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預告調漲技術士證檢定費 全教產:對基層勞工與學生負擔大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勞動部9/25預告修正技術士技能檢定費用,並於10/1-10/29期間接受任何意見反應。今(23)日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與立法委員陳學聖及蔣乃辛召開記者會,主張應該緩漲。

此次勞動部調漲技能檢定報名費,學科將由120元調漲至190元;術科則有137項調整,調幅從10元到最高調漲280元。學術科合併計算,平均調漲173元,漲幅約6%,明年1月1日起實施。是12年來首次全面調漲,影響60萬人次。(詳細調漲細節連結

全教產在「實質薪資倒退、技能檢定報名費應緩漲」記者會主張,參與檢定者主要為基層勞工與學生,加上實質薪資倒退到17年前水準的情形下,會給增加檢定者負擔,並強調即使2019年度基本工資調漲,對於基層勞工與學生,實質薪資並沒有增加。

全教產更呼籲,部分職類報名費用動輒兩-三千元,甚至需要四-五千元,且報名不等於考取,對於應檢者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另外,多年來學科測驗監考人員監考費、術科測驗監評委員監評費並沒有增加,但此次學科統一由120元調漲至190元,也令人不解。

對此,勞動部解釋,經統計,106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953元,為歷年新高,年增1.82%,近17年最大;另106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49989元,較上年增加2.46%,實質總薪資47,271元,亦增1.83%,均為歷年最高,尚無實質薪資倒退的疑慮。

勞動部還說,基於技能檢定是依應檢人個人需求申請,相關經費由使用者負擔,技能檢定每年應檢人約62萬人次,採委託500餘單位協助辦理學科及術科測試工作,相關經費運用須符合收支對列原則,基於學科自95年迄今未調整,術科收費標準近3年亦未進行通盤調整,為確保檢定服務品質,並得合理反映技能檢定學術科測試成本,在考量應檢人經濟負擔最小,衝擊最低的前提下,檢討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及術科測試收費標準。

勞動部表示,本次學科測試收費標準調整,考量寄送應檢人相關資料之郵資、資訊處理費及電腦維護費調升,且學科測試場地管理人員及試務管理人員日薪費用均相較基本工資低,經綜合考量,始將學科收費標準由120元調整為190元。至術科測試收費標準僅就部分項目進行檢討,即315項術科測試收費標準調整137項,並考量應檢人負擔,術科測試費用調整上限最高不超過280元。整體而言,學、術科收費標準調整額度為每人平均為173元(約6%)。

技術士技能檢定學科及術科測試費用調整草案預告期限至107年10月29日,期間勞動部將廣納各界意見並通盤研議後,再續行法制作業程序。

勞發署增食物製備技術士證 納餐飲業從業人員資格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台灣向來有美食天堂之稱,料理文化多元且包含異國料理,勞動部認為原有的中餐、西餐烹調技術士證已無法涵蓋所有料理技能內涵,更須強化從業人員食安管理技能,107年第3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開辦新職種「食物製備」單一級檢定,且納餐飲業從業人員資格,8/28開始報名。

根據國發會研究報告,100-104年間,餐飲業就業人數是增加最多的行業,並推估至114年將成長至82萬人。但現行71個具備法規效用技術士證中,衛福部針對餐飲業從業人員資格規定,「已修正餐飲業技術證照人員範圍除中餐烹調技術士、西餐烹調技術士外,新增食物製備技術士證。」

法規效用技術士證指,相關法令或從業資格所需的技術士證。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食物製備新職類檢定,能因應現今多元料理環境,也顧及國人的食安需求,強調食品安全衛生的操作規定,強化從業人員備具食材處理與烹調共通之基本技能,以銜接各國各式料理,帶動餐飲業更加重視食安問題,也為餐飲人才基礎扎根。

勞發署指出,食物製備職類單一級檢定測驗內容,著重應檢人在前製備、烹調製備、善後處理三階段,具備識材與選材、前處理與儲存、刀工與烹調、廚務管理、成本控制等食安營養衛生及料理烹調製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107年第3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將於11/4(日)舉行,預定自8/28至9/6截止,相關技能檢定資訊,請至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網站( https://www.wdasec.gov.tw )查詢。

青年先就業後參訓 這些職缺有1對1指導

青年先就業後參訓!包括聯亞生技、南光化學製藥、漢磊科技、環鴻科技及東台精機等公司提供近700個月薪3萬元以上職缺,企業雇用後3至6個月將指派專人指導青年就業技能,凡15至29歲皆可報名。學員瑋奕正是透過此計畫,結訓後晉升為管理近80人的廠長。

瑋奕國三時為了扛起家計,在麵包店半工半讀當起學徒,高職進修部餐飲科畢業後,經歷了數年學徒生活,但瑋奕從不放棄充實自己的機會,去(105)年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辦理的《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加入由巴特里食品公司培育西點部副理職務訓練,並接受6個月的高階幹部訓練,因極積學習與敬業態度,結訓後馬上晉升為巴特里公司創立10年來最年輕的廠長,目前帶領近80位員工。巴特里公司也表示,透過公司內部1對1訓練方式強化新進人員專業能力,不但可以培育公司新一代生力軍,更可給予更多青年就業機會。

《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報名資格為15至29歲且非日間部在學青年、待業青年,並尚未具備勞保身份者。勞發署表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是透過「做中學」工作崗位模式,青年入職後享有3至6個月,由企業指派資深職員1對1個別指導訓練,瞭解工作性質及產業環境、提升相關技能,所有職缺已公布在青年職訓資源網,可直接在線上投遞履歷。(點我報名

今年僅剩近2,300個工作崗位訓練職缺,其中聯亞生技、南光化學製藥、漢磊科技、環鴻科技及東台精機等公司提供近700個月薪達3萬元以上的訓練職缺,相關資訊可到青年職訓資源網查詢,或直接撥打24小時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洽詢相關參訓資訊。

黃偉翔/「電腦軟體應用乙證」錄取生死學系,技職出了什麼問題?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電腦軟體應用乙證』錄取生死學系,技職出了什麼問題?

 

文/黃偉翔

我們經常看到新聞吹捧技職生「拿下N張乙級技術士證」有多厲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不相信。

這現象有多嚴重?我在過去的報導就曾指出,104學年度技優甄審報名人數共18,533人,其中有16,935人是透過乙證報名,而當中超過6成人是拿「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這3張乙證報名,而最終錄取人中又有超過6成人透過這三張乙證錄取。

可是,目前開辦技術士證共約有140種,其中3張就佔掉6成技優甄審名額!很明顯有不少師生拿乙證當作升學跳板,考乙證為升學而非為了累積就業職能。

我曾在處理系列報導中,得知拿著電腦軟體應用乙證的學生,居然能透過技優甄審錄取大專校院的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財務金融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社會工作系、應用外語系、應用德語系、餐飲管理系、海洋休閒管理系…等,或許這些學生在校成績不錯,也透過這管道轉換科系跑道,但這樣的轉換過程,已經異質化,也非此升學管道的開辦初衷。

更重要的是,過去多年來被大環境引導去拚考技術士證、民間開辦的證書,這些學生究竟學了什麼?又有什麼應該學而沒學到?我認為,這才是此現象多年來潛藏的最大隱憂。

在我先前的文章〈技職地基已掏空,整天推蓋帝寶政策有何用?〉談到,技職生盲目考乙證的狀況,並直指問題本質:「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不管是目前技職再造N期、深耕計畫、均優質化、產業學院…等,這一個個技職校院的強化計畫,都可能因為職校最核心的『教與學不正常化』,難以發揮真正效益。」

但要從根解決這問題容易嗎?一點也不。

過去多年來被大環境引導去拚考技術士證、民間開辦的證書,這些學生究竟學了什麼?又有什麼應該學而沒學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難題1:技術士證職類與技職學群難以對應

現有的技術士證職類偏向工業類科,例如板金、車床、特定瓦斯器具裝修技術士證等,對照到技職學群,對應較佳,但對於語文群、水產群、藝術群等,就鮮少有對應的技術士證,那他們該怎麼辦?

當然你可能直覺會想說:「能對應的就讓他加分,不能對應就取消啊!」可是,這樣對部分學群的高職生,升學機會上並不公平。

最麻煩的是,技術士證是以「職類」為主,而職校是以「學群」為主,不只數量上是否能平均對應,即使有對應上,技術士證內涵與職校教學內容不完全符合,是勞動系統與教育系統根本性的差異。

從學生考取技術士證所學內涵,到職校學習內容,最後到職場的就業職能所需,這三階段差距,就是學用落差的差距。

難題2:拿乙證不等於完整學習

剛剛談到的對應困難問題背後,即是取得乙證不一定等於學好原高職設定的專業內容。某些學校為了自利,便鼓勵學生考證,只是學生在過程中到底學了什麼?又有什麼是應該學卻被唬弄敷衍過去的?這就是問題所在!

長期來看,職校專業學習空洞化現象,除了目前升學管道難以回應職校實作教學外,技術士證的濫考,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從學生考取技術士證所學內涵,到職校學習內容,最後到職場的就業職能所需,明顯存在著學用落差的差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難題3:目前仍無替代考證功能性的工具

技術士證早已深植技職校院學習中,但我們並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仍是有具備學習效用、市場認可、法規相關的技術士證存在。除此之外,技術士證仍扮演著引導學生學習技術的角色,我親自到東部職校交流數次後,才發現更多難題在非都會區的教學現場難以想像,老師如何促使學生願意學技術?都成了難題。

東部職校老師跟我說,班上孩子隔代教養、經濟壓力、犯罪比例高,學習動機低落,再加上入學成績遠比明星職校低上許多,此時,「技術士證就扮演了引導這些孩子的學習目標」,未來如果要弱化技術士證在升學管道上的升學加分作用,這樣的功能性恐怕難以取代,甚至會使更多青年沒意願學習技術。

一張乙證不只能學技術、求職,同時非都會區學生透過技優甄審更容易錄取科大,促成階級流動。但值得一提的是,乙證加分比率只有15%,錄取學校通常以私立佔多數。

難題4:職校招生困境

「別解釋這麼多,你怎麼說服家長願意讓小孩來讀?」106學年度高一新生減少3萬多人,學校招生壓力一年比一年重、一年比一年競爭,許多職校招生口號除了「考上多少明星科大外」,就是「全校幾%乙證考取率」。考取技術士證,也成了校方吸引學生入學的重要管道之一。

技術士證早已深植技職校院學習中,雖有濫考證照的現象存在,但仍有具備學習效用、市場認可的技術士證存在。除此之外,技術士證仍扮演著引導學生學習技術的角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上幾點難題都還沒談到勞動部技術士證考取過程是否放水,考證所學內涵與就業職能差距的問題!但也不能否認,不同技術士證本身難易度與定位、是否容易考取皆不同,但目前一些教育部競爭型計畫、評鑑都一定程度看重技術士證,加上民間考證補習班的鼓舞與相關利益,這一整串的關係鏈,恐怕不好解。

教育部若不快想想辦法,隨著少子化一波接著一波,想從根全盤解決它,將越來越不容易;即使108新課綱大大增加技能領域學分數,然而因職校教學現場異質化,新課綱無法落實也只是枉然。

我們職校孩子究竟在學什麼?這遠比過去的XX再造、XX典範等計畫拼蓋大樓、買設備還要重要多了,雖然近年教育政策更重視師生教學的資源分配,但乙證問題尚未解決前,恐怕許多堆疊起來的計畫,只是事倍功半。

黃偉翔/技職地基已掏空,整天推蓋帝寶政策有何用?

原文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技職地基已掏空,整天推蓋帝寶政策有何用?

 

文/黃偉翔

一棟大樓要轟立百年,重點在地基打得深不深、穩不穩,舉台北101大樓為例,當初光地基工程就進行了15個月,透過筏式基礎工法、防震球等工法,讓101不怕風吹雨打和地震的影響得以轟立至今,同樣道理,台灣若為技職體制長期發展著想,那麼政策地基就得紮得穩,這遠比蓋帝寶、放煙火等政策重要的多!(延伸閱讀:18歲先就業?蔡英文先搞好人才培育的基礎工程吧!

要說最近技職圈有什麼大事?必當是教育部打算刪去乙級技術士證的技優甄審報名資格,雖最終該提案因各方施壓、反對聲浪大,而暫不調整,但在我看來,若說這件事是技職前3大重要議題,很難再想出前兩名。

在我過去的報導數據曾指出,104學年度技優甄審報名人數共18533人,其中有16935人是透過乙證報名,而當中超過6成人是拿透過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這3張乙證報名,又有超過6成人透過這三張乙證錄取。

但技職生盲目考乙證為升學,而非為累積就業職能現象,「還不是最嚴重的事!」

由於考取乙級技術士證提供給技職生甄試報名資格,而產生了學校、學生盲目考取乙證,但非為累積就業職能的現象。只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職校教學不正常化,再多補助計畫恐無效益

昨日立委徐榛蔚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時,引用我報導的表格痛批,「許多偏鄉職校學生學科較弱,都要透過乙證才有錄取科技大學機會,砍掉等於阻斷偏鄉孩子的升學發展。」徐榛蔚反應的其實也是大多學科弱勢職校的聲音,而另外還有些人會覺得,面對自我放棄、不願學習的職校生,須透過考乙證、升學等誘因,引導他們投入技術學習。

那麼教育部為何要刪?除了意識到取巧用乙證升學的歪風,教育部也希望能借此改變部分職校教師「上課都在教乙證,而沒完整落實課綱內容」的現象。不論教育現場的出發點是為了引導學生、經費補助、評鑑、拼升學榜單,以考證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都不利於未來新課綱中職校技能領域課程的落實。

坦白說,過程只學技術而不重視課綱基本素養學科,不如去參加職業訓練,訓練週期更短、內容更扎實。

不過從乙證甄審的例子來說,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不管是目前技職再造N期、深耕計畫、均優質化、產業學院…等,這一個個技職校院的強化計畫,都可能因為職校最核心的「教與學不正常化」,難以發揮真正效益。技優甄審乙證僅是不正常化其中一個因素。

雖能理解目前透過乙證升學、引導技術學習的重要性,但若教育部不提出完整配套通盤解決,放任這生態持續下去,不論未來多少補助計畫投入,很可能僅是原地打轉,各方都短視地為了自身利益而非競爭力。

教育部之所以刪除乙證甄審資格,除了意識到取巧用乙證升學的歪風,也希望借此改變部分職校教師「上課都在教乙證,而沒完整落實課綱內容」的現象。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技優生困境,應從源頭處理

不只如此,在我過去專欄〈被放生的萬名技優生何處去?〉中提到,多年來,許多技術優良學生透過非筆試升學管道進入科技大學,幾乎混不下去休退學,不然就是被迫轉系到好畢業的系所,雖然教育部後來祭出「技優領航計畫」來補強,但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於「製造技優生的源頭」並未徹底解決,技優甄審乙證就是最大來源之一。

日前我到花東地區職校演講,教師們紛紛表示透過乙證拼上科大的孩子,課業經常遇到困難,讀不到幾年就休退學或轉系,但由於學生已經從職校畢業,就不知道學生出路;而在高教端,休退學的孩子,科大也沒有系統性的追蹤後續發展。

一群被送到政策太極區的技優生,以為是翻身途徑,結果只是虛晃光陰走一回。

 

利益鏈結,難以斬斷

我不願多加針對「職校相關補助指標跟乙證關係」評論,但就以取得證書過程,有時還包含培訓、補習、購置用具等,開辦一張證可帶來龐大商機與利益結構,部分學生在取得證書前,就已花了不少費用。

曾有乙證命題委員對我說,主因在於命題多年來鮮少配合實務所需修改,甚至部分擔任命題委員為了利益,操控命題內容,「只為了讓自己編的教科書好賣」。

多方來源也指出,廠商與學校接洽,私底下不是沒有「分贓」,所以學生考證成功比率高,只是因為多花了許多錢罷了!意圖不軌的校方、乙證補習班、補助、升學榜單環環相扣,整體利益鏈結,如何斬斷?背後一個又一個的山頭,恐不是教育部單一部會能夠對抗的。

但對於證、照內涵如何與就業所需連結,是勞動部的職責,更是問題核心,所以教育部在資格取用上的誘因結構設計,應更謹慎思考。

開辦一張證可帶來龐大商機與利益結構,部分學生在取得證照前,就已花了不少費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核心問題不解決,技職難翻身

回到技職教育的初衷,教育工作者們應自問,「這過程真能夠增加孩子們職場競爭力?」課程、考證如何對應到職能、落實新課綱、教學正常化並真正務實致用,才是最大重點。

無奈,這些真正須改變的核心問題,總被許多放煙火政策所遮掩。18歲先就業政策雖然值得稱讚,終究非為解決核心問題,可是這樣的煙火政策,政府資源反而高度投入。

就以我在〈教育部長,請還給技職生學習自主權〉一文中強調的,技專測驗中心總考科至少超過50個,還被賦予開發實作考題任務,相比於指考及學測不到10個紙筆考科,技專試題開發成本絕對遠高出許多。

然而在要求更多資源投入,卻因為少子化、考招單位收入減少,仍不見政府願意出資協助,反而寧願花上72億於「18歲先就業」這樣宣示性的政策上,其中27億甚至是上次教育部法定提升的0.5%預算(約180億)而來,多少技職圈呼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何時實質改善過?

若我們真為台灣未來著想,就別短視眼前的升學、乙證引導學習、補助、教學不正常化等問題不願彼此對話,應用更大的格局看待制度變革,思考技職真正的長遠發展;教育部也應頂住壓力並提出完整配套,讓職校乙證生態更健康、教學盡量正常化,相關計畫與政策得以落實。

唯有解決這核心問題,我們的孩子「選技職、好好讀,才會真的有前途!」

回到技職教育的初衷,課程、考證如何對應到職能、落實新課綱、教學正常化並真正務實致用,才是最大重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李麗芬:教育部應參考澳洲職能經驗,減少學用落差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說到技職制度,通常會想到德國經驗,但今(29)日立委李麗芬建議教育部,除了德國,更應參考澳洲職能經驗來縮短學用落差。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回應,目前已要求技職校院課程對接勞動部的職能基準。

今日姚立德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專題報告「國內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產學攜手、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等問題」。

李麗芬詢問,去年9月德國教育與研究部次長舒特(Dr. Georg Schutte)應教育部邀請來臺訪問,有談到台灣技專校院與德國相關校院建立聯盟關係,目前進展為何?姚立德回應,目前請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同時也是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的廖慶榮負責召集,正帶領台灣幾間科大與德國進行雙邊聯盟合作。

話鋒一轉,李麗芬提出澳洲經驗。

李麗芬解釋,澳洲以職能為教育的本,並透過企業主導職訓模組,讓人才培訓內容因應產業調整。根據勞動部定義,職能基準是指「為完成特定職業或職類工作,所應具備之能力組合」。

李麗芬強調,澳洲目前已發展出80個職能訓練模組,且每三年調整一次。李麗芬舉例旅遊業人員訓練模組,其專業上就會被要求須具備旅遊業發展知識、公共衛生知識,還要有與同事、客戶協調的能力;這樣的模式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李麗芬說,如果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把產業需要的資訊(指職能)融入在課程中,就能改善學用落差狀況。

姚立德回應,目前《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有規範,課程要參考勞動部的職能基準;目前勞動部已建置275個職能,教育部已請國教署讓高職課程對準職能、調整課程架構,另外,技專校院也被這樣要求。

記者查證,勞動部規劃並實施的「職能基準發展與應用推動方案」,截至105年底已發展275項職能基準,並公告於職能基準資訊平台,供各界參考、運用;另外,勞動部定期通知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每3年進行更新,以符合產業發展需求。

教育部依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 11 條第 2 項及第 4 項訂定的「技專校院辦理職能專業課程方案」,已於106年1月19日函知各校,該方案鼓勵技專校院發展職能專業課程、協助學生的就業力獲得產業認同,並考取與就業直接相關的證照。

目前台灣職能基準除了開發,相關應用還有勞動部iCap或教育部的UCAN職能計畫,做課程與職能對接的認證。

李麗芬還提到,科技部底下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從2000年開始追蹤兩萬名國中生到2010年,認為就讀科大發揮所學佔52%,但大學卻是56%,應該更學以致用的技職教育居然輸給一般大學,是技職的警訊。

技優甄審報名與錄取,有6成都是這3張乙證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教育部提修法草案,取消乙級技術士證的技優甄審資格,但最終因基層抗議聲大,決議不調整。今(27)日《技職3.0》記者取得數據,顯示不論是報名或錄取人數比率,有6成來自於同樣三張乙證。

根據資料顯示,104學年度,報名人數18533人中,有16935人透過乙證報名,其中超過6成人數透過電腦軟體應用、電腦硬體裝修、印前製程這3張乙證報名,也有超過6成人透過這三張乙證錄取,105學年度狀況也雷同。

104-105學年度,報名與錄取乙證技優甄審人數。(圖/黃偉翔製;資料來源/教育部)

雖然各方意見分歧,但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簡稱招策會)執行長張仁家日前表示,目前暫不調整,強調招策會會持續搜集基層學校意見再決議,未來若有任何改革,都適用106學年度以後入學的學生,不會損及現有學生升學權益。

 

延伸閱讀:

技專乙證甄審資格被刪除 教育部:淪為升學工具

技專乙證甄審資格爭議 各方意見整理

刪乙證甄審資格反對聲浪大 招策會承諾暫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