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吳桂芳/臺中報導
沙鹿高工是 108 課綱的前導學校,早在 106 學年度率先示範跨領域課程,前導學校不但沒有案例,所有的一切也都必須靠自己慢慢摸索。曾任沙鹿高工教務處事務組長的黃閔芬認為「不管是好或不好的東西,總是要有人去實踐才能去評斷好壞。如果好的話要怎麼推廣,不好的話要如何修正改進。」
跨領域課程的挑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黃閔芬表示,跨領域課程無法有效執行,主要是因為課程企劃書在實行前一年早已設計好,但是在一年的時間內有時空背景的轉換,以及其他的變革,一年前設計的課程或許不再符合師生的期待。坦若要調整企劃書內容,需要瑣碎繁複的程序才能變更課程計畫,甚至會改變課程代碼,乃至於涉及到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的轉變。因此其他學校的行政人員並不會希望教師更改課程企劃,但黃閔芬認為課程變更勢在必行,甚至覺得學校校務人員應該要感到開心,因為教師們正在進步。
當時身任教務處事務組長的黃閔芬設計彈性課程時,她詳細的告訴學生多元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並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上彈性課程,她表示,如果學生不知道彈性的意義為何,將無法全心投入課程。
課程設計規劃完成後,實行階段卻又碰上另一起挑戰。由於無法額外增加彈性的上課時間,因此彈性時間將從學生原先的課表中作取捨。依照教育部規定,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滿6學分以上的彈性課程,卻未擬定自哪些課堂中替換成彈性課程。此舉看似教育部給予各校彈性空間,反而引起老師們內部的糾紛,每位老師都希望能保留自己的上課時間。最後是經由老師們耐心的討論,才逐漸解決此狀況。
「課程變更不會一次就成功,需要很多時間,只是多數時候沒有辦法等待時間到來」
課程規劃結束後,科群之間該怎麼合作更為艱難。沙鹿高工起初的跨領域課程,學生只能選擇自己原先科別所開設的課程,群科之間不交流,但師生們都知道這與 108 課綱所希望的背道而馳。因為彈性教育就是必須讓學生主動探索,並有所知覺、感受其他領域的專業。
由於技職教育共有 15 群科,每個群科的專業全都不一樣,不同群科的教師也不會深入其他科群的專業。個別科別的教師也都會捍衛自己的本科,並認為自己的專業比較重要,以自己的科別為專業本位。而跨領域科目不會僅專精於單一科別的專業,因為學生的背景本質不一樣,無法強硬要求學生樣樣都精熟,這將會對學生造成負擔。
因此沙鹿高工在 107 年才逐步開放不同科的學生跨科選課,一開始只是學生可以跨科選課,好比化工、紡織、染整科的學生可以選擇同為化工群的課程。直到109學年度,黃閔芬正式接下教學組長的職務後,才實施真正的跨領域課程。

「所有的改變都需要契機。」黃閔芬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落實選課制度,很多科別的教師不希望將自己的上課時間變更成彈性課程,黃閔芬堅持立場:「現在已經是 108 課綱了,學生需要的是多元發展,你不能一直把孩子永遠鎖在自己的科群。」
「有時候真的不是學生不需要,而是老師不想要」
想要有所改革的黃閔芬接下行政職位,一路上擔任許多行政崗位,從科主任、教學處事務組長、教學組長一個都沒落下。她經歷不少課綱變革的計畫,著手、審議、設計課程,也聽到不少質疑「為什麼要執行 108 課綱?課綱變更非常沉重,造成非常大的負擔,這些委員到底在想什麼?」
黃閔芬明白,設計新課程會耗費老師們老師精力準備,課程結束後也不一定會有成效,老師們因而才想打退堂鼓,但她認為說不定這堂課真的是學生需要的技能。
黃閔芬從不畏懼當領導者,堅持親自教學跨領域課程,才知道哪裡有難題。如果有老師遇到相關的困難時,她才可以給予協助、鼓勵,並分享之前成功的經驗。她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老師們的自信心,還可以增加對這堂課、這門學識的認同感。黃閔芬認為教師互相合作,面對困難不退縮才是教育可以慢慢成功、進步的關鍵。
彈性課程 讓學生找會學習的樂趣
在一次的課程規劃失誤中,黃閔芬才真正意識到學生多麼重視彈性課程。有個科別在課程規劃中,將彈性課程統一在三年級課規劃中,但初任教學組長的黃閔芬卻無意忽略掉這個情況。待學生們興高采烈的選好課程後,黃閔芬才發現學生並沒有空閒的時間上彈性課。因此身為教學組長的黃閔芬急忙跟科主任、班導師解釋,更親自到該班級向同學致歉,而不是直接讓學校黑箱作業,草草一個公告就呼嚨過去。
雖然學生們都接受她的道歉,但依舊難掩學生們的失落感,黃閔芬才發現學生相當在意自己的學習,而且對彈性課程是有期待和興趣的。這讓黃閔芬下定決心要完善彈性課程的制度,即便開設的教師要求學生的科系背景,她仍堅決表示,必須讓每位學生有同等的機會選修課程。
彈性課程在黃閔芬的努力下,學生可以選擇多達21門的課程,其中包含科選修和校選修,也可稱為。黃閔芬點出沙鹿高工的科別皆為工業相關,但她覺得資訊科技有助益學生未來發展,也被列為核心素養中的一環。因而她選擇加開「無人機飛行操作」、「簡報力」、「表達力」和「環境教育」⋯⋯等等課程,也納入沙鹿高工特有的體育專長「武術」。她希望學生可以學到比較少接觸,卻是必備的能力,不只是專業知識,也涵蓋與生活型態相關的技能。

輔導委員相當訝異沙鹿高工的彈性課程可以達到如此之多,還落實跨領域選課,甚至要求黃閔芬開啟選課系統作證。輔導委員訪問學生的過程,尚有其他學生拜託他:「你可不可以叫學校把彈性課程的名額開多一點,我都選不到那堂課」黃閔芬第一時間立即將喜悅分享給各科主任,因為她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成就感,告訴老師們,學生都爭相吵著上老師自己設計的課程,讓老師們知道努力是有代價的。
黃閔芬將學生比喻為花,「我們撒下一堆種子,不可能期待每顆種子都能長出花朵,但至少我有先撒下種子,那我覺得未來只要有一顆發芽,那就很棒了,因為這一個人說不定會去影響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