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技競交流賽/各國如何培養選手?

採訪、攝影/黃偉翔

台灣因為教育制度,職校學生以升學為主,選手除了容易遇到課業銜接問題外,另外一大隱憂,就是參賽選手鮮少有業界代表,在國際技能組織近年講求競賽與業界接軌的趨勢下,台灣整體業界投入程度仍不高。那麼,各國政府與企業在競賽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值得一探究竟。

今年7月,台灣首次舉辦東北亞技競邀請賽,邀請日、韓、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巴西共7個國家來台參賽交流,比賽職類包括家具木工、花藝、石膏技術與乾牆系統(粉刷)、CAD機械製圖、珠寶金銀細工、工業控制(工業配線)、網頁設計、門窗木工等8個職類,讓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比以往熱鬧許多。

巴西珠寶業共同組織一個慈善機構,會跟同業收取1%營收,用來訓練參賽選手、支持競賽相關費用。巴西珠寶金銀細工裁判長Claudinei Rempel說:「過去70年來,巴西法律規定業者需要用部份營收培養人才,所以每個行業組織都要繳稅,用在技能發展上面,但只有一部分資金是競賽用,大部分以培訓人才為主。」

Claudinei Rempel指出,如果國際賽上成績不錯,保證有工作機會,也能擔任技能老師,傳授技術與經驗。

日本CAD機械製圖裁判長Yoshihiko KONDO是公司代表,他說:「日本選手因有公司作為後盾,業界代表參賽居多;對公司來說,不只能透過競賽培養優質員工,當競賽奪牌時,公司名氣變大,也更能吸引優質員工加入。」

韓國花藝裁判長LEE YOON JOO則說:「花藝比較沒有廠商在支持,因為這不是大項目,但科技、工程等領域,都有很多公司會提供資源訓練選手。」

印度CAD機械製圖裁判長Gibson Manthopil強調:「競賽可以幫助年輕人的職涯發展。」但Gibson Manthopil坦承:「雖然競賽已經參加第七年,但印度仍不鼓勵年輕學生參與技能性活動,仍以讀書為主,因此學生參賽比較少,多以企業員工為主。」

Gibson Manthopil是公司派出的代表,他說:「印度很少有公司願意花錢去訓練,但他們公司這樣做,是盼藉由這樣機會培訓人才,也讓公司在國際上曝光,吸引更多資源。」

技能競賽對印度來說並不算熟悉,Gibson Manthopil提到印度至今仍對傳統技能不夠重視,所以希望透過競賽,吸引青年學習技能,對印度來說,金牌不會增加太多名聲或薪水,是比較可惜之處,希望繼續參加下去,讓政府更重視這國際賽事。

馬來西亞網頁設計裁判長Wan Ahmad jailani Wan Ngah指出:「如果選手有得獎,政府會有獎金、禮物,到企業找工作絕對有加分優勢,甚至搶先優先錄取這些國手,也會在競賽過程中釋出資源培育選手,雖然不是整個業界都是如此,但有固定的公司持續支持著對應領域的選手,所以政府並不會(也不用)特別幫選手找工作。」

馬來西亞門窗木工裁判長Saifol Azri Mohamad補充:「選手如果想繼續增強技能,政府會提供進修機會,若不想升學就到業界找工作,尤其電機電子領域,國手如果有得牌,公司一定會優先提供工作機會。」

印尼工業控制裁判長Mahefud Ismail說:「印尼選手幾乎來自公司員工,如果在國際賽拿金牌,政府會給獎金。」Mahefud Ismail還說:「今年度的競賽,很多技能項目都是公司內部員工參賽,例如Toyota就派了兩位選手,當然也有少數幾位是大學生。」

Mahefud Ismail強調:「透過國際技能競賽,可以參考每個國家技能發展程度,並從中在學習,才能提升到世界各國的技能水平。」

泰國CAD機械製圖裁判長Nirawit Nonthasiri也說:「泰國業界整體社都知道這賽事,參加這賽事業界會承認。」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