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砸2千萬,送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出國增廣視野

採訪、攝影/黃偉翔

教育部祭出2000萬,補助曾參加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出國增廣視野,包括實習、短期課程研習或擔任國外學校交換學生等,若第一年試辦順利,將考慮轉為例行性補助。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日前向記者透露,教育部為加強選手後續培養,將補助40位曾參加際技能競賽選手的學生出國增廣視野,每人最高補助50萬,補助總額上看2000萬。

記者詢問補助只限技專校院,但也有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在大專校院就讀如台師大,且碩博班也能申請嗎?科長陳秋慧解釋,申請是以學校為單位,原則上碩博士學生也在補助的範圍內,但對於非在技專校院就讀的國際技能競賽選手,由於是試行第一年,大專校院還不在補助範圍內,若試辦結果不錯,除了考慮成為「例行性補助」外,也將與教育部高教司討論,將大專校院拉進來一起補助。

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全校不分系學士班主任李維楨說,過去都有觀念是說,短期出國沒辦法有太多幫助,但事實上,國外很多短期課程,在技術方面教得比台灣更先進。李維楨強調,從個人發展面向來看,國外環境會給他文化、語言等衝擊,讓學生更有學習的動機。

對於每位學生補助上限50萬,李維楨說,這筆金額其實不小,以台科大先前相關補助量,學生到亞洲國家為6萬,歐美國家則是9萬,這次補助包括學雜費、機票費、生活費等補助,粗估最多可以在國外待上半年,或是規劃上些短期課程、參觀實驗室、短期交換學生等,可以做一些中短期規劃。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網頁設計選手、正在台科大就讀的呂瑞風表示會想申請這樣的機會,希望能到國外企業實習,或是短期研習課程,學台灣學不到的技術。呂瑞風也說,出國需要語言能力,這部分會規劃在出國前的準備。

 

 

技職國際賽獎金與培訓費應提高?林三貴:有討論空間

採訪、攝影/黃偉翔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剛落幕,但《技職3.0》記者發現,技職國手優勝獎5萬元,居然少於國內銀牌的6萬元,更有不少技能圈認為應提高培訓經費與教練團獎金。對此,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回應,有討論空間。

依照現行的《技能競賽實施及獎勵辦法》,國際技能競賽金牌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優勝獎5萬,全國技能競賽則是金牌8萬、銀牌6萬、銅牌4萬。國際賽優勝獎金少於全國賽銀牌獎金。

當國手在國際賽得獎,訓練團隊可分別再拿到金牌20萬、銀牌10萬、銅牌6萬、優勝獎金2萬,但由於訓練團隊不只一個人,仍得依照比例分攤,一份獎金有25%屬於裁判長,25%為啟蒙教練(當選國手前的訓練老師們),50%為國手訓練期間的老師,若訓練老師不只一人,再按照人數分攤。

競賽獎金。(圖/黃偉翔製)

國手:優勝獎金不應少於國內賽事獎金

不願具名的國手指出,相對國內的全國技能競賽只需訓練幾個月備戰,國手要接受近一年的培訓,競賽水平又更高,優勝獎金不該低於國內比賽獎金。該名國手還提到,若優勝獎金提高,金銀銅牌獎金也應同步提高。另位不具名國手強調,除了獎金,更希望後續發展被重視,包括就業的保障。

校友獲得電子世界金牌的內湖高工校長林振雄指出,能拿到國際賽優勝獎,代表台灣國手面對國際級比賽仍保有一定的競爭力,居然比國內金牌、銀牌獎金還低,非常不合理。況且,若要把國際技能競賽當作技職界的奧運,也多少應參考體育奧運獎金。

資訊與網路技術裁判長梁德昭提出不同看法,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一輩子只能參加一次,但體育選手可以參加很多次比賽,拿獎金機會不同。梁德昭還提到,不一定非得跟其他國家比較,這主要看國家對競賽項目的獎勵態度,況且有些國手雖拿優勝獎,但實質上是第四、第五名,差一點就奪牌。

對於優勝獎金,同時身為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的林三貴認為可以考慮提高,他說,參加過國際賽可理解,拿到優勝並不容易。

林三貴:金銀銅牌獎金暫不考慮提高

根據記者調查,自第42屆開始,從原本的金牌50萬、銀牌30萬、銅牌20萬,提高至金牌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裁判長召集人侯世光解釋,由於台灣在第41屆國際技能競賽表現下滑,因此勞動部祭出獎金攻勢,希望大家改變,獎金就是個誘因,而以結果來說,成績有明顯成長。

侯世光強調,「台灣的對岸」金牌獎金是100萬人民幣(約450萬台幣),培訓經費更是我們50倍,當前《技能競賽實施及獎勵辦法》需要調整,盼勞動部支持。

林三貴還提到,目前金銀銅牌獎金沒有考慮要提高,畢竟國際技能競賽跟體育奧運不一樣,大部分體育選手參加是在職涯的巔峰期,但技職國手只是生涯起點。《技職3.0》記者提問,沒得獎選手是否考慮提供獎金?林三貴則說目前沒有,這是整體通盤考量後的結果。

另有不具名國手教練認為,技職老師為了訓練選手,經常陪練到半夜,卻沒有半點獎勵,而在獎金部份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誘因,對於賽事長期發展並非好事。

裁判長召集人:培訓經費不應齊頭式平等

侯世光認為,目前每個職類訓練材料費為30萬,有額外需求再提出來,看業務單位經費狀況再調整,但實務上不同職類的訓練經費需求狀況不同,不該齊頭式平等,應比照國際賽模式,給不同的經費。侯世光感慨,像配管與暖氣職類很難拿到獎,就是因為訓練的材料費很貴,另外侯世光建議,企業可以提供資源支持選手的培訓費用。

林三貴強調,各國競賽培育過程,經費都是相當龐大的,台灣目前因經費限制,沒辦法給予這麼多,但勞動部內部有討論空間,如何在培育過程,增加各職類培育經費。

直擊技職國際賽/林三貴:邁向喀山、前進上海

採訪、攝影/黃偉翔

昨(28)日勞動部舉辦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頒獎典禮,邀請國手、指導老師,以及培訓及贊助單位參與,並頒發獎金給得獎國手,最高100萬。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喊話,台灣技能發展不能有一刻鬆懈,繼續「邁向喀山、前進上海」!

面對來自58國共1251位選手,台灣派出47位選手參加42項賽事,奪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世界排名第四。金牌獲頒100萬、銀牌50萬、銅牌30萬及優勝5萬。

國手代表黃于貞表示,選手能拿下好成績,是背後整體台灣團隊的努力,在所屬的平面設計技術職類,從林俊良裁判長、指導老師及培訓單位等,非常同心協力訓練自己。

黃于貞提到,經驗傳承非常重要,在培訓過程,有前兩屆國手及裁判長的經驗,使得自己更知道如何在競賽中拿分,裁判長與各國裁判交涉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讓競賽規則與評分方式不會對非英語系國家選手不利。

林三貴說,為了競賽,許多人犧牲娛樂、家庭生活,期盼國手們別忘記這趟旅程中,大家為你們付出的努力,並繼續培養好的敬業精神,傳承經驗、協助後進的學弟妹,為台灣繼續努力。

林三貴強調,雖然這屆國際賽結束,但台灣對技能發展的專注不能有一刻的鬆懈,但這一刻,也要為「邁向喀山、前進上海」開始備戰。下(45)屆國際技能競賽將舉辦於俄羅斯喀山、第46屆將舉辦在中國上海。

裁判長召集人侯世光分析,近三屆台灣奪牌項目及世界前五強國家變化很大,除了電子連續三年奪金牌外,其餘得牌職類均有變化,因此在競賽團隊組織面、執行面及制度面需要繼續檢討、分析與調整。侯世光更喊話,面對國際賽競爭日益嚴峻,盼勞動部可提高選手與教練的相關獎金,以及培訓過程的資源。

直擊技職國際賽/普京:透過競賽,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能水平

採訪、攝影/黃偉翔

昨(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政府行政總部克里姆林宮接見國際技能競賽國手,並對於俄羅斯成績的快速崛起,感到讚嘆。普京:「透過下屆主辦國際賽,全面提升國內技能水平。」

本屆俄羅斯派出58名選手參加52項競賽,獲得6金4銀1銅21優勝,在總得分排名中名列第1(台灣第5)、平均分數排名第24(台灣第5)。對此普京說,這是令人讚嘆的成績,值得為所有努力的團隊掌聲,包括選手、教練、技術專家們。

俄羅斯在2012年加入國際技能組織,2013年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第一次參賽,當年俄羅斯連優勝獎都沒拿到,排名在各國的最後,與智利、冰島…等並列第41;2015年雖同樣沒奪牌,但卻拿到了6優勝;而在剛落幕的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中奪下6金4銀1銅21優勝(台灣4金1銀5銅27優勝)。

俄羅斯總統普京接見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圖/WorldSkills Kazan 2019)

普京強調,這些技能在未來是重要發展領域,機器人、軟體工程…等,也因此提升俄羅斯經濟,讓這些工作者為自己的技能而自豪。

普京宣示,下(45)屆國際賽舉辦在俄羅斯喀山,絕對會透過這樣的機會,全面提升國內的技能知識水平與培育方式。

根據《技職3.0》報導,勞動部次長、同時身為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的林三貴解釋,俄羅斯主辦國際賽的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名技能選手」,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國際賽,增加幼年、青年到企業三層級的技能選手數量,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譚仰光/從各國職訓制度 看競賽表現的興衰

抱著興奮與感動的心情歡迎我國參加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載譽歸國。

在本屆國際技能競賽中,韓國只得了8金,日本只獲3金、德國0金的情況下。台灣贏得4金1銀5銅27優勝,總體成績表現足可告慰國人了。

以成敗論英雄,但不能以一次的勝負就蓋棺定論。例如,瑞士上一屆只獲1金,本屆獲11金。巴西上屆獲11金,本屆掉回7金。俄羅斯上屆0金,本屆6金。風水輪流轉啦。訓練老師們、選手們、全體夥伴們,不要失志啦!請保持一貫的熱情與鬥志。

本屆國際賽,大陸曩括15金7銀8銅,金光耀眼,令人大驚失色。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日前就曾直呼:「未來國際技能競賽是中國的天下」

大陸之所以能有此表現,並不是因為大陸擁有什麼武林秘笈,而是有其國家體制上、制度上與精神上的特色,台灣是學不了的。大陸黨政一體,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上下一體遵行。

大陸競賽選手的培訓,主要不是依賴教育部體系下正規的技職院校 (如:中職、中專),而是依賴非典型的技職教育訓練體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另立的高技能人才建設的培訓體系「技工院校」,其包括了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根據統計,2015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高技能人才培訓與技能競賽業務的主管部門是人社部的職業能力建設司。

我在《技職3.0》前面刊出的幾篇文章中曾經提過,國際上有關技職人才的培育與培訓(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大體上有兩個主要的模式,即「美國技職教育模式」及,「德國學徒制度模式」。鮮有在技職教育體系外,即在教育部的教育體系外另立一個「職業訓練體系」的。但日、韓、中、台卻在技職教育體系外,由勞動主管機關另立一個「職業訓練體系」,原因是認為教育體系無法培養出企業界所需的基層技術中堅人才。按發展的時程,應該是日本最早,然後韓國學日本,台灣學日、韓,而大陸則學台、日、韓。

在本屆國際技能競賽中,韓國只得了8金,日本只獲3金、譚仰光說:德國0金的情況下。台灣贏得4金1銀5銅27優勝,總體成績表現足可告慰國人了。訓練老師們、選手們、全體夥伴們,不要失志啦!請保持一貫的熱情與鬥志。(圖/黃偉翔攝影)

日本在「職業能力開發」(職業訓練)方面,有一個特色,即實際的執行機構是依法於公元2004年成立的「獨立行政法人雇用能力開發機構」。由「厚生勞働省(職業能力開發局)」督導。雇用能力開發機構轄有職業能力開發綜合大學校1所、職業能力開發短期大學11所、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62所、都道府縣職業能力開發中心47所。

韓國在「職業訓練」方面,也有一個類似的特色,即實際的執行機構是另依法設有一個特別法人(行政法人)機構,稱為「韓國產業人力公團」(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ervice of Korea),這個法人機構過去的英文名稱為「Korea Manpower Agency」,已有多年的歷史,2001年只是更改英文名稱。該機構在「勞動部」督導下負責實際執行工作,轄有1所韓國技能教育大學(以辦理師資訓練為主)、19所「技能大學」(Polytechnic Colleges)及 22 所職業訓練院(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e)。

巴西在技職人才的培育與培訓(VET)方面,另有一套非典型的模式,也就是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SENAI(National Service for Industrial Training),那是一個像財團法人卻又是行政法人的組織,統轄全國的技職教育與訓練機構(含學校),其財源依法向工商企業界徵收的特別捐。當年我們的職業訓練金制度就是模仿巴西而來,但恰只學了皮而沒學到肉,於是就夭折了。

很有趣的是,採行典型「美國技職教育模式」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 …. 等,技能競賽的成績表現似乎都很差。

我們的技職教育模式是走的美國模式路線,且在教改的政策路線上搖擺不定,新課綱猶抱琵琶半遮面。理念上趨向多元性、跨領域化、培養π型人、崇尚創新。而過去曾經輝煌多年仿效日韓模式的公共專責職訓機構,已經在勞動部與勞動力發展署的組織再造政策下消失了,化為一堆訓練場,且逐步放棄了長期性專精性的養成訓練班次,而轉向社會性為主的短期就業訓練。

今後在國際技能競賽舞台上,能夠預測到台灣什麼樣的前景呢?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開幕式,台灣進場。(圖/技職3.0資料庫)

直擊技職國際賽/從0到11面獎牌,俄羅斯憑什麼?

採訪、攝影/黃偉翔

上屆拿不到任一面獎牌、僅6個優勝獎的俄羅斯,卻在本(44)屆奪下6金4銀1銅21優勝,成績追上台灣的4金1銀5銅27優勝,成中國之外令人驚艷的大黑馬,究竟促使這匹黑馬奔馳的背後思維是什麼?

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為我們解惑。

根據學術文獻指出,近二十年俄羅斯的社會經濟變化,連帶勞動市場也跟著變化,加上人口結構改變以及高等教育擴張,衝擊著技職教育的發展。

2015年俄羅斯爭取到2019年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主辦權。林三貴對此表示,去(2016)年3月到俄羅斯喀山時,俄羅斯代表做了簡報,令國際組織驚訝的是,俄羅斯主辦國際賽的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名技能選手」,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國際賽,增加幼年、青年到企業三層級的技能選手數量,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100萬名選手不單單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如果選手是每5人中選一位,代表100萬選手背後有500萬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若以俄羅斯人口為台灣6.1倍比例來看,台灣每年應培養4萬名技能選手,但目前台灣全國賽才約1千位選手,即使北中南分區賽也不到5千人。」林三貴說。

事實上,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在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演講中就強調:「俄羅斯將繼續更新教育資源,實現教師再培訓方案,並與雇主合作,改進高等技職教育,善用與國際技能組織合作的經驗。」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視技能競賽狀況。(圖/worldskills2019)

林三貴強調,台灣應該把基礎建築得更大,如果台灣每年培養4萬名技能選手,代表有更多青年投入學習技能,十年後台灣的技術人力狀況一定大大改善,但若只是短淺的思考兩年一次的國際賽能奪幾面金牌,而沒有看見他國背後推動的策略,就太可惜了。

過去國際組織類似活動俱樂部,以辦技術比賽為主,焦點都擺在兩年一次的國際賽,近幾年才逐漸轉型,成為推動世界技能發展的組織。林三貴2012年獲選常務理事後,一直在國際組織推廣一個概念,他認為過去競賽活動確實辦得很成功,但對國際發展層面較小,應把活動當成運動,一個帶領國際長期發展技能的運動,國際技能組織就是這個領頭羊。

「競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激發青年學習技能興趣!」林三貴直言,許多國家的國內賽不只有競賽,有更多結合各技術職類的說明與展示,當青年有興趣後,學習就很自動,例如今年台灣全國技能競賽的建築舖面金牌是女生,如果她沒興趣,這件事就不會發生。

「但這也不只是勞動部單一部會可以做到的。」同時也是台灣勞動部次長的林三貴感嘆。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視技能競賽狀況。(圖/worldskills2019)

直擊技職國際賽/獲獎率世界第四 技職英雄凱旋歸國

採訪、攝影/黃偉翔

台灣之光歸國!今(21)日下午,47位技職國手及勞動部行政團隊下飛機,並接受親友團熱烈歡迎,桃竹苗分署更準備啦啦隊表演接機。台灣代表團副團長黃秋桂說:盼國手將技藝傳承給學弟妹,回饋社會。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本(44)屆台灣成績為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排名世界第四。本屆有來自58國共1256位選手參賽,台灣派出47位選手參加42項賽事,包括花藝、西餐烹飪、機電整合…等。

許多國手培訓團隊與親友團紛紛到桃園機場接機,到處都是布條,桃竹苗分署更邀請萬能科技大學啦啦隊表演,為這趟旅程劃下句點。

黃秋桂指出,國手團隊歷經大大小小戰役,多年來扎實訓練就為了這一刻,期盼最終在國際舞台上閃耀發歸、為國爭光,他們不僅是台灣之光,更是國家未來的生力軍,期盼選首繼續精益求精,也將一身好本領傳承給學弟妹,回饋社會。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代表團歸國。(圖/技職3.0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