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學生數變動趨勢

 

文/許品鵑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員
/謝秉弘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案助理

 

學校能永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源源不絕的生源。本文旨在探討臺灣25年來大專校院學生數的變動趨勢,分別從一般校院與技職校院、公立與私立學校、各學制等三面向之學生數變動進行探究,以了解高教發展現況與趨勢。

 

高教技職雙軌確立

由於臺灣早期係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配合國家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初、中階技術人員,就整體學生數而言,1990至2006年間技職體系(包含博士、碩士、學士與專科等級)學生數皆多於一般體系(包含博士、碩士與學士等級)學生數,直至2007年一般體系學生數成長至66.5萬人左右,才開始超越技職體系,並於2010年達到高峰之68.3萬人後,人數開始下滑。1990年一般體系有學生25.6萬人,技職體系有32萬人,至2014年,一般體系學生已達67.8萬人,占總學生50.6%,技職體系學生則有66.1萬人,兩者之差距逐漸縮小。

此外,由於1996年教育部開始推動第二條國道政策,確立了高等教育雙軌併行發展制,原本為主流之專科學校紛紛改制升格,學生結構也隨之轉變。技職體系學士等級(包含四技與二技)的學生數逐年攀升,從1990年僅有4,269人,至2003年已成長到39萬人,並於2008年突破50萬人,甚至超過一般體系學士等級(包含學士與二年制)的學生數。

 

私立學校學生數為公立學校兩倍多

由於解嚴與410教改運動之訴求,政府逐漸開放大專校院設立,然因政府經費有限,因此主要藉助私人興學的力量,公立學校數僅占整體大專校院數約三分之一,總體學生數以私校學生為大宗。1990年公立學校學生數為16.7萬人,私校為40.9萬人,至2014年,公立學校有學生43.5萬人,私立學校成長至90.5萬人,近25年間私立學校學生數約為公立學校之2倍至2.7倍。

此現象在技職體系更為明顯,25年來私立學校技職體系學生占總學生數之比例約在39.6%至49.0%,而公立學校技職體系學生之比例僅約8.8%至10.9%。這種公私立學生數的差距,一般體系相較於技職體系來得平衡,公立學校一般體系學生數占總學生數約17.8%至22.9%,私立學校一般體系學生數則約占25.1%至28.5%。

 

技職體系以培育學士生為主

在各等級的學生數變化部分,1990至1998年間以專科等級學生數所占比例最高,達總學生數之49.4%至54.7%,後因學校改制升格,專科等級學生數逐年遞減,學士等級學生數則隨之增長。期間因我國產業結構由勞力密集轉變為資本及技術密集產業,高級專業人才需求激增,亦使碩、博士培育數量大幅增加。學士、碩士及博士等級之學生數,1990年分別為23.9萬、1.8萬、4,437人,至2014年各增加為103.7萬、17.3萬、3.1萬人,成長約4.3、9.6及6.9倍。而計算各年度學生數差距與前年度學生數比的成長率,以碩士生在1999至2003年間成長最多,成長率皆在17.9%至27.8%左右。碩、博士等級學生數至2010年達到頂峰,分別為18.5萬和3.4萬人,占所有等級學生數13.8%和2.5%。

若就培育學生性質看各等級之學生數變化,技職體系之人才早期以培育專科等級學生為主,至2003年開始轉變以學士等級學生為主軸,且逐年增長,2014年已占技職體系學生數之79.1%。而博士生之培育則明顯集中在一般體系公立學校,約占7成以上比例,且私立學校自2002年才開始招收技職體系博士等級學生,至2014年,私立學校之技職體系博士等級學生數亦僅239人。

 

 

少子女化的挑戰

從1990年至2014年高等教育學生數與學制結構變化可知,技職校院在高教之人才培育已可與一般校院並駕齊驅,但也顯示技職教育的定位不再鮮明,逐漸向普通教育傾斜,且目前高等教育之人才培育也以私立學校為主。在面臨少子女化的衝擊下,臺灣已從學生沒有大學可讀的時代逐漸淪為大學沒有學生來讀的窘境,可以想見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原本就居於相對弱勢的私立學校與技職校院,勢必將面臨更巨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評鑑雙月刊》第60期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評鑑雙月刊》第60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