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其政專欄】教育不要淪為貧窮世襲的推手

 

閱讀之前,歡迎先看前一篇:

【謝其政專欄】技職生們,你是魚就別用爬樹能力衡量自己

 

貧窮是可怕的,但是若因財富過度集中,造成社會階級對立,可能更不利於社會之穩定和諧。有關社會公平正義之討論有二:

第一種為靜態的,看看在任何一個時點的所得分配平均與否。例如2014年如果台灣所得前1%的人佔社會總所得百分比過高,或是所得前5%高的人,與最低5%的所得比差距過大,那麼我們就說台灣社會靜態的所得分配不太公平。

第二種為動態的,其意義是希望父母屬中下階層者,只要其子女夠努力,仍然有很大的機會往上攀升;而富有的父母其子女不長進、不努力的,也該有很大的機會一蹶不振。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不應是「財富世襲」現象,應該是「富不過數代」的(註1)。這種社會階級的垂直方向流動,可透過制度、教育、稅賦及對大型財團之經營做出若干限制達成之。

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士子們寒窗苦讀,從鄉試開始一路過關斬將,殺到殿試,高中狀元。鯉魚一躍龍門,不管狀元郎之出身有多貧寒,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雖然此種科舉考試,正如已故作家柏楊先生所說的醬缸文化,把中國讀書人整的醬氣十足,且弊端叢生。但不管怎樣,至少提供一般中、下階層子弟一個公平競爭應試的機會,讓貧窮階層有機會往上層流動。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舉考試廢除後,教育又給社會階級之垂直方向流動,提供了養分。市井有此一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乃推動個人社會階層向上方向流動的動量。有關前四者,有些形而上學加上一點怪力亂神,聽聽就好。惟勤讀書確實是比較具體可靠。

對民國四、五十年出生的所謂4、5年級生而言,在大學聯考錄取率低於30%的年代,只要能擠進大學窄門,拿著大學文憑晉身白領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筆者幼年生長在苗栗窮鄉僻壤的鄉下,世代務農的家父守著賴以維生的一畝三分地,一家人過著勉強溫飽的日子。因有幸擠進了當年大學窄門,大學畢業謀得一份教職,也算在社會階級之垂直方向流動走出了一小步。

高等教育端在技職體系開通了另一個通路後,上大學已經從考不考得上的問題,質變成有沒有錢念、要不要念的問題。如果你(妳)不幸出生在中、下工農家庭,父母收入原本就有限,砸鍋賣鐵的培養子弟上大學,因為有政府助學貸款此一德政,終可減輕不少經濟負擔。如果你又更不幸,只能考取私立大學,還要離鄉背井,負笈他鄉,讓我們好好為這張你寄予厚望的大學文憑算算帳,而且是保守的算。

大學學貸

 

私立大學一學期註冊費及書籍費,依科系不同約6萬元(此筆錢是可以辦理無息助學貸款);生活費包含食、宿、交通及雜支……等以每月1萬元計,約6萬元。兩項合計12萬元,大學4年8學期耗費共計96萬元。這96萬元一半由父母資助,另一半辦理助學貸款。畢業後的你(妳)一手拿著畢業證書慶功,另外恰有一支手正掐著妳的脖子,向你索要48萬助學貸款,並且開始計息。(延伸閱讀:104學年度技專校院大學部學雜費一覽表)

如果這張大學文憑真能助你脫貧致富奔小康,讓你擺脫貧窮世襲的枷鎖,那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如若不然,沈重的助學貸款還款壓力,將使你原本微薄的薪水更捉襟見肘。結婚生子、奉養父母、房貸、柴米油鹽……樣樣都要錢,如此這般,窮人怎能擺脫貧窮世襲的桎梏。

如此的教育政策,教育對中、下階層子弟施以無情剝削。我們的教育主管,或所謂學者專家,還要用美麗的糖衣精美包裝這些品管不良的私立大學,以高昂的學費、低劣商品唬弄我們年輕學子,這不叫欺騙,什麼才叫欺騙?政客們不講誠信已經是常態,反正見怪不怪。但在莊嚴的學術殿堂,仍不講真話,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哪裡才能聽到真話?

 

註1:朱敬一,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獨立評論,2015/05/04。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