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技職之光》得獎名單

技職博覽會/台北報導

技職教育的最高榮譽「技職之光」大獎已堂堂邁入第十屆,本屆技職之光頒獎典禮於103年12月2日在台大校友會館4樓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本年度一共頒發28件,包含「競賽卓越獎」12件、「技職傑出獎」16件,共42人獲得表揚,每位得獎者皆實力堅強、成就非凡,絕對都堪稱技職生的最佳典範。

技職之光得獎者之遴選方式,係依據各技職校院至《技職風雲榜》填報系統登錄之102學年度傑出表現事蹟,挑選符合技職之光遴選規定並完成學校推薦程序之資料,再經由教育部邀集各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秉持客觀公正原則共同遴選產生。

經統計102學年度來自各高級職業學校及技專校院至《技職風雲榜》所登錄資料,總計達4,171筆,為歷年來新高,經過逐一審件,各校完成推薦程序,並符合競賽卓越獎、技職傑出獎遴選資格之推薦件數一共有162件,經教育部召開遴選會議後,共計有28件共42人獲得表揚。

競賽卓越獎 技術、經驗、榮耀的傳承

本屆獲得「競賽卓越獎」表揚的同學都有著延續過去幾屆得獎者的輝煌成就,在設計領域方面,來自得獎常勝軍的雲科大和北科大2組同學、以及樹德科大2組同學,皆分別獲得紅點設計概念獎以及紅點視覺傳達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大獎榮耀;台科大郭憲竹同學則以《永和豆漿》、《瓜瓞琴心喜糖袋》等多件海報及包裝設計作品,一年內即獲得紅點設計獎、Creative國際平面及包裝設計獎白金獎等9項國際設計競賽大獎肯定,每位都是閃亮的設計新星。

在餐飲廚藝領域方面,往年同學們參加國際美食廚藝競賽多以蛋糕及甜點裝飾、冷盤、蔬果雕等靜態展示作品較易獲得高分成績,但在參加現場技術組別成績則往往不敵職業廚師而差強人意,然而今年來自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的羅霽同學,在2014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的新亞洲菜現場烹調組一舉獲得金牌,堅強紮實的烹飪技藝無可挑剔,為弘光第4度奪得餐飲廚藝類競賽卓越獎。

華夏科技大學郭奕瑄同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呂雅琪同學都在美髮名師石美芳老師及方曉羚老師的指導下,追循過去曾獲得技職之光的學姐們腳步,再度為校爭光,搶下美容家政類競賽卓越獎;雲科大游倪、解巧薇、沈雋杰3位同學則在克羅埃西亞一分鐘國際短片影展奪下首獎,創下台灣在該影展二連霸的榮耀,也讓雲科大再度獲得影片類競賽卓越獎。得獎短片《碗》在短短1分鐘的劇情內,呈現現代人親子間的冷陌疏離,極具張力及震憾性,且這支作品來自該校數媒系、企管系及文資系3個不同領域結合拍攝,更是值得鼓勵的地方。

競賽卓越獎教師組共有2位得獎者,萬能科技大學美髮系陳郁威老師高大帥氣,在業界也頗負盛名,他受邀回到校園傳授男子理髮的技藝,今年他參加韓國IBEA國際美容大會,一舉獲得三項金獎及全場總冠軍,也為萬能科大第2度獲得教師組競賽卓越獎;另一位得獎者台科大設計系李根在老師,本身即出身自設計知名學府復興商工美工科,他的專長包括品牌形象設計、字體設計,作品分別獲得由香港設計協會所舉辦的2013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金獎和銀獎,以及2013年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企業識別設計評審特別獎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獎,皆為設計業界的崇高榮譽,值得擁有技職之光的肯定。

綜觀本屆競賽卓越獎得獎同學所就讀之學校,在該領域皆非首次獲獎,顯示校方積極指導學生專業技術,鼓勵在國際賽事追求卓越成績的用心,不少學生更直言受到曾獲得技職之光表揚的學長姐們影響,立志以獲得技職之光為目標為努力不懈,藉由這樣技術、經驗與榮耀的傳承,也將技職之光大獎的精神發揚光大。

質重於量 專業專精優先 正港證照達人

在技職傑出獎方面,「證照達人」部分依舊秉持「質重於量、專業專精優先」的原則。高職組中,亞洲餐旅學校陳俐婷同學以包含2張乙級技術士證在內之9張證照,為該校蟬聯高職組餐旅群證照達人獎;嘉義高工陳宣翰同學也以包含機械加工乙級技術士證在內的7張機械領域證照、豐原高商王歆雅同學以多益910分高分、復華中學孫碧蓮同學以包含勞委會7張資訊類技術士證在內的54張軟體應用類證照,也都分別獲頒高職組證照達人。其中復華中學自第四屆技職之光開辦證照達人獎以來,已經是該校第6度獲得高職組資訊類證照達人獎且已經連續5年都由該校學生獲獎,該校資訊中心郭癸蘭主任功不可沒。

證照達人技專校院組部分,本屆評審對於專業領域的專精程度由其重視,吳鳳科技大學電機系李亞修同學持有高達5張乙級技術士證,且對於機電整合、自動化控制等進階領域亦持續精進,獲頒證照達人技職傑出獎實至名歸,這也是吳鳳科大第2度獲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程筱芸同學,四技時即就讀中華醫事科大食品系,專長為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烘焙技術、中餐烹飪等,她擁有13張勞委會技術士證,其中包括5張乙級技術士證,目前她就讀雲科大技職所,也任教於雲林縣大成商工,致力將所學技術傳授給年輕學子;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徐璟豪同學,他高三時就讀羅東高中就曾獲頒高職組土木與建築群證照達人獎,但他並不以此自滿,升上四技後仍持續加強本身的技術,不但取得了3張建築類乙級技術士證,也考取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專業檢查人認可證,現在已累計20張專業證照,更上一層樓的表現,讓他第2度獲得證照達人獎,也是首位在高職階段及四技階段都獲得證照達人表揚的同學;崑山科技大學資管系陳貞君同學,跌破眼鏡僅以10張資訊類證照即獲頒證照達人,但評審委員認為她不但具備多張國際證照外,其中更包含程式設計的相關證照,已具備進入職場的實力,評審也鼓勵對學習資訊領域的同學們,除了軟體應用外,更應加強程式設計的技術與實務經驗,取得專業證照,更可達到職場所需之戰鬥力;此外致理技術學院財金系曾莉卿同學也以記帳士、理財規劃、期貨商、證券商、信託業、保險業務員、投信投顧等全面性之考證成績,在睽違三屆財金類證照達人從缺後,為商科同學爭一口氣,在本屆技專校院組證照達人獎佔有一席之地。

創意最讚 實作最強 夢想在他們手中實現

102學年度技職校院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獲獎事蹟達到603件,再創史上新高。本屆技職之光發明獎達人分別頒給了桃園創新技術學院機械所姜佳豪、高苑科技大學化工所許榜祐、遠東科技大學機械所陳柏州及蔡政琨等3組同學,他們的發明作品分別獲得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以及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鉑金獎等重要獎項,且全部都已申請專利通過,在數百位各技職校院參加國際發明展的獲獎學生中脫穎而出,獲得技職之光表揚,無疑是實至名歸。得獎者皆出身自發展悠久,以工程科技見長之科技校院,他們的成功也希望能帶動更多學子投身研發科技領域,發揮創意,讓世界看見自己的發明作品。另外,中山工商綜高部魯裕元等4位同學的專題作品也為該校再度奪得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也為該校再添一座技職之光。近幾屆技職之光得獎結果,中山工商在所有高職中可謂一支獨秀,除了已連續5年皆有師生獲獎,表現絲毫不遜於其他技專校院外,本屆也已是第3度獲得技職傑出獎發明獎達人,辦學成果值得全國高職看齊。

本屆專利達人頒發給南台科技大學電機系陳念慈同學,他一入學就獲得系上大力栽培,且從大一起每年都有作品在國際發明展獲獎,4年 來所累積之發明成果豐碩,迄今已取得1件發明專利以及7件新型專利,由其能夠獲得發明專利更是難能可貴,技職之光肯定了他就讀四技期間充實且精采的成績單;此外南台另一位博士生陳泓錡同學,是校方今年所推選出來參加技職之光選拔的首席戰將,他的研發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台北國際發明展鉑金獎以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等榮耀,而他的研發技術成果已分別授權移轉給高識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慶科技儀器有限公司,達成產學合作的最大效益,值得擁有技職之光大獎。

本屆最特別但也是最值得推崇的技職之光得獎者之一,頒給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學生張東琳,他因為熱愛「自造實作」,捨棄一般大學選擇技職。大一時他就展現旺盛的實作能力,初登場就贏得第三屆茂迪盃太陽能光電應用設計創意競賽銀牌;大二時他有感於北港溪污染嚴重,花了5千多塊,利用半年的時間研發出太陽能水質監測器「蛋蛋君」,再度奪下第四屆茂迪盃銀牌,並獲得最佳設計歷程獎。大三時他開始研究無人飛行器,除了加入學校團隊,並一舉獲得2014台灣無人飛機創意設計競賽自動導航組第二名以及第八屆全國大專學生創新設計實作競賽第一名。實作經驗和成果豐富的他,還在台灣Maker社群第一屆自造者年會以及多旋翼飛行器原理與體驗工作坊擔任講師,將所學成果分享給更多學員。他雖然不像其他得獎者征戰國際,也並非大量申請專利,但他憑著興趣和求知的渴望,不斷學習新的領域和技術,且充分展現實作能力,將構想化為實際成品,代表作「蛋蛋君」的實作應用甚至得到環保署的讚賞及媒體報導。現在才大四的他,實力無庸置疑、潛力無窮、將來不可限量,也完全展現技職教育重視實作的精神,獲得評審委員一致讚賞,榮獲技職之光技職傑出獎大獎。

技職之光已邁入第十屆,本屆得獎者在背後都有一段努力奮鬥的歷程,但憑著一股信念,他們站上國際舞台、他們取得得來不易的證照、他們得到業界的支持、他們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他們或許不是媒體寵兒,但每位不但是技職之光,更是值得為他們按讚的台灣之光,請大家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

競賽卓越獎 – 工業設計類競賽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得獎作品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陳麗蓉、林昱彣 Fun Pinball red dot design award: design concept 2014 Education red dot: best of the best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林季弘、吳筠綺 Unbent red dot design award: design concept 2013 Third Age red dot: best of the best

競賽卓越獎 – 商業設計類競賽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得獎作品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樹德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黃靖婷、林靜玫、蔡佩紋、黃君碧 丹青 Dyeing red dot design award: communication design 2014 Publishing & Print Media red dot: best of the best
林奕亨、蔡雅菁、包玉婷、蔡宗軒 菜市場博物館 your MARKET, our MUSEUM red dot design award: communication design 2014 Publishing & Print Media red dot: best of the best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郭憲竹 Yonghe Soy Milk – River City Soul red dot design award: communication design 2013 Illustrations red dot award
43rd Creative International Print and Packaging Awards Student Print – Illustration, Photography & Typography Categories: Student Illustration Commercial Campaign 白金獎
瓜瓞琴心喜糖袋 2013 HOW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Student Works Merit
第七屆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Students (佳作作品不分類) 佳作
43rd Creative International Print and Packaging Awards Student Print – Packaging Categories: Food & Beverage Packaging 金獎
Copy It Right 第七屆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Students – Graphic Design (Print – Key Art) 金獎
Future History Post – Future History Breaking News 第七屆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Students – Graphic Design (Print – Key Art) 銅獎
43rd Creative International Print and Packaging Awards Student Print – Publications Categories: Food & Beverage Packaging 銀獎
Sounds of Taiwan 第七屆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Students (佳作作品不分類) 佳作

競賽卓越獎 – 餐飲廚藝類競賽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弘光科技大學
餐旅管理系
羅霽 2014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 個人挑戰賽:現場熱菜類 – 新亞洲菜 金牌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烘焙管理系
林佳瑩 2014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 個人挑戰賽:烘焙類展示 – 杏仁糕/糖 金牌
個人挑戰賽:蛋糕裝飾(現場) 銅牌

競賽卓越獎 – 美容家政類競賽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華夏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系
郭奕瑄 第38屆亞洲髮型化妝大賽 女士宴會髮型設計 – 長髮(真人) 冠軍
髮型組各組總成績 總冠軍 (Overall Champion)
2013 SPC JAPAN全日本理美容選手權決勝大會 宴會髮型(真人) 銅牌
國際部門評比 銀牌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容造型設計系
呂雅琪 2014年OMC世界盃(德國‧法蘭克福)美髮美容大賽 校際組 – 男子造型與剪髮(公仔頭) 金牌
校際組 – 燙髮排列設計(公仔頭) 金牌

競賽卓越獎 – 動畫暨影片類競賽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企業管理系、文化資產維護系
游倪、解巧薇、沈雋杰
(作品:碗 Bowl)
第22屆克羅埃西亞一分鐘國際短片影展 Official Programme GRAND PRIX
(年度首獎)

競賽卓越獎 – 教師組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國際大賽得獎事蹟

競賽名稱 參賽組別 榮獲獎項
萬能科技大學
美髮造型設計系
陳郁威 2014韓國IBEA國際美容大會 Man cut 金牌
Trend Make-Up 金牌
Up Style 金牌
Jury Awards 大賞(全場總冠軍)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
李根在 2013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 傳訊及設計 – 形象及品牌 亞洲最具影響力金獎
(作品:Tea Party:Slow & Flow)
傳訊及設計 – 字體設計 亞洲最具影響力銀獎
(作品:Type Directors Club Annual Exhibition in Taiwan)
2013年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 C類(企業識別:各種企業機構、單位等標誌及系列應用設計作品)+ D類(活動識別:各種商業性活動等標誌及系列應用作品) 企業識別設計評審特別獎(澀谷克彥)、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獎
(作品:Visual Identity of Young Guns 8 in Taiwan)

技職傑出獎 – 證照達人(高職組)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取得證照名稱(擇優列舉)

國立嘉義高工
機械科
陳宣翰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機械加工乙級技術士證、電腦輔助立體製圖丙級技術士證、車床丙級技術士證、電腦輔助機械設計製圖丙級技術士證、銑床丙級技術士證、模具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機械加工乙級在內之7張機械類證照,透過技優甄審入學目前就讀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高雄市私立復華中學
資料處理科
孫碧蓮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電腦軟體應用乙級技術士證、電腦軟體設計丙級技術士證、電腦硬體裝修丙級技術士證、網頁設計丙級技術士證、網路架設丙級技術士證、會計事務-資訊丙級技術士證、印前製程-圖文組版PC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多張資訊管理類證照,其中也包括7張勞委會技能檢定,此外尚有TQC等多張證照,總計共54張,透過技優甄審入學目前就讀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Microsoft Office Specialist (MOS) Office Word 2007 Expert、Office Excel 2007 Expert、Office PowerPoint 2007、Office Outlook 2007、Microsoft Office 2007大師級認證
Microsoft Technology Associate (MTA) Networking Fundamentals、Security Fundamentals、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Fundamentals
CERTiPORT IC3計算機綜合能力全球國際認證
臺南市私立亞洲餐旅職業學校
餐飲管理科
陳俐婷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烘焙食品-西點蛋糕麵包乙級技術士證、中式麵食加工-酥油皮、糕漿皮類乙級技術士證、中餐烹調-葷食丙級技術士證、餐旅服務丙級技術士證、飲料調製丙級技術士證、烘焙食品-麵包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多張餐飲及食品類證照,其中包括2張乙級技術士證,總計共9張,透過技優甄審入學目前就讀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
國立豐原高商
應用外語科英文組
王歆雅 TOEIC多益 TOEIC多益測驗910分 包含多張高等級之英語能力檢定成績,總計共7張,透過技優保送入學目前就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
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 全民英檢(GEPT)中高級通過
中華民國商業職業教育學會 英語能力測驗第一級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術士證

技職傑出獎 – 證照達人(技專校院組)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取得證照名稱(擇優列舉)

吳鳳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李亞修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室內配線(屋內線路裝修)乙級技術士證、用電設備檢驗乙級技術士證、電器修護乙級技術士證、電腦硬體裝修乙級技術士證、工業配線乙級技術士證、自來水管配管丙級技術士證、機電整合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多張電機類證照,其中包含5張乙級技術士證,另有經濟部、內政部、自動化工程師等專業資格認證,總計共20張
經濟部 自來水事業技術人員施工類丙級、自來水管承裝技工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自動化工程師Level 1(初級)
Autodesk國際認證 AutoCAD 2013
CERTiPORT IC3計算機綜合能力全球國際認證
中國科技大學
建築系
徐璟豪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電腦輔助建築製圖乙級技術士證、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證、室內配線(屋內線路裝修)乙級技術士證、泥水-面材舖貼丙級技術士證、混凝土丙級技術士證、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術士證、自來水管配管-自來水管丙級技術士證、泥水-砌磚丙級技術士證、建築製圖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多張土木與建築類證照,其中包含3張乙級技術士證,另有經濟部、內政部等專業資格認證,總計共20張
經濟部 自來水管承裝技工
內政部營建署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專業檢查人認可證
Autodesk國際認證 Revit Architecture 201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程筱芸 勞動部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烘焙食品-西點蛋糕麵包乙級技術士證、中餐烹調-葷食乙級技術士證、食品檢驗分析乙級技術士證、中式麵食加工-酥油皮、糕漿皮類乙級技術士證、中式麵食加工-水調(和)麵類乙級技術士證、中式米食加工-熟粉、一般膨發類丙級技術士證、肉製品加工-乳化類丙級技術士證、烘焙食品-麵包丙級技術士證、餐旅服務丙級技術士證、調酒丙級技術士證 包含13張餐飲及食品加工類證照,其中包含5張乙級技術士證
致理技術學院
財務金融系
曾莉卿 考試院考選部專技普考 記帳士 包含多張商管財金類證照,總計共26張
ERP認證鑑定 ERP軟體應用師-財務模組、ERP軟體應用師-配銷模組
中華財政學會財稅專業能力 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實務特優等、綜合所得稅申報實務特優等、財產稅申報實務特優等
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理財規劃人員、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一般金融)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中小企業財務人員
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 期貨商業務員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人身保險業務員、人身保險業務員銷售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業務員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財產保險業務員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 信託業業務人員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 證券商業務員、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企業內部控制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測驗
三星統計服務有限公司 調查與研究方法分析師
TQC企業人才技能 電腦會計專業級
崑山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陳貞君 ORACLE Certified Professional (OCP) Java SE 5 Programmer、Java EE 5 Web Component Developer、Oracle Database SQL Certified Expert、Oracle Database 10g Administrator Certified Associate 包含多張資訊管理類證照,其中包含程式設計、資料庫管理、多媒體設計等,總計共10張
CEO國際認證中心 MWA-多媒體網站分析師、MWP-多媒體網站規劃師
TQC+專業設計人才認證 行動裝置應用程式設計
ERP認證鑑定 ERP軟體應用師-財務模組、ERP軟體應用師-生管製造模組
英國城市專業學會(City & Guilds) 顧客關係管理師證照(顧客服務)

技職傑出獎 – 發明達人(發明獎達人)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國際發明展得獎事蹟

得獎發明 國際發明展 榮獲獎項
桃園創新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姜佳豪 發明:車用故障警示器之自動佈放系統
作者:姜佳豪、廖博鈞
指導老師:廖威量
第65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發明:車門開啟安全確認裝置
作者:姜佳豪、廖博鈞
指導老師:廖威量、胡光輝
第65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銀牌獎
發明:車用故障警示器之自動佈放系統
作者:姜佳豪、廖博鈞
指導老師:廖威量
第九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發明:隱藏於交通工具內的收納裝置
作者:姜佳豪
指導老師:廖威量、簡民原
第九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 銀牌獎
高苑科技大學
化工與生化工程研究所
許榜祐 發明:組合式綠化裝置之設計與應用
作者:許榜祐、林耕弘、蘇煒珽
指導老師:吳進三
第17屆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 金牌獎、波蘭華沙特別獎
發明:可調節式天然肥料之製作與設計
作者:許榜祐
指導老師:王清輝、吳進三
第17屆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 銀牌獎
發明:新穎高價值熱塑性生質複合材料在包裝領域之應用
作者:許榜祐
指導老師:吳進三
2013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金牌獎
發明:邊坡生態綠量化穩定結構
作者:許榜祐、林耕弘、蘇煒珽、高上青
指導老師:吳進三、廖心慈
第九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發明:綠化透水結構地坪
作者:許榜祐、蘇煒珽、林耕弘
指導老師:廖心慈、吳進三
第九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 銀牌獎
發明:綠建築基地保水系統
作者:許榜祐、蘇煒翔、呂柏隆
指導老師:王清輝、吳進三
第七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展 銀牌獎、IWIS特別獎
發明:綠色生態堤岸階梯支撐構造
作者:許榜祐、蘇煒珽、曾俞晴
指導老師:吳進三、廖心慈
第七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展 銀牌獎
發明:功能性生質纖維複材在棧板與家俱之應用
作者:許榜祐
指導老師:王清輝、吳進三
第四屆國際創新發明海報競賽 金牌獎
發明:生質材料在邊坡生態穩定結構之設計與應用
作者:許榜祐、蘇洋
指導老師:廖心慈、吳進三
第四屆國際創新發明海報競賽 銀牌獎
遠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班
陳柏州、蔡政琨 發明:攜行式遠紅外線濾水器
作者:陳柏州、蔡政琨
指導老師:陳俊良、鐘明吉、陳智成、桂田愛
第65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發明:攜行式遠紅外線濾水器
作者:陳柏州、蔡政琨
指導老師:陳俊良、鐘明吉、陳智成、朱清俊
2013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鉑金獎
發明:以三水鋁石製作遠紅外線陶瓷濾水器
作者:陳柏州、蔡政琨
指導老師:陳智成、吳伶芳
第九屆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發明:以三水鋁石製作遠紅外線陶瓷濾水器
作者:陳柏州、蔡政琨
指導老師:陳智成
第25屆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高雄市財團法人中山工商
綜合高中(資訊技術學程)
魯裕元、藍中廷、陳思翰、蔡承儒 發明:具多元智能啟發功能的教學輔具
作者:魯裕元、藍中廷、陳思翰、蔡承儒
指導老師:宋由禮、楊鎮澤
第65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金牌獎

技職傑出獎 – 發明達人(專利達人)

推薦學校 得獎者

取得專利事蹟

發明專利名稱 專利發明人 專利證號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陳念慈 電子鎖裝置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發明人:魏兆煌、陳念慈、魏子傑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發明第I429818號
連結式桌椅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創作人:鄭尊仁、陳琬慈、陳慧茹、陳念慈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24065號
具照明功能之量尺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創作人:黃宏銘、陳慧茹、陳念慈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31315號
串接式時鐘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創作人:魏兆煌、陳念慈、魏子傑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32857號
自動閉鎖之物品收容裝置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新型創作人:魏兆煌、陳念慈、魏子傑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46206號
燈具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新型創作人:魏兆煌、陳慧茹、陳念慈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58507號
電子收費扣款確認裝置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新型創作人:鄭尊仁、陳念慈、陳慧茹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60344號
燈具及發光裝置 專利權人:南臺科技大學
新型創作人:魏兆煌、陳念慈、陳慧茹
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型第M470476號

技職傑出獎 – 技術移轉達人

推薦學校 得獎者

經歷與事蹟

南台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電科技博士班
陳泓錡 南台科技大學機械系博士生陳泓錡,主要研究所領域為精密機械加工、自動化技術、模具工程、奈米量測技術等,他的主要研發成果《三次元接觸式掃描探頭》,陸續獲得第20屆全國自動化科技研討會最佳論文獎、第41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以及2013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最高榮譽「鉑金獎」的肯定;另一件作品《高精度微型CNC綜合加工機與三維量測系統之研製》也獲得程泰集團精密工具機技術專題實作獎暨冠軍、2012產業先進設備專題實作競賽第二名以及第九屆上銀科技機械碩士論文獎工具機與零組件特別獎。他的研發技術成果已分別授權移轉給高識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慶科技儀器有限公司,達成產學合作的最大效益。
【重要作品及獲獎事蹟】
《三次元接觸式掃描探頭》
2013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鉑金獎
第41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
第20屆全國自動化科技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可攜式高精度三次元量測儀之研製》
102年度全國學生模具實務專題競賽/第1名
《高精度微型CNC綜合加工機與三維量測系統之研製》
2012產業先進設備專題實作競賽/第2名
程泰集團「精密工具機技術」專題實作獎/冠軍
第九屆上銀科技機械碩士論文獎/工具機與零組件特別獎
【技術移轉事蹟】
《三次元接觸式探頭及其訊號處理電路技術》
授權對象:高識能股份有限公司/新臺幣15萬元
《三維量測探頭及其訊號處理電路技術》
授權對象:大慶科技儀器有限公司/新臺幣15萬元
《微奈米定位平台技術》
授權對象:大慶科技儀器有限公司/新臺幣10萬元
《三維自動聚焦量測探頭及其訊號處理電路技術》
授權對象:大慶科技儀器有限公司/新臺幣8萬元

技職傑出獎 – 自造實作達人

推薦學校 得獎者

經歷與事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系
張東琳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學生張東琳,雖然出身一般高中,但他在高一時參加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舉辦的全國學生自製船模大賽,即對「自造實作」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此他升學時捨棄一般大學,選擇虎科大。升上四技後,開始接觸動力機械、製造科技、太陽能光電科技、自動化控制等專業技術,大一時他就展現旺盛的實作能力,贏得第三屆茂迪盃太陽能光電應用設計創意競賽銀牌獎;大二時他有感於北港溪污染嚴重,他花了5千多塊,利用半年的時間研發出太陽能水質監測器「蛋蛋君」,再度奪下第四屆茂迪盃銀牌,並獲得最佳設計歷程獎。大三時他開始研究無人飛行器,除了加入學校團隊,並一舉獲得2014台灣無人飛機創意設計競賽自動導航組第二名以及第八屆全國大專學生創新設計實作競賽第一名。實作經驗和成果豐富的他,還在台灣Maker社群第一屆自造者年會以及多旋翼飛行器原理與體驗工作坊擔任講師,將所學成果分享給更多學員。

其中他的代表作「蛋蛋君」是一款浮動式小型水質監測器,係以Arduino控制晶片,結合GPS定位模組、GSM通訊模組和化學感測器,能夠檢測水溫、酸鹼值等資訊,並且還結合Google Earth介面製作成遠端監控系統,能自動蒐集來自水質監測器發送的訊號。這項研發不但生產容易、成本低、耗電量少,而且運用太陽能供電,除了得到環保署讚賞,並且在許多媒體報導,張同學的實作能力和成果,實為技職教育的最佳典範。

【重要作品及獲獎事蹟】
《太陽能自行車騎士守護神》
第三屆茂迪盃太陽能光電應用設計創意競賽/銀牌
《太陽能水質監測蛋蛋君》
第四屆茂迪盃太陽能光電應用設計創意競賽/銀牌、最佳設計歷程獎
《我想要回家》
2014台灣無人飛機創意設計競賽(自動導航組)/第2名
《體感互動之飛行表演裝置》
第八屆全國大專學生創新設計實作競賽/第1名
【擔任講師經歷】
台灣Maker社群第一屆自造者年會(主題:開源多旋翼無人飛行器的發展與應用)
多旋翼飛行器原理與體驗工作坊

 

 

薛承泰:少子化帶來教育困境

20140124刊登於國語日報

薛承泰 臺灣大學教授

台灣地區生育率的下降自1950年代就已經開始,從每一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7位子女一路下滑,至今只剩下平均生育1人,半個世紀之間從「兒孫滿堂」進入「空巢養老」。人口變遷影響層面甚廣,其中對教育發展的衝擊尤為直接。例如,內政部剛統計出來去年的生育量,全年總共生了19.5萬人。這批新生兒,是5年後的小學新生,11年之後的國中新生,至於17年之後,大學新生最多就是14萬人,因為高教的淨在學率最高就是七成。換言之,教育發展是可以很務實的根據學齡人口數來規劃,我們現在就可以知道今年到2030年,每一年各級學生的人數,不是嗎?

20年前教改運動,喊出『廣設高中大學』卻沒有注意到未來學生都已經生出來了,2000年之後臺灣生育率下降更為明顯,而高教還繼續擴張,更加速了學校招生不足或教室閒置的現象,大學面臨崩盤,不是不可預期!

同樣道理,降低生師比例,也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措施,可是政策介入過渡,雖然快速降下了生師比,可是該比例並不會永遠停在那裡,隨著少子化,生師比還會繼續下降,最後導致學校的空洞化,最後只好併班或廢校,並釋放出大量的流浪教師,其所帶來的爭議與困境更難解決,少子化原本可以成為教育的利多,卻成為教育發展的陷阱!

現在年輕父母除了生的少,工作型態與居住環境也和過去不一樣,這些改變也會影響到親職教育,為什麼呢?在過去高生育率時代,兄弟姊妹很多,常玩在一起,隔壁鄰居也是如此,從社會化理論來看,孩童和同儕相處的時候,個性較容易展現出來;因此,不僅爸媽對自己一群小孩個性都清楚,甚至隔壁鄰居長輩也都清楚。今天的父母親,就算是沒上班在家,並不容易看到小孩在同儕中的互動,隔壁鄰居就不用講了,甚至住誰都不知道!加上媒體網路充滿了誘因,也會淡化了親子間的互動密度,這是現代父母最大的挑戰!

歡沁凱若:一場意志力的搏鬥~在德國的大學生活

今天晚上剛花了兩個鐘頭,陪伴我家德國人一起奮鬥他的一份報告…

在還沒有搬到德國之前,看了很多的文章,都講到德國的幼兒教育是多麽的「人性化」。不像台灣總是怕「輸在起跑點上」的心態,德國的幼兒教育著重「生活教育」,小學幾乎都只是四五個鐘頭在學校,中午一點左右就可以放學回家,功課也不多,也沒有多到爆炸的學科考試。

到了德國之後,驗證了這點是真的。他們的幼兒教育的確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個很輕鬆愉快的童年(至少在學校裡)。孩子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玩耍」與「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幼稚園裡更不可能已經開始教算數和背什麼九九乘法。我家德國人聽到我們的幼稚園還有回家功課,簡直驚訝到不敢置信。

然而我家德國人真正開始大學的學業之後,我才發現德國人並不是不努力用功,只是我們都努力在前面,上了大學之後就覺得完成了基本人生學習階段,開始「由你玩四年」,但德國的教育是倒過來的。他們在幼兒教育的階段,讓孩子充分擁有自己的空間時間。到了中學,如果選擇了文理中學(也就是未來準備繼續唸書的中學),課業就會稍微吃重一點,但也只是增加到六七個鐘頭的在校時間,基本上都還是能夠保有很多青少年的時光。我常跟德國人說,我知道了他們的求學過程,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童年啊!

所以德國人的童年多半沒有太多壓力,到了中學,開始思考自己要走入「技職教育」還是繼續升學。如果是技職教育,學科壓力也不大,然而就要開始漸漸習慣所謂的「上班生活」,接著銜接真正的工作,在德國這樣的收入多半也能過得挺舒適的。但若是選擇繼續升學,學科的壓力就開始比較大了,尤其在大城市,也是有所謂的競爭壓力的,當然~還是比台灣的高中小了很多。

然而一旦真正到了大學,前面爽的都在這幾年用完啦!因為課業的要求與壓力就變得十分沈重,而且完全得要自主學習,沒有什麼「外在壓力」要求學生甚至幫助學生的。我所說的「外在壓力」,就是台灣國高中生習慣的導師、補習、課後輔導…透過這些方式讓自己在一個框架中學習。但德國的大學生,完全都是靠著自己拼搏,和同學一起努力,撐過這六到八個學期。

因此很多台灣人覺得當學生很簡單…但絕非德國的大學生啊!想像中國外大學生的生活都是充滿趴踢,這樣的畫面在德國很難見到。因為平時課業壓力頗重,大部份的學生都是到學校上完課就回家或者回宿舍(宿舍也不一定在校園內),頂多週五週六與好朋友聚聚喝喝啤酒,放假時安排旅遊,很多人甚至還有part time 的每天幾個鐘頭工作時間。除了課堂上課外,德國大學生還有很多額外的課程討論要參與。考試則是一週內考六科大筆試,也沒有什麼「營養學分」可修的,每一科都是挺吃重的。德國一般大學的社團和社團活動都不多,除了運動型的社團比較熱門些,其他的時間他們寧可留給自己和朋友家人。我的感覺,他們是把「學習」當作「工作」在做的「專業學生」,而且100% 靠自己的努力才可能達標畢業!

因為除了課業繁重外,他們的「淘汰率」非常高。有幾個科系和學科,甚至淘汰率高達70-80%!意思是只有20~30%的學生能夠順利如期畢業。一個我們朋友的經驗,理工科系裡,光一科數學的考試,有可能90%的人不能通過,接著要等一個學期重新再考一次,最多有三次機會。在那所學校規定,若是三次都不能通過,那這個學生就無法再參與數學的科目,以及所有以數學為必備基礎的學科(例如會計、經濟等等),嚴苛到一個「殘酷」的境界啊!所以不只平常要努力之外,考試前得要花幾乎兩週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裡面,比起凱若過去在台灣悠閒的大學時光,實在「精實」很多。所以在德國,如果你跟人說自己「大學畢業」,而且能拿出認證~他們完全對你是另眼相看的!找工作也相對容易很多,薪水當然也比起非大學畢業生高許多,所以也有很多學生是工作幾年後,因為想要提高自己的收入來唸大學的。只是這一念,就不是保證三四年就一定能讀完,而且更不保證能撐過畢業。的確,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真正想要讀完的人,才能撐過這場考驗啊!

所以囉~很多人以為德國教育都是全程輕鬆愉快?覺得他們日子過這麼爽怎麼還有競爭力?那來德國念個大學就知道啦!

這完全是個「能力」與「意志力」的考驗之旅啊!!

彭明輝:人才危機?你在說什麼?

 

今暑人云亦云的「人才危機」問題,最近轉向變成談「人才多元化」的問題,以及「供非所求」的問題。幾位大老終於決定要讓大學多元化發展,言下之意問題不在於「人才」,而在於教育部和國科會荒誕的獎勵與評鑑制度扼殺了台灣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但是管中閔還是繼續堅持台灣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論點,台詞中只不過多了「中階人才過剩」這句話。我只能說:管中閔到現在都還是不了解台灣跟美國的差異,也不解台灣社會的根本問題,因此對問題的病因下錯診斷。更離譜的是:管院士老愛抱怨台灣沒有能力培養自己要用的人才,好似要為馬家內閣四年多來離譜的財經表現卸責,卻從來都不知道他再怎麼抱怨都改變不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台灣的人才素質優秀一直是外商投資台灣的最重要理由!

台灣到底有沒有缺人才?我覺得最缺的是稱職的老闆和官員!張忠謀說台灣缺乏「可為經濟創造附加價值的中、高層人才」,問題是原因出在哪裡?既然大陸與韓國都願意重金從台灣挖中高階人才,就表示台灣有能力產出這種人才,但是老闆們沒辦法給這些人合適的舞台。一個只講究降低成本與政府補貼,而不講究技術升級與開拓海外市場的公司,庸才與佞臣遠比人才好用,人才當然只有外流一路。

所以,台灣缺中高階人才,但不是培養不出中高階人才,而是企業界自己留不住中高階人才。解決的辦法不是叫台大開課──老闆的觀念與態度不改,培養出再多的人才也還是要出走的。

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有八成憂心欠缺基層技術人力。我相信這個現象應該是很普遍,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更複雜,管中閔開出的四帖藥方根本沒對症下藥,很難有效

傳統產業缺工,一部分是因為過去的技職體系被迫大學化,以致教學內容不符業界所需。但是背後更根本的問題是:傳統產業動不動就外移,甚至是用惡意倒閉的方式外移;即使留在台灣,也很少積極戮力於技術提升;而政府的態度又是隨便讓傳產倒閉,無心保護勞工權益,也不積極輔導傳產升級。在這種氛圍下,傳產讓員工個個不安心,誰也看不到未來;在這種氛圍下,哪個父母敢讓孩子去吃傳統產業的飯,誰敢不逼迫孩子去念碩士,巴望著進科學園區?如果政府對待「高科技產業」和傳產大小眼的態度不變,技職體系根本不可能救得起來!

說穿了,科學園區根本就是違背行政院組織法的怪物:行政院的產業政策主管機構是經濟部,而「高科技產業」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但是主管機關卻竟然是國科會!傻眼嗎?經濟部也可以設立智慧型工業區與軟體工業區,問題是一旦讓「高科技產業」歸屬經濟部管轄,就必須跟其他產業繳納一樣的稅,直通總統府的「高科技產業」大老們不可能答應。管中閔和朱敬一如果真的有心解決台灣的產業與經濟問題,就該結束科學園區這個公然違法的怪物!

其次,傳產老闆的經營理念和態度也有問題!台灣人在戰後花了兩代的苦心累積出財富,茹苦含辛培育孩子去念書,當然是希望他們能「出脫」,找到較好的工作。但是台灣產業老闆卻無心於升級,2012年的時候還希望我們的孩子去做我父親那一輩在1962做的苦役,浪費我們給孩子的教育,這種態度當然很難獲得年輕世代甘願屈從。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坦白表示:「企業若一味降低人力成本,壓縮薪資與員工福利,終會落得人才出走的下場。」偏偏,老闆想不通,經濟部長還討好這些老闆,在產業發展會議裡提出競逐下游的「共同意見」。

我是機械系出身的,了解機械工業不可廢,甚至希望機械工業可以升級、擴張。但是,機械工業的大老們確實很讓我失望,他們只想要耐操、耐磨的奴才,而不要精益求精的人才;他們只想擴大營業額,很多人連提昇附加價值與毛利的意願都不夠高(沒有高到願意為此求才,為此投入資金冒研發的風險),甚至連企業永續的抱負都沒有 ── 能賺多少賺多少,不能賺的時候就讓它倒,反正錢用不完,沒必要辛苦經營!

如果真的有心經營,起碼工資給高點,裝備給齊全一點(護目鏡、耳罩、省力或加強安全性的輔助設施),工作環境改善一點,技術層次提高一點,讓員工的成就感與社會地位都連帶地高一點。不要動不動就抱怨:「年輕人不能吃苦」!我是研究自動化的,自動化與工業技術的進步就是要讓人少做沒創意的勞力,多做有創意(技術)的工作。如果不是這樣,社會進步有何意義?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又有何意義?同樣的產業,你去看看歐陸公司的員工對他們的工作價值有多驕傲,而他們的工作環境與設備又跟台灣差多少?

假如台灣今天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老闆們太不爭氣,我們是不是只好自認倒楣?不是這樣!台灣的人才素質高(跟韓國並列亞洲第二)而待遇低(只有韓國的60%),應該對外商非常有吸引力。問題是政府不但不積極招攬外商,許多法令、制度與行政手續多年來為外商所詬病而不積極解決《遠見》雜誌多年前對外商做調查,結果發現僅有不到一成(8.1%)的受訪者滿意政府處理企業投資的整體表現,而有高達48.4%的受訪者回答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這些不滿包括過分保護國內企業、稅務與行政規定不透明、營業執照取得手續冗長等。而且,這些措施往往並非為了國人的普遍利益而在保護國內產業,反而是為了保護資方的利益以便利資方剝削勞工和土地。金融業就是一個例子:為了讓國內財團壟斷國內金融業的利益,我們對外商設立了許多障礙,結果是我們的金融服務業一直欠缺競爭,服務品質一直提升不上去,從業人員的人數與待遇也就一直無法提升上去。

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引進對台灣社會發展有利的外商,來給不爭氣的本國企業主競爭壓力,年輕人恐怕還是得被不爭氣的資方綁架著去屈就 15K、19K的待遇!管院士跟朱院士如果那麼自認才氣過人,就該認真去面對這些真實的問題!

 

葉丙成:OMG!!! 臺灣大學 PaGamO 贏了!!我們搶下全球第一的教學創新大獎!!!!!!

 

葉丙成:OMG!!! 臺灣大學 PaGamO 贏了!!我們搶下全球第一的教學創新大獎!!!!!!

天!我們贏了!!我們打敗四十三個國家、包括哈佛大學等四百二十七所大學/團隊,拿到全世界首次創辦也是最大的教學創新大獎!!!

由於這兩三年來,國際上教學技術創新突飛猛進,全世界的一流大學、公司都紛紛投入許多資源。有鑒於此,知名的華頓商學院 Wharton 跟全球大學評比機構 QS 合作,決定舉辦全球第一屆的教學創新大獎「Reimagine Education」。在九月的時候,莊教務長將這個大獎的訊息傳給我,讓我參考看看要不要參加。我看了以後,覺得 PaGamO 值得參加,於是花了幾天幾夜努力寫了申請書,在教師節前夕 9/27 熬夜送出!(隔天繼續熬夜準備去台中的兩千人翻轉研習 @@)

三週後被通知入圍,邀請我參加 12/8-12/10 在華頓商學院辦的 Conference 發表會。我心裡覺得應該滿有機會得獎,為了學校,不得不在學期中再出來美國一趟。來到這,才知道參賽隊伍有 427 隊,來自世界 43 個國家。原來這是全球第一次舉辦的教學創新大賽,所以對全世界的教學創新團隊都非常的有吸引力。但來美國前,我真的沒有想到這個比賽會有這麼多強手來參加。知道以後,心裡一沈,很擔心白來美國一趟。

這兩天看下來,有好多隊伍都做的超強。有好幾個團隊,做可以遠端虛擬的做科學實驗的實驗室、有 3D 模擬的醫學虛擬解剖、有虛擬的物理化學實驗模組。好幾個隊伍都是做了五年、十年,累積全球用戶上百萬的教學虛擬系統。特別是美國著名的 PhET 互動式科學虛擬實驗系統,上百萬人用過,做的好棒,我越看越沒把握。

偏偏主辦單位又在我們簡報前一天跟我們說,十分鐘的發表時間變成七分鐘。雖然簡報跟得獎名單無關(之前已經評審決定了),可是現場的參賽者每個人都還是磨刀霍霍的樣子。我前一天為了七分鐘的簡報,練了 n 次,一直超時。最後在半夜終於神功大成。睡沒多久,早上開會,輪我上台。我是全場講的最嗨的,讓全場數百位來自 33 個國家的觀眾也聽的超嗨,笑聲不斷。雖然很成功,可是下台後,胃又開始痙攣了…痛了好久…

一整天三十個隊伍的發表都結束後,晚餐就是頒獎典禮了。晚餐辦在哪?居然是辦在 UPenn 的博物館裡面。裡面有中國文物廳、各國文物的廳。結果,居然晚餐桌設在埃及的木乃伊廳 @@ 晚餐開始前,有兩場專題演講,講的很久。接著就是開始吃飯。我其實根本沒心情吃,一直等,一直等…

終於頒獎典禮開始了。一開始就播放洛基的音樂,非常應景(費城)!接著開始按照各個項目的前三名來頒。有 Hybrid Learning、E-Learning、Presence Learning, Teaching Delivery 等項目。全球教育創新的先驅者們,都翹首引盼。終於頒到 E-Learning,像奧斯卡獎一樣,先宣布入圍名單。入圍有四名,我們跟 PhET 都入圍。
“The 3rd place: xxx” (不是臺大,不是 PhET)
“The 2nd place: xxx” (不是臺大,不是 PhET)

靠…PhET 也還沒出線,那第一名的機會感覺有點渺茫啊…

“The E-Learning Winner goes to: PaGamO and PhET!!”

哇~~~~~~~ 拿到 E-Learning 項目的第一名了!回家對臺灣鄉親父老有交代了!心裡真是太感動了。全場的歐洲人、美國人、印度人、亞洲人,都熱情的在頒獎路途上跟我握手。這真的太酷了!我們讓臺大真的有面子!!

頒完了各項目的獎外,接下來就是第一屆 「Wharton/QS Reimagine Education 」的終極最大大大大大大大獎。這時心臟又蹦蹦的跳,會不會拿到大獎?會嗎?這樣想會太貪心嗎?還是不會?還是會?

“The Overall Winner goes to……….PaGamO and PhET!!”

更更更!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全場熱烈的掌聲中,我上台去拿了那比我臉還要大的水晶獎牌。能夠讓在場來自全世界的教授們、Wharton 的教授們、QS 的主管們,都看到我們臺灣大學團隊,在數位學習這塊傲人的成績。我真的太高興了!!!拿完獎後,全場看著主辦單位播放我之前在機場錄的影片。影片最後我很大聲說道:「PaGamO! WE SHALL CHANGE THE WORLD!!」,全場瘋狂拍手。看到全場的人這麼為我們高興,我真的是太感動了!

 

2

 

這都是我的團隊中臺大電機的同學、臺大資訊的同學、還有我們新創團隊 BoniO 伙伴們一起努力的成果!

能夠得到世界第一屆教學創新大賽的第一名!我們成功打響臺灣大學在世界上教學創新的名號!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Benson、臺大、BoniO 在教學創新是世界第一等的!!!我離開會場前,IBM Watson Lab 超級電腦計畫的研究負責人也特別來跟我致意,希望有機會要跟我談。歐洲著名的 EdTech Conference 的負責人也來邀請我六月去倫敦給演講。國際的媒體也來找我專訪。在聽完我今早的演講,華頓商學院以「Gamification」Coursera 聞名的 Prof. Kevin Werbach 也在餐前跟我特別致意。

 

葉丙成:OMG!!! 臺灣大學 PaGamO 贏了!!我們搶下全球第一的教學創新大獎!!!!!!
Prof. Kevin Werbach

我希望我們做的事情,可以讓學界瞭解到,其實教授的研究,除了論文外,也是可以有全球性舉足輕重的 impact !

感想:看著大獎牌、小獎牌,心中慶幸還好前天有去買 TUMI 旅行箱,不然獎牌就裝不進去了!!!!!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X{DDD

 

尊重老師教學專業 葉丙成專訪 家長篇

 

世界公民報/台北報導

 

教育改革主體是學生與老師,但是最終關鍵影響總在家長身上。同樣身為家長的葉丙成老師如何看待家長與老師之間令人費解的曖昧關係,彼此真能攜手教育出更好的下一代嗎?

家長在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葉丙成認為現在家長對教育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因此給老師很大的壓力。「我想家長必須要思考『家長在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現在很多家長學歷可能都比老師高,看到孩子在學的內容會覺得太簡單。但是同樣的觀念在教不同年紀的孩子都有他的專業。知識家長或許很懂,但對教學的專業是完全不懂的。家長要對老師教學的專業要有所尊重

但這不是說對所有老師都是無條件的尊重,如果老師打混完全不用心,那不能無條件對他尊重。家長要多一點時間去了解,老師是不是有用心的。有用心的前提下,教學有老師的專業,家長應該要尊重,老師要有他的教學自主權。

學業教育外,品格教育老師當然也會做,但是一個班3、40個學生,老師很難把每一個的品格管得好好的,所以學業以外品格、能力的培養,家長要扮演他的角色,多承擔一些責任。畢竟如果孩子品格有問題,將來家長也要承擔很多的責任。

用心的老師 方法難道就沒問題嗎?

葉丙成霸氣的說:家長要體認十幾二十年前學習方式放在這個時代是沒有用的!

20年前的學習方式跟20年後的學習方式應該要不一樣,學生以後的挑戰、需要的能力也不一樣,20年前有用的方式,現在不見得有用。常聽到批評教育的人說: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以前怎樣怎樣…,那是20年前有用的方式,現在有沒有用?

不是一定全部都沒用,只是不要很直接的說以前怎麼樣,現在也要怎麼樣。忘記教育是一個要隨時間改變的,有些原則可能還有用,但是有些方法沒有用,要去調整。

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疑慮,那就多跟老師溝通,了解老師考量的安排,現在很多情況是家長與老師之間彼此懷疑、互不信任。遇到問題沒跟老師溝通就打1999檢舉,這會讓花很多時間準備教學的老師很挫敗,久了可能就沒熱忱。

現在家長多為雙薪家庭,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跟老師溝通,如果無法撥空跟老師溝通,那就放手讓老師去做。否則,不溝通又不斷找麻煩,老師心思都放在解決檢舉這些事情上面,怎麼有心力把教學做好?!

教學創新的方法是不是亂來、在教學上不謹慎的擔憂。台灣中小學教師的態度相當嚴謹,老師不太會在沒有依據、沒有學理基礎的情況下亂來。而且,再怎麼糟糕的方式都不會比現在填鴨式,消彌學生學習熱忱與信心的方式更糟糕了

世界公民報/攝影
世界公民報/攝影

課多上一點、學期長一點學生可以學更多,為什麼老師卻認為應該減少學分、縮短學期?

我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是他修非常多課的時候,後來只是應付而已。一學期24學分每一科都有各自的要求,每一門課就變成只是應付而已。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好的學習要先預習,然後上完課要複習,作業要自己寫,但是,大家都有這樣做嗎?每個禮拜上完課,也沒有當周就複習,都是考前一個禮拜才死命地背在死命地在找考古題。

為什麼知道卻不做?因為課太多,時間不夠用,到後來都在應付。自主學習要花時間,自學能力也需要花時間培養,剛開始會很慢,因為以前沒有靠自己學過。但是隨著經驗越多,自學能力就會越快。但問題是必須要有空間讓他去做這個事情。現在學分這麼重,這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一直希望可以讓學分減輕一點。

家長覺得老師教多學生就會學多其實教得多反而學得差,學得少。因為教得多,為了每一科都要應付得來,發展出一套應付的模式,這模式往往跟學得好是相違背的。所以要求讓學生修很多課其實是扼殺學生的自學空間跟機會

不只學分太多,學期也太長(18周),美國的大學13周而已啊,密西根大學暑假有四個月,四個月可以做好多事情,好多研究、學習好多東西,像是實習。但是我們是18周,每個學期比人家多一個多月。很多家長把大學生當幼稚園。18周可以把學生放在學校裡面多兩個月。可以少操心!

家長應該給學生空間,自己去體驗社會、人生。未來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工作的,學生對這個社會完全沒有機會瞭解,兩個月能打甚麼工?沒甚麼機會打工也沒甚麼機會實習。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去了解這個社會,去探索這個社會,但學生畢業之後就要馬上進社會工作。

台灣跟美國大學前的教育方式不同,台灣適合短學期、少學分的方式嗎?

不是因為美國學習模式怎樣,我們就該怎麼樣。雖然在台灣高中以前學習的歷程、習慣跟美國不一樣,可是未來大學畢業之後面臨的世界競爭都是一樣的。全球化下的世界和過去是截然不同的,美國的公司要跟台灣的公司競爭,美國年輕人要跟台灣年輕人競爭。所以大家未來要面對的嚴苛挑戰,是一樣的!

那至少要在大學這個階段培養,不論台灣、美國的年輕人,未來面對的競爭所需要的能力,如果沒有培養好的話,就只能靠自己在社會上且戰且走。有些人在且戰且走的過程中還能很快速的吸收,他可以生存下去。但是更多人沒辦法擁有這樣的能力,就注定是一輩子平庸嗎?

在大學可能沒有這樣能力的人還是可以活很好,但都是假象。一但面對社會,就知道沒有這種能力很吃虧。未來學期太長、學分太重是否真的能幫助學生培養未來在社會中所需要的能力,這件事情,我有所懷疑。

 

【范疇】《台灣教育翻轉思考之二》做人,還是做機器人?

 

教育是用來幹什麼的?走遍地球,萬變不離其宗的,可以凝結為兩個思路。其一,教育是用來訓練人的生存能力的,其二,教育是用來挖掘人這種生物的潛力的。前者,著重的是受教群體的技能,或曰競爭力,後者,著重的是每一個個人的自我實現,或曰人生幸福。

非常不幸的,後者的實現,有賴於前者的成就。用世俗語言說,就是「XX不能當飯吃」,這個「XX」,你可以套進「自由」、「民主」或者一些其他崇高的字眼。但也非常弔詭的,以前不能當飯吃的某些東西,在人類經濟變化了之後,竟然變成可以當飯吃,例如,「遊戲」這個東東。老一代視遊戲為荒廢,但新一代人視遊戲為一個可以用來吃飯的產業;其他如「娛樂」、「設計」、「廣告」、「公關」等等都是。

總歸來講,「吃飯」和「活出精彩」兩件事,需要一種先後的順序和有機的比例,社會才會達到幸福。次序弄顛倒了,人不會幸福;比例失調了,人也不會幸福。

大哉問:台灣在這兩件事上的次序排對了嗎?比例合理嗎?

答案只能是否定的,否則不會有22K的話題,也不會有「小確幸」這種概念的浮出。

那麼,我們就來談談台灣教育中的次序和比例問題。

● 22歲以前不需要吃飯技能?

今天的台灣,一個人可以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完全碰不到「吃飯技能」這檔事。問題是,新一代的台灣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讀大學,邏輯告訴我們,未來幾乎100%的台灣人,22歲以前都沒有吃飯技能。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先進國家早已在10年前就進入「學用合一」的潮流,20歲、18歲、15歲、甚至12歲創業的案例不斷蹦出。可以斷言的是,以台灣當下的官方教育體制,10年之後台灣在世界上的「吃飯技能」排序,當落入「地球放牛班」行列。

極小一部份台灣人不會受到大影響,那是老爸老媽很有錢的人,他們老早把兒女的房子、聘金、孫輩的出國教育費準備好了。IQ 很高的人,也還好辦,他們憑著高智商,22歲以後再追世界,也還能混日子,例如去替那些IQ比他們低很多的外國人做下屬。

我們關心的是90%的台灣人,如果他們不行,即使10%的「高等台灣人」還能夠嵌入世界潮流,也不過就是那10%的個人造化,而不是台灣整體的提升。

為什麼台灣的教育會落入「22歲以前不需要吃飯技能」的理念?這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台灣曾經窮過,12歲就必須幫忙養豬,18歲就必須進廠做工,因此大人們說,不行再苦自己的孩子了,必須讓他們無憂無慮的念完大學。

其二,這是一個「精英誤國」的案例。台灣的精英出國留學,但多半是短期幾年的蜻蜓點水,或只是關在象牙塔中努力,對其他文化的理念、社會經濟其實並無深入體會,然而雖然沒有真正吃過豬肉,但究竟看過豬走路,因而回台灣後很自然就成了意見領袖或位居高位。套一句歷史學家的名言來說,「在瞎子的國度裡,獨眼龍就是國王」,獨眼龍看不到180度,因而容易形成偏見,推波助瀾了偏頗的政策。

其三,當然就是父母腦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價值觀;大學數量越多,升學補習班的數量越多。在教育這檔事上,台灣還很中國。

結果就是,台灣的大學密度居世界之牛耳,有人說是148所,有人說是165所,單單這個確切數目搞不清的現象,就透露了大學如雨後春筍的事實。香港的大學數量是8所,照它的密度,台灣不應該超過25所;新加坡專校林立,但是正式的大學只有兩所,換算人口,台灣不應該超過10所。人口兩倍多的韓國則近似台灣,全國冠以「大學」名義的學校有370所,其中一半是私人辦學,屬於國家層級的有43所,然而,2011年李明博總統公開向全國宣示,大學數量太多已經削弱了韓國的競爭力。韓國教育部長也說,大學數量最好減少40%。

真正的全科大學,台灣有個20家,足矣。30萬到40萬的頭腦可以在「不必擔心吃飯」的環境中天馬行空、放任奔馳,比例上對台灣夠了。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如何提升這20家大學的世界競爭力?如今,台灣第一的台灣大學,世界排名在百名之外,亞洲排名也僅得14.

● 母雞加公雞,打通中央研究院

在學術上,台灣其實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由大陸1000萬平方公里格局帶來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台灣才3.6萬平方公里、2300萬人,若就台灣論台灣,何苦去硬撐一個帝國格局的「中央」學術機構?面對吧!中央研究院已經日漸凋零,何苦把自己放在一個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就要淒然淚下的位置?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央研究院內依然藏有龍虎,足以傲視亞洲。只是這些龍虎都已落入平陽,壓抑度日。就像日本由當年的「脫亞入歐」轉為今日的「脫歐入亞」的覺醒一樣,中央研究院也應該有「脫中入台」的徹底覺醒才是。

因此,中央研究院的學術資源,應該和台灣的20家全科大學資源打通,成為一個「母雞加公雞」的有機資源體系,如此一來,一個領先亞洲的大學體系指日可待。如何打通,這點讓學界、政界去辯論,但終歸不能又變成一個「上級領導下級」的結構,而必須類似一個互聯網互通有無的去中心化結構。

● 90%的台灣青年不讀大學,去哪裡?

去一個比「讀大學」更美妙的世界!那就是一個「學用合一」的世界。

世界已經實質翻轉,而台灣還把已經普遍的事實當作「前瞻」來看,永遠落後於世界好幾步。首先,技能學習以及創意突破,在先進世界裡老早已經「去中心化」,而融入了各種不同的機制和機構。雖然名義上還稱為「老師」、「學生」,但那只是語言的習慣趕不上現實,「老師」早已不是老師,「學生」也早已不是學生,「教室」早已不是教室。

MOOC的「慕課」線上學習風潮來看,100萬人在時差、地差之下同學一門知識或技能,「教室」在哪裡?單一「學校」的「文憑」在哪裡?

以中小學的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來看,教室哲學已從「師道」轉為「生道」,塞知識已經變為自主找知識,眼耳掛帥已經變為手腳掛帥。

以軟體程式技能而言,「編程」(Coding)的能力已經成為孩童的基本能力,就像加減乘除的基本能力一樣。10年之後,編程就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箱,一個20歲而不會用編程解決問題的青年,就像一個不會釘釘子的男孩,或者一個分不清口紅和胭脂的女孩。

台灣需要「大人之學」的學校,165間還不夠,500間還差不多,但那不是現在的「大學」,而是跟上世界「高新尖技能」的「專所」。稱為「專所」而不稱「專校」,因為那不是一個為了塞知識、拿文憑的地方,而是一個學用合一、效果可認證的地方。保留了20家真正的大學之後,其他「大學」都應該轉化為專所

什麼專所?啊,太多了。例如,機器人(Robotics)專所,3-D印刷專所、汽車專所,APP專所,晶片設計專所,工業設計專所,混合媒體專所、廚藝專所,遊戲專所,甚至種種「奇才專所」,讓天賦異能的ADHD(注意力不集中症)或Asperger(亞斯伯格症)者徹底發揮所長……在具體實施上,專所完全可以和產業界以及創投基金結合。企業若願意,可以「前廠後所」;投資界若願意,可以從青年入所一開始就導引創業。所與所之間,可以依性質結盟,形成雲端的「技能交換、創意、創業雲」

● 什麼人格,什麼潛力?別逗了

18歲不「讀大學」進專所?這是不是違背了「培養完整人格」、「實現個人潛力」的教育原則?不好意思地說,這是古董級的價值觀。首先,培養完整人格的工作,應該在18歲以前就完成,今日台灣需要「大學教育」來完成青年的人格,其實是一種笑話。人格的完成教育年齡越小越好,台灣的教育單位把青年的人格教育都耽誤了,還辯稱「大學」也是人格教育的一部份,他好意思說,我都不好意思聽。

再論「實現個人潛力」。每個人的潛力天賦,14、15歲時就已經可以展示無遺了。一個15歲青年,在某種教育體制下,若還看不出他的天賦潛力,那只能說這個教育體系是個悶罐,是個設計用來壓抑潛力的玩意,應該被打破。

隨手舉例。試問大家,在你身邊,有多少青年的某項天賦,因為缺了某個單科(如國文、英文、數學)的天賦,經年累月的受到考試的折磨,導致了他的真正天賦不得發揮?請問,在台北萬華賣衣服的輟學青年中,有沒有數學好、邏輯好,原本16歲就可以設計出精彩APP,但因為國文、英文考試每次30分而徹底憎恨學校的孩子?再來,高中什麼學科都差的青年變成汽修高手,有沒可能在機器人專所中他跨入機器人領域?

請注意,我們這兒談的是90%的台灣青年,而不是那些有錢人孩子,或者,那些憑著高IQ而能靠記憶通過各種考試的孩子。很多時候,那些堅持「全科發展」、「通識教育」的人士,其實反映的是一種精英的傲慢,他們或者家裡有錢,或者孩子屬於高IQ的一群,因而忽視了只有單一天賦或另類天賦的孩子。

90%的台灣青年,需要的是學用合一的專所,能夠把他們的天賦和謀生技能結合的環境。不提供這樣的環境,就是「大人」、政府、教育部的罪惡。

在當前世界的MOOC條件之下,沒有理由對孩子或青年的天賦缺陷作出任何拔苗助長的動作;何況,大部份被制式教育還有考試體系判定為「缺陷」的,其實是被壓迫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缺陷。十年之後,我們是希望看到大量沒有謀生技能且「科科平庸」的青壯年們,還是看到經過專所認證、生活無虞、自我感覺與世界同步、閒暇時通過MOOC補充自己不足的青壯年們呢?選擇,在今天台灣掌權掌勢的那群人手中。

● 要不要教育「部」?

在世界的潮流下,無人車,無人機,無人物流,電子商務、網上銀行、MOOC、萬物相連網(Internet of Things)發展迅猛,今天台灣制式教育的內容與世界脫節的程度,十年之內可能就讓台灣變成失業島,或者落為手工服務業的「小確幸島」。台灣的學術以及教育體系,必須翻轉。如果教育「部」不開始做,那麼不要它也罷;我們不能為了要一個教育「部」而失去了教育的與時俱進。社會能自力救濟的,趕快開始自立救濟,翻轉我們的教育機制吧,若教育「部」拿著教育法規來阻擋社會發動的翻轉,那就打官司吧,讓道理攤在陽光下。

 

轉載自 udn.com 鳴人堂

本系列已經收錄於作者范疇新書 《與中國無關第二季-30年後的 3種台灣》

photo credit: creativecommons.org (CC BY-ND 2.0)

 

相關系列文:

《台灣教育翻轉思考之一》如果取消教育部,台灣會怎樣?

《台灣教育翻轉思考之三》搶救大學生,請拿起手術刀

《台灣教育翻轉思考之四》什麼樣父母養出什麼樣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