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翔/台灣想主辦技職國際賽?醒醒吧,大勢已去!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台灣想主辦技職國際賽?醒醒吧,大勢已去!

 

文/黃偉翔

近日部分職種的技職國手團隊展開模擬賽,看著大家頂著壓力苦練,除了心疼也對這圈子的前景感到憂心。

具有技術圈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WSC)」,每兩年舉辦一次,競賽內容涵蓋各領域,花藝、機電整合、西餐烹飪、家具木工……等,該主辦的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WSI)會員國近80個,雖與奧運133個有段差距,但也不算少了。

今年10月,將有47位技職國手代表台灣,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參加第44屆WSC,我們過去兩屆總得獎數都排名世界第三;看似光彩的成績,卻有股沈重的壓力瀰漫著競賽圈,就是那頭緊追身後的狼——中國大陸。

台灣是自1970年就開始參賽23屆的老手,但僅參加3屆的中國大陸已悄悄爬上世界第五,讓世界各國驚訝,也代表著製造大國的崛起;上屆台灣成績為5金7銀5銅19優勝,但對岸不遑多讓,成績為5金6銀3銅12優勝——而這卻是2011年才開始參賽的表現。

不諱言,被中國大陸超越只是早晚的事。

我在先前專欄〈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從砍技優保送名額談起〉提到,中國大陸除了海量的經費以外,他們派選手參加競賽,背後是有縝密的策略規劃並與企業配合。以機器人選手為例,中國大陸在相關產業區周圍建置機器人選手培訓基地,並配合「中國製造2025」計劃佈局高階技術工的培養。

在這樣的國際技職賽事,大家或許沒想過,場內比的是選手奪牌,場中是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但場外,比的是國家教育制度與產業的整體實力;在WSC上,贊助商以Samsung三星最大,別人無端端的為何要去贊助?我曾訪問過中國大陸的主要贊助商董事長,他直言,「亞洲企業都想參與其中,在技能最高水平賽事,卻沒有選手用你的產品,那還算是一流的企業嗎?」

日前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在中國大陸國家級論壇上痛批,學生動手能力普遍不強,對岸的工信部長直接允諾改進。能看出中國大陸積極面對自己在職業教育體系的不足,而且過去多年來積極挖角各國師資、引進技術人才培育制度,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培養更多技術人力。

眼看別人持續進步,台灣呢?

中國大陸過去多年積極挖角各國師資、引進技術人才培育制度,為「中國製造2025」計畫培養更多技術人力。 圖/新華社

 

台灣想主辦國際賽 十年內都不可能

去年底勞動部舉辦國手培訓前的座談會,當時有好幾位圈內人士傳訊息問我,「台灣要主辦技職國際賽?」不在現場的我也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是勞動部政務次長郭國文致詞勉勵大家時說,「台灣應積極爭取主辦國,以軟硬體實力爭取全球能見度,扭轉技職偏差的觀念。」

技能圈對於郭國文有這樣的想法表示肯定,但我直接點破,「大勢已去,政府的重視來得太晚。」

台灣曾在1993年主辦過第32屆WSC,透過主辦國際賽如何為台灣技職注入新活力、增加國際曝光部分不必再多強調,但若想主辦國際賽,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政府整體政策支持,與經費預算上的配合。

為何說為時已晚呢?目前WSC每兩年舉辦一次,每屆賽事將投票決定下下屆的主辦國;舉個例子,今年10月將舉辦的第44屆WSC,會議上將決定出第46屆WSC主辦國,目前由中國大陸、瑞士與南非競爭中,但中國大陸聲勢浩大,很有機會拿下。

以現況來分析,第45屆WSC由俄羅斯主辦、第46屆由中國大陸主辦,不太可能再繼續由亞洲國家舉辦第47屆,畢竟WSI仍是以歐洲國家為主要組成的國際組織,就算有奇蹟,亞洲還有韓國、日本等技能強國等著排隊,台灣還不一定爭取得到,尤其近年中國大陸也加入了會員國,主辦國還得靠各國投票支持,這在對岸的施壓下,必定難上加難。

若是在中國大陸參與WSC之前就積極爭取,或許還有一絲希望,可惜已來不及。

2007年於日本靜岡舉辦的國際技能競賽。 圖/歐新社

 

台灣欲再次踩進WSI決策圈 十年內都不可能

想發揮國際影響力,爭取主辦國就非唯一的路徑;事實上,若能爭取到WSI會長職務,才是萬年大計,可惜台灣政府這幾年來並未重視。

目前WSI副會長之一是我們現任勞動部常務次長林三貴,比起大多數會員國,他曾有機會爭取會長一職,因為2018年將競選下一任WSI會長,只可惜我沒看到政府有意在背後做靠山。

很難想像林三貴2019年卸任WSI副會長後,台灣技職國手團隊如何在對岸勢力籠罩中獲得該有的尊重與照顧,尤其2021年WSC主辦國是中國大陸。

 

爭取亞洲區賽主導權 仍有一線曙光

未來WSI的策略是成立各洲的區賽,然後決策圈成員來自各區賽的領導者,就像目前的歐洲技能競賽一樣,亞洲區賽也正等著有心人成立;目前台灣能做的,就是善用多年來累積的競賽影響力,積極爭取亞洲區域組織決策位置,拿下主導權。

目前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如火如荼,若能藉由台灣現有的技職體系基礎,在WSI亞洲區域組織取得一定的主導地位,再透過WSI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未來台灣透過技職教育、職業訓練在亞洲地區及新南向策略施力上,WSI不失為一個好跳板,為台灣新南向政策發展作策略佈局。

圖為1993年於台灣舉辦的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圖/聯合系資料照

 

即使政府努力多年,傳統華人思維仍深植人心,造成技職教育歪斜扭曲,此時就必須藉由外力來引導價值觀,而一個以「技職競賽」為主體的國際賽事,若操作的好,將帶領更多國人從小認識職業、尊敬專業技術人員;就如我先前專欄提及的,效仿「俄羅斯百萬技術選手策略」、「中國大陸高階技術工計畫」經驗,透過「技職奧運競賽」引導,激發更多青年投入技術訓練與缺工配套政策中,如產學攜手、雙軌旗艦計畫等。(延伸閱讀:台灣技術人才培養格局狹隘——從砍技優保送名額談起

產業部分,如我先前專欄〈外交空間緊縮?打破思維,技職也能救外交〉強調的,「這實際上是一個技能發展產業鍊」。從技能發展面向來看,考慮要素不外乎職能基準、職能課程、職訓師資、教材教法、設備,其中設備又可分為軟體跟硬體,有設備後又可能需要材料,這樣的關聯性,讓國內廠商得以有更多國際發展空間,尤其台灣又是工具機重鎮。

無奈,政府高層多年來並未真正重視,也讓許多先機逐一流失。

一個以「技職競賽」為主體的國際賽事,若操作的好,將帶領更多國人從小認識職業、尊敬專業技術人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