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憂大學搶高職生源 招策會:應思考如何辦學差異化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在《聯合報》痛斥,「今年學測超過13萬8千人報考,比去年增加一萬多人,搶了科大高職生生源。」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學測科目數,上限由五科減為四科(俗稱五選四),甚至有3成八學校系組只採計三科、更有只採計一科,張認為這是主要因素。

對此,私科大協進會理事長、台北海洋科大校長唐彥博很認同張瑞雄的說法,並認為技專招策會研擬的招生管道,近年來越來越複雜,大學端則是越來越簡單明瞭。

唐直言,技專招策會要求科大,招生要有識別度選才(如實務選才政策),但後段科大根本招不到學生!政府除了堅持理想,更應該面對現實,而且高教、技職政策要一起討論,配套更要同步。

技專招策會執行長簡良翰說,對於大學考招變動一直有關注,只是無法干預,因為非本單位業務。簡直言,比起「五選四」,真正有影響的是招生只採計一科、兩科學測成績的大學,因為大家都遇到招不到學生,自然會希望更少科目來爭取更多高中職生源,「這是為了招生而降低門檻」,中後段科大當然面對挑戰,也難以兼顧教學理想與現實。

簡良翰認為,以市場機制來看,技職體系辦學仍要別於高中大學,重視專業來展現差異性。但簡良翰分析,考大學學測四科,在高中職階段學分數,比起技職統測五科還要多,所以考學測四科並沒有相對輕鬆。

統測有可能改革嗎?簡良翰說,不可能隨意減少統測考科,且現行在技專甄選入學第二階段的統測採計,可以最少只採計一顆。

對於技專端的批評,大學招聯會發布新聞稿回應,108學年度學測報名的高職生9820人,占總報名考生7.1%,比前一年少了0.06%,顯示今年並無高職生爆量的情況,更無法推論投機考生因此增加。但唐彥博卻認為,目前招聯會數據無法反映真實狀況,還得等個幾年,再看看高職生是否有更高「比例」被吸過去,而不是在少子化過程仍以「絕對總數」判斷。

全教總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說,高職現場確實有準備學測的考生,比較常看到的是應外科,可是若學生一邊準備學測、一邊準備統測,其實對學生來說更累。

林金財強調,「五選四」理念還要等社會共識,新型學測不是基本能力測驗的概念,而是偏向指考的「入學考試」性質,當學生性向不同,就該選考不一樣的內容,若提前知道各大學端採計科目,高中端師生更能適性選擇,再加上學習歷程檔案等配套,這才是台灣教育要走的路,而不是過去「校排名」舊思維。

林金財說,大環境對私科大招生不利是事實,但也要思考,不把學校辦好吸引學生,只停留在搶生源思維,默許學校乖乖招收後段班學生,而不是對學校特色有嚮往學生,才是最應改變的辦學心態,況且,科技大學申請入學管道也提供1萬左右的名額給高中生。

唐彥博要求,教育部應對於公私立技職同步減招議題、生源議題,召集相關團體與科大協進會,共同務實面對。否則少子化情況持續惡化,國家又不准學雜費條長,私校學生家境又相對差,私學經營成本加重,公立政府買單。

簡良翰說,招策會正在構思一些策略,強化採用學習歷程檔案,減輕高職生面對紙筆考試的負荷,讓學生在準備上更有彈性。但簡良翰也說出困境,高職科大分群多,各領域生態狀況不一,甚至面臨該群考生很少,實務操作面很困擾。

唐彥博說,現在大學技職化,不少科系與上課內容靠向科大的產學接軌方向,教育部卻只要求技職教育新任老師要有一年工作經驗,甚至每六年要去業界半年,而且談到失業率與學用落差,永遠把過錯帽子戴在技職教育頭上。

唐彥博還說,對於招生與辦學環境,大學優於技職教育,但對於扣減招生跟獎補助款卻沒差異化處理,96-106學年度,國立科大人數沒有一年減少過,私立技職體系衝擊很大。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科大憂大學搶高職生源 招策會:應思考如何辦學差異化〉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