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Covid-19 疫情延燒,全國三級警戒再延至 7/12,眼見九月底全國技能競賽開始倒數,明年(2022)也將迎來上海國際賽,技能選手及國手要維持訓練,成為疫情下一大困境。
競賽內容多元,各職類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需要大型場地和設備支持的職類,相較以電腦完成作品為主的職類,影響更大,指導教師或裁判長如何因應?
調整訓練順序、討論開放學校宿舍
在三級警戒宣布後,木柵高工機械科教師楊弘意為選手筆電安裝 3D 繪圖軟體,要求選手在家畫圖練習歷屆試題等,每天午夜 12 時前拍攝當日進度傳群組,份量由選手自行安排,只要完成每月大目標即可。
楊弘意今年指導的選手,分別報名綜合機械與工業機械修護職類。以前者為例,楊請選手將工業配電的器具帶回家練習,「在家能做的先做,只是訓練順序的問題。」

大甲高工機械科主任王金柱也表示,為確保學生防疫安全,這一個月來暫停到校訓練,目前暫時以錄製課題影片的形式,讓選手居家學習,了解程序。
距離全國賽剩下 3 個月,王金柱說,疫情阻撓練習,讓選手增添幾分緊張情緒,畢竟熟悉機器仍要靠實際操作,若遲遲未取消三級警戒,將和學校討論開放宿舍讓選手暫住,減少通勤染疫風險,或研討其他新對策。
楊則提到,若疫情持續,會在家長同意且可親自接送條件下,讓學生填寫 Google 表單預約,每天 2 名選手到校,個別使用一二樓工廠,在不群聚的情況下練習。
此外,楊弘意提到,以往全國賽題目提早 2 個月公開,今年卻提前至 3 個半月,原因是裁判長們認為貨運塞車,加上學校行政人員分流上班,整體採購流程拉長,擔心疫情緩和到校無材料可練,才建議勞動部及早公布。
擠業界培訓、加強其他項目
家具木工職類裁判長侯世光指出,2022 中國上海國際賽,臺灣有 6 大類群 46 職類,共計 52 名國手參加,但疫情期間,國手培訓評估諮詢僅能採線上視訊會議進行,對各職類都有影響,其中機械、營建、動力機械影響最大。
侯世光表示,疫情讓國手訓練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師徒指導從面對面改為遠距,二是遠距影響主觀評分。以家具評分項目為例,即使國手拍攝記錄,卻難從照片上看出內榫的榫接表面配合度與鬆緊度等。

面臨學校停課、勞發署各分署停訓,工業機械修護職類裁判長謝旻淵說,有選手因此改成移地訓練,到業界繼續磨練;或在停訊期間改採其他方式,例如做心理建設,或軟性訓練等。
「疫情的影響,絕對是百分之百。」粉刷職類裁判長張國禎無奈表示,粉刷職類的競賽空間廣大,需以輕型鋼和石膏板組構作品,線上視訊完全不適合訓練,加上國手難在家生出練習空間,只好上網多看多學,培養自由創意或相關技巧。
而張國禎身為退休教師,相較具有教職、能在校和國手碰面的裁判長,更難在疫情期間和國手碰面,只能遠距保持聯繫。
汽車噴漆職類裁判長游朝煌則說,國手在業界移地訓練,影響不大,不過車廠進來的車子數量不多,短期內安排讓國手熟悉試題、觀念並加強語言能力,若現況持續維持,將以線上模擬方式進行。
疫情期間,培訓團隊和國手如何保持交流?侯世光表示,有請國手依據國際賽職類評量標準進行自我評估,讓指導教師檢視,並在每月召開線上培訓評估會議,由國手發表,培訓小組提問與建議。另在 2022 國手培訓計畫建言中,也因應疫情,調整國手培訓績效管理細節。
技檢中心:近期和裁判長開會,討論疫情配套措施
另一方面,外觀模型職類裁判長王璽權點出,目前訓練僅仰賴裁判長及教練自行安排,建議勞動部集結培訓團隊,開會交流各方意見,盡早提出疫情配套措施或遵循方針,擔心國手訓練繼續跑,若無遵循統一標準,當流程發生問題,造成安全疑慮,怎麼辦?
對此,勞發署技能競賽科長黃孟男表示,5 月中旬請裁判長先依疫情指揮中心指引安排計畫,原想協調分署開放部分機具設備供國手訓練,卻受限疫情嚴峻,改採視訊培訓為主。
針對 2022 國際賽,黃孟男說,這次上海賽培訓期較長,今年 3/1 開訓,原先安排年底前以自主培訓為主,明年再拉高培訓強度,防止國手因長期訓練彈性疲乏;黃坦言,當時的確未料到疫情持續那麼久。
黃孟男指出,三級警戒階段,部分職類在遠距訓練下,確實不易達到培訓品質和成效,近期將陸續找各職類裁判長線上開會,討論疫情至今培訓狀況和未來因應措施,盼協助國手調整至最佳狀態。
在〈疫起競賽倒數!選手國手「閉門訓練」求冠〉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