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送金手獎出國竟不含全部職校 被漏掉教師:原來有這件事

 

(記者黃偉翔/苗栗報導)

去(104)年底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為了持續培養技能選手,今年度起國教署將投入約3百萬經費,送技藝競賽金手獎第1名到國外企業見習,本屆工業類選手被安排到德國,而海事水產、農業、家事,以及商業類都是去日本。但《技職教育3.0》記者進一步追蹤後發現,並非所有選手都享有此待遇。被遺漏的三民家商教師受訪時驚訝地說,原來有這件事! 根本沒人告知他們。

會有選手被遺漏狀況發生,原因在於此次補助出國對象,只包含國教署所管轄學校,只有就讀國立學校或私立非位於直轄市內學校的得獎選手。所以,其他縣市立學校及私立位於直轄市學校的選手得看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是否有相關補助,而新北市已有送技能選手出國見習的制度。

目前共有61個金手獎第1名,但其中12位選手,近2成不在補助名單中。

 

被遺漏教師:學生權益不被重視

對照名單,《技職教育3.0》記者發現,不被包含在此次行程中的選手全都來自新北市及台北市,但除了就讀於高雄市立三民家商的商業類中餐烹飪金手獎第1名選手曾誠崴。

三民家商的中餐烹飪教練蘇育弘接受採訪當下才得知有這樣的新政策,但他完全沒被通知,蘇育弘認為,自己學生的權益不被重視,並質疑,為什麼同樣是金手獎第1名,有些受中央政府補助去國外見習,有些是地方政府已有安排,唯獨他的選手被遺漏了?

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明表示, 台北市也有送學生出國見習制度,但不一定是金手獎,以學生技能、能力以及潛力綜合評估誰適合去。湯志明還說,前年是送學生到西班牙學餐飲,以及德國西門子實習,去年是到日本學商業設計跟軌道課程,今年度準備去美國休士頓NASA。湯志明強調,此計畫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開發潛能。

 

政府單位溝通上並非難事

高雄市教育副局長戴淑芬解釋,高雄也有補助學生出國,但不是為技藝競賽的專款經費。戴淑芬進一步強調,如果重視技職教育,教育部應該籌措更多經費,就不會有「落單」的狀況發生。

新北市教育局是全國第一個送技能選手到國外見習的地方政府,教育副局長黃靜怡說,樂見中央政策重視技職,但希望中央政府能兼顧各地方政府不同狀況,多傾聽並給予支持,黃靜怡還說,行政上,中央與地方政府溝通並不困難,戴淑芬也認為溝通上並非難事。

前新北市教育局長,現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解釋,教育部送選手出國制度,就是拷貝當年在新北市教育局做的制度,並透過中央政府讓更多技職選手受惠。對於有選手遺漏狀況,林騰蛟回應,第一次試辦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已經跨出第一步了。主辦送選手出國的教育部國教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組長韓春樹說,此次辦理完畢後,會檢討並做改善。

 

教育部國教署補助所管轄學校金手獎第1名出國研習名單,以及不包含在內的名單

表/黃偉翔製

[tabs]
[tab title=”包含在此次行程選手”]

工業類

國立鳳山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機械製圖 鍾遠芝
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車床 陳信宏
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板金 劉晉宇
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鑄造 鄭元愷
國立新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電腦修護 卓旭嘉
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數位電子 彭思齊
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工業配線 李旭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機電整合 施宇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機電整合 黃翊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汽車修護 陳泯亨
桃園縣大興高級中學 飛機修護 許紘勝
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汽車噴漆 程有裕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中學 建築製圖 陳欣妤
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建築 陳柏丞
國立大湖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室內空間設計 林筑育
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圖文傳播 邱于環
台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家具木工 李安

農業類

國立員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農場經營 柯韋傑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園藝 吳秉漢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造園景觀 何珮瑄
國立苗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森林 路詒忻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畜產保健 楊凱婷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生物產業機電 徐翊倫
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農業機械 張家齊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食品加工 簡聖恩
國立關西高級中學 食品檢驗分析 馮其深

海事水產類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輪機 李嘉緯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漁業 黃宇賢
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水產食品 陳仲輝
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水產養殖 陳進盛
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航運管理 楊雅鈞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航海 劉子祺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船舶機電 劉顯漢

家事類

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烹飪 廖姿伶
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服裝製作 游婉玲
國立臺南家齊女子高級中學 服裝設計 杜芝儀
屏東縣私立屏榮高級中學 教具製作 陳佩晴
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 美顏 張聿筠
國立嘉義高級家事職業學校 美髮 陳湘琪

商業類

新竹縣私立義民高級中學 商業廣告 吳卉蓁
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網頁設計 賴玟君
臺中市私立嶺東高級中學 程式設計 陳政弘
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文書處理 黃翊茹
新竹縣私立忠信高級中學 電腦繪圖 賴翊禎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會計資訊 李宗軒
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餐飲服務 許育軒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烘焙 賴玟亘
國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商業簡報 朱芳葶
國立臺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職場英文

張舜恩

 

[/tab]
[tab title=”不包含在此次行程選手”]

工業類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應用設計 江庭
臺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冷凍空調 鄭廖震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電腦輔助機械製圖 李文生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電腦軟體設計 黃小峰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化驗 陳君維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工業電子 林志軒
私立豫章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室內配線 吳興展
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鉗工 潘協誌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模具 施宇鴻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量測 張芷晴

家事類

臺北市稻江高級護理家事職業學校 手工藝 陳映潔

商業類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中餐烹飪 陳政弘

 

[/tab]
[/tabs]

 

相關報導

教部送金手獎到德日 工廠師徒制實習 凌晨出海捕魚

104工科賽落幕 嘉工首創產學媒合供154生有薪實習

104農業類技藝競賽 提升台灣農業實力

104海事水產類技藝競賽 東港、澎湖海事大滿貫,基隆海事最多獎

104商業類技藝競賽選手與團體獎成績公告

104家事類技藝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各組冠軍獲公費赴日研習

249位技職選手保送科大 師生憂學業跟不上

 

 

249位技職選手保送科大 師生憂學業跟不上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105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分發結果明(26)日早上10點公告,共有249人憑著技術競賽成績直升科技大學,其中台科大、北科大、雲科大,以及高應大就提供了160個名額,但老師與技能選手都擔心課業銜接上有困難。

根據技專院校招生策進總會公布數據顯示,103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招生各管道錄取人數,一般生日間部甄選入學與聯合登記分發分別為44495及41067 人,高中生申請入學17622人,「技優生甄審與保送各佔8026及253人」,技優生所佔總錄取四技二專人數比例並不低。(其餘仍有繁星計畫與各區夜間部聯 合登記分發共佔18682人;104資料未公開)

 

技能選手保送科大 師生憂心學生跟不上

大湖農工機械科教師吳世興,歷年與機械科同仁培養許多技能選手,他說,大湖農工至今保送上國立科大的選手近80位,曾聽過2位學生已經被退學,吳世興呼籲,科大應該對於選手開設專班,客製化教學內容,避免修課時,用同樣及格標準看待技能選手跟一般考試入學學生。

吳世興憂心,選手到科大後,技術很少再持續精進,是很可惜的部分。但吳世興也強調,進入明星學校就讀是選手的選擇,技術上、課業上應該自己好好努力。

《技職教育3.0》越洋電話訪問正在德國當交換學生的李承達,他透過全國技能競賽CAD機械製圖金牌保送上台科大,同時也是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他分析,大約有8成5的選手是不善讀書或直接放棄課業,所以升學後,學業上有銜接問題,但他還說,也有約1成5的技能選手因為學校老師要求下,在練習技術過程也會把課業顧好。

 

選手建議科大開設專班 客製化教學

對於為技能選手開設專班,李承達表示非常需要,他以台科大「應用科技學士學程」為例子,專門收技能選手的學程,在書審與面試階段,教授會逐一面試,瞭解每位選手狀況,如技術專長、過去課業表現,以及英文能力等。

根據《技職教育3.0》先前的報導指出,應科學程主任李維楨表示,為了延續技優生的能力養成,除了原有的專業技術上的培訓外,還特別強調外語能力及工作態度的培養,而非只有給予技優生「半套」的教學。

針對學生能力不同產生的落差,李維楨強調,學校在寒、暑假都有開設先修班供學生選擇,並且大一、大二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程度、選擇不同科系所開設的同名稱課程進行修習。李維楨進一步表示,還有小班制的英文教學以及伴讀輔導供學生選擇,以彌補程度上的落差。

應科學程中,最特別的是「雙導師制」,意即每位應科學生同時有二位導師,一位是行政導師、另一位則為專業導師。前者為學校的各系專任老師,專門處理學生課業、行政上的事務;後者是具有實務經驗的業師,包含台科大老師以及校外老師,主要指導學生專業技能與實務上操作。

在課程規劃上,李維楨表示,大四課程主要鼓勵學生進行校外、海外實習、出國交換,並且同時加強學生的外語能力,實習的企業包含國內外工具機廠、自動化機械、園藝等等。

李承達正是目前透過應科學程交換到德國多特蒙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學生,但他憂心,並非所有科大都有針對選手開設專班,他舉例,保送北科大的選手自行休學或被退學不是沒聽過。

 

升科大後水土不服 選手:不如先進業界發展

根據《技職教育3.0》先前的報導指出,原就讀北科大電機工程系大三的鄭啟得,目前已休學。鄭啟得從小喜歡動手做,是全國賽工業控制銀牌得主。鄭啟得保送到北科大電機工程系後,卻同樣因為學科成績跟不上其他同儕,大一上學期便被二一。鄭啟得表示,大一開始就有休學的念頭,因為學科能力顧不好,技術能力也沒獲得訓練,「大家都是為了一紙學歷而死撐著」。

鄭啟得說,技優生學業成績不好,技術能力沒成長反而退步,除了失去自己的定位外,更失去了自信,他坦言,對於休學的決定,自己掙扎過一段時間。鄭啟得認為,技術專長的他,與其為了畢業證書在校園消磨光陰,不如直接進入業界更能發揮所長。

李承達分析,因為台科大先用一年不分系模式,讓選手根據自身所需與程度進行全校選課,自由度大,但另一方面,北科大則是一進去就分流,與一般考試入學學生併班上課,所以班上的學業程度落差較明顯。

 

技術、學術只能擇其一?

但仍有正面的例子。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機器人國手劉育運學業上表現不錯,就讀台科大大一的他說,微積分、物理,以及國文英文等課程都修過了,其實只要老師會教,加上自身努力,還不至於被當。

而畢業於大安高工建築科,爾後進入台科大就讀的張人傑,曾因技藝競賽金手獎而獲得保送北科大資格,但為一圓讀台科大夢,他放棄保送資格,選擇透過紙筆考試,拚第一志願台科大。然而,追求學術棄技術的現象並未在他身上發生。

張人傑在台科大就讀期間,除了拿書卷獎,也拿到2012抗震盃國際邀請賽佳作與最具冠軍相雙獎,並進入工程公司實習。他對此表示,台科大在實務面教的不夠多,大學期間技術面成長不多。面對國際比賽與實習,技術都是靠高職時期所打下的基礎。

但張人傑又無奈地說,若非有台科大學歷,否則也難以獲得工程公司實習機會。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表示,將如期於105年1月26日10:00公告,105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分發錄取結果,並開放考生上網查詢結果。必須於105年2月1日17:00前,依錄取學校規定時間及方式辦理報到。

本學年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共有23所科技校院參加招生,提供121個系科(組)、學程,招生名額共計379名,包含台科大、北科大、雲科大,以及高應大的不分系菁英班各40名,共計160名。符合保送資格報名考生計268人,上網完成登記志願者計264人,經分發錄取249人,分發錄取率為92.9%。本學年度報名人數較104學年度減少7人、錄取人數則較104學年度減少8人。招生委員會分析,未獲錄取者主要原因為選填志願太少所致。

招生委員會強調,已辦理報到的錄取生,除非以書面申請,向錄取學校聲明放棄錄取資格,否則一律不得再參加本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入學、四技申請入學、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甄選入學、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及各大學校院入學招生,違者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將取消考生之錄取及入學資格。

 

105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招生分發錄取結果查詢連結

 

延伸閱讀

台科首創雙師制,培養國際專業人才

人才培養做半套,技優生反成四不像

誰說技術與學術不能兼具?專訪書卷獎與金手獎常客張人傑

 

謝其政/拼升學、辦學績優 被綁架的技術士證

 

去(2015)年底教育部公告產業界認同證照列表,原因是政府與民間證、照繁多,更有不少是業界不承認的「芭樂證照」。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

這就跟貨幣通膨的主要原因一樣,發行或有權發行貨幣的單位大量印鈔票,稀釋了原有鈔票的價值。當年技職生能在畢業時,右拿畢業證書,左持技術士證,昂首大步,驕傲的跨出校園。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畢業生一樣右拿畢業證書,左持技術士證,但雙手所持的二證,卻無法讓他們驕傲。

技職教育體系與技術士證之所以會有如此密不可分的關係,追溯回民國80年代,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時推出的跨部會(教育部與勞委會)合作案─「在校生丙級技術士專案技能檢定」業務。

開辦「在校生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簡稱丙級檢定)」業務時,初衷確實立意良善。取經德國技職教育,希望藉由推行技術士證照,提升技職生的技術水平。

因為是專案,又是「擴大辦理」,可說是倉促成軍。原本由勞委會(今勞動部)專責的技能檢定及職業訓練業務,一夕之間大量進駐教育部主管的技職教育體系,尤其是各類型的高職校園。為了滿足技能檢定業務眾多不同職類檢定場所及評審老師的需求,也引進現有高職校園的師資、設備。於是各職類的合格檢定場如雨後春筍般地在高職校園中冒出,也在勞委會職訓局有計劃的培訓下,為數不少的合格監評老師應運而生。

有了高職人力、物力的支持,當然使得在校生丙級檢定業務如魚得水,辦得風生水起。丙級檢定的發證量,從此如舊台幣的發行,毫無節制的核發,最終導致今淪為「芭樂證照」的窘境。

因為過去投入太多在高職端的人力、物力,且將部分檢定業務委請學校辦理,雖然在技檢業務規範中,對監評老師及應檢人有嚴格的迴避條款,但教育圈本來就不大,近親繁殖的結果,「在校生丙級檢定」業務很快便發展成一隻巨大怪獸。

為了快速達成行政院20萬張發證數目的目標,為了證明校長辦學績優而締造出「表現亮麗」的丙級檢定及格率或畢業生持證率,甚至將技檢業務與四技二專考務掛勾,如考生持有相關類科乙級以上技術士證可享有加分優待。為了方便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在校生丙級檢定變為一個重要的墊腳石,儼然成了技職教育體系的辦學指標。3年的高職生涯,就是為了取得丙、乙級技術士證。有些學校更盛傳,「若未考取幾張技術士證,學生不得畢業」,更以此標榜其辦學績效與品質。此現象值得深思。

行政院及長官的兩個「為了」,讓「在校生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檢定場所常發生光怪陸離的情事:

首先,很多學校高一、高二便鼓勵(規定?)學生參加檢定,然而職訓局公布的考驗項目,有很多是高職學生第4、5學期以後才會碰到的內容,都還沒學就如此趕鴨子上架,而且還及格,是學生天縱英明?監評老師放水?還是考場舞弊?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再來,術科考試成績單應根據考驗過程,嚴謹評量考生的各類專業技能是否達到一定的精熟程度。竟然出現某些職類、某些術科承辦單位所送出的成績單,「只要考生不缺考,便都及格」。在這種毫無淘汰、篩選機制的氛圍下所核發出的技術士證,當然成為業界不承認的「芭樂證照」。

最後,技檢業務大量進駐校園,嚴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學校得花人力、物力支援技檢業務,因此荒廢本業。更嚴重的是,為了技檢業務抽調學生支援考場勤務,嚴重影響教學品質和學生受教權。

在校生丙級檢定業務開辦迄今已逾20年,弊端叢生,是該檢討並考慮停辦的時候了。然因辦理考務及核發證照都潛藏著極大利益,對既得利益者而言,是很難自發性放棄到嘴的肥肉的。

為了提升技術士證的權威,還是將檢定業務撤離校園吧!如交通部監理機關設專職單位辦理考照、發照事宜,可將技能檢定、發證業務,由勞動部職訓局(編按:現為勞動力發展署)下設一常設單位專司辦理(編按:目前由技能檢定中心負責此業務)。若學校評估學生考取技術士有利於提升學生技術水平,當然可以輔導學生報名參檢。想揮別「芭樂證照」的陰霾,就讓技檢業務揮別校園吧!

 

延伸閱讀:

「芭樂證照」浮濫 教部公告產業界認同證照列表

業界不承認證照鑑別度 技職生窮忙一場空

證照無用論?民間組織教練:辦證照為的是賺錢

 

圖片來源:Chris Blakeley@flickr

 

技能競賽分區賽明開放報名 新規則上路實施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第46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簡稱分區賽)技能競賽明(19)日開放報名,熱絡一時的提名規則已定案,學生只能透過學校提名參賽,且各單位提名名額上限增至6人,技能檢定中心呼籲大家積極報名。

技能檢定中心表示,今年最大的更動,除了各單位報名人數上限增加到6人(組)以外,提名單位僅能列1個,但可增列共同培訓單位,此單位不必在同一分區,另外,今年增列佳作獎項。

技能檢定中心提醒,網路報名從1月19-28日,29日前須寄回報名資料,切勿忘記。(延伸閱讀:技能競賽不得跨區報名 各提名單位上限6人)

分區賽分為北、中、南三區,由於今年提名規則更改,若報名人數超過競賽場地設備負荷容量,將先行額外辦理筆試或技能測驗,再擇優參加競賽;另外,若同分區職類報名人數少於6人,將與其他分區合併辦理,若北中南三區總報名人數少於6人時,本屆該職類停辦。

今年有4個職類更改名稱,原本CAD機械製圖改為CAD機械設計製圖,木模改為外觀模型創作,油漆裝潢(油漆)改為油漆裝潢(漆作),機具控制改為工業機械修護。

各分區賽前5名可參加全國技能競賽(簡稱全國賽),若分區賽參賽人數少於10人,晉級全國賽名額取報名人數1/2比例,例如,某職類某分區賽報名人數為7人,最多取前3名晉級決賽。另外,若因人數過少僅合併1區辦理的職類分區賽,晉級名額不限制。獎勵部分,分區賽第一名獲得1萬元獎金、第二名5千元、第三名則是3千元,第4及5與佳作都是獎狀一張。

依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第11條規定,分區賽獲得前3名選手,自獲獎日起3年內,相關職類丙級或單一級技能檢定可申請免術科測驗,可免術科職類、級別及項目,由技能檢定中心公告,未公告表列者,不得申請免免術科測。

根據簡章指出,部分職類需具有丙級技術士證才能報名,中餐烹飪職類-中餐烹飪(葷、素)丙級技術士證;西點製作及麵包製作2職類-烘焙食品(西點蛋糕、麵包、餅乾)丙級技術士證;美容職類-美容丙級技術士證;美髮(男女美髮)職類-男子美髮(女子美髮)丙級技術士證;機電整合職類-機電整合丙級技能檢定學科測驗成績及格成績單。

第46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網路報名日期1/19-1/28,報名完成後須在1/29前寄回報名資料,報名網址:http://tcnr.wda.gov.tw/

延伸閱讀:45屆全國技能競賽競賽全紀錄

技能競賽提名規則爭議 前中華技術代表:應從政策面全盤檢視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根據《技職教育3.0》報導,中華技術人力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譚仰光表示,當年臺灣開辦技能競賽的初衷,只為了「競賽而競賽」。在這樣的前提下,對於今年全國技能競賽提名規則修改爭議,譚仰光認為沒什麼好爭的,別閉門造車。

 

為了冷門職種而允諾跨區報名

「建築木工國手如何選拔?」譚仰光說,南區只有公東高工,中區、北區都派不太出選手,競賽又規定,報名如果少於一定人數,則競賽取消,那麼,建築木工職種豈不是選不出國手?

譚仰光表示,後來大家想出方法,讓公東高工跨區報名,在北區、中區掛其他單位的名字提名,這樣建築木工北中南三區都有人報名,就可以成賽了!譚仰光笑說,有次全國決賽10個選手都是公東高工,「這根本是班級賽吧!」

全國技能競賽的跨區現象幾十年前就有了,但為何到今天又來討論可不可跨區?譚仰光認為,一定有學校抗議提名規則不公平,另外,現在勞動力發展署突然決定改為不得跨區,可能原因在於許多過去冷門職種如建築木工,隨著選手陸續到他校教書、培養後輩,人數越來越多。譚仰光補充,但有些職種還是不夠,所以從慕尼黑到聖保羅國際技能競賽,臺灣從不派建築木工選手。

 

臺灣競賽初衷扭曲 導致跨區需求

譚仰光直言,追溯到競賽開辦初期,會有跨區需求,是因為臺灣完全是為了競賽而競賽。譚仰光再度舉例建築木工,當初辦理是因為國際技能競賽有這職種,臺灣才跟著辦理,但有教木工的職校非常少,現在較常見的為公東高工與嘉義高工,以及鳳山工商,但當年只有公東高工,這樣有意義嗎?(延伸閱讀:前中華民國技術代表譚仰光:臺灣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

譚仰光說,要解決跨區報名,乾脆這些冷門職種就不要辦了!當初政府單位允諾越區,就是政府暗中希望它們越區,湊成人數好成賽,現在又改為不能跨區,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延伸閱讀:技能競賽不得跨區報名 各提名單位上限6人)

譚仰光表示,「這需要從政策面全盤檢視」,而非爭吵眼前的提名規則。

 

對於提名規則爭議的解決方法,譚仰光表示沒有絕對答案,他認為,臺灣明明有更大賽事的規則可以參考,如全國運動會,它們的報名程序相對複雜,且參加人數多於技能競賽,爭吵提名規則而不借鏡其他賽事,簡直閉門造車!

 

前中華民國技術代表譚仰光:臺灣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要說近年技能競賽的最大變革,莫過於技能競賽提名規則修改,除了擁有學籍者不得跨區外,各單位提名名額上限,從原本3人增加至6人。今日《技職教育3.0》記者專訪曾連續15年帶領臺灣團隊出征國際技能競賽的譚仰光,透過回顧當年臺灣技能競賽的起源,反思其意義與對後來提名規則修改與否的意涵。譚仰光直言,臺灣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

譚仰光曾任勞委會職業訓練局(現勞動力發展署)綜合規劃組組長、中華民國技術代表15年,民國90年退休,現為中華技術人力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從臺灣職業訓練建置初期到技能競賽制度建立,都有他參與的身影。

2012年WSI國際技能競賽組織新任會長Simon Barkley來台

2012年國際技能競賽組織WSI新任會長Simon Barkley來台,譚仰光(右4)、前職訓局局長,現WSI副會長林三貴(左3)出席餐會。(圖/技職教育3.0)

 

「國際技能競賽跟臺灣自辦的全國技能競賽的出發點不同!」譚仰光解釋,當年大戰後的西班牙經濟低落,促成青年組織發起活動,最後演變成國際技能競賽。初衷是激勵青年學習技藝,提升國家技術水準,並推動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但臺灣當年舉辦第一屆全國技能競賽時,並非為了激勵青年學技術或推動技職教育。(延伸閱讀:歷史─原來國際技能競賽是因此而誕生!)

譚仰光直言,臺灣只想選出選手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為了競賽而競賽」,所以臺灣技能競賽跟技職與職業訓練發展一旦連結,問題就浮現了!

 

為了競賽而競賽的臺灣

民國57年,第一屆全國技能競賽由財團法人工業職業訓練協會主辦,當時台灣的技職教育還不是很夯,職業訓練也才剛起步,該協會是由聯合國發展基金(UNDP)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協助成立。應該是幫助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職業訓練的機構,卻跑去辦技能競賽(當時沒有職訓局跟勞委會)。

當年臺灣還是聯合國會員,當然也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會員國之一,所以國際勞工組織的執行單位國際勞工局,派首席顧問前來協助臺灣建置職業訓練,但當時工業職業訓練協會王總經理與該顧問意見相左,因為王總經理想舉辦技能競賽,而該顧問非常反對,反對原因是,當時計畫內容是協助臺灣建置職業訓練。參與當年工業職業訓練協會籌備的譚仰光說:「當時職業訓練體制尚未建構完善,辦什麼競賽?」

這就是臺灣技能競賽的由來,譚仰光笑說,哪有人把建構職業訓練的正事擺一邊,結果去忙技能競賽、選拔國手,根本本末倒置!譚仰光再次強調,臺灣的技能競賽只是為了競賽而競賽。

不久之後,臺灣退出聯合國,當然國際勞工局派來的顧問也離開了台灣,但技能競賽就從當年的第一屆,一路辦到現在的第46屆。(備註1)

民國57年臺灣舉辦第1屆全國技能競賽會場

民國57年,臺灣舉辦第1屆全國技能競賽會場。(圖/技職教育3.0)

 

技藝競賽 vs. 技能競賽

技能競賽與技藝競賽並不同,前者由勞動部辦理,參賽者除了年齡上限外,並無其他限制條件;後者是教育部主辦,參賽者為每年高三學生。

譚仰光解釋,當年教育部認為旗下有許多技職學校,為何都由內政部在玩?所以就自己「搞一套競賽」。

尷尬的是,各職類國手只能有1人,但為何是技能競賽選手,而不是技藝競賽呢?所以後來協調結果,教育部技藝競賽選出來的選手也能參與國手選拔制度。(延伸閱讀:競賽提名規則爭議 更應檢討臺灣技能選手培育環境)

 

臺灣該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哪些職類呢?譚仰光說,因為臺灣舉辦技能競賽的心態不對,國際賽有哪些項目,國內技能競賽就跟著辦哪些項目,而非根據臺灣技職教育重點職類辦理。

技能競賽通常有設備與場地限制,報名人數過多會是個問題,所以要再多辦一次初賽篩選出決賽選手。當年臺灣省派6位選手,台北市、高雄市各3位,被凍省後,沒有了省政府,初賽就改為北中南區,就是目前看到的技能競賽分區賽現狀。

 

註1:1972年總統蔣中正公布《職業訓練金條例》,隔年成立「全國職業訓練金監理委員會」統籌管理職業訓練金的運用,並受內政部指導監督。後來因為國際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使得職訓金制度奉令暫停收繳,但一直沒有再恢復,俟職訓局成立後,職訓金監理會奉令解散,職訓金條例亦於職訓法訂頒後廢止。

1976年行政院成立「專技與職業訓練小組」,1981年成立「內政部職業訓練局」,1987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成立,內政部職業訓練局改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4年2月勞委會改組升格成勞動部後,整併原勞委會中部辦公室(現技能檢定中心)、勞工教育學苑(現中彰投分署勞動學苑)而改制為現今的「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教部送金手獎到德日 工廠師徒制實習 凌晨出海捕魚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根據《技職教育3.0》報導指出,去(2015)年11月底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國教署從今年度開始,送金手獎第一名選手出國研習,投入1千1百萬經費,而次長林騰蛟補充,選手是去國外校園「long stay」,到學校交流,也到企業見習,每年大約60個名額。目前規劃將依選手類科分別送德國或日本研習14天,有參與德國師徒制學習並親上企業生產線實做,也有出海捕魚,體驗日本漁業文化。但有校長認為,送技藝選手出國研習的效益不大。

國教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組科長陳綉藝今(13)日表示,這是新推出的政策,往後是否延續,要先看今年的成效。陳綉藝補充,由於技藝競賽5類所學性質差異甚大,將分成三團出國,商業類與家事類到日本,海事水產類與農業類也是到日本,但兩團研習內容不同,而工業類自組一團到德國。

 

研習效益 各校長看法不一

本屆主辦工業類技藝競賽的嘉義高工校長林文河大口稱讚,他說,從此政策看出教育部日漸重視技職教育,林文河強調,不論選手去德國學到多少,送選手出國將發揮拋磚引玉功效,持續正向地影響臺灣技職教育,讓企業界與學術界更肯定技職人才。

下屆主辦海事水產類技藝競賽的澎湖海事校長謝旻淵表示,通常企業不太願意開放參觀,尤其在某些門檻較高的領域。金牌選手在教育部的安排下,能到國外看到不同技能領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值得鼓勵跟喝采。謝旻淵還說,畢竟臺灣是海島型國家,不能閉門造車,有些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也會想辦法到其他國家從事友誼賽或參觀,也是要透過這種機制,提升技能水準。

謝旻淵感慨,以往技能競賽結束後,選手只能自求多福,自己找出路,有的升學、有的就業,很少有這種技能提升的機會,尤其是政府主動規劃辦理,對這批選手的視野有深遠的影響。

本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的士林高商校長曾騰瀧並未完全認同,他說,技能培養應該是整體考量,想要鼓勵學生,出國研習並非唯一方式,且短期研習成效有限。

曾騰瀧認為,應該根據各職種客製化研習內容,他分析,應該就臺灣在國際賽上表現優異與表現較差的職種分類。經常得獎的職種選手,其實不必特地送出國,同樣經費轉為補助選手未來出國比賽的經費,效益會更大;對於國際上技能相對弱勢、較難奪獎的職種選手才建議送出國,甚至可以考慮聘請國外教練來台,引進國外教學系統。

謝旻淵表示,或許研習時間不長,對技術的影響層面不大,但對選手來說,很多是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接收外國資訊,金牌選手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下,瞬間會成長很多,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選手亦有相同情形,回國後會有不一樣的視野與理念。

 

歷屆選手肯定 教練盼非噱頭

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綜合機械國手徐志宏表示肯定,他說,出國不單只有技術增長,文化衝擊也是一塊。他舉例,當年赴德國萊比錫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時觀察到,德國行人道跟腳踏車道是分離的,有次不小心誤走在腳踏車道上,後面行車沒有轉向行人道繞過,而是停下來等人離開,這種文化素養差異衝擊非常大。

徐志宏認為,若能建立送技術優良選手出國見習的制度,對未來選手幫助很大。

而帶領過許多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的冷凍空調教練林謙育,也是第36屆國際技能競賽冷凍空調銅牌國手,他說,送選手出國是好意,但重點是內容為何?若只是出國走馬看花那幫助並不大。

林謙育補充,技藝競賽並非只有工業類,還有商業類、農業類、家事類以及海事水產類,每個類別規模與性質都不同,「我們該思考,在創新噱頭完後,如何延續正面效應?」

 

師徒制學習 親上德國產線實做

台中高工負責承辦工業類赴德研習活動,秘書郭珍祥表示,今年德國團成員共有16個職種,17位金手獎第一名出國(機電整合職種有2人),分為實習組與見習組。實習組有機械製圖、車床、板金、鑄造、電腦修護、數位電子、工業配線、機電整合、汽車修護、飛機修護;而見習組則包括汽車噴漆、建築製圖、建築、室內空間設計、圖文傳播,以及家具木空。

實習組部分,德國企業講師會先在「師徒室」教選手產業知識,再帶領他們親上生產線實際操作;而見習組則以參訪企業為主,郭珍祥強調,見習組不只有純參訪,前一晚都會聘相關講師針對隔天參訪內容上課,如設計理論、職場知識等。

兩組結束各自行程後,會一起到德國當地的技職大學參觀,郭珍祥說,目前已有三間德國技職大學允諾,但屆時會到哪間參訪,目前還在考量中。

 

選手凌晨出海捕魚 再到市場賣產品

台中高農負責承辦海事水產類與農業類赴日研習活動,承辦人實習主任劉美慧表示,農業類跟海事水產類分成兩團,前者9人,後者7人,選手都有5天到企業實習,接著2天分別到農業與海洋學校與當地學生交流,最後再一起展開3天的體驗日本文化之旅。

同樣承辦海事水產類出國研習的澎湖海事校長謝旻淵補充,主要的見學內容在企業見習,透過不同國情的交流,認識日本的漁業技術,當然海事水產類的各科技能都會涵蓋其中,詳細的研習內容須等到3月份探勘後才能確定。

海事水產類實習部分,選手會到漁業處理廠親自剁魚肉,並跟著當地魚夫出海捕魚,劉美慧強調,捕魚當天凌晨4點出發,下午才回來,非常充實!

農業類選手在企業實習行程中,透過日本農業珠自會社牽線,至農家實習2天,再到蔬菜工廠實習2天,最後1天會與海事水產類選手一起到市場親自販賣產品,學習從生產到販售的完整流程。

文化之旅部分,會帶學生體驗忍者文化與自然文化,也會到日光東照宮與東京迪士尼,劉美慧強調,選手到日本研習很難得,所以文化之旅以文化交流為主,並非玩樂。

 

家事、商業類金手獎赴日行程未定

員林家商負責承辦家事類與商業類赴日本研習活動,校長劉澤宏表示,因為日本企業較嚴謹,接洽程序不易,行程細節尚未確定,劉澤宏進一步解釋,目前規劃以安排選手在日本當地上課後,再到職場參訪為原則。

劉澤宏說,這樣的政策對於技職選手是一大鼓勵,期盼未來能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