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商業類技藝競賽選手與團體獎成績公告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日前主辦104學年度商業類技藝競賽的士林高商舉行頒獎典禮,全國190間學校,共1058位參賽選手齊聚一堂;結果共頒發134個金手獎、302個優勝獎,以及24個團體獎。各職類成績與團體獎完整列表附在文末。

士林高商校長曾騰瀧表示,本次特別邀請臺北市周麗芳副市長與阿基師,共同推廣技職教育,鼓勵參賽學生。曾騰瀧強調,競賽後會配合職業試探,讓得獎選手到各國中分享經驗,吸引學生就讀,而國中生也會被安排到士林高商參訪,幫助學生更認識未來的升學選擇。

 

各職類選手成績列表

[tabs]
[tab title=”商業廣告”]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廣告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廣告0002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廣告0003

[/tab]
[tab title=”網頁設計”]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網頁設計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網頁設計0002

[/tab]
[tab title=”程式設計”]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程式設計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程式設計0002

[/tab]
[tab title=”文書處理”]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文書處理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文書處理0002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文書處理0003

[/tab]
[tab title=”電腦繪圖”]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電腦繪圖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電腦繪圖0002

[/tab]
[tab title=”會計資訊”]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會計資訊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會計資訊0002

[/tab]
[tab title=”商業簡報”]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簡報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簡報0002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商業簡報0003

[/tab]
[tab title=”職場英文”]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職場英文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職場英文0002

[/tab]
[tab title=”餐飲服務”]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餐飲服務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餐飲服務0002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餐飲服務0003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餐飲服務0004

[/tab]
[tab title=”中餐烹飪”]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中餐烹飪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中餐烹飪0002

[/tab]
[tab title=”烘焙”]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0002

[/tab]
[/tabs]

 

團體獎成績列表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團體獎成績0001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團體獎成績0002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團體獎成績0003

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烘焙104士林高商主辦商業類技藝競賽團體獎成績0004

 

譚仰光/七大面向看台灣不重視技能選手

 

今年7月,我國在第43屆(巴西)國際技能競賽中贏得漂亮的成績,凱旋回國後,舉著紅布條迎接、總統召見、頒發獎金,同時也不時聽到「調高得獎選手獎金」的建議。有人認為,奧運第一名獎金1200萬元,亞運第一名獎金300萬元,但有75個會員國(地區)的國際技能競賽,第一名的獎金才100萬元,顯然偏低。應適度調高,以資鼓勵。

所謂重賞之下才有勇夫。

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 汽車技術 曾品浩 銅牌

第43屆國際技能競賽奪下汽車技術職類世界銅牌國手曾品浩。(圖/技職教育3.0資料照)

 

我當然贊同,也必然會在旁敲邊鼓。但我更關心的是,我們要怎麼培養出這些選手以及照顧他們後續的發展。我們不能只等著選手們在場上奪獎時,喊爽。我們必須更關注下列議題:

 

一、提高國際技能競賽得獎選手獎金

按目前「國光體育獎助學金頒給基準」,奧運第一名獎金1200萬元或終身俸每月75,000元;第二名700萬元或終身俸每月38,000元;第三名500萬元或終身俸每月24,000元;獲得奧運正式競賽項目的世界正式錦標賽第ㄧ名獎金300萬元。但目前國際技能競賽獎勵辦法規定,國際賽第一名100萬元,第二名50萬元,第三名30萬元。偏低了吧,不足以稱為重賞。(延伸閱讀:頂級賽事待遇差很大!奧運奪金最高3千萬,國際技能競賽奪金卻僅1百萬

 

二、提高國際技能競賽得獎選手教練獎金

按目前「國光體育獎助學金頒給基準」及「有功教練獎勵辦法」,奧運第一名教練獎金300萬元;第二名教練獎金200萬元;奧運正式競賽項目的世界正式錦標賽第ㄧ名教練獎金50萬元。但目前國際技能競賽獎勵辦法規定,國際賽第一名教練獎金20萬元 (由該職類的全國裁判長、選手當前主要訓練老師、及國手加強訓練的老師依規定比例分配);第二名教練獎金10萬元(分配方式同前);第三名教練獎勵金6萬元(領取及分配方式同前)。大家簡單的算一算,那些辛苦了兩三年時間付出精力與汗水的教練到底能分到多少?微薄得很可憐吧?可能還不夠把一起付出心力的夥伴們、老選手們、同事們請來吃一頓慶功宴呢!

 

三、 激勵技能競賽選手和教練

能否培養出一個好選手,教練很重要,能夠有一個功夫好、認真、熱心又願意全心全力付出的好教練十分難得。這種教練,並不是為了那份不一定可以得到的微薄獎金,是為了對那項專業的喜愛與執著,對培植下一代充滿熱忱,這樣的老師讓人感佩。但卻聽說,有些教練想陪選手們去參賽,服務單位不給公假,不支付差旅費,得靠教練自己設法安排及張羅,似乎培訓選手是教練個人的事。好像教練願意做,就該甘願受。教練的激勵,不能只靠獎金。多給一點關心、關懷、照顧、協助,都是鼓勵。教練們平時得上課,也有規定的事要做,利用晚上及假期加班付出,有給加班費嗎?有列入考績嗎? 希望各學校、各機構能主動關懷與激勵教練們,更希望能由主管機關統籌協調與規定。

 

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訓練出優秀的選手,必須付出時間、精力、耐性與汗水。要有好的教練,也要有足夠的訓練材料、機具、工具、量具。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時想購買一台合乎競賽規定規格及性能的機具設備讓選手練習,上級會告訴你:沒預算、採購程序與規定不合、不能指定廠牌與規格 … 等等。你心涼了,只好憑著那股執著,透過人脈請廠商贊助,或向廠商及其他單位借用,然後自己背人情債。每當國際賽主辦國公告了各職類機具和設備材料表後,教練們更是像熱鍋上的螞蟻,仔細核對到處張羅,只希望選手們能早日進入情況。找不到又借不到時,只好靠選手屆時臨機應變自求多福了。結果得不到獎,能怪教練和選手嗎?選手的訓練,不是教練一個人的事,行政單位、各級長官、主管機關都應從旁關心與協助。

今年第45屆全國技能競賽銑床

技能競賽選手沒有機台,完全無法練習。(圖/技職教育3.0資料照)

 

五、 加強新聞報導與傳播

新聞報導是一項鼓勵,也是給全國青年學子、家長、老師、全社會的一項宣導。但我國參加國際技能競賽贏得漂亮的成績,凱旋回國,各位有看到新聞報導嗎?少棒賽、成棒賽、籃球賽、高爾夫球賽、奧林匹亞賽,林書豪上場、王建民出賽 … ,我們都會看到大幅的新聞報導,有時甚至占上半個版面,但國際技能競賽得獎的消息卻遍尋不著。難道我們的青年技術人才在 工業電子、資訊與網路技術、工業控制、機電整合、冷凍空調、板金、西餐烹飪、等等領域奪得金銀銅牌,把英美德法甩在後面,重要性真的遠不及林書豪連得幾個籃板球、王建民與陳殷偉能否進大聯盟、曾雅妮高球賽的表現?難道我們只想鼓勵學子們學體育,不希望他們學技術囉?顯然媒體對實質上有助於經濟發展及鼓勵青少年投入技職教育的技能競賽議題沒有興趣,亦毫不關心。

記得前幾年,馬英九總統趕下台中,為的是替全國技能競賽頒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總統親臨頒獎,多麼有意義的事,結果聯合報的頭版頭條是「總統專車爆胎」,po了一張大大的破輪胎照片,但全版卻沒有一個字提到總統去頒獎,令人不勝唏噓。不禁要問,今天的記者是怎麼了?他難道只能報導他當下所看到的表象?他不能、不該、不准、不應順便問一下,馬總統今天來幹嘛嗎?如果他知道馬總統當天是趕去頒獎,難道他不能順便報導一下全國技能競賽頒獎的事嗎?他就只能專注在那個破輪胎上嗎?

有人說,少棒賽、成棒賽、籃球賽、高爾夫球賽、奧林匹亞賽等都是屬於體育及文教新聞,報紙有文教版體育版等專版,那些專版平常大事不多,所以林書豪連連得分,曾雅妮得獎都可以博得很大的篇幅。但勞動部的新聞被分配在要聞版,而要聞版每天的要聞很多,如選舉啦、馬習會啦、恐怖攻擊啦、烏來坍方啦,根本沒有空位排技能競賽,嗚呼哀哉!如果真的是如此,能不能請教育部與勞動部邀請各大媒體的採訪部門和編輯部門共同研究協商一下?如何提高技能競賽新聞在媒體上的能見度?

 

林來瘋

即使紐約尼克隊時期的林來瘋風潮過後,台灣媒體對林書豪的報導量仍然不減。
(圖/
Houang Stephane@flickr )

 

六、 發動業界參觀及贊助

本年度教育部所主辦的年度全國工業類科技藝競賽,據悉有多家企業提供獎品,如汽車3台、機車12台,另外家具木工優秀選手也有2萬元獎學金等,主辦單位嘉義高工也特別提供150台平板電腦、多台腳踏車等摸彩大獎給全國參賽師生。嘉工並稱,此次更首創產學媒合活動,31間企業共提供154個有薪實習機會,學生更可獲得在學期間獎學金。

勞動部在舉辦全國技能競賽時,也可試著發動業界前往參觀及贊助,除了鼓勵企業對優勝選手及其教練提供獎品以表鼓勵之外,亦可藉機鼓勵參賽選手以及來觀摩打氣的學生們參加產學訓合作計畫或前往業界實習或服務。

 

七、 得獎選手領了獎金之後呢?

得獎選手領了獎金之後,似乎只有保送升學一條路。進入科大之後,能否讓他的專業技術與水準更精進?能否讓他日後的前途更寬廣順利?應該也是我們要關注的。目前很多國手進入科大後,都進到不分系學士班,這對他們有幫助嗎?依照現行的課程與學分標準,他們不得不去修一堆他們不喜歡,也對他們沒什麼實質上有幫助的課。況且很多教授都是從一般大學轉過來的,只會講理論,並無專業的實務經驗。是否能請教育主管機關研究一下在科大設置些較有特色的課程架構與機制?

當年開設保送師大的制度,是想鼓勵選手們之後可繼續培育新苗,但如今師大畢業不見得當得了老師;想去職訓中心當老師,也有困難,因為如今中心員額凍結,且也沒了「職訓中心」的招牌。

 

 

廚界起薪低升遷慢 考證照比廚藝重要?

 

文/上下游記者 潘子祁

起薪低、工時長、升遷慢、看證照,餐飲界長期面臨多重困境,和國外重視廚師個人能力,及嚴謹升遷制度、薪水無法比較,讓許多科班生不願投入就業職場,甚至今年6月台北市教育局的統計資料更出現289名餐飲科系高職生,僅21%投入就業市場的困局。

目前在大華科大任教的「金帽獎」主廚陳麒文坦言,近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對廚界也多有打擊,因此在教學上讓學生「及早認清」業界環境,並以在地食材確保料理安全,才有機會讓辛苦培育4年的青年留在廚界打拚。

大華科大 金帽獎主廚陳麒文 廚界

大華科大任教的「金帽獎」主廚陳麒文(戴高帽)與學生(圖/潘子祁攝)

 

國外廚師能力決定薪水升遷,國內看證照

「在國外廚師的訓練很嚴謹,而且全憑實力爭取工作。」擁有法國藍帶騎士勳章的主廚陳麒文說,廚師從廚藝學校畢業、謀職時,「會要你現場做料理來掌握你的手藝和經驗,而不是看你有幾張證照。」

通過試作、當上廚師之後,每次升遷時,餐廳也都會進行能力考評,確認能力符合標準,才准予晉升。層層把關下來,可以擔任主廚的師傅幾乎是西餐、調酒、甜點樣樣都精通,「當然國外也會有相對應能力的薪水,所以品質、能力都做得起來。」

但台灣廚界薪資低,已是讓科班生不願踏入廚門的原因。加上升遷時缺乏類似的能力考評,「做越久、階越高」成為職場規則,廚人們也就不用特別自我敦促、進修。

「學校畢業的新人求職也多會被問有幾張證照,用證照代表能力,」卻也讓學校以要求學生會考試、考證照為教學主力,缺乏對實務經驗的認識。

近年東亞各國對廚藝十分重視,尤其韓國政府更籌組專業的國家代表隊,全力支援學生參加比賽;但在台灣卻只能由學校自籌經費,才有機會送學生出國進修、比賽,「韓國早就不把台灣當成競爭對手。」

比照業界訓練,盼學生早點「認清現實」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廚房裡會要他們拿出態度的原因。」走一趟陳麒文的教學現場,廚房裡的學生都按部就班地練習,當上下游記者詢問「老師很兇嗎?」學生各個點頭如搗蒜。

陳麒文直言,教學現場凡事都得按照飯店規格運作,只是為了讓學生認清業界起薪低、升遷慢的環境。

「在台灣業界沒熬個10年絕對當不上主廚,而且當上主廚薪資也才50多K,」讓許多原本懷抱「名廚夢」的科班生紛紛求去,也無怪乎只有2成1的科班生膽敢踏入餐飲職場。

「所以實習會要求他們去學只有在業界才學得到的東西,而不是拿學分而已,」大華科大餐飲管理系主任謝衣鵑說,才能藉此避免學生只會做「證照考試」的菜,但餐廳要會做哪些菜都不知道。

想要學好餐飲,還要自己用課餘時間苦練刀工,像蘿蔔絲就得切到薄到可以透光。(圖/潘子祁攝)

 

食安風暴惡化廚界環境 結合在地食材成出路

薪資和勞動條件惡劣不說,近年的毒澱粉、地溝油、假紅酒、摻有基改大豆粉的麵粉等,每1、2年就一「爆」的食安事件,讓掌握人們胃的廚師也很難為。

「像是GMP(現已改為TQF)標章的油出問題,我們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油。」陳麒文說,廚師的工作是把食材的美味帶給人們,因此要確保料理的過程安全、衛生又兼顧美味,而不是檢驗師去進行食品的化學分析。

所以在教學現場也會要求學生用原型食物,避免使用成品或半成品,「因為不知道業者是怎麼做的、加了什麼,除非可以確定他是安全的。」

 

負責教導認識食材課程、曾在多家飯店服務過的專業技術教師曹瑞朋說,授課時會教學生認識屠宰肉品、產銷履歷等不同的農產品標章,「這些標章代表國家已經先篩選過了,至少有第一層的保障,再讓學生試著依照視覺、氣味、觸感去判斷食材的新鮮程度。」

「其實結合在地食材,也可以是一種出路。」陳麒文說,像上個月底和新竹縣政府合作,將地方特產野薑花當作競賽題目, 200多組來自港、澳、東南亞的廚門學子做出野薑花梅干扣肉、野薑花馬卡隆等兼具精緻、創意又有地方特色的料理。

 

圖片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技術選手有福了 今年度起送金手獎出國增視野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今日落幕,現場得獎選手各個捧著金手獎,證明著技藝超群的無上光榮。這些金手獎選手有福了,教育部長吳思華今日表示,目前正研擬投入4百萬經費,送金手獎選手出國研習。

吳思華表示,國教署從今年度開始,將計畫送金手獎選手出國7至10天,提升國際觀。次長林騰蛟補充,選手是去國外校園「long stay」,到學校學習,到企業見習,每年大約60個名額。

其實這並非首次創舉,林騰蛟任新北市教育局長時,便送金手獎選手赴德國與日本進修兩週。吳思華說,很多學校校長都提到,出國參加過比賽的高職學生都「變得不一樣」!希望打鐵趁熱,鼓勵在技藝投入心血練習的技職孩子。

對此,第42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徐志宏表示肯定,他說,出國增加的國際觀不只有技術增長部分,文化衝擊也是一塊,他舉例,當年去德國萊比錫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時觀察到,德國行人道跟腳踏車道是分離的,而有次不小心誤走在腳踏車道上,後面行車沒有轉向行人道繞過,而是停下來等人離開,這種文化素養差異衝擊非常大。徐志宏認為,若能建立送技術優良選手出國見習制度,對未來選手幫助很大。

而帶領過許多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的冷凍空調教練林謙育,也是第36屆國際技能競賽冷凍空調銅牌國手,他說,送選手出國是好意,但重點是內容為何?若只是出國走馬看花那幫助並不大。林謙育補充,技藝競賽並非只有工業類,還有商業類、農業類、家事類以及海事水產類,每個類別規模與性質都不同,「我們該思考,在創新噱頭完後,如何延續正面效應?」

過去競賽成績優良選手,都是為了參加技術優良保送或甄審升學,這也是為人所詬病,「學生練習技術只為了升學的階段性目標」,林謙育補充,競賽最終目的不是成績或升學手段,而是如何透過競賽過程,提升技職整體技術教學,並帶動技職教育風氣,技能選手誘因除了升學,還有其他的嗎?這值得省思。

國際技能競賽 進場 鼓舞 歡呼

本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國手在巴西賽場進場照。(圖/技職教育3.0資料照)

 

104工科賽落幕 嘉工首創產學媒合供154生有薪實習(內含完整競賽結果名單)

 

(記者黃偉翔/嘉義報導)

104學年度工業類科技藝競賽今日舉辦頒獎典禮,全國143所學校26職類共1090位選手參賽,頒發176個金手獎與324個優勝;主辦單位嘉義高工募集汽車、機車、獎學金等獎品給優秀選手,更首創產學媒合活動,送優秀技術選手到業界有薪實習,嘉工校長林文河表示,技職育才需更多產業資源投入。

產學媒合活動,31間企業共提供154個有薪實習機會,學生更可獲得在學期間獎學金。但對於企業是否願意支持,林文河坦言,一開始遭到部分廠商拒絕,他們認為,「平時顧生活都有困難,哪能撥出資源培育學生呢?」但在林文河運用人脈與細心解說理念下,有31間符合資格的廠商被說服,提供有薪實習,共同培育技職人才。

嘉義高工校長林文河

林文河解釋,產學媒合構想起於兩年前,而去年主辦單位新竹高工也有討論此事,但直到今年才克服許多困難把它落實出來。(圖/黃偉翔攝影)

 

大湖農工機械科學生徐常容奪下電腦輔助機械製圖職類金手獎,他說,為了這次競賽從5月開始苦練,但競賽題目比預期還難,賽後以為只有優勝,沒想到居然能從50位選手中獲得金手獎,非常榮幸。「只要把練習時的表現拿出來!別讓得失心左右表現。」父母賽前叮嚀徐常容說。

104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此次嘉工準備獎品豐厚,轎車3台、機車6輛,另外家具木工優秀選手有2萬塊獎學金等,嘉工也特別提供150台平板電腦、12輛捷安特腳踏車、五星級飯店住宿眷等供全國參賽師生摸彩。(圖/黃偉翔攝影)

 

對於嘉工準備給優秀選手獎品,大湖農工機電整合教練吳世興則說,他認為提供獎品給優秀學生有鼓勵意味,值得肯定,但希望其他職類的廠商也能一起共襄盛舉,別讓其他職類參賽師生「流口水」。

在競賽細節上嘉工毫不馬虎,除了準備流水席招待參與師生,也讓志工學生協助賽後場地復原。準備流水席的廚師說,競賽第一天準備了歐式料理,大約兩千人份,菜色高級,而今天頒獎典禮後也準備了六百人份供大家享用再賦歸。

104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賽後師生整齊有序地排隊,準備享用主辦單位準備的流水席。(圖/黃偉翔攝影)

 

104工業類科技藝競賽學生整理

嘉工志工學生在賽後主動復原場地,正在整理流水席餐桌。(圖/黃偉翔攝影)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王承先表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就是希望讓每一位孩子發揮自己的天份,找到自己適合的人生道路,每年自參賽選手的作品皆能看出技職教育適性揚才的成效。若是能將這群技藝精湛的生力軍,推薦給相關產業進一步培育,可以協助產業因應工業4.0的衝擊,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

105學年度工業類科技藝競賽將移師台中高工舉辦。

 

競賽結果如下

0001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2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3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4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5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6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7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8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09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0010工業類科技藝競賽

 

工科技藝競賽送汽車 還送優秀選手到企業實習

 

(記者黃偉翔/嘉義報導)

104學年度全國工業類科技藝競賽今日正式展開,全國共有1090人參賽,預計頒發176個金手獎與324個優勝;今年新增汽車噴漆及家具木2職類,共26項競賽職類。競賽表現優良選手可獲得廠商贊助獎品、獎學金,主辦學校嘉義高工更首創產業媒合,送優秀選手到廠商實習。

嘉工實習主任周浩猷表示,今年把討論多年的「產業媒合」活動推出,與31間企業合作,提供160個實習名額,把競賽優秀選手在寒暑假期間送到企業實習,企業端也會提供獎助學金給選手,一起培育技職人才。周浩猷還說,實習過程中,廠商會要求選手精進不足之處,讓學生在未來學習上有方向感。

104工科技藝競賽

選手全神貫注聆聽競賽規則。

 

大湖農工機電整合教練吳世興對此表示肯定,他說,過去就曾向多位企業人士建議,要技職人才直接到工科賽「挖人」,今年嘉工將制度建立起來,覺得欣慰。

對於競賽準備,吳世興指出,該校機電整合選手為此練習將近一年半,但工科賽高手雲集,要得獎並不是這麼容易。

對於贊助,企業大力相挺。周浩猷說,今年提供獎品眾多,如汽車3台、機車6台,另外家具木工優秀選手有2萬塊獎學金等,嘉工也特別提供150台平板電腦、多台腳踏車等摸彩大獎給全國參賽師生。

104工科技藝競賽

 今年汽車廠商提供汽車3台、機車12台,供優秀選手開回家。

 

嘉工校長林文河表示,技職教育當務之急在於強化師生專業技術能力、加強與產業鏈結,讓技職畢業生能順利與產業接軌,縮短學用落差,達成務實致用的目標。若此番競賽活動能備受到各界重視,使大眾認知-重視實務學習的孩子有機會被企業重用,有著美好、璀璨的前景。那麼更多家長便能安心地讓孩子接受技職教育,支持學生在專業知能學習上投入更多心力。如此,才能實現技職教育重視「實務學習」的核心價值,進而培育出更多學以致用的專業人才。

 

美和科大陽森奪下盧森堡健力世界銀牌 校方獎勵四年學費全免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美和科技大學運動與休閒系楊森,參加11月歐洲盧森堡舉辦2015年世界健力錦標賽男子組105公斤級,以成績400公斤榮獲蹲舉銀牌,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回學校和家鄉,受到全校師生和部落族人高度讚揚!

楊森從小在泰武鄉和平部落長大,父親楊成龍是健力競賽的國際裁判,經由父親及叔叔楊正明嚴格訓練下,楊森屢次在各賽事中榮獲佳績,不僅為自己及家人爭取榮耀,更為台灣在世界體壇中爭光。

系主任劉兆達表示,健力訓練是相當嚴酷的過程,除了要注意楊森在訓練期間的身心健康及安全,學校更提供四年學雜費全免獎勵,並在學業上全力支持楊森,讓專業選手們在訓練期間無後顧之憂。

榮獲佳績的楊森坦承,在訓練當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體重控制,幸好有家人、學校老師及同學們的鼓勵支持,才能一次次突破難關。楊森進一步精神喊話,面對未來的賽事,他也會用同樣百分之百的專注和努力,期許自己迎向挑戰。

世界健力錦標賽 美和科大楊森

奪下健力世界銀牌的楊森(台上左1),身披台灣國旗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