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少子化帶來教育困境

20140124刊登於國語日報

薛承泰 臺灣大學教授

台灣地區生育率的下降自1950年代就已經開始,從每一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7位子女一路下滑,至今只剩下平均生育1人,半個世紀之間從「兒孫滿堂」進入「空巢養老」。人口變遷影響層面甚廣,其中對教育發展的衝擊尤為直接。例如,內政部剛統計出來去年的生育量,全年總共生了19.5萬人。這批新生兒,是5年後的小學新生,11年之後的國中新生,至於17年之後,大學新生最多就是14萬人,因為高教的淨在學率最高就是七成。換言之,教育發展是可以很務實的根據學齡人口數來規劃,我們現在就可以知道今年到2030年,每一年各級學生的人數,不是嗎?

20年前教改運動,喊出『廣設高中大學』卻沒有注意到未來學生都已經生出來了,2000年之後臺灣生育率下降更為明顯,而高教還繼續擴張,更加速了學校招生不足或教室閒置的現象,大學面臨崩盤,不是不可預期!

同樣道理,降低生師比例,也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措施,可是政策介入過渡,雖然快速降下了生師比,可是該比例並不會永遠停在那裡,隨著少子化,生師比還會繼續下降,最後導致學校的空洞化,最後只好併班或廢校,並釋放出大量的流浪教師,其所帶來的爭議與困境更難解決,少子化原本可以成為教育的利多,卻成為教育發展的陷阱!

現在年輕父母除了生的少,工作型態與居住環境也和過去不一樣,這些改變也會影響到親職教育,為什麼呢?在過去高生育率時代,兄弟姊妹很多,常玩在一起,隔壁鄰居也是如此,從社會化理論來看,孩童和同儕相處的時候,個性較容易展現出來;因此,不僅爸媽對自己一群小孩個性都清楚,甚至隔壁鄰居長輩也都清楚。今天的父母親,就算是沒上班在家,並不容易看到小孩在同儕中的互動,隔壁鄰居就不用講了,甚至住誰都不知道!加上媒體網路充滿了誘因,也會淡化了親子間的互動密度,這是現代父母最大的挑戰!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