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瑞士職業教育考察日誌(ㄧ):人盡其才

 

9月21日清晨,立法會代表團飛抵德國法蘭克褔,開始我們考察德國和瑞士職業教育之旅。第一日行程給我的感覺,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在於人盡其才。德國不論政府、企業、工會、學校,對於職業教育均非常有承擔,這是造就德國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

 

重視實踐的職業教育

這一日我們考察了兩個機構,早上一間公立職業訓練學校,下午則到訪法蘭克褔的工業園 Industriepark Höchst 中的私立職業訓練機構,兩者都令我們眼界大開。

我們接觸了幾批學生。其中一批是修讀銀行課程的年輕人,表現有禮、斯文大方。他們大都讀過文法高中的課程,有機會升讀大學,但他們最終決定轉到公立職業學校修讀銀行的相關課程。他們每星期有兩日回校上課,其餘三日則到銀行上班。由基本的接待工作開始,逐步涉獵其他深入的工作範疇。他們告訴我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大滿足感;老師也勉勵他們將來可選擇直接投身銀行業,或選擇繼續進修,待擁有更高學歷再投身銀行界。然而,大部分同學都希望完成課程後立即投身工作,只有小部分表示會繼續進修。他們解釋,直接投身工作可讓他們更了解銀行的工作實況,僱主亦可對他們有更深認識,對他們的前途和發展更有幫助。

我們在工場接觸了另一批修讀電子學的學員。他們完成初中課程,但成績欠佳,找不到實習機會,無法升讀「雙元制職業教育課程」(註1),但公立職業學校仍給他們機會,修讀兩年制「準備課程」,以爭取更佳的實習機會。其中一位女同學英文十分流利,她說雖然暫時未能到企業實習,但她不想像過去一樣讀書,吸收一大堆抽象的知識。她喜歡學以致用,親自動手,因此實用的學習對她來說十分重要。

工廠 設計

工場的女學員,志在從事產品設計工作。(圖/作者提供)

 

政府和企業均願意投放資源

毫無疑問,實習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地位極其重要。德國職業教育最著名的是「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學生通常每周有一天半在職業學校上課,學習包括語文、數學等基本知識,亦有跟工作直接相關的實用知識。同時學生要在相關的企業或公司實習,每周三天半。他們須完成兩方面的要求,並通過考試才可獲得資歷證書。這些資歷跟「歐洲資歷架構」掛鈎,令他們畢業後得到獲認受的資格。

學生如果希望修讀「雙元制職業課程」,首先要到相關企業、工廠或公司申請實習,在得到對方聘用成為學徒後,才有資格申請入讀職業學校。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的職業教育有別於大多數國家,後者大都要求學生繳交學費接受培訓,但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不但免費,公司或工廠更會向學徒發放工資。雖然金額不高,甚至比法定最低工資還要低,但年輕人獲得工資後,至少可以邁向更獨立的生活。因此,對年輕人來說,職業教育也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出路。

跟其他國家不同,德國政府提供全面的免費教育,企業則需要提供工資,並且要向學徒提供其他培訓。把政府和企業的投放加起來,德國職業教育所耗用的資源十分龐大。為何德國政府和企業要投放那麼多資源於職業教育呢?今日我在參觀私營職業培訓機構 Provadis 時,執行經理向我解釋:企業家和政府均十分清楚,德國缺乏的是類似東亞的廉價勞工,因此必須致力進行人才培訓,提升質素,才可令相關產業繼續生存和發展。因此,他們十分樂意投資在下一代身上。這不僅對企業發展有利,也關乎社會的未來。

職業教育令年輕人各展所長

從參觀者的角度看,我們覺得德國對教育極有的承擔。但陪同我們參觀的當地政府官員卻私下對我說,德國對年輕人的投入和承擔仍然不足,不少問題尚待解決。例如德國青年的語文水平不足,未能書寫優秀的德文。她認為,問題在於每班人數較多,老師不能充分照顧每一位學生(雖然德國不論中小學,每班人數均在25人以下,相比香港已經好得多)。她又指出德國一些校舍殘舊,沒有妥善維修(香港的校舍陳舊的情況恐怕比他們更惡劣)。不過,她對教師質素整體是滿意的,德國教師的學養和能力都十分高,只是由於其他因素限制,未能全面發揮。

無論如何,我們在第一日參觀看到,德國的教育讓不同類型的青年都獲得發展機會。任何一個社會的年輕人都有不同的才華,這些才華能否發揮,是決定一個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德國通過學術型學校和不同層次的職業學校,令年輕人的才華充分發揮,十分值得我們借鏡。


註:雙元制職業教育課程:台灣一般譯為雙軌制。

 

相關系列文:

德國、瑞士職業教育考察日誌(二):政府大力推動,企業買單嗎?

德國、瑞士職業教育考察日誌(三)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原文刊載於《灼見名家》,經原作者授權刊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德國、瑞士職業教育考察日誌(ㄧ):人盡其才〉中有 3 則留言

  1. 請閱讀此文的讀者注意:

    文中所謂「雙元制職業課程」(我們一般譯為雙軌制),就是德國的「Dual
    System」。德國的「Dual System」不應視為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其實它就是德國的學徒制度。

    文中說,「學生首先要到相關企業、工廠或公司申請實習」,有誤。應該說是「學子們首先要到相關企業、工廠或公司申請當學徒」。

    在德國的「Dual System」學徒制度下,學子們是企業的學徒。學徒需依規定,定時到學校去上課,不是學校把學生送去企業實習。

    文中又說:「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不但免費,公司或工廠更會向學徒發放工資,雖然金額不高,甚至比法定最低工資還要低」。觀念上有誤。在德國的「Dual System」學徒制度下,學徒們必須去上課,且這也是12年國教的後3年,當然不用繳學費。又,學子們是學徒,依勞基法,企業應發給所雇學徒的學徒薪資。德國的規定,學徒薪資分三年遞升,一般為,第一年領正式技工的25%,第2年50%,第3年75%,結業後正式擔任技工後,依規定之技工工資發給。

    (請參閱本人在3.0的另一篇評論【譚仰光專欄】不要再強調德國模式,台灣產學合作專班只是「台灣模式」

    http://www.tvet3.info/do-not-emphasize-the-german-model-taiwan-cooperative-special-class-is-the-taiwan-mode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