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國際賽獎金與培訓費應提高?林三貴:有討論空間

採訪、攝影/黃偉翔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剛落幕,但《技職3.0》記者發現,技職國手優勝獎5萬元,居然少於國內銀牌的6萬元,更有不少技能圈認為應提高培訓經費與教練團獎金。對此,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回應,有討論空間。

依照現行的《技能競賽實施及獎勵辦法》,國際技能競賽金牌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優勝獎5萬,全國技能競賽則是金牌8萬、銀牌6萬、銅牌4萬。國際賽優勝獎金少於全國賽銀牌獎金。

當國手在國際賽得獎,訓練團隊可分別再拿到金牌20萬、銀牌10萬、銅牌6萬、優勝獎金2萬,但由於訓練團隊不只一個人,仍得依照比例分攤,一份獎金有25%屬於裁判長,25%為啟蒙教練(當選國手前的訓練老師們),50%為國手訓練期間的老師,若訓練老師不只一人,再按照人數分攤。

競賽獎金。(圖/黃偉翔製)

國手:優勝獎金不應少於國內賽事獎金

不願具名的國手指出,相對國內的全國技能競賽只需訓練幾個月備戰,國手要接受近一年的培訓,競賽水平又更高,優勝獎金不該低於國內比賽獎金。該名國手還提到,若優勝獎金提高,金銀銅牌獎金也應同步提高。另位不具名國手強調,除了獎金,更希望後續發展被重視,包括就業的保障。

校友獲得電子世界金牌的內湖高工校長林振雄指出,能拿到國際賽優勝獎,代表台灣國手面對國際級比賽仍保有一定的競爭力,居然比國內金牌、銀牌獎金還低,非常不合理。況且,若要把國際技能競賽當作技職界的奧運,也多少應參考體育奧運獎金。

資訊與網路技術裁判長梁德昭提出不同看法,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一輩子只能參加一次,但體育選手可以參加很多次比賽,拿獎金機會不同。梁德昭還提到,不一定非得跟其他國家比較,這主要看國家對競賽項目的獎勵態度,況且有些國手雖拿優勝獎,但實質上是第四、第五名,差一點就奪牌。

對於優勝獎金,同時身為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的林三貴認為可以考慮提高,他說,參加過國際賽可理解,拿到優勝並不容易。

林三貴:金銀銅牌獎金暫不考慮提高

根據記者調查,自第42屆開始,從原本的金牌50萬、銀牌30萬、銅牌20萬,提高至金牌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裁判長召集人侯世光解釋,由於台灣在第41屆國際技能競賽表現下滑,因此勞動部祭出獎金攻勢,希望大家改變,獎金就是個誘因,而以結果來說,成績有明顯成長。

侯世光強調,「台灣的對岸」金牌獎金是100萬人民幣(約450萬台幣),培訓經費更是我們50倍,當前《技能競賽實施及獎勵辦法》需要調整,盼勞動部支持。

林三貴還提到,目前金銀銅牌獎金沒有考慮要提高,畢竟國際技能競賽跟體育奧運不一樣,大部分體育選手參加是在職涯的巔峰期,但技職國手只是生涯起點。《技職3.0》記者提問,沒得獎選手是否考慮提供獎金?林三貴則說目前沒有,這是整體通盤考量後的結果。

另有不具名國手教練認為,技職老師為了訓練選手,經常陪練到半夜,卻沒有半點獎勵,而在獎金部份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誘因,對於賽事長期發展並非好事。

裁判長召集人:培訓經費不應齊頭式平等

侯世光認為,目前每個職類訓練材料費為30萬,有額外需求再提出來,看業務單位經費狀況再調整,但實務上不同職類的訓練經費需求狀況不同,不該齊頭式平等,應比照國際賽模式,給不同的經費。侯世光感慨,像配管與暖氣職類很難拿到獎,就是因為訓練的材料費很貴,另外侯世光建議,企業可以提供資源支持選手的培訓費用。

林三貴強調,各國競賽培育過程,經費都是相當龐大的,台灣目前因經費限制,沒辦法給予這麼多,但勞動部內部有討論空間,如何在培育過程,增加各職類培育經費。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