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走味的升學榜單:教育心態若膨風,改革只能做虛功

原文2018/5/8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走味的升學榜單:教育心態若膨風,改革只能做虛功

文/黃偉翔

這陣子各大學招生管道陸續放榜,許多高中職亮出榜單證明他們的教學成效,也有不少大學透過媒體強調,有多高分數、多高級分的考生來申請,但各位知道嗎,這些四處放鞭炮、高調宣傳的訊息其實有些是假的、做出來的。即使可以理解學校為了搶招生、顧形象的心情,但「膨風虛名」絕對不是教育單位應有的心態。

為何說是假的?以技職繁星入學管道為例,這是為了照顧偏鄉弱勢地區的高職,有同等都市學校的升學機會,各校在校表現好的學生都能申請,增加就讀國立科大機會,藉以減少因社會階級導致的不平等。

然而,由於部分學校貪圖更多榜單,刻意讓有把握的學生申請繁星,錄取後放棄,再走其他升學管道或拚考試。以106學年度為例,共有約15名學生錄取台科大、北科大後放棄報到,接著透過其他管道升學。甚至有些學校,以操作校內繁星推薦方式,讓不擅於應付考試的學生走繁星的管道,擅於考試的就請他去拚統測,「考生分流」、「各個擊破」生產出更多榜單。此現象從教育部相關數據中顯而易見;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來自學生騎驢找馬的心態使然。

繁星計畫限縮,教育部的苦衷

我們不能因各校吹捧繁星的高錄取率而輕易給予掌聲,根據資料顯示,技職繁星管道報到率,從100學年度95.54%降至106學年度的52.94%,也因此,教育部決定108學年度入學起的高職生(目前高二),一旦錄取技職繁星管道後,不論是否放棄資格,一律不得再參加甄選入學。

這樣的改革,引起民間團體與高職端的抗議,認為不該用「縮限機會」方式解決問題,但這究竟是教育部政策所導致?還是因學校端的長期操作,逼使教育部做出不得不的決策?這似乎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更進一步去討論國立私立的繁星名額佔比,但問題本質是,即使有學生放棄錄取的繁星機會,這名額也不會流到其他管道,而原本需要循此管道升學的弱勢學生,卻因為部分人的私心永遠失去機會,當繁星管道走到這,已經失去了初衷。

再舉一個做作的例子。常常有大學強調,有多少位學測XX級分的高中生報名,但明明每間學校觀察自己的歷年相關數據後,也知道學校是真的被當第前幾志願,還是被當墊背。而有學校明明清楚自己是後者,卻又愛公布報名數據,而不是實際「報到」數據。如某校系105學年度公布正取最高為75級分、最低66級分,平均66.63級分,但實際報到且有註冊事實的情況,卻是最高70級分、最低65級分,備取備到17名。然而,不少學校汲汲營營的塑造這樣的假形象,並將行銷文案包裝成新聞稿發給媒體,這絕非是教育單位該有的作為。

招生很前衛,本質卻不變

是否有滿級分、70級分以上的人報名,是許多學校會刻意去強調的事,雖說每校系狀況不一,但通常實際報到狀況與各校說的報名狀況(正取分數)有段不小落差。

我曾於之前專欄獨立報導中指出,104學年度技優甄審報名人數共18,533人,其中有16,935人是透過乙級技術士證報名,而當中超過6成人是拿「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這3張乙證報名,而最終錄取人中又有超過6成人透過這三張乙證錄取。

可是,目前開辦技術士證共約有140種,其中3張就佔掉6成技優甄審名額!很明顯有不少師生拿乙證當作升學跳板,考乙證為升學而非為了累積就業職能,此刻,技優甄審招生管道已經失去了原本開辦的初衷。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校刻意拿學生國際證照拿幾張、國際XX展、OO競賽得多少獎來「宣傳」。但若就這些「文案」仔細去看,的確有些資歷具備鑑別度,但真的全都對學生有幫助嗎?還只是為了吹捧自家學校的競爭力?況且這些都還只是招生部分而已,課程、科系、教學法……等,每每新的名稱聽起來很前衛,但看其本質,卻是新瓶裝舊酒。

缺乏自律,政策也失去美意

許多政策規劃到了執行端,窄化成只調整教育表象、塑造美麗糖衣,實質內容與結構並未真正改變、甚至醜化,這並不是教育工作者期望看見的結果。若再把這樣的假象當成績效,當成教育進步的證明,不只誤導學生,更誤導許多教育工作者。

退一步來看,政策改革時常被罵到臭頭,到底是教育部沒事找事做,還是因為為處理「各種教育畸形」而端出的特定政策?而一項政策的提出,從研擬端開始,該政策勢必經歷一段「奇幻旅程」,從初始研究幕僚,到召開諮詢會議徵詢學者專家意見,草案推出後更需接受來自媒體與社會團體的監督與批評,面對外界的種種「把關」下,原先政策的設計與目的便容易變形,從問題的解決方案變成解決自己的災難。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想想,數十年來,多少教育長官來來去去,各種當年的政策方案大小堆疊至今,導致有些教育問題已被打上數十個死結,若非有經驗的教育首長或政策制定負責人,能長期理解政策面與執行端的各種改革脈絡,否則這些死結終究難以解開。

當然,我們都明白各級學校會因為少子化的刺激,而有些不得不的行為,這些刺激又來自於政府其他政策所影響,甚至有意見認為台灣不需要教育部,或乾脆只有教育部大學,但如果各利害關係人不論位置與掌握多少資源,都能從自身做起,少鑽漏洞與非出自教育善心的算計,台灣的教育才能更美好。否則再多的政策改革都只會淪為相罵本,互相拉扯、傷害,而最後委屈的,也總是學生而已。

今日起技優甄審受理報名 5/24公告資格審結果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107學年度技優甄審申請開跑,不採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只要高中職畢業生或具備同等學力,並符合簡章規定的相關競賽成績或取得技術士證即可報名。

技優甄審採個別報名方式辦理,本招生採先繳報名費後辦理資格審查方式,考生須先上107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考生作業系統/資格審查登錄系統」取得報名費繳款帳號,於107年5月14日24:00前完成報名費繳交,並於5月15日17:00前完成資格審查資料登錄,於5月15日前以限時掛號郵寄資格審查相關資料。

本學年度技優甄審,共101所公、私立技專校院及大學,提供1,789系科(組)、學程、8,451招生名額,本招生不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凡高級中等學校畢(結)業生或具同等學力之學生,並符合簡章規定「適合甄審之技藝技能競賽優勝及技術士職種(類)」者均可報考。

技專聯合會將於107年5月24日10:00公告資格審查審查結果,通過資格審查考生須於5月29日17:00前,至技專聯合會網站報名系統選擇甄審校系科(組)、學程,考生最多可報名5個校系科(組)、學程(但各招生學校得限制考生僅能報名該校1個系科(組)、學程),並於5月30日前,以限時掛號郵寄指定項目甄審費用之匯款證明影本及備審資料至所報名之甄審學校。

考生報名前,如已獲107學年度「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招收技藝技能優良學生保送入學」、「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入學」、「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特殊選才入學聯合招生」或其他招生管道(含大學)錄取報到者,則不得再報名107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招生,違者取消其報名資格,有意報名考生,請務必詳閱招生簡章並隨時上網查詢最新消息,洽詢電話:02-27725333。

107統測選擇題參考答案公告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107學年度統一入學測驗結束,今天技專測驗中心公佈了試題,及所有選擇題型的參考答案,包括國英數及專業科目。另外,成績單將於5月24日寄發,考生可於5月24日下午3時起,連結技專測驗中心網站點選「網路查分系統」進行成績查詢。

107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各科試題與參考答案公告

 

高職抗議統測停電處理不當 測驗中心:查證後回應

(記者黃偉翔/桃園報導)

統一入學測驗新興高中考場跳電,部分考生受影響,不願具名的該考區學校老師向《技職3.0》記者說,有監考老師並未當場向考生說明狀況,導致學生權益受損。對此,技專測驗中心執行長林尚平回應,個案討論後再行公佈後續處理。

這次跳電,抗議的老師表示,除了冷氣停擺導致溫度調節影響外,還有教室昏暗影響學生作答。但《技職3.0》記者向技專測驗中心求證後,冷氣部分已事先說明,即使停電,考生不得要求更換考場、加分或延長考試時間,但由於考量到過去案例,只要教室昏暗一律延長考試時間,因此,當天考試延長20分鐘,從原本3:10延到3:30結束。

該名老師指出,有幾位監考老師沒有主動向學生說明因教室昏暗而延長考試時間,學生看了考試規則「因停電導致冷氣停擺不得延長考試時間」、「考試結束應停止作答,否則扣分」,加上緊張,因此在3:10匆匆交卷,出教室才知道考試延長3:30。

統測考場規則。
統測考場規則。

對此,林尚平說,目前測驗中心已經針對該考場的每位監考老師做調查,了解監考過程是否有疏忽處,查證每個申訴案件的具體情況,並再開相關會議決議。

林尚平指出,目前規定統測結束七天內可以接受申訴,統一收取外界聲音後,再開會討論,因此無法馬上針對任何個案給予具體的回應。

 

統測這週末登場 記得帶准考證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統一入學測驗將在本週末舉辦,技專測驗中心強調,每節考試須帶著准考證,但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違禁品等禁止攜入考場,考試全程開放冷氣。

統測將於5月5、6日舉行,各分區考生的試場位置,將於5月5日規定時間在各分區入口處公布。由於最近天氣多變,部分地區偶有傳出流感、痲疹等案例,技專測驗中心提醒,考生注意身體健康,維持正常作息和身心狀態,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技專測驗中心表示,試場全面開放使用冷氣,溫度設定於26至28度為原則,考生若對溫度或聲音敏感,可自行攜帶保暖衣物或耳塞,但耳塞應先經監試人員同意及檢查後使用。技專測驗中心強調,冷氣開放是一種服務措施,若考試進行中臨時發生跳電、冷氣故障而無法立即修復,將開啟門窗或風扇繼續考試,考生不得要求更換試場、加分及延長考試時間等。

統測各項訊息及注意事項,可至中心網站下載查閱。諮詢服務電話號碼:05-5379000轉300或600。

技職大學爭大學自主 聯署已破七萬人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教育部因駁回台大遴選會選出的新任校長管中閔,引發社會諸多團體抵制,近日包括臺北商業大學等七位技職校長發起聯署,要求教育部退出政治干預,尊重大學自主,目前連署已破七萬人。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27日晚間公開表示,遴選委員蔡明興與管中閔並未迴避利益衝突,是台大未善盡幕僚單位職責,另外也出現違背學術倫理情形,因此駁回台大遴選會所選出的新任校長人選管中閩。

對此,連署書強調,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對於大學運作良好至關重要,並且是國家社會未來可持續進步的重要關鍵,更重要的是,大學自治是確保科學進步有正確研究條件的關鍵,有利於整個人類社會。

連署書還提到,當今國際高教競爭嚴峻而國內朝野對峙環境下,堅守大學自治作為核心原則不僅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而且在社會發生問題時大學可以作為公正的仲裁者,一旦大學自治失守,社會將失去依賴,國家將紛擾不斷。

目前連署已破六萬人連署,發起人包括臺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俞明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徐守德、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艾和昌、東南科技大學校長李清吟、東方設計大學董事長李福登以及文藻外語大學校長周守民。

技職大學校長連署爭自主。

另外,由台科大、臺師大與台大所組成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三校校長共同發表聲明,教育部應尊重台大遴選會的職權,針對台大校長遴選的行政干涉已造成校園之對立與不安,並將影響未來所有國立大學校長之聘任,仍請教育部尊重大學自主精神。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三校校長共同發表聲明。

專訪/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看看中國,台灣技職別原地踏步

採訪/黃偉翔

中國技職教育發展比台灣還晚上約二十年,但近年來進步幅度越來越快。《技職3.0》專訪瑞芳高工校長顏龍源,他日前領導學校行政團隊到中國福州市交流後感嘆:「中國進展好快,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兩岸設校概念大不同

「台灣鮮少有專業職校!」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令顏龍源印象深刻,不同於台灣職校為綜合型設科,該校以培養建築產業人才為主軸,所設立科系、課程規劃都與該產業配合,如土木、建築、木工、冷凍空調、水電…等,上游到下游的產業人才培育一條龍全包了。

中國的中專全名中等職業學校,如同台灣的高職(技術型高中);而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位於福州市核心地區,是國家級重點學校,該校建築人才培育聞名全中國。

顏龍源說:「台灣除了像開平餐飲這類專業化的學校,其餘都是綜合型職校,什麼科都設立,還是以傳統觀念分成工科、商科等職校,而非整體性產業人才為主軸規劃各校設立特色科系,導致台灣職校特色化職校很少。」

但台灣面臨少子化海嘯,市場是否足以支撐台灣這樣做?顏龍源說:「中國人口多,雖然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規模約2千人,跟台灣高職差不多,但他們是以同一產業領域來做辦學目標!教學介於單位行業與群集教育的概念,台灣市場是否足以支撐這樣的辦學方針?需要仔細評估。」

單位行業教育指,針對學生將某一行業所需知識、技能,施予明確的訓練,且課程內容須與就業市場密切配合,但由於課程範為較狹窄,學生轉業上比較困難,台灣早期八大省工(大安高工、新竹高工、台中高工、彰師附工、嘉義高工、台南高工、高雄高工、花蓮高工)皆為該制度先驅學校;群集教育則是目前職校教育方向,以教導各性質相近職業中,共通性專業為主,與單位行業教育差別在於其不求深度而是廣度,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試探與就業機會。

中國教師正在介紹介紹電梯設備維修模擬設備。(圖/技職3.0資料庫)

中國經費重點式投入,台灣則校校有獎

顏龍源繼續舉例:「以北部為例子,假設機械領域資源集中在大安高工,不論南港、內湖、板橋過去該校,交通上也不會不方便;而非A學校也有機械科、B校也有,資源就被分散了。」

中國經費統一由政府做完整的規劃與分配,重點發展學校則以數倍的經費投入。顏龍源說:「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對我說,因該校為國家級重點學校,專案經費一直下來,可以持續提升學校的教學資源。」

「在這樣的資源傾注下,該校建築在全中國排名很前面,中國相關技能比賽獲獎選手,多來自這所學校,中國競爭人口之多,可想像選手們技能水準之高。」顏龍源說。

這次參訪,顏龍源與其瑞芳高工團隊還參訪了另間非都會區的職校,永泰城鄉建設職業中專學校,「相較起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這所學校資源少,兩間職校資源差異很大,端看是否為中國政府重點栽培學校。」顏龍源說。

中國教師介紹學校內電梯安裝、維修、保養的檢定設。(圖/技職3.0資料庫)

教師分級 分工權責明確

另一個與台灣的巨大差異,是中國的教師分級制度。「中國教師分級有薪水間的彈性調整,專業教師可以專心投入在培養技術選手,放下教書、行政等其他庶務,這不只讓專業技術教師有榮譽,更能大大提高基層職校技術訓練的層次。」

相對於中國,台灣職校老師若負責培養技職選手,都必須同時扛著教書、行政,甚至導師的職務,極度勞心勞力;中國教師若成為選手教練,則可在培訓期間放下手邊庶務,專心指導學生。

以一位臺灣職校教師為例子,平時要訓練選手準備4月份勞動部主辦的技能競賽分區賽、8月技能競賽全國賽,還有年底教育部舉辦的技藝競賽,這還不包含發明獎、輔導學生考技術士證、準備統一入學測驗…等工作。

中國中小學教師分為三級,待遇不同,每五年要考核一次,「剛進去較低等級的老師,就專心在教學、編教材做專業上的累積,等經過特定委員會考核升等後,可以慢慢開始接觸行政、學校主管職,對他們來說這不只是加薪,更是種榮耀;但台灣則是行政沒人想當,或都丟給年輕教師們做。」顏龍源感嘆。

但教師分級制度絕對利大於弊嗎?「我也問過對岸校長,教師分級是否會造成校園內教師階級化、人事間猜忌,甚至衍伸的爭議,她回了一個我從沒思考過的事。」顏龍源繼續說:「對岸校長說大學部也有分級?講師、副教授、正教授…等,那為何中小學教師不能分級呢?」

「台灣教師分級議題已經多年來並未真正討論,但面對年金改革衝擊,恐怕要談,更成了禁忌。」顏龍源強調:「台灣教師沒有誘因,棒子與蘿蔔分不清楚,只要沒特別犯罪或誇張行為,成為正式教師後不用怕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