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開口說外語 李偉綾創新教育激發學生與國際接軌

實習記者林昱汶/台中報導

108課綱為各高中職帶來許多挑戰,也因此增添了教師們的教學多樣性。台中家商應用外語科主任李偉綾積極發展國際教育,結合不同教學平台,設計各種有趣教案培養學生外語能力,學生們透過視訊方式與各國交流,激發學習外語的熱情。

配合新課綱多元選修課程,為使英文教學變得更有意義,李偉綾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發展國際教育,讓學生與外國人溝通。

學生透過視訊與外國師生介紹彼此文化。(圖/李偉綾提供)

她回想起自己在高中階段很會考試,卻不敢開口說英文,直到大學遇到外師才敢開口,因此想透過課程刺激學生與外國人對話。李偉綾參加台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協會(iEarn)與英國文化協會尋求國際交流夥伴,進而和各國師生進行視訊課程,提升學習效果。

資訊融入教學 零花費感受英文實用性

李偉綾發現高職生學習動機弱,常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英文,為了使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講外語,且認為英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她開設「實用英文表達」課程,配合生活情境,結合Google線上協同作業平台,並使用多元互動式平台進行問答討論,也開發作業、小任務在Google Classroom上讓學生完成。

她在課堂中推動「太陽能爐交流計畫」,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2:Zero Hunger,讓學生們透過議題瞭解世界上還有許多人處於饑荒,體驗煮一頓熟食的困難,從中體認到自己的幸福,最後再製作簡報與外國學生視訊交流回饋。李偉綾希望因此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不會認為英文只是個考科而已。

學生自製太陽能爐加熱食物,體驗飢荒國家烹煮熱食的困難。(圖/李偉綾提供)

學生江祐妤說,自製太陽能爐令她感到非常新奇,他們成功加熱食物,非常開心也頗有成就感,完全忘記炎熱的天氣及害怕曬黑的想法。他們透過好玩的活動認識不同國家並學習英文,這樣的英文課並不乏味,能讓他們快樂學習且獲益良多。

學生王劭歆坦言,一開始得知要自製太陽能爐時覺得十分麻煩,不僅費時還要製作道具,也不認為會成功。他說,但不知是什麼魔力,真正開始著手進行時,完全停不下手,反而非常投入在活動當中。而且儘管多元選修課程沒有學分,但他感受到老師的熱情與用心,自己也願意認真的參與每堂課,認為課程真的很有趣!

此外,課程中還有許多不同的體驗及活動,讓學生們增加國際視野並感受學習英文的樂趣。例如認識政府南向政策與地理課中的東協十國,他們走訪台中火車站前的東協廣場,體驗東南亞超市及美食。

學生實地走訪東協廣場的超市,購買當地特色商品。(圖/李偉綾提供)

學生蘇亦凡說,有別於過去只觀賞影片,這堂課是透過實際行動去認識東南亞文化,過去他們容易對東南亞國家保有刻板印象,或被網路資訊限制看法。但蘇亦凡經過實際接觸後才意識到,各國的文化都有其特色,在貼下標籤之前,都應先發揮探究的精神,或許真正瞭解後會有新的發現!

學生鄒雨蓁說,很開心能參與課程,透過實作的方式,將英文生活化,而不單單只是當作考科,過去因課業繁重,導致少有機會接觸各國文化。能使用坐在教室以外的方式學習,真的非常幸運且讓人印象深刻!

不分經濟差異  只要老師有心  人人都可接觸國際教育

去(109)年開始,政府積極部屬「2030 雙語國家」政策,卻忽略台灣英語教學的雙峰現象,嚴重的貧富不均與城鄉差距使英學習門檻逐漸攀升,經濟弱勢或偏鄉學生無法補習、出國,建立更多國際視野,有的甚至早在國小、國中就放棄英文,造成學習鴻溝。

因此李偉綾認為此課程最重要的,是國際視訊交流配合聯合國專案計畫成本極低,讓全校學生不分經濟或階級差異,真正實踐SDGs目標,認識世界議題並努力設法解決。

她發現往年參加國際教育交流的學生數不多,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出國和外國人交談,但只要老師有心,學生就可以透過視訊來和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使用英文溝通,分享彼此的文化。

李偉綾與伊拉克合作,透過視訊介紹城市與運動。(圖/李偉綾提供)

李偉綾感謝新課綱的安排,讓學生不用花錢就能感受到英文的實用性,且都是由老師自主設計課程,想做什麼有趣的課程就去做,不用受到升學與進度壓力的影響。

加入群科輔導團 李偉綾從中激發教育熱情

任教超過二十年的李偉綾說,教學生涯有時覺得孤單,自從參與了台中市群科輔導團,發現老師們都很認真地精進自我,並將有趣的教案分享在網路社群中。她說,現在的知識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所謂的分享經濟,他們想分享更多好的教學,讓其他不知如何改變教學的老師,因學到不同的教學方式而感到快樂,並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人。

李偉綾設計文化包裹交換計畫,並期待未來能拓展更多課程。(圖/李偉綾提供)

李偉綾說,加入群科輔導團認識其他老師讓她受益良多,她感受到教學的有趣以及多樣性,並認真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上,看到學生們開心的反饋也成為她持續創新教育的動力,這就是熱情來源,她也期待自己未來能拓展更多課程,讓國際教育發揚光大。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