樂的暑假,他們一早八點半就到工廠報到,常常一練就超過十二小時。

訓練出兩屆國手的配管科主任吳杰穎在挑選選手時常說,「練選手」就是熟而精、精而巧,需要長時間的練習、重複做同一件事。因此會要求選手以課餘或假日的時間練習,一開始是老師要求大於選手對自己的要求,選手們時間到了就自動鳥獸散。但比賽時間將近時,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練習的不夠,反而會去和老師說:「老師,我禮拜六、禮拜天要來,你會不會來?」吳杰穎認為這是相輔相成的,因為選手們知道老師把心思投入在這個地方,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想法或行為回饋。

木柵高工選手訓練分數與進度表

熱血教師因材施教 用陪伴激發選手熱情

「我的訓練方式其實很古板,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教書的六年即獲得師鐸獎的楊弘意,使用工廠管理的方式訓練選手,要求學生依自己的狀況及程度訂定練習進度,每日撰寫心得並回報練習分數,用來追蹤他們的訓練情況。木柵高工老師們使用具有雙向對話功能的攝影機,學生們一有問題就可以透遠距攝影機對話,學生父母也可看到攝影機畫面,並邀請父母假日來學校,除了幫忙監督學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行動支持孩子的選手之路。

今年的師鐸獎得主王詩欽是板金國手出身,更曾獲得世界金牌,高中時受到恩師啟發選擇走向教職,和楊弘意一樣幾乎把時間都留給了學生,甚至把小孩帶到學校,邊餵孩子邊指導學生。由於配管科已經將近二十年沒有板金選手,王詩欽在訓練時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包含環境整潔、工具車製作,王詩欽表示,「他們前面沒有學長姊,所以我一定要賣老命去陪他們,為了傳承技藝。」為了和全國其他板金科或職訓中心的選手一較高下,高職背景的選手們靠著毅力,課後不斷練習非自己本科的技術,王詩欽認為這是他們最辛苦的地方。

木柵高工楊弘意老師帶著兒子到學校訓練選手
今年師鐸獎得主王詩欽

「一個自動化設備可以取代五十個平凡人,可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沒有任何一個自動化設備可以取代的。」楊弘意認為有機械科的學校全台大概有一百多間,而機械不外乎就是車床、銑床,「我們真的有比別人強嗎?應該也還好。」因此楊弘意常常透過技術以外的方式訓練他們擁有不同技能,成為不平凡的人,對社會更有貢獻。

擁有互助互愛的環境,木柵高工三年內就獲得四個師鐸獎,也透過得獎老師們證明,得獎與否和年紀、年資無關,這種共同追求榮譽、追求價值的氛圍,使師生努力方向更加明確,付出更加有勁,是教育最重要的資產。

推動機器人產學聯盟 卓永財:台灣老闆須回饋學校

實習記者林昱汶、侯少婷/台北報導

「台灣的老闆如果不上學堂只上酒家,那台灣有什麼希望?」上銀科技創辦人兼總裁卓永財盼更多企業投入產學合作,培育智慧機械人才,使台灣從勞力密集產業走向智慧之道,成為世界工業大國。

為促進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台灣機器人產學聯盟舉辦啟動儀式,並為機器人工程師術科考試頒發合格廠域、種子師資、監評委員授證,現場百位技專校院校長、老師參與其中。

TAIROA(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表示,儀式具有兩個重大涵義,第一為機器人產學聯盟正式啟動,未來將注重人才培育、證照推動與人才媒合的跨界合作,使人才加值,同時促進產業升級;第二是為籌備多時的機器人工程師術科考試,頒發第一批六個合格場域證書,總共十一位種子師資、十五位監評委員證書,並於今天展示初階、中階術科考題,邀請現場高工、科大的師長共同支持術科考試。

「人才培育不只有在學校,業界需要的人才要自己努力培育。」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說,人才培育是學校的基本功能,但有業界的協助,人才才是業界所需。而聯盟服務能彌補學校的不足,課程、教材透過業界與學界合作,內容才能契合業界需要。

上銀科技帶頭拋磚引玉,往下扎根捐贈給加入聯盟的高工職各一台手臂,共贊助50台六軸關節式手臂給37所學校,總贊助金額高達2000多萬元。以往學校所使用的教學機器手臂與工業機器手臂規模不同,上銀科技贊助工業機器手臂,是希望學生在出社會後能減少學校與業界的落差。

因機器手臂可運用在各行各業自動化的工作執行,應用領域廣泛,隨著科技進步與少子化、高齡化趨勢,未來對機器人之需求與日遽增,但台灣這方面的人才相當欠缺,因此上銀科技擔任領頭羊,協助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啓動此計畫,未來也希望更多聯盟廠商加入提供更多資源給學校,訓練更多機器人工程師投入產業升級,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有了機器手臂,也需要相應的教材、師資輔助,為了讓拿到手臂的學校可以順利應用在教學上,松山工農退休教師陳茂璋帶領電子科的教師們組成教材編訂小組,內容著重在工業機器手臂的結構、基礎控制等實務層面。配合新課綱,松山工農發展校定特色課程「機器人實作」,授課教師洪茂松與吳煌壬更是參與種子教師的培訓與認證,成為通過認證的教師中唯二的高職老師。

松山工農種子教師(左一、左二)

虎尾科大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主任林忠志表示,將會整合智慧製造、物聯網、機器人學、機電整合的課程與手臂搭配讓同學實作,讓手臂的功能更多元。虎尾科大也在寒暑假開設短期設備訓練營,讓學生不再只是追求考試高分,而是為了興趣來學習使用機器的專業資格。

未來TAIROA會透過台灣機器人產學聯盟,全面推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證照、競賽與跨界合作,攜手力拼台灣機器人產業升級與繁榮,為邁向智慧製造提供更大貢獻。

虎尾科大林忠志(左)與詹子奇(右)

破除選手「風光離開高職、黯淡離開科大」 北科大設專班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走進臺北科技大學一場日常記者會現場,來賓卻是眾星雲集。包括勞動部長許銘春、技藝競賽工科賽召集人鄭慶民、13位全國技能競賽裁判長、多位高職校長與超過30位知名企業代表排排坐,有什麼特別的事能讓這些人群聚一堂?

風光離開高職 黯淡離開科大

2019年有技職奧運之稱的俄羅斯國際技能競賽,台灣奪下5金5銀5銅27優勝世界第三好成績,但國手們未來就學就業是否順利?北科大表示,「許多技能選手從高職時期就休學備賽,即使以技優光環保送科大,學科成績卻難以跟上,最後黯然休學或退學。」

「他們通常是風光離開高職,卻黯淡離開科大,不是休學、被二一,就是成績吊車尾。」北科大機電學院長張合感嘆,專班希望學生進來是技優,離開是國寶,成為企業看重的實作人才,不被傳統升學體制排拒在外。

北科大機電技優領航專班,描述技優生各面向困境。

每年近5千位各項競賽選手在國內外發光發熱,這群技優生在台灣「唯有讀書高」教育環境下,會遇到什麼困境?「技能競賽的選手們在保送升學之後,因為將較多的時間用在技能訓練上,投入理論課時間較少,但是又要跟正規班同學一起上課、適用同樣的教學進度與及格標準,經常導致學科跟不上而退學,也使得家長不希望子女擔任選手。」張合說出了關鍵點。

為技優生客製化課程設計 補足基礎知識

專班籌備主任韓麗龍說,為補足同學在高職階段數學、英文的學習落差,入學前暑假將開「基礎數學」課程,大一開「基礎英文」課程,加強技優生的基礎能力。

韓麗龍還提到,專班將輔導學生取得國手資格,並以專業技能實習與專業實作課程取得學分,同學無須休學即可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同時專班必修課學分共77學分,少於機電學院其他各系,給予學生最大彈性的修課空間。

曾代表台灣奪下冷凍空調世界銅牌、現南港高工實習主任林謙育就參與專班課程設計。林謙育的學生陳同學四年前保送到台科大機電技優專班,大二分流到一般科系就讀,他坦言:「一進去念就覺得吃力,沒有一門專業科目過得了。」已申請休學,後來成為了北科大機電專班首屆學生。

北科大機電專班不讓技優生分流各系,不用跟一般生在理論學科上競爭,已是國手身份學生,只要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培訓並完成比賽,等同修習「國際技能競賽實作」、「專業深耕實習」共計22學分;想拚就業的學生,趁著剛比完賽、技能最精熟的時候,大一到企業實習,等同修習「企業育成實習」、「專業深耕實習」多達16學分,持續精進實務技能。

凡參賽國際技能競賽、全國技能競賽、技藝競賽都可以透過技優保送管道進入機電技優領航專班,以車輛、機械與能源領域為主。

北科大機電學院長張合。(圖/何宇軒攝)

媒合企業實習 奧迪、友達都點頭

當《技職3.0》記者一進入記者會現場,正舉辦企業媒合會,決定同學們接下來要實習的企業,共有包括奧迪、友達、NEC等31家企業參加。張合說,學生在接下來大學四年中,從大一開始,整整四年都有能到企業實習的機會。

專班提供三方案供學生選擇。方案一為大一到大二期間,每週五到企業實習;方案二為暑期每週五天、每天8小時實習,共8週;方案三圍學期間實習,每週5天、每天8小時,共18週。

學生實習權益是否有被保障?專班資料指出,待遇都會符合勞動法規,企業夥伴也會依能力與表現調整薪資,更提供專屬業師協助學生在整個實習。

在學科之外,更要進行技術的深化,而要深化技術,最好的地方就是實際到企業裡。張合說,為了讓同學們能從大一就開始進行實作訓練,才舉辦這樣的媒合活動。

參與媒合會的冷作國手林哲名表示,他可以自己去跟廠商說明自己的專業、了解對方需要怎樣的人才、進去可以學到甚麼、如果想跨領域學習,對方可以如何調整等等;另位冷凍空調國手吳秉儒則說,之前參加過的徵才會,只讓選手講練習的狀況、比賽的內容等等。他只知道企業找他們,他們卻不知道企業需要甚麼、不知道要如何跟企業結合。

本日參與的廠商之一,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理蘇龍昇則建議主辦單位,可以預先就讓同學,對公司有簡單的認識、讓同學先理解企業的類型。他觀察到,今天活動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同學們在面談過程中,花很多時間在了解公司在做甚麼等一些基礎的問題,但往往在談的過程中,才發現跟自己專長落差太大;如果遇到有興趣的廠商,也因為時間緊湊,又無法聊得太深,這樣對同學來說,可能會比較沒有經濟效益。(責任編輯/黃偉翔)

CNC銑床與CNC車床設備,可供準國手及國手練習備賽。

「動手實作,還要解決產業問題」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獲國家產學大師獎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生活與工業少不了的馬達,其中的馬達驅動器,以及電力電子領域的電源轉換器,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賴炎生專精的研究領域。近10年來,他為臺北科技大學帶進來自產業界超過8千萬元的產學合作、技轉及學術回饋金;由於他對馬達驅動器和電源產業加值的貢獻,日前獲得教育部108年度國家產學大師獎。

賴炎生出身臺北工專(北科大前身)並投入技職教育超過30年,合作過的廠商遍布台灣、美國、日本等地,包括群光電能、東元電機、永大機電、士林電機、康舒、致茂電子、瑞薩電子等電力電子大廠。他曾任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科技部電力學門召集人,獲得IEEE Fellow榮銜,現任IEEE工業電子協會行政委員(IES Adcom Member)和頂級國際期刊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JESTPE)主編,去年更獲得東元獎肯定。

賴炎生產學合作的案源,都來自企業真實面臨的難題。有電源公司的總裁曾在跟他聊天時談到一些技術問題,他回到實驗室後,便與學生合作解決,並成功申請專利。賴炎生說,「身在技職體系,我們做的要貼近業界需求,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賴炎生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讀博士時,因目睹電機系裡有車床,同學們都能動手實作,造就賴炎生日後投入產學研發,特別兼重思考及實作。他認為,「技職體系沒有什麼可以贏人家,就是動手實作。我要求學生不只動手實作,還要動腦思考,know why、know how,這樣的要求,讓我們跟產業界更能貼切配合,以解決產業的問題為主要考量。」

也因為實務為主的研發導向推動產業升級,賴炎生名下有50多項電力電子專利,超過3分之2是由業界申請;他培育的碩博士生,也都投入台灣、日本與美國產業界。

這次獲得國家產學大師獎,賴炎生表示,「最感謝的是業界的sponsors(贊助者),還有共同做研究的學生孩子。業界投入的資源是我們做研究的堅強後盾,而老中青組合的team(指自己跟博士班、碩士班學生),讓我們的產學合作案可以繼續向前走。」

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特別感謝業界投入的資源支持,及共同做研究的學生孩子。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頒發國家產學大師獎予北科大講座教授賴炎生。

私校退場是今後的挑戰—專訪技職司長楊玉惠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隨著總統蔡英文連任、教育部長潘文忠也獲得留任,《技職3.0》先前報導過各界對潘文忠在技職教育施政的正反意見。而在教育部中,實際主責技職教育的技職司,又認為接下來主要的施政方向、將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呢?以下是《技職3.0》對技職司長楊玉惠的專訪。

「前瞻2.0」經費 持續提升設備 

在《技職3.0》先前的採訪曾提到,教育部投注了相當多的經費在技職教育上,不過也有學者提醒,由於一部分的經費來自前瞻建設,因此也必須考慮後續的財源。

楊玉惠說,蔡英文在第一任較以往投注更多的技職教育經費,除了在技職校院一般性經費增加之外,也有前瞻計畫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總共80億,可以看出蔡英文對技職教育的重視。對於後續投入技職教育的經費,教育部目前在籌編「前瞻2.0」,預計在前瞻計畫第一期結束之後,將繼續延續,讓技職教育,尤其是設備、實驗室可以再改善提升。

楊玉惠表示,人才培育是持續的,不能因為計畫結束就沒有經費了;經常性預算又只能因應日常支出,無法額外再提升高端的設備;尤其在跨領域產業,需要的設備不像以前是各系自己買就好,而是需要其他跨領域的設備;前瞻2.0就是要持續提升技職教育的硬體設施。

 108課綱重實作 設備更新更重要

事實上,會讓設備更新顯得更加重要的原因,正是因為108課綱。楊玉惠說,因應108課綱,技職教育在實作上的學分數增加了,但若學校沒有設備,學生無法進行實作課程,那課綱也是白訂。所以經費在編列時,會針對課綱裡每個類科訂出基準,不論學校是國立、私立,或位在東部、北部……會讓每個學校基本的設備達到課綱對實作課程的需求,如此才能落實課綱的精神。

但提到108課綱,楊玉惠也觀察到,大眾還是比較著重在升學,比較少探究實作學分數增加、能力提升等議題。另一方面,教育部也需要跟技術型高中強調108課綱的調整;技專端課程也要銜接、往上設計,不要讓學生上了大學還在學一樣的東西。

退場問題是今後的挑戰

除了積極面投入資源提升技職教育,楊玉惠也提到目前業務上的一大挑戰,就是學校的「退場」問題。她提出數據表示,少子化造成學生數減少,已經是不可逆的事實。109學年度入學的學生,會比108年度少2.4萬人,這造成有些學校的心力不是放在教學,而是招生;是先求有學生、再談教學,因而犧牲教學品質。

楊玉惠進一步說明,當學校想盡辦法要把學生找進來,首先就會缺乏篩選學生的機制。學校怕收不到學雜費,對於學生也不要求、沒來上課也能畢業、不敢當掉,結果該學到的學科、基本知識都沒有學到,「這樣是對不起學生四年的青春」。

退場指標 首重財務問題

另一方面,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學校會要求同一個老師教不屬於他專業領域的課程,例如數學老師要「順便」教英文、國文等等;或是不同專業課程、不同科系的班級,因為學生人數很少,就併班上課,結果變成惡性循環,學校更沒有能力做好教學。楊玉惠擔憂,「我們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少,若教出來的學生越來越差,這樣產業會垮掉。」

在退場的實行上,楊玉惠說明,首先要看的是「財務指標」。會出問題的學校,大多是財務先出問題、發不出薪水而要資遣老師。若沒錢還硬撐,就會發生上面提過、老師甚麼課都要教或併班的情況。但因為財務是一直變動的,所以教育部都還在持續關注。

退場政策的重點,也不是硬性要讓學校少幾間、或只看人數少就要學校退場,而是要確保學生的受教品質;假如學校不再關注學生的學習,教育部就會希望它早日退出教育產業。若讓學校硬撐,只會讓更多學生浪費時間與青春,畢業之後一樣找不到符合學生專業的工作。

長遠來看,楊玉惠認為現在產業更需要跨領域的人才,但學生又越來越少,可能一個人要做以前三個人的工作;既然負擔的工作比較多,學生的能力更應該要教得比現在更好,也因此,更有必要因應業界需求調整課程。

附錄

根據《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私立大專校院的財務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教育部認定後,可能會列為預警學校,這些指標包括:

  • 最近二年內學校每個月可用資金無法維持三個月經常性現金支出之月數,累計達六個月。
  • 最近三學年度決算融資管制額為負數之次數,累計達二次。
  • 最近三學年度決算扣減不動產支出前現金餘絀發生短絀之次數,累計達二次。
  • 最近一學年度有依法令規定應報本部核准而未經報准之借款,其借款總額未增加。
  • 最近一學年度為支付教職員工薪資及短期資金需求而貸款期限未超過三個月之短期借款次數,累計達三次。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 月底前受理推薦

記者何宇軒/台北報導

第三屆國家產學大師獎,今(1)日起到本月30日止受理推薦,教育部技職司表示,本獎項是為表揚技專校院專任教師投入實務研發及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歡迎現任技專校院專任教師參與。

技職司表示,為了讓專業領域更明確,今年獎項修正為「工程領域」、「電資領域」、「人文、設計、藝術領域」、「商管及民生領域」及「農業科學、生技及護理領域」等五領域。本年度也新增科技部及經濟部推薦與產業推薦作業,且部會推薦人選不納入學校各領域推薦額度內。

技職司說明,國家產學大師獎被推薦對象是現任公私立專科學校、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的專任教師。前兩屆獲獎者在產學研發及人才培育方面,都長期致力於統整理論與實務差距、突破與解決產業技術發展問題,並長期投入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各技專校院各領域至多可推薦3人,經初審、複審及決審三階段審議作業,獲獎名額每年最多10人,每人頒給獎金90萬元,獲獎即成為終生榮譽。

技職司表示,報名資訊可詢問「國家產學大師獎」專案辦公室劉曉彤管理師,聯絡電話:(02)2730-3611,電子信箱:greenliu@mail.ntust.edu.tw。此外,第二屆國家產學大師獎頒獎典禮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延後到本月9日舉行,有關獲獎人相關事蹟專刊及獎項資訊,可查詢「國家產學大師獎」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