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賽登場!7日公告展能節國手名單

記者何宇軒、劉以羚/新北報導

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昨(4)日在莊敬高職正式開始比賽,賽程預定在明(6)日結束。共有26職類505位選手、26位裁判長、62位裁判參與,其中選手分別屬於不同障別的參賽者在此競技。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賽程拉長到4天(包含選手報到、預先看場地)分批比賽,另外,本屆賽事將同步選拔出第10屆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台灣代表選手,明年將到俄羅斯莫斯科參賽。

國際展能節每4年舉辦一次,目前會員國已有超過40個國家(地區),宗旨在於改善技能、肯定身心障礙人士之潛能、鼓勵身心障礙人士參與社會上的經濟活動、促進社會大眾瞭解身心障礙人士之能力。上屆展能節,台灣選派25位選手參加25個職類競賽(其中10位屬於肢障、12位屬於聽障、1位屬於視障、2位屬於其他),奪下10金、4銀、2銅及1特別獎,刷新歷屆摘金紀錄,同時名列團體第2名。

比賽共有26個職類項目,今年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賽程拉長到4天(包含選手報到、預先看場地)分批比賽。過程中發生數起插曲。「自行車組裝」場地位於戶外,天氣炎熱,有選手從比賽開始就沒喝水,導致心跳和血壓一度飆高,由裁判長詹文克聯繫帶隊指導老師協助處理。選手在旁休息約1小時後,繼續完成自行車組裝比賽。

現場會有手語翻譯員協助溝通,圖為「自行車組裝」場地。(記者何宇軒/攝影)

在花藝職類,則有聽障的選手因緊張而剪到手,但忍到比賽時間快結束才舉手告知工作人員她受傷了。裁判長林惠理在協助護理人員幫選手止血時說明,每年比賽都一定有人剪到手,通常都是太緊張、擔心做不完。有經驗的選手,後來就比較熟練了。

手語翻譯員蔡淑妃表示,她擔任花藝職類手語翻譯員已有多年經驗,在花藝比賽過程中,不時會發生選手被鐵絲、花刺刺到,或是被自己的工具切到受傷的情況,但選手通常擔心的不是傷勢,而是怕做不完,因此她常要在選手包紮時,一邊安撫選手,告訴他們時間其實還夠。她在比賽過程中,也都會主動觀察選手是否受傷,並盡快請工作人員拿急救箱在第一時間包紮。此外,要擔任技能競賽的手語翻譯員,也必須事前針對該職類的專有名詞手語做功課,才能有效協助裁判與聽障參賽者溝通。

蔡淑妃說,要擔任技能競賽的手語翻譯員,必須事前針對該職類的專有名詞手語做功課。(記者何宇軒/攝影)

在中午,勞動部長許銘春也來到現場。她表示,大多數身心障礙朋友們,從學習到就業,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勞。勞動部除了加強庇護工場的產品行銷外,也特別要求公部門落實定額進用措施,目前全國公、私立義務單位每年實際僱用8萬2千多位身心障礙朋友,公部門的足額進用率達99.3%。

勞動部長許銘春(中)中午來到現場,聽取國際技能競賽2019銀牌國手、現為「基礎女裝」裁判助理柯宥萱(左一)解說。(記者何宇軒/攝影)

因應疫情,本次競賽取消頒獎典禮,競賽結果榜單預定在本月7日上午公布於技能檢定中心網站。

因應參賽者需要,場地準備了無障礙流動廁所。(記者何宇軒/攝影)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王婉諭(左一)來到現場觀摩,圖為「花藝」場地。(記者何宇軒/攝影)

評論/台灣技能好手奪下世界第三,然後呢?

原文2019/9/20 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台灣奪下技職奧運世界第四,然後呢?

文/黃偉翔

台灣剛從俄羅斯喀山國際技能競賽中,以5金5銀5銅23優勝,在63個參賽國家中,奪下世界第三名,讓世界看見台灣技職與百工百業的實力。《技職3.0》團隊拍製的影片破百萬人觀看,總統蔡英文說這是因為選手的拚勁感動了所有國人;時任科技部長陳良基也在臉書發文,認為技職教育應該是台灣中堅骨幹。

但諷刺的是,根據《聯合報》揭露勞動部數據,過去五屆以機械、汽車、木工、餐飲為主要競賽職類的國手中,出路最多為「批發零售業」,接著則是製造業及教育業,平均投保薪資更只比大學生多不到700塊。

有人開始質疑,國家在技能競賽相關業務投入上億元經費,拿牌又如何?比完賽然後呢?後續的實質效益又是什麼?

綜合機械銅牌國手鄭子暘。

國手就業投保薪資低落

若以投保薪資來看,國手投入就業市場平均投保薪資為32,102元,相較大學畢業生31,404元,多不到700塊。對此數據,好幾位掏心掏肺培訓國手的教練大聲抗議,認為數據是整體國手平均,也有國手一畢業月收入破4萬。

說真的,我看遍歷屆國手們的出路,整體情況並沒有隸屬於勞動部的單位技能檢定中心,經常歌頌的那幾位典範如此美好。更不用說,還有更多國手投保薪資不到3萬元。

當然我也有認識配管等做工程的國手,薪水一畢業就衝到4、5萬,甚至加班津貼堆起來可以到6、7萬,但那樣的勞動條件其實很嚴苛,不該是勞動部及其所屬單位的立場應該追求的。

令人心酸的是,許多業界根本不知道國際技能競賽是什麼,甚至把它當作花錢就可以拿獎的劣質發明展性質賽事。可見自台灣自舉辦競賽以來,賽事推廣的執行成效,包括如何讓一般大眾看見競賽與其背後的價值,都還有待加強。所幸,許銘春任內的勞動部看見競賽對社會的溝通力,2020年9月將舉辦國家技能週,將競賽移師南港展覽館舉辦。

不論是個案國手自身問題、體制問題或行職業生態問題,都是要面對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對於帶有類似性質情況的廣大高職生、技優生們來說,他們的處境將如何?會不會更糟糕?而我更在意的,是我們該如何透過國際賽來吸引更多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該如何透過技能與世界交朋友?

我認為,重啟「國家資歷架構」的討論,才是治本的路線之一,讓工作經驗、能力與證照,可以轉換成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同等學歷。例如工作經驗五年加上乙級證照等同碩士畢業,並且對職場的敘薪是有影響力的。如此一來,不只社會不再盲目拚學位,技術能力也能轉換成大眾可以理解的學歷價值,也讓業界的敘薪可以更趨近求職者的能力。

西點製作國手洪瑀襄
汽車技術國手呂祖懿

應重視技優生的求學品質

目前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技優領航計畫」來照顧技優生,退學率已經下降至3%。但許多透過證照、競賽成績加分到科技大學的高職生,遇到微積分、英文課還是容易受挫,導致學生休學,或是轉校轉系只求畢業。

近萬名技優生如何獲取適合自己的求學品質,遠比單純降低退學率還要重要。很多人怪罪科大,明明是技職大學,卻容不下技術好的高職生,看在大眾眼裡是很諷刺的事。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台科大、北科大等明星科大走向實務性研究路線,科大應該要跟高職一樣強調純技術,還是要具備更多知識基礎與研究的課程?

所以,問題本質不只是萬名技優生們在科大如何適應,更是科技大學究竟定位如何。以目前的國家政策,科大應該培養的是「具備知識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

108課綱與科大如何連結?

108課綱上路後,技術型高中課程有劇烈改變,越來越多「跨校跨群跨科跨班級」的課程,並且根據不同學校在地特色,發展出不同的校定課程。以機械科來說,鄰近土城工業園區的新北高工,跟以升學為主的大安高工或其他縣市的高職,課程應該會有所不同。

雖然統測仍以部定課程為主,但在甄選入學可透過學習歷程檔案,收取有多元經驗的高職生,而這些高職生又是否能適應科大?還是科大要反過來適應高職生?總得想清楚。畢竟技職教育最大重點,還是在於課程的設計與落實。

台灣代表團在俄羅斯國際技能競賽開幕式進場

國手如何作為成功模板的代表?

過去五屆國手從事行業最多為「批發零售業」,是不爭的事實,我也見過機械領域國手現在在飼料廠、超商、書店等地工作、無法貢獻專業。但我認為國手終究是少數,也有他人生歷練的獨特性,可是廣大的高職生,他們的所學如何實質對應到職場,就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與其重視國手在社會上的經濟價值層面,不如多思考透過國手呈現出更多成功模板,這模板絕不只是醫師、律師等傳統社會中的職業,讓更多青年願意投入技能學習。

透過國際非營利組織,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目前台灣參賽國際技能競賽採奧會模式,以「Chinese Taipei」名義出賽,但由於總排名列世界前幾名,各國不得不注意起我們,「台灣」自然而然就被看見。

當然,更大的曝光是以主辦國際賽最有效,也是眾多人們的期望。但這對台灣有兩大劣勢,其一是近幾屆分別為2017年阿布達比、2019年俄羅斯喀山、2021年中國上海,都以亞洲為主,恐怕未來十年主辦國都不會在亞洲。

另外一點,則是台灣現今的全國技能競賽環境,不利於國際賽的舉辦,因目前採現有的勞動力發展署分署職訓場地,場地極為封閉,並不符合國際賽的規定。因此,在台灣想舉辦國際性技能賽事前,如何提升國內的技能競賽,營造「技能運動」的風氣,是很重要的前提。

專題創意競賽得獎公告 教育部:落實高職專題課程

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得獎公告,今年為因應疫情,從單一場地改至各群科中心學校或鄰近場地分流辦理,且不舉行頒獎典禮,減少群聚風險。

教育部國教署指出,競賽以落實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製作課程,提升學生創意、創新及實務能力以及發揚技職教育特色為目標。競賽期間所有參賽師生及工作人員皆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且皆須繳交「健康聲明書」才能參賽;各群科中心學校也全部動員,規劃適當的競賽會場、落實通風及消毒作業,提供參賽師生安心的競賽環境。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防疫措施。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分為「專題組」及「創意組」,各分組由全國各校辦理校內初賽、15所群科中心辦理複賽,決賽則因疫情調整為15群科中心分流決賽。今年「專題組」計1,379件作品,「創意組」計855件作品入選複賽;全國決賽「專題組」計158件作品、258位指導教師及649位參賽學生、「創意組」計113件作品、181位指導教師及318位參賽學生,充分展現技術型高中師生對本競賽的高度熱忱。決賽主要針對學生創作作品、展示海報、成果報告及學生現場口頭說明評分,再從中評選優良作品。

經嚴謹評審,決賽「專題組」共計103件作品、171位指導教師及418位參賽學生獲獎;「創意組」共計67件作品、107位指導教師及188位參賽學生獲獎。競賽作品充分發揮創意與實務能力,展現技術教育再造成果,並建立技術型高中學校與業界合作的管道。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學生專注於佈置作品。

今年競賽作品學生應用所學專業及實習課程,「專題組」以專業、節能與實用性為主,其中電機與電子群第一名「蓄光留電-熱泵系統愿用於太陽能板之效率提升」,學生根據實驗得知太陽能發電越久發電效率越差,因此把熱泵系統加在太陽能板背面,利用熱交換把廢熱帶走,再藉由沉水幫浦把冰水打到太陽能背板上的銅管,降低溫度以提升發電效率;另設計自動化系統偵測,如吸熱量達到飽和,可自動切換散熱,達到持續提升太陽能板效率之功效。利用廢熱回收再利用,未來可應用於家用太陽能板,搭配政府種電政策提升好的生活品質和能源永續發展。

「創意組」則以環保結合生活與獨創性,其中藝術群「金工結合音樂將作品實用化」,以往金工的呈現以及給人的感受是冰冷、堅硬且優雅的外表,而音樂,則是感性且較為主觀,將兩者間的差異結合,營造出音樂流暢與流動的感覺,也給金屬不同於堅硬的外表,賦予全新的詮釋。學生作品以音樂作為主要題材,運用金屬呈現,不但有新的詮釋,更將作品實用化,使身上配戴的飾品有更多元的選擇,且能大量生產,符合藝術品實用化原則。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今年度得獎作品充滿創意與巧思,兼具實用性,充分展現技術型高中教學成果。得獎作品相關資訊請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資源網站」。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藝術群創意組第一名作品。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電機電子群專題組第一名作品
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

武漢肺炎影響 專題創意競賽取消頒獎典禮

記者劉以羚/台北報導

109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以下簡稱專題創意競賽)決賽今(7)日落幕,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競賽不只分流辦理,更取消頒獎典禮,無法到場的教育部長潘文忠特別錄製影片鼓勵高職生:「嘗過挫折苦果後的成功,是特別地甜美。」

為避免群聚感染,教育部國教署將決賽場地調整至各群科中心學校或鄰近場地,分流辦理,同時也取消5月9日的頒獎典禮,得獎者的獎座和獎狀,將直接寄至各校,由該校自行發放。

「本競賽舉行至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每年都會集結全國15個群科的技高好手,在競賽舞台上大展身手!」潘文忠說,往年也會前往競賽現場,瞭解選手競賽狀況,今年因疫情緣故,僅能透過拍攝影片,勉勵參賽同學。

潘文忠提到,專題創意競賽為技高同學的年度盛事,亦是檢視三年學習成果的重要里程碑,每次聽到同學充滿自信和創意報告自己的作品,總是帶著滿滿的感動回到辦公室。「嘗過挫折苦果後的成功,是特別地甜美。」潘文忠在勉勵所有參賽選手,即便賽前為了比賽熬夜練習,但看見他們有所突破時,那份喜悅變成為比賽中最好的贈禮。

專題創意競賽決賽結果將於5月9日公告,詳細資訊請上大會網站查詢。

教育部補助國手材料費與訓練指導費

為鼓勵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科目教師擔任教練,訓練學生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教育部國教署於4月21日修正發布補助要點,明定高級中等學校技能競賽決賽入選選手,以及國際技能競賽正選國手的培訓期間,新增補助「國手培訓材料費」、「訓練指導費」,以及課餘時間訓練指導費用,全程實際指導教師的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最高可減8節,並按減授節數補助鐘點費;同時,國教署也加速補助經費核撥,讓指導教師安心培訓。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鼓勵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科目教師擔任教練,訓練選手參加各項國際技能競賽,108年3月26日已修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提升學生實習實作能力計畫經費作業要點》,新增補助「國手培訓材料費」、「訓練指導費」,以及教師課餘時間培訓入圍全國技能競賽決賽學生的訓練指導費用,108年度共17校25位選手受惠,各界認為此補助對於技能競賽培訓助益良多。今年國教署再依實際執行情形修正補助規範,使補助事項更完善。

其中,修正第3點及第4點規定部分,將「全程實際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明確列入規定中,並明定補助基準為「以全學期為原則,每一職類指導教師1人,得減授基本教學節數,每週最高8節;並按減授節數補助鐘點費。」其次,也將現行規定修正明確規範補助範圍。

修正第5點規定,則考量實務審查作業需要期間,將宣導說明由每年3月31日前提前至2月底前完成;計畫申請則由4月30日前提前至3月31日前截止;。另外,國手培訓材料費及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明定於每年主辦單位公告入選名單後2星期內申請,並於申請截止日後2星期內,由教育部國教署完成審查。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透過本次補助作業要點之修正,增加補助全國技能競賽決賽入選選手及國際技能競賽正選國手指導教師減授每週基本教學節數所需之鐘點費,希望藉由經費支持,讓教師能全程擔任教練訓練選手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協助學生透過競賽的訓練,更增強實務知識與技能的成熟度。

讓專業的來!孕育台灣技能好手的起點

記者劉以羚/台南報導

和煦陽光灑在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技能競賽的雲嘉南分署中,走進餐廳二樓的西點製作職類競賽現場,選手們屏氣凝神,專注眼前的作品,精細的糖工藝、慕斯技巧,各選手使出渾身解數,為了要取得進入全國技能競賽的門票,勇闖國手選拔的大門,站上國際舞台為國爭光。

足夠文化底蘊 讓台灣實力站上國際

2021年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將於中國上海舉行,因應國際賽地主國情,本次分區賽的題目以「中國風」為主,讓選手發揮創意,結合中國風的人物、場景或其他元素等,融入西點作品中。

「上屆台灣未能奪下金牌,跟選手跨文化經驗有很大關係!」西點製作職類南區分區賽裁判長許燕斌說,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支撐製作想法,使得作品總是少了些道地味和在地感,縱使有穩紮穩打的技術基礎,不能讓餐點在入口時獲得評審青睞,就會與金牌擦身而過,僅拿下銅牌。

分區賽長達六小時的考驗,選手們端出各式各樣的作品,香氣四溢,亦敵亦友的競爭關係,好似在精緻的餐點中被融化,交流彼此作品,他們相視而笑,其實還有下一站,全國技能競賽的戰場。

西點製作職類。

網路社群興起 「設計力」是對話重要媒介

富有創意和巧思的宣傳海報、總是能夠深植人心的Logo,進而建立消費者對該項品牌的忠誠度,展開長期的消費和互動關係,這背後其實有位功臣,是建立企業識別系統的設計師。

在全國技能競賽中舉行多年的平面設計技術職類,每年都有不少選手投入競賽,隨著時代更迭和科技的演進,競賽題目也更加與時俱進,融入科技和人工智慧,讓選手們打破過去只有平面設計的迷思,拓展多方面的專業技能,也使個人的設計能力觸及不同面向,建立個人品牌。

目前就讀樹德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謝心怡,高中開始就有參賽經驗。她說,當時只是因為學校給參賽選手不少福利,所以就誤打誤撞闖進競賽的世界,上大學後,系上學長姐都陸續返校分享過去參賽的經驗,也讓她下定決心要走往國手選拔的道路。謝心怡提到,碰上自己較不擅長的設計類別時,需要瞭解自身的優勢和弱勢,善用對策增強作品的競爭力和可看性,而臨場應變能力更是贏得比賽的關鍵。

競賽結果出爐,謝心怡以南區分區賽第二名的成績進入全國賽,而她謙虛地說,這還不是終點,接下來還有更多挑戰在後頭等著。

平面設計技術職類

網路同氧氣般重要 資訊網路布建成關鍵

網路時代來臨,人手一機早已是生活的日常,搭捷運時滑臉書、回訊息甚或追劇,和朋友約聚餐,也很仰賴手機地圖帶我們抵達正確的位置,與生活息息相關,揮之不去,是無形的網路。

過去家中還在使用的撥接網路,隨著技術的進展,家家戶戶都轉為架設無線網路(Wifi)機台,共同空間多人共享,網路的出現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但那些架設網路線路的人是誰?他們又是如何將這樣的工程技術完成,讓生活持續運作?

資訊工程的環境建置,先有硬體才有軟體,而線路的布建,非常仰賴專業人士的技術和搭建。戴著護目鏡,電鑽聲聲作響,查看不同線路的端倪,找出問題所在,修復、接線或重建,選手們的英姿,好似過去電信工程人員到家中安裝網路的背影,搭建起人們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橋樑,透過網路,無遠弗屆,訊息的流通更加暢通無阻。

擔任本次資訊網路布建職類的南區分區賽裁判長陳其元指出,透過多年競賽的累積,期盼將職類推展到職業,從過程中培養職類的專業度,在技術之外是否注重細節、環境的整潔與善後,將每個環節都做到位,使社會大眾看待技術人員時,不再只是底層的黑手,而是給予相對的尊重和待遇,在市場上進而產生正面的循環,如此一來,百工百業得以展現專業的特性,而這樣的專業也將會深植人心,創造更多的美善。

資訊網路布建職類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北中南區分區技能競賽已於4月24日順利落幕,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將在9月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屆時各區好手齊聚一堂。

分區賽放榜 4/25前受理異議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技能競賽結果公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表示,4/25下午一點半前受理成績異議,優勝選手獎狀將陸續寄送至選手提名單位,至於獎金領據須於5/4下午五點前郵寄,逾期不予受理,更多細節請看各區公告。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技能競賽英雄榜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中區分區技能競賽英雄榜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技能競賽英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