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專題】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體資生

 

文/吳孟庭

圖/吳孟庭

如果你認為,加入體育校隊的學生都是不會唸書的人,那麼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可能會重新檢視自身對於體育校隊生的看法。

「其實我國小是踢足球的耶。」表情略為尷尬,這是談起對於交大棒球體資生的選擇,一開始的回答。巫銘峰,就讀國立交通大學管科系大三。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一年級的時間,他所接觸的並非目前擅長的棒球,而是在台灣更為冷門的運動─足球。銘峰曾經也想專職走向體育路,他表示家人在「體育」這一塊的想法與大多數人相同,「支持運動,但不支持把運動當作工作」,問起原因,銘峰笑笑地說,「因為把體育當成職業,比較沒有保障吧。」

巫銘峰在國中時期便與朋友組成校內球隊、甚至與其他國中球隊相互切磋球技。雖然國中時期讀書與棒球運動同時進行,但巫銘峰的學業成績並沒有因為棒球運動而荒廢,反而考上了有棒球校隊的第一志願─新竹高中就讀。

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體資生

巫銘峰在今年接下了交大棒球校隊隊長一職。 (攝影/吳孟庭)

 

「其實家人在學業成績上真的不太要求,他們只是希望可以將運動當成是興趣就好,但唸書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巫銘峰一直強調「運動只能當興趣」,他說,自己其實在考大學學測時失常,再加上高中的學長有提過「體資生」的升學管道,這才讓他選擇交大棒球體資生的身份進入交大就讀。

同樣在國中時期學業成績優異,劉彥伯身為交大棒球體資生,與巫銘峰是學長學弟的關係,皆是從新竹高中升上交大。

「一進高中就知道升大學有體資生這個管道了。」彥伯表示,交大體資生多年來大多都是由新竹高中的學長們進去的,因此,由體資生入學的資訊大多也是一進高中就會知道的事情。「一種傳承的概念吧,哈哈」彥伯說道。

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體資生

劉彥伯當年學測成績不盡理想,曾經試過要重考進入大學就讀。 (攝影/吳孟庭 )

 

然而,在學測中成績不如預期,「在業界,學校的頭銜比較吃香啦,好學校裡的資源有差。」劉彥伯描述著當時父親所提出的意見,這也是最終選擇以體資生入學的原因。雖然體資生可以用較低的級分進來好的學校唸,但是在錄取的限制上,仍要求學測成績進行排序,再加上各個學校的不同運動項目舉行術科測驗。

都是以「第一名」的順序進入交大棒球隊,巫銘峰與劉彥伯描述了學校在選學生的過程。

就如同球隊選秀一樣,採取先以全體體資生的術科學績分成一、二名,再各按照學測成績進行排序,然而,在各生填選志願上,則是以「術科成績第一名」的那群內,「學測成績最高者」先進行大學科系的選擇。

「有點賭運氣。」巫銘峰說道,如果學測成績較高者將你想讀的科系選走了,那麼你就只能選擇其他的科系。「可是每個系所招生的體資生名額有限,大多都是一、兩個名額。」這就是造成有些學生的學測成績滿高、但卻沒有想唸科系的原因。

身為體資生要兼顧校隊與課業的平衡,「教練還會特別叮嚀功課不能太差。」劉彥伯特別指出,教練及學校方也會適時關心球員們的學業表現,擔心球員們因為練球而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安排課後輔導。

02-compressor

體資生面對的生活,外人看似簡單,但背後所需承受的身體訓練、課業進度並非比一般生還要輕。 ( 攝影 / 吳孟庭 )

 

「學習上的確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吃力,但總是盡力表現、安排自己的時間」劉彥伯表示,雖然少了許多自身可運用的時間,但這個管道對於自己而言只是個換取「畢業證書」的方式,「最高的目標仍是以學業為主,當然會想要棒球與課業兼顧。」

談到如果能夠重新選擇一次,是否願意再以體資生的身份進入交大?巫銘峰與劉彥伯都表示,自己寧可選擇再重考一次,走一般生的升學管道進入大學,原因就在於「自由」,「比較自由啊,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球隊,因為球隊的練習就佔了大部份的時間,使得生活圈變小,而且體資生有義務要花六個學期在球隊裡,如果當初有人跟我說這些規定,我可能還會考慮一下。」帶點「早知如此」的表情,劉彥伯說「如果能重來,我也要拼死拼活的唸,把體資當最後一條路。」

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體資生

相較於球隊裡的一般生,許多體資生都認為,這個制度將運動興趣變成了一種義務。 ( 攝影 / 吳孟庭 )

 

銘峰也表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一般生可以參加的比賽較多,另一方面,也比較不受學校壓力而較有彈性。相較起來,一般生的資格較有利也較自由。無論如何,體資生與一般生,即使是以微小的學測分數差距進入大學,但進入大學後,每個人的起跑線都相同,未來的表現結果仍需靠各自努力來完成,當然,過去所懷有的夢想以及興趣,也許只能夠透過心態上的調整來改變了。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