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技職站上世界舞台】機電整合世界銀牌雙人組:等待屬於我們的「這一刻」

 

文/黃偉翔

圖/彭孝崴提供

練習是什麼態度,比賽就什麼態度。」機電整合雙人組王冠富與彭孝崴,坐在餐廳,對著遠道而來的記者分享奪牌路程中的體悟。

技能競賽的選手中,只有「機電整合」、「集體創作」、「機器人」,以及「造園景觀」職類為團體參賽,比起其他單人賽事,多人組合還需要團隊間的磨合。王冠富說,他們在技術、個性上互補,也是多年好友,是少數完全沒有爭執過的國手組合。

而他們一路上背靠背,把彼此的未來交付給對方,刀口一致向外,奮勇殺敵。最終在職業訓練界的世界舞台─2013年國際技能競賽中,為台灣奪下一面世界銀牌。

機電整合 銀牌 雙人組

在國際技能競賽會場上,彭孝崴(左)與王冠富(右)舉杯預祝自己拿下好成績。(圖/彭孝崴提供)

 

在渾渾噩噩的泥沼中,找到屬於彼此生存的意義

王冠富與彭孝崴結識在華夏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五專部,除了上課座位比鄰,更因為交通關係一起上下學,成為每天都黏在一起的好兄弟。

「當時都在混日子!」王冠富笑著說,直到有次收到成績單,看見成績直直落到最後一名,才開始思索「人生應該做些什麼事」。

當時王冠富得知,若能在技能競賽表現優異,可當作升學的跳板,便決定走上選手之路。由於冠富是機械工程背景,再加上對產業趨勢的判斷,他決定從自動化生產相關技術訓練起,也就是機電整合職類。

機電整合 銀牌 雙人組

彭孝崴與王冠富在國際技能競賽上的機電整合工作臺。(圖/彭孝崴提供)

 

但機電整合是雙人配合的職類。王冠富當下想起成天膩在一起的好同學彭孝威,馬上拉了他當夥伴,一起參加全國技能競賽。

相較於王冠富的積極個性,彭孝崴顯得被動而沉穩。他們一個像推進器,一個像避震器。彭孝崴舉例,在某次比賽中,王冠富堅持自己的策略,當下即使彭孝崴認為有其他可行的方法,他還是會先執行搭擋的想法,若失敗再改用自己的策略。

 

態度才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在全國技能競賽中,這對雙人組合一路過關斬將,初試啼聲即拿下分區賽銀牌,更一舉奪下全國決賽金牌!獲得與另外兩組團隊共同爭取唯一一張國手代表門票的機會。

他們看似順遂,其實過程遭遇不少打擊。

練習過程相當於比賽過程。」王冠富說,記得有次全國模擬賽遲到、比賽工具也沒準備,被學長與教練罵到臭頭,甚至禁賽,他才深刻體會到「態度」的重要性。

全國技能競賽決賽總積分前三名者擁有參加國手資格挑戰賽的資格,最後會決選出一組代表台灣出國比賽。距離資格挑戰賽9個月前,他們已進入「國手訓練模式」。

此刻他們早已忘記升學目的,轉而為榮譽奮鬥。

王冠富笑著說,那期間真的很誇張!為了準備選國手,他與彭孝崴趁著上下學的交通空檔,在捷運上一起用筆電練程式。彭孝威補充,他們會以站與站之間作為起點跟終點,訓練自己打程式的速度,並規定「到某一站前要寫出一定標準的程式」。

這是他們第一次選國手,但不是最後一次。

 

等待隊友的覺醒

選國手失利那年,他們五專五年級,面臨了人生下個階段的抉擇。王冠富選擇繼續留在華夏科大讀書,一邊磨練自己,一邊等待機會。而彭孝崴則憑著全國金牌的好成績錄取了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二技部,他說,練了這麼多年的技術,早已疲累,當時認為自己不會再回去練技術了。

但學業成績表現不良一直困擾著他。彭孝崴說,還記得在工程數學課上,教授當著全班的面對他說,「連書都讀不好,還比什麼賽?」教授的一番言論意外激起他「想證明自己」的決心。

而有一次,王冠富帶著彭孝崴去看學弟妹的技能競賽。再一次踏進會場,一樣的場地,一樣的設備,不同的是,這次他們是局外人。

「咚!」拉開比賽序幕的鐘響瞬間,他們的視線不在比賽中的學弟妹身上,而是彼此,握緊拳頭不發一語。「不甘心!」彭孝崴說,一種鼻酸的滋味湧上心頭,舞台上的人應該是他們。當下,他們在彼此的眼神中看見:「目標是明年選上國手!」

彭孝崴坦承,原以為自己這輩子不會再有挑戰國手的念頭,或許專研技術才是他命定的道路。坐在一旁的王冠富則笑說,自己一直想盡辦法激勵彭孝威再次挑戰!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最終選上國手。彭孝崴說,「心態歸零」是準備期間的要訣,因為前面的失敗,懂得調適心態。「別因為自己經歷過什麼,就把姿態放高。」

 

屬於他們的「這一刻」

選上國手後,主要透過移地訓練至全台各地與歷屆機電整合國手前輩一起培訓。

在上海參加友誼賽是他們訓練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彭孝崴說,當時看到他國選手,一心只求快,以為自己已經達到比賽要求,最後才發現其實矮人一大截,完全慘敗。王冠富說,從那次後學會穩中求快、與比賽壓力相處,這是他們能在世界賽頂著壓力奪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賽會場在德國萊比錫,機電整合賽程共四天。

「前兩天賽程都很順利,但第三天遇上了大麻煩!」負責機構部分的彭孝崴說,機構組裝的電子檔案開不了,但若向大會反應勢必會浪費許多時間,只好發揮動手做精神,硬著頭皮「盲裝」,意外地成功組裝出來。

機構組裝完畢後,他們轉過頭看了其他國家,發覺自己遙遙領先,許多國家隊才剛開始組裝機構!王冠富說,當時認為幫台灣奪下一面獎牌的距離不遠了,但因為先前上海友誼賽的經驗,他們懂得穩中求快,快中求穩。

機電整合 銀牌 雙人組

比賽過程中,他們背靠背,把彼此的未來交付給對方,刀口一致向外,奮勇殺敵。(圖/彭孝崴提供)

 

彭孝崴回想起,比賽到最後關頭,觀眾都屏氣凝神,直到確定他們完工後,才給予「恭喜你們完成這賽事」的熱烈掌聲。

當下,彭孝崴覺得自己的「技藝」第一次受到尊重,這是在台灣鮮少得到的滋味。

雖然還未確定獎項,看著走出比賽場地的王冠富與彭孝崴,裁判長與教練都哭了,因為他們的表現超出預期。王冠富說,比賽當下很享受,也才了解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

機電整合 銀牌 雙人組

頒獎典禮現場,拿到機電整合世界銀牌的王冠富(中)以及彭孝崴(右二),與翻譯鄭秀綾(左一)、蔡裕祥老師(左二),還有裁判長陳振臺(右一)合照。(圖/彭孝崴提供)

 

分享到這裡,彭孝崴感嘆地說,想當選手要有絕對的耐心與毅力,從踏入選手路途至今也七年了。王冠富也說,賽前他躺在旅館的床上想著,「夠了,快點比完吧!」這一路上已得到太多東西,「心態」正是最豐收的成果,名次只是這趟旅程的附加價值。

而他們,最終為台灣拿下一面世界銀牌,為自己的人生畫下一道深刻痕跡。

 

歷史─原來國際技能競賽是因此而誕生!

文/黃偉翔

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WSC)剛落幕,掐指一算,WSC已經近70歲了!在職業訓練界,WSC對於促進世界各地技術的提升與推廣,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然,任何創舉的背後,總有些富有遠見的人,關於WSC的由來,不可不知。

大約距今69年前,西班牙需要大量技術人員。當時西班牙青年組織(Spanish Youth Organization)主席Mr José Antonio Elola Olaso有個想法:「應該讓所有家長、老師、雇主,甚至是學生們認同,一個有效的職業訓練制度將影響著西班牙的未來。」

為了進一步驗證此想法,Olaso找來了當時數名不同領域的人士進一步發想。最終,他們想出了一個方法:「透過技能競賽呈現技藝精神,除了年輕人的競爭心態將被喚醒,社會大眾更會討論比賽過程與結果,遊客們也能看到各行各業的技術。」

從結果來說,這樣的「異想天開」被證明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並逐漸激起了人們對技術的重視。

首屆競賽便在西班牙舉行,根據WorldSkills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首年便有超過4千名西班牙學徒參加競賽,他們來自十幾個機械相關行業。

但發起人Olaso的構想並不只如此,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指出,Olaso與其他共同發起人更希望,能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同場競爭,使世界都熱衷於技術訓練。第一次的國際職業訓練比賽(當時競賽名稱還不稱為WSC)的促成,來自於葡萄牙對此競賽的強烈興趣,最終,在1950年,第一次「國際比賽」在伊比利亞舉辦(又稱為first Iberian Competition),由當時國際職業訓練機構(IVTO)負責辦理,來自葡萄牙的12名年輕技術人員與西班牙展開競賽。

第一次的比賽獲取了巨大成功,因為在比賽的同時,IVTO邀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觀察員。最終產生的結果是,1953年在西班牙的邀請下,許多歐洲國家開始紛紛加入,如德國、法國、摩洛哥、瑞士,以及英國的青年都參加了國際賽。

1954年6月,第一屆理事會正式成立,其成員由參與的國家或地區的官方及技術代表所組成。(圖/WorldSkills官網)

隨著比賽受到關注,1954年6月,第一個籌備委員會成立,由參與國的官員、技術代表所組成,共同建立並設計了比賽的規則,時至今日,競賽的運作方式依然沒變。

隨著競賽一屆屆舉辦,它吸引大眾目光的能力越來越強。傳聞中,有位法國人透過當地報紙得知國際賽將在馬德里舉行,他為了參與賽事,便自費前往。

隨著年輕的德國和瑞士工人的參與,西班牙組織結識了雙系統,在這兩個國家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職業訓練模式。(圖/WorldSkills官網)

在現今的WSC中,任何一位選手都來自於各國的精挑細選,他們都帶著技術、知識與態度。這些選手們在比賽中獲得的經驗,必將永遠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個性,甚至專業態度。

前IVTO會長Mr Francisco Albert-Vidal曾表示,一定要說服年輕人的父母、公司老闆們,一個優良職業訓練制度將帶來無限希望的未來。

前國際技能組織總會長Tjerk (Jack) Dusseldorp則說,WSC到處充滿出色的創意,這些都足夠發展成好的未來。他還說,每一個成功的想法都必須有人付諸行動,在WSC中,它的代表是西班牙,或者更確切地說,一些靈感和激情的人,他們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技能競賽,葡萄牙,然後另外五個歐洲國家都只是一個「開始」。

歷經許多變革,國際職業訓練競賽演變成現今的WSC。目前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由台灣前正代表林三貴擔任。

林三貴受訪表示,從國際技能組織角度來看, 技能競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目的。 他強調,希望透過競賽來激發輕人對學習技能的興趣,進而展開探索及學習,藉由競賽來肯定自我。

history of worldskills
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左二為副會長林三貴。(圖/WorldSkills官網)
最後附上,「History of 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

 

參考資料:worldskills.orgWIKIPEDIA

圖片來源:worldskills.orgWIKIPEDIA

對於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爭議,林三貴: 競賽只是一個過程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因教育部通過新版國光體育獎助學金頒發辦法,未來奧運奪金最高可獲3千萬,但國際技能競賽奪金選手僅獲1百萬,待遇差別過大引發爭議,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對此回應,技能競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目的。

國際技能競賽組織副會長林三貴,同時也是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中華隊代表團長。他說,獎勵選手是一件好事, 但是從國際技能組織的角度來看, 技能競賽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目的。

林三貴表示, 我們希望透過競賽來激發輕人對學習技能的興趣,進而展開探索及學習,藉由競賽來肯定自我。

林三貴強調,希望選手能夠持續精進技能,開創職涯發展,從此一立場來看,獎勵並不需要互相比較,倒是應該發更多的資源來鼓勵青年學習技能,並協助青年應用技能上有更好的職涯發展。

相關報導:頂級賽事待遇差很大!奧運奪金最高3千萬,國際技能競賽奪金卻僅1百萬

 

頂級賽事待遇差很大!奧運奪金最高3千萬,國際技能競賽奪金卻僅1百萬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教育部通過新版「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未來奧運奪金最高可獲3千萬,但國際技能競賽奪金選手僅獲1百萬,待遇差別很大。

國內頂級賽事獎金差很大

根據此辦法,未來奧運奪金選手獎助學金將從現行的1200萬提高至2000萬元,選擇終身月領的額度也從原本的每月7萬5000元提高為12萬5000元,且在奧運、世大運、亞運的田徑、體操及游泳奪金選手,獎金將再額外增加1/2,至高可拿3000萬。

但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就不同,以今年為例,金牌、銀牌、銅牌獎金分別為100、50、30萬,且是上一屆才「調升」過,在此前分別為50、40、30萬元。

本屆汽車技術銅牌選手曾品浩日前受訪表示,韓國選手奪牌除了獎金,更能免兵役、獲一棟房子!更不用說韓國企業的大力支持。

對此,國際技能競賽國際裁判楊瑾瑜說,如果只比獎金部分,新加坡金牌獎金是2萬星幣(約45萬台幣),中國金牌則是20萬人民幣(約100萬台幣),但他們另有省政府、市政府,甚至學校再發額外獎金,以廣州市的選手而言,至多拿50至60萬人民幣。

台灣以新北市政府為例,若選手在國際技能競賽奪金牌,可獲10萬元獎勵金,但要在職期間參賽,有勞保記錄且申請時仍在職,所以以學生身份參賽並無資格領取。

楊瑾瑜補充,也有部份國家是完全沒有獎金。

楊瑾瑜還說,根據俄國國際裁判表示,他們國家的選手經常因為奪牌獎金太少,並不願意參加此賽事,「若自己工作賺的錢比國家能給的獎金還多,誰想參加?」

國際間培訓期的補助懸殊

對於國手出征前的培訓期補助與企業補助也不多。上屆平面設計技術銅牌選手蕭巧茹指出,培訓期間1個月約有1萬1千的生活補助費,另有30萬材料費可以核銷,但因為平面設計技術花費不大還算夠。

對此,曾品浩則說,汽車技術競賽中有五關,分別是兩顆引擎與三台車子的故障排除,但培訓期間為了進口比賽當地用車的引擎就花了近30萬,若非另找贊助,根本無法訓練其他部分。

曾品浩強調,中國光為了汽車技術就砸了1000萬人民幣,打造同等國際比賽環境訓練選手。

教練與裁判長的待遇應增加

前國際技能競賽中華民國技術代表譚仰光認為,選手獎金應略微提高,但不求比照奧運。譚仰光還說,除了選手待遇,建議應增加教練的獎金及獎勵,也應給予考績核准予請公假方面的權益。

對此,楊瑾瑜表示,裁判長(即國際裁判)跟教練團的獎勵金數量是選手獎金的20%。另外,教練部分若不只一位,比例則由裁判長依訓練比重分配。楊瑾瑜舉例,若以金牌選手獎金100萬為例,裁判長5萬、主要教練(又稱啟蒙教練,指選手選上國手前的教練)5萬,加強培訓教練團分剩下的10萬。

另外,根據勞動部補助規定,除了選手以外,一位裁判長只能帶一位同行享有全額補助,部分教練或翻譯為了選手都是自費前往。

本屆機器人職種教練吳世興正是自費前往,他表示,自己在本屆的機票加上吃住約17多萬,還好透過募款才有經費陪選手出國,不須自行負擔費用。他強調,本屆數名教練正因為花費遠超過經濟負擔能力,就沒有陪同選手去比賽會場,選手便失去比賽期間與教練進一步討論的機會。

相關報導:對於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待遇爭議,林三貴: 競賽只是一個過程

 

大湖農工子弟獲國際賽桂冠,遊街歡慶!

 

(記者黃偉翔/苗栗報導)

有職業訓驗界「奧林匹亞」稱呼的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日前結束,大湖農工學生吳培志與劉育運獲機器人職類優勝,所以老師舉辦遊街慶祝活動,讓選手們的好表現遠播。

大湖農工機械科專任教師吳世興,同時也是兩位選手在國際賽的指導教練。他說,因為看到嘉義高工以遊街的方式為他們的獲獎選手慶祝,便主動在科務會議建議校長與實習主任比照辦理。

吳世興表示,這次出動十台車遊行,從大湖農工出發,行經苗栗市區,最終在苗栗縣政府前解散,整個過程花了一整個下午。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吳培志(左1)與劉育運(右1)在遊行車隊最前方。(圖/沈辰融攝影)

 

吳世興指出,這樣的活動有助宣傳大湖農工的好成績,除了有利招生,更對於在校生有激勵作用,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壯志。

大湖農工機械科老師沈辰融欣慰地說,吳培志在高二時感到徬徨,訓練過程中曾想放棄選手轉而準備升學考試,經過他當時不斷的開導,最後才堅持到底。

沈辰融還說,這次回國並非句點,應該把這次未得金牌的遺憾轉為動力,並傳承給下一屆學弟妹。

吳培志表示,這是第一次如此光榮,會感覺到國高中生看待自己的眼光不同了。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大湖衛生所人員在遊行旁給予鼓勵與肯定。(圖/沈辰融攝影)

 

國際技能競賽 吳培志 劉育運 機器人 優勝 大湖農工 遊行慶祝

遊行中放鞭炮歡迎吳培志(右1)與劉育運(左1)。(圖/沈辰融攝影)

 

總統接見國際技能競賽代表團,讚我國技職教育

 

文/黃偉翔

圖/總統府提供

昨(4)日,總統馬英九接見「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我國代表團,除祝賀所有獲獎選手,並說明未來政府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以培養更多技術人才。

馬英九表示,為迎接每兩年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政府投入資源選拔、培訓我國選手,2010年到2011年的第41屆競賽,投入經費已突破新臺幣1億元,本屆經費更高達1億2千萬元;而勞動力發展署也在雲嘉南分署籌設全臺唯一的「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培訓中心」。我國選手這次在巴西聖保羅與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好手激烈競爭,獲得5金7銀5銅19優勝獎的優秀成績,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韓國與巴西,可見賽前培訓已發揮成效。

馬英九認為,技職教育非常重要,雖然教改過程中,有人主張「廢除高職」,但他始終持反對觀點。他舉德國為例,該國工業技術領先全球,技職教育實功不可沒。此外,他認為應加強技職教育中的英文訓練,「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以英文介紹自己的技術」。

馬英九也提到,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技職教育更是臺灣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庫,可以說是臺灣產業發展的生命力。

馬英九期盼相關部會協力合作,讓產學合作變得更加完善,培育更多臺灣技術人才,也讓「生產力4.0」(或稱為工業4.0)計畫得以落實。他也希望所有獲獎選手能夠繼續在各領域精進技術,不僅讓自己,也讓國家的競爭力成長、提升。

 

什麼!提前四年就拍好宣傳影片!?2019國際技能競賽在俄羅斯

文/黃偉翔

今(2015)年8月10日決議,2019年國際技能競賽主辦國為俄羅斯,下下屆國際技能競賽宣傳影片已悄悄地公開了!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剛落幕,2017年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將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主辦,在阿布達比舉行;2019年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則由俄羅斯主辦,於喀山市舉行。

每屆競賽年會決定下下屆主辦國(城市),通常欲角逐成為主辦國的國家,在決定前6個月正式提出申請,國際技能競賽組織的董事會常務理事將審核,然後正式通知各會員國,再進行投票。

據悉,今年俄羅斯、比利時、法國三國共同爭取2019年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主辦國,最終則由俄羅斯勝出。

對於申請主辦國,宣傳影片是很重要的工具。有國際裁判對此表示,該宣傳片正是俄羅斯為了申請2019主辦國而拍攝製作。在決議主辦國的當天,俄羅斯宣傳影片中的小男孩出現在會場,帶來不錯的效果,也成功幫助俄羅斯奪下2019主辦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