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檢試場新制上路 增退費機制、刪型號規範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因應科技發展及社會環境變遷,勞動部已於 1/20 發布修正技能檢定相關規定,除可攜帶各式機型的電子計算器外,針對測試當天遇到特殊情形無法應試者,明定相關退費項目及額度,並配合術科測試型態調整及試務管理需求,修正相關試場規則,以維護試場秩序,保障應檢人權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配合產業技術不斷創新,技能檢定學科測試內涵已朝專業知識評量方向命製試題,故電子計算器不再需要限制廠牌及型號,應檢人日後可依個人需求攜帶各種計算器進場應試;另為健全合理退費機制,已將學、術科測試當日正好遇到兵役徵集或點閱(教育)召集、分娩、結婚等無法參與應試特殊情形納入退費項目,只要符合條件規範,都可向技檢中心申請退費。

發展署指出,除針對應檢人權益進行法規鬆綁外,為落實維護試場秩序及完備測試疑義處理程序,本次法規修正同步針對相關應試規則進行檢討,修正重點包含不得隨身攜帶通訊器材、穿戴式裝置等設備,即使關機也不可以放置於抽屜、桌椅或座位旁;另針對學科採電腦線上測試,如對試題或試場環境有疑義者,應立即當場提出,否則事後不予處理等規定,盼強化相關規定後,有助於提升技能檢定公平性及公正性。

發展署提醒,本年度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第 1 梯次學科測試將於 3/21 舉辦,應檢人在熟讀專業科目之餘,更應瞭解應檢須知及試場規則等相關規範修正情形,避免輕忽新規定,影響個人權益。如有相關疑問,可洽發展署(02-8995-6000)或技檢中心(04-2259-5700)詢問。

武漢肺炎疫情 即測即評及證照檢定受影響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109年度第1梯次全國技術士證檢定准考證將於2/25起寄發,3/6前受理報名資料更正。技能檢定中心表示,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實際測試地點以准考證通知地點為準,應檢人需格外注意、切勿跑錯試場而影響應試。

技能檢定中心表示,考生如發現准考證上的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職類、級別、免試別及申請協助措施之提醒文字等,有任一欄與原報名資料不同而須更正者,敬請於36日前電洽受理報名單位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基金會(服務電話:0800-360-800)辦理資料更正。

若遲至34日仍未收到准考證時,團體報名者請洽團報單位;個別報名者請洽受理報名單位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基金會(服務電話:0800-360-800)。為使應檢人安心參加測試,如准考證在測試前毀損或遺失,可至受理報名單位網站(https://skill.tcte.edu.tw )列印「准予考試證明」,或測試當日攜帶附有相片足資證明身分之國民身分證、護照、全民健康保險卡或駕駛執照之身分證明文件於各試場服務台申請補發。

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注意事項說明等相關訊息,請隨時至技能檢定中心網站(https://www.wdasec.gov.tw/ )最新消息項下參閱。

109年度第1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109年度第1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109年度第1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

勞發署導入國際組織資源 強化技能發展的國際認可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獲亞太經合會(APEC)雙部長會議主席支持,補助10萬美元辦理「亞太技能建構聯盟(ASD-CBA):技能提升鏈結亞太」計畫的年度首場活動。發展署表示,為強化技能發展及推動訓練效益國際採認,積極導入國際組織資源。

勞發署今(9)日舉辦「打造數位社會提升亞太技能:亞太技能建構聯盟(APEC Skills Development Capacity Building Alliance, ASD-CBA)職能導向訓練應用工作坊」,為5月赴智利「臺澳ASD-CBA訓練成效國際採認工作坊」會前籌備,以及6-7月為推動新南向人才交流辦理「2019會展產業國際專班」課程認證預作準備。

澳洲辦事處副代表徐佩儀表示,新科技顛覆各產業,雖有工作將消失,卻也代表著新機會。世界技職教育聯盟(WFCP)主席Craig Robertson說,APEC職能基準是個架構,定出特定產業所需要的技能要求,或是特定職業在各階段所需要的技能。

為推動訓練成效國際採認,發展署、澳洲技職教育聯盟及我國專家學者共同研商進一步合作範疇,對於已引進澳洲相關基礎所發展之我國職能基準運作模式及iCAP課程認證系統,如何持續交流合作與精進,最後研議對臺灣自身研發的訓練機構評鑑系統(TTQS),如何與澳洲評核標準對接,擴大國際採認效益,同時也分享澳洲訓練師評核系統,以做為我國日後訓練師評鑑作法,開啟未來更進一步合作的基礎。

發展署除擔任APEC人力資源發展能力建構小組(HRDWG CBN)國際召集人,號召APEC應重視技能發展而提出ASD-CBA計畫外,並於106、107年在臺設立「亞太技能建構發展中心(ASD-CBAI)」,作為國際級職訓產業園區,推動跨經濟體及跨論壇合作模式,透過人際、機構及計畫間鏈結性,促進亞太區域優質成長及作為產業人才培育交流搖籃。

能力建構小組國際召集人、發展署副署長蔡孟良特別邀請澳洲辦事處、澳洲技職教育聯盟、APEC婦女經濟政策夥伴關係工作小組(由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代表)、行政院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中小企業工作小組(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代表)、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以及國際會展產業公協會等單位進行跨論壇對話,分享APEC計畫成果,並提出跨論壇合作行動方案,透過此平台深化交流,共同為亞太與新南向國家擘劃技能未來願景。

最高補助180萬元!鼓勵發展職能導向課程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如何對準產業人才的能力規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擴大補助民間單位應用職能基準發展課程,讓課程所學對準產業所需,最高補助180萬。

勞發署修正發布「發展職能基準及職能導向課程補助要點」,增列補助項目、提高補助金額、放寬計畫執行期程,並採常態性受理申請補助。

發展署表示,職能基準是產業人才的能力規格,為鼓勵民間單位應用職能基準發展職能導向課程,優化產業人才培訓內涵,特推動補助措施,並自本(108)年度起,每一職能導向課程自現行補助20萬元提高為30萬元,配合國家重點產業(如5+2產業、數位經濟)發展的職能導向課程,最高補助上限為新臺幣100萬元。同時,放寬計畫執行期程最長為1年且得跨年度辦理,鼓勵民間發展與就業技能及技術相關的課程。

發展署強調,為解決職能落差,新增擴大補助範圍,鼓勵產業團體發展職能基準提供培訓單位發展課程,補助金額上限為新臺幣60萬元,配合國家重點產業(如5+2產業、數位經濟)發展的職能基準,補助金額上限提高為180萬元,以利企業找到適當的人才。

發展署提醒,該要點已開始受理申請補助計畫,有意申請的單位,相關申請書及計畫書等表單,請上發展署官網( https://www.wda.gov.tw/ )及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https://icap.wda.gov.tw/ )最新消息下載使用。

為使各界了解申請補助計畫的相關注意事項,發展署訂於3月19日起陸續於臺北、桃園、臺中、臺南及高雄等地區召開補助說明會,報名專線02-23660812分機125或169,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高浩基/高職群科歸屬問題,應改以職能作為分類基準

文/高浩基(技職教育出身,曾任學校行政人員)

107年10月7日課審大會於第100次會議決議,要求教育部儘速啟動技術型高中類群科歸屬調整研究,並於一年內提出類群科歸屬對應關係表草案,據以發展未來群科課程綱要。因此,筆者提出群科歸屬現況問題及未來歸屬建議架構,作為相關規劃的參考。

群科歸屬與15群的分野問題

以時尚模特兒科的群科歸屬為例,依專業職能/大學學門分類應歸入藝文與影音傳播領域/藝術學門,而非課程綱要歸屬的家政群。據技職司會中發言,新設科的群科歸屬由申請學校依辦學條件自行決定,以至於課程綱要與專業職能/大學學門的歸類並不一致。由此可知,現行群科歸屬及15群的分野不夠嚴謹,將影響未來新設科的歸屬、專業及實習課程的分類與統整,也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所提技術型高中需重視對準職類、職種和職能的訴求相悖。

新設科審查與重疊設科的問題

另一問題在於〈高級中等學校群科學程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的規範不足,使得主管機關審查新設科時,未能釐清改名與轉型的定義,或未以職業群集(職類)的角度考量設科,導致新、舊科別重疊設置的現象。「改名」指新、舊科別具高度同質性,且新科別設立後即停用舊科別,如服裝科改名流行服飾科;「轉型」指新、舊科別內涵有明顯不同,涉及課程、師資及設備的調整,如汽車科轉型軌道車輛科。

所謂重疊設科以下列舉兩例說明:一是電腦繪圖科(試辦)改名電腦機械製圖科(100學年設立)而與製圖科產生重疊,造成教師甄選及專門科目認證的困擾,同時突顯甄選科別與師資培育的彈性不足。二是依前製、後製區分的多媒體設計科(100學年設立)及多媒體應用科(101學年設立),但餐飲業也有內、外場之分卻僅設餐飲管理科,以此分科符合職業群集的精神嗎?

職能基準的內涵與應用

「職能基準」指為完成特定職業(類)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能力組合(知識、技能、態度),其概念與「核心素養」類似。根據勞動部《職能基準發展指引》,職能基準的發展以具影響性、重要性及創新性的關鍵職業(類)為主,故不全然對準技術型高中(或基礎技術人才)相應的職業(類)與級別,或相關職能尚在發展中,並不表示「職能基準的參考價值比職業分類典低」或「職能基準無法對接技術型高中層級與職能內涵」。從表1的架構與內容來看,其實對下一波課綱專業科目學習重點的呈現方式、實習科目評量標準的建立,有相當參考價值。

表1 工藝產業陶瓷工藝師職能基準(節錄)

表1 工藝產業陶瓷工藝師職能基準(節錄)

群科歸屬調整建議

筆者參照勞動部職能基準領域類別架構,從16個領域及66個職類中,擷取與15群最相關的10個領域及26個參考職類,作為歸屬建議架構(如表3)。職類用以界定領域的分野;職類的選擇主要考量是否具代表性、符合基礎技術人才範疇,譬如金融財務領域的證券及投資、銀行金融業務等職類,其徵才條件及證照要求與技術型高中就業目標市場不符,故未納入。

未來技術型高中建議以「領域類別」歸屬,其與「群」歸屬比較如表2所示;調整做法如下:

做法一:以「領域類別」歸屬,現行15群調整為10領域,並重新檢討群的定位,明確劃分歸屬原則,亦可考慮建置技術型高中層級就業職能平台。

做法二:維持以「群」歸屬,並參照表3領域類別建議架構,分群以不超過10群為原則。

 

表 3 未來技術型高中歸屬建議架構

 

全教總反對實作評量 教育部:為落實技高課綱

採訪、攝影/黃偉翔

近日全教總提出多點質疑,大動作要求教育部全面停止推動實作評量,更發動連署行動。對此,教育部回應多點質疑,並堅持上路。

根據去年底《技職3.0》報導,教育部將建制一套檢測全國高職生實習狀況的綜合性評量(即實作評量);目前各群命題架構研發,還沒真正實行,據悉,實作評量將在未來技術型高中(即高職,簡稱技高)高二暑假到高三寒假期間實施。

教育部主張,實作評量目的在提升學生實作能力,106年起結合新課綱與設備基準規劃實作評量作法,搭配前瞻基礎建設挹注學校的經費,扎根技高畢業生應具備的專業實作能力,是為了落實108技高15群科課綱,規劃以群為單位辦理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強碰技術士證 全教總:疊床架屋

全教總表示,國家技職教育技術士證制度、教訓考用體系尚未明確,應先檢討,但教育部卻花費大筆經費、培訓大批人力去推動實作評量,不符合經濟效益。全教總強調,在技能檢定與實作評量的雙重壓力下,學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反覆練習技術操作題目,徒增學生與學校端負擔。尚且不論其所研發的實作題庫是否具有信度與效度,或只是另一個技能檢定的複製品。

全教總更質疑,對於協助技高學生對接職場,現有技術士證制度、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體系(iPAS)等現存機制明顯優於實作評量,另外,實作評量的評審培訓、場地設備查核,似乎又有從技能檢定複製的質疑。

教育部表態立場,實作評量與證照相輔相成,實作評量研發階段以兼顧學生就學及就業的目標而設計,學生的課程學習可透過實作評量養成跨領域、跨科的多元能力基礎。

教育部表示,若學生有個別就業需求,可再報考強調專業技術能力深度的技術士證,實作評量與技術士證兩者相輔相成。

實作評量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全教總:大費周章

教育部表示,研發階段已廣納15群科專業教師參與命題與評審培訓,進行專業與教學增能並瞭解實作評量研發進度,未來不僅可發展題型,亦可作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回饋、未來課綱修訂及統一入學測驗專業科目的實作選擇題參考。

全教總質疑,實作評量在106至110年設定為規劃期,擬在110年對108學年度入學的高職生施測,並將評量成績納入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四技二專入學採計項目。

全教總還提到,按照《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實作評量原本即是任課教師課程中實施多元評量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技高教學現場實習科目的主要評量方式,但教育部為了推動學校落實實習課程,藉由實作評量從外部評量,豈不是認為各主管機關歷年來辦理的學校評鑑,在專業類科項目查核不出群科課程的實施狀況?要落實實作課程的教學與學習,應找出問題點研議引導學校來落實課程計畫,以如此大量經費、人力投入作全面施測,是否真有其必要性?

實作評量預計110起試行 全教總:與其他高職學制衝突

教育部表示,實作評量涵蓋15群科專業,各專業有其殊異性。目前106-109年是規劃期,著重試題研發、徵題、評審人員培訓及小規模試作,確認試題架構、分級需求、量尺建置、評審調派、設備工具標準等均確實可行;110-113年為實施期,以校為單位實施所屬各群科實作評量,估算分級參數等並驗證試務工作的可行性。

教育部補充,若實作評量可穩定且試題具備信效度,才可能於113年正式實施。

全教總質疑,目前規劃都以技高部定共同實習科目及技能領域實習科目為範圍,其他學制如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建教合作班、進修部等的課綱或實施規範,與技高專業群科並不盡相同,又若涉及跨群報考的態樣,是否仍能符應實務取才目的?顯然已限縮或影響學生的升學權益,若是為就業能力的能力檢核指標,又與勞動部的技術士證制度政策的推行相互競爭。

全教總更抨擊,國家學力的評量不能僅有鑑定過程,教育會考對於結果待加強的學生,在國中端並無實務上的協助措施,目前大多由高中承受補救教學責任,未具備教育的立即性,實作評量若全面推行,對於技能未能達標的學生要如何提供協助?應是整體規劃的必要配套,而非僅為技專校院招生的參採而已。

導入職能基準 提升民間單位培訓人才品質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近年勞動部積極推動職能發展與應用,至今累計402項職能基準以及2322項職能單元,盼協助訓練機構與企業規劃訓練課程,培育人才。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正是應用職能基準的範例,鎖定休閒農業經營者及第二代接班人開課,計畫三年內打造臺灣休閒農業的訓練標竿品牌。

職能基準(Occup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OCS)指《產業創新條例》第18條,為完成特定職業或職類工作任務,所應具備之能力組合,包括該特定職業或職類之各主要工作任務、對應行為指標、工作產出、知識、技術、態度等職能內涵。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自2004年承接政府委託休閒農業相關訓練計畫。協會秘書長游文宏說,休閒農業在國內屬於新興產業,尚未有系統化訓練課程,國外也沒有相關課程可以參考。

勞動部表示,協會透過勞動力發展署的輔導與協助,引用休閒農場經營管理師職能基準,透過職能基準建立工作任務與職能內涵,發展「休閒農場經營管理師」職能導向課程並通過iCAP課程認證,由於學員都來自業界具實務經驗,透過課程有效的評量機制,讓受訓學員能將所學應用在休閒農業產業經營的各項課題。

勞動部強調,想和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一樣導入職能,整合訓練資源,以提升在職者職場專業能力嗎?發展署備有課程發展指引、範例說明、研習、諮詢、輔導及經費補助等一系列協助措施與各種資源,另外,發展署也將於107年度11到12月份陸續辦理多場次的職能基準應用講座、工作坊等相關推廣活動,相關資訊均可於iCAP平台(https://icap.wda.gov.tw )查詢,歡迎有意導入的單位進一步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