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亞蘭/台北報導
教育部 11 日舉辦「第十六屆技職之光」頒獎典禮,部長潘文忠親自頒獎表揚各領域傑出學生,他們在國際間贏得競賽、做出發明、抑或得到優秀證照,個個都是台灣之光。
潘文忠說自己很期待這場活動,要親自來見見台灣的技職之光。潘文忠環視了現場學生說道:「今天看到的是 32 組奮鬥故事」。他強調,每一位得獎同學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大力讚賞學梓們在各自學習歷程上的努力,強調獎項得來不易,且在了解選手們背後心血,就能發現大家得獎都是「理所當然」的令人敬佩。
灑糖粉時會發亮、醫病時會長出翅膀的台灣之光
在現場,潘文忠點出景文科大的廖正宇、劉姿伶,雙雙獲得四年一度德國 IKA 奧林匹克廚藝競賽的「翻糖金牌」,十分令人驚艷。廖正宇表示,他從高中就對烘焙有興趣,但其實餐飲管理系很廣,起初是學做麵包,到了大三才決定要走上「翻糖」這條路。一開始看上翻糖,是因為這塊領域能學到非常多製作甜點的不同技法,想參賽也是希望能試著結合各種所學,一次運用。廖正宇目前已經在江子翠一帶開了自己的工作室,表示得獎之後,下一步是朝著能有家店面營業為圓夢目標。
另外,在慈濟科大的許婷雯同學,也被部長點名,因為她組織系上同學,一起研發出多項護理臨床所需的輔具,拿下德國、日本、韓國等各大國際發明展的金牌。她的其中一項發明,是改良「預防性針扎的保護性護套」,因為護理人員時常有工作上被針扎的感染風險,許婷雯自己在實習現場也發現從業上的困擾,所以才開始和系上老師討論護套問題。她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現在看到的這個輔具是第三代了,所以當時最困難的,就是到底該怎麼從現有的第二代架構去改良」。
潘文忠:他們都不是天才,靠的是 99 分的汗水
景文科大校長洪久賢在頒獎現場向本報透露,有些技職學校都會「有系統地培養」學生。以景文為例,該校是從大一就會有像海選一樣的制度,網羅學生之後,從 C 級、B 級、A 級、再一路到各大國際賽事,一邊訓練學生膽量,一邊磨練技能。潘文忠部長則笑說,看到現場有學生已經發明成功、成為 CEO,再對比自己的 25 歲,發現根本自歎不如。
其實不只有翻糖蛋糕和醫護輔具,32 組故事全都不同凡響。包括在國際上參與技藝比賽的 10 組「競賽卓越獎」,以及在國際間得到專業證照、或提出創新發明的 22 組「技職傑出獎」,兩大獎項。
潘文忠引用屏科大得獎者葉崇偉的感言:「發明是百分之 1 的靈感,和 99 分的汗水」,強調所有得獎者都不是天才,但得獎都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是他們用汗水付出換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