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水產技藝競賽 企業預聘人才

10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月,11月3日由「海事水產類」率先在宜蘭蘇澳登場,全國各校海事水產類7大職種的157位選手,在國立蘇澳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展開一連三天的競賽,爭取「金手獎」最高榮譽。相關企業也到場提供預聘與人才媒合等機會,希望為產業引進更多生力軍;另為使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蘇澳海事也邀請學區國中生參觀技藝競賽,讓海事水產人才的培育向前延伸。

109學年度海事水產類學生技藝競賽主題「海事無極限」,共有「輪機」、「漁業」、「水產食品」、「水產養殖」、「航運管理」、「航海」、「船舶機電」等7大職種,由教育部國教署委由國立蘇澳海事主辦。包括國立海大附屬基隆海事、國立臺南海事、國立澎湖海事、國立東港海事、國立成功商水、國立鹿港高中、國立金門農工、國立馬祖高中、私立中華商業海事學校共10所職業學校、157位選手參賽。

今年頒獎典禮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出席,共頒發33位金手獎、43位優勝。林次長於致詞時除肯定與鼓勵所有參賽選手及師長外,並特別強調我國海事水產人員需求度高,這場學生技藝競賽也備受業界期待,包括萬海航運、陽明海運、臺灣國際造船、龍德造船廠、全福造船廠、宏凰水產事業、杏輝藥品工業、台江生技及上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相關企業,參與競賽期間的安排產學合作活動,促成海事技藝精純的學生選手能與業界交流。此外,林次長表示,國教署也將持續補助這次海事類各職種金手獎前2名獲獎選手,赴海外相關企業進行研修,提升獲奬選手的國際視野。

國教署表示,技職教育是培育菁英人才的搖籃,對我國經濟產業有巨大的貢獻。教育部每年致力推動全國五大類學生技藝競賽,藉由切磋觀摩,激勵學生熟練鑽研技藝,達到適性揚才的教育目的。臺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海事水產相關產業發展前景可期,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讓海事水產等技職教育環境向上提升。

技藝競賽啟動!二千餘學生角逐技藝「金手」

10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月即將於11月3日登場!記者會中,產業機構捐贈汽車、車聯網教學設備給本屆汽車修護職種獲獎選手的學校,由教育部長潘文忠代表接受。潘文忠說,感謝企業大力支持,期盼技職教育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

本屆五大類賽事共計吸引240所學校、2,744名學生報名參加。潘文忠表示,技藝競賽是教育部積極推動技職教育推廣活動之一,透過每年的賽事,提升學生技藝學習動機、技能水準,並促進校際間教學經驗的交流與學習,整體帶動學生的技能學習內涵。為培訓國家產業相關技術人才以及引導學生跨域整合學習,並讓各校優秀學生能夠與業界接軌,本學年度五大類執行學校也繼續辦理技藝競賽產學人才媒合活動及海外專業研習,給學生最實質的鼓勵。

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表示,為透過高級中等學校技能教學成果,讓各界看見技職教育的無限前景,國教署每年舉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已成為各高級中學技術類科學生重要的技能試煉舞台。

配合新課綱技能領域的實施,今年工業類新增「配管」職種,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參賽選手可獲得企業預聘職缺及就業媒合的機會,且競賽成績優異的獲獎選手,將取得參加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及技優甄審入學加分的資格,獲得「金手獎」者還可參加教育部海外專業研習活動,兼顧技藝技能學習與升學機會。

獲獎技能好手 新北教育局再貼最多120萬獎金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於日前公告「108年辦理技術及職業教育獎勵案」,新北市獲得「優等」成績,獲頒100萬元獎勵金,教育局於今(23)日在市政會議進行獻獎,並同時進行技職教育推動專題報告,以「專業、扎根、國際、跨域與創新技職」五大面向回顧推動成果,並勾勒出2030新北市技職人才的未來樣貌。

技術及職業教育獎勵案,係中央對於地方政府推動技職教育是否配合國家政策、整體規劃是否能因應區域產業及個人就業需求,所編列及執行經費是否能配合技職教育需求、對於主管學校推動及執行技職教育能有效督導等5大面向辦理成效,進行審核及給予獎勵,新北市已連續三年蟬聯直轄市最高榮譽,代表新北市技職教育的品質及成果受到委員高度肯定。

教育局長張明文並於市政會議進行「贏得未來.技職人才」專題報告,自108年以來推動4年4億技職人才培育計畫,在專業技職方面,除了培育8項全國頂尖群科、建立技職產學大聯盟外,108年全國技能競賽新北市拿下3金2銀4銅佳績,含第4名、第5名與佳作總獲獎人數17人,今(109)年更於全國技能競賽獲得8金6銀6銅,總獲獎人數35人,得獎數較過往翻倍成長,青少年組獲獎數更是全國第一;防疫期間,技高師生發揮務實致用的教學特色,產官學合作研發電子化防疫工具與環境建置,聯手製作防疫口罩套、自製額溫槍、紅外線熱像儀等,用技能回饋社會。

在扎根技職方面,新北市今年全國首創成立醫護類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全市七大類職探中心全數到位,並結合25所公私立技高開辦新興產業職探課程,提供全市國中小學生五年一貫全面試探的機會。而在國際技職方面,新北市7所公立技高均獲得國際學校獎認證,並與科大及產業共同合作推動技術型高中雙語教育計畫,培育具備專業技能及專業英語的雙核心能力;在跨域及創新技職方面,為符應智能城市的施政理念,教育局提出AI產業技職人才的構想,培育產業所需跨域人才;並結合三鶯文創整合計畫,打造八年一貫金工珠寶產業創新專班。

侯友宜市長表示,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性向,比什麼都重要,指示教育局持續秉持讓孩子適性發展、找到自己的性向及優勢潛能的理念。新北市的目標是國際賽,透過「三級培訓」加「6種技職競賽」人才培育策略,自109學年度起啟動技藝技能競賽選手培訓及獎勵機制,於在學期間學生獲得技藝(能)競賽名次者,最高可獲得新臺幣120萬元之獎助學金;指導教師亦提供最高新臺幣40萬元之獎勵金。他強調,市府重視人才培育,不僅要讓新北市技職教育成為全國領頭羊,未來更要躍升國際舞臺,期待打造新北學子具備實作力、創新力及跨域力之國際專業技術人才。

我技職我驕傲! 木柵高工技職人才輩出

實習記者林昱汶/台北報導

沒有夜間部的木柵高工,傍晚後的實習場依然燈火通明,許多年輕選手正為技能比賽努力練習著。儘管暑假期間也不曾鬆懈,每天練習十二小時只是基本款,他們的目標是今(2020)年九月的全國技能競賽拔得頭籌,爭取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資格。

強調技術養成 不遺餘力投資學生

依台灣的教育環境,技術型高中(即高職)還是免不了以升學為導向,就算是高職的學生也必須拚命念書,取得大學文憑,才符合這個社會對於年輕人的要求與期待。木柵高工校長李通傑表示,學校強調實務與理論並重,希望學生除升學之外也不忘提升技術能力,因此木柵高工一直很重視「技術養成」,所學才能在未來被業界所用。

「只要學生願意學、願意投入的話,學校要花再多的資源、老師要花更多的時間也在所不惜。」李通傑認為比賽是高強度的競爭,為了提供學生更好的訓練環境以及設備,學校不遺餘力的投資,並寫專案企劃爭取政府的「競爭型預算」,讓學生們在比賽現場能脫穎而出,甚至成為國手。

「練太晚就睡學校」 技職選手課餘時間加強訓練

在大台北地區,無論是普通高中或是技術型高中學生,幾乎是繼續升學,而在每所學校的課程時數近乎相同的情況下,許多比賽須具備的技術內涵無法涵蓋在正式課程當中,學生只能利用課餘時間精煉技術。因此木柵高工最特別的景象就是「比有夜間部的學校更像有夜間部」,擁有強烈企圖心的選手與不計較得失的熱血教師們,利用課餘時間及假日加強訓練,帶動學生們的技術內涵更加廣泛且充實。

「擔任選手之後學會了時間管理,不然會每天在工廠無所事事不知道要幹嘛。」今年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的金牌得主張瑞霖,依照指導老師的建議自己訂定訓練進度,如果提前達標就利用時間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平時練習到太晚就在教室打地鋪過夜。不只是他,許多選手也是如此,所有同學都在玩樂的暑假,他們一早八點半就到工廠報到,常常一練就超過十二小時。

訓練出兩屆國手的配管科主任吳杰穎在挑選選手時常說,「練選手」就是熟而精、精而巧,需要長時間的練習、重複做同一件事。因此會要求選手以課餘或假日的時間練習,一開始是老師要求大於選手對自己的要求,選手們時間到了就自動鳥獸散。但比賽時間將近時,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練習的不夠,反而會去和老師說:「老師,我禮拜六、禮拜天要來,你會不會來?」吳杰穎認為這是相輔相成的,因為選手們知道老師把心思投入在這個地方,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想法或行為回饋。

木柵高工選手訓練分數與進度表

熱血教師因材施教 用陪伴激發選手熱情

「我的訓練方式其實很古板,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教書的六年即獲得師鐸獎的楊弘意,使用工廠管理的方式訓練選手,要求學生依自己的狀況及程度訂定練習進度,每日撰寫心得並回報練習分數,用來追蹤他們的訓練情況。木柵高工老師們使用具有雙向對話功能的攝影機,學生們一有問題就可以透遠距攝影機對話,學生父母也可看到攝影機畫面,並邀請父母假日來學校,除了幫忙監督學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行動支持孩子的選手之路。

今年的師鐸獎得主王詩欽是板金國手出身,更曾獲得世界金牌,高中時受到恩師啟發選擇走向教職,和楊弘意一樣幾乎把時間都留給了學生,甚至把小孩帶到學校,邊餵孩子邊指導學生。由於配管科已經將近二十年沒有板金選手,王詩欽在訓練時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包含環境整潔、工具車製作,王詩欽表示,「他們前面沒有學長姊,所以我一定要賣老命去陪他們,為了傳承技藝。」為了和全國其他板金科或職訓中心的選手一較高下,高職背景的選手們靠著毅力,課後不斷練習非自己本科的技術,王詩欽認為這是他們最辛苦的地方。

木柵高工楊弘意老師帶著兒子到學校訓練選手
今年師鐸獎得主王詩欽

「一個自動化設備可以取代五十個平凡人,可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沒有任何一個自動化設備可以取代的。」楊弘意認為有機械科的學校全台大概有一百多間,而機械不外乎就是車床、銑床,「我們真的有比別人強嗎?應該也還好。」因此楊弘意常常透過技術以外的方式訓練他們擁有不同技能,成為不平凡的人,對社會更有貢獻。

擁有互助互愛的環境,木柵高工三年內就獲得四個師鐸獎,也透過得獎老師們證明,得獎與否和年紀、年資無關,這種共同追求榮譽、追求價值的氛圍,使師生努力方向更加明確,付出更加有勁,是教育最重要的資產。

全國技能競賽會旗傳遞巡迴啟動 許銘春盼明年再創佳績

實習記者林昱汶、侯少婷/桃園報導

勞動部為擴大辦理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於7月15日國際青年技能日舉行全國技能競賽會旗傳遞啟動儀式,邀請勞動部部長許銘春、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及各發展署分署代表、歷屆國手及參賽選手代表共同迎接會旗及武林帖,感受技能競賽的榮耀,並為全國技能競賽揭開序幕。

今年全國技能競賽適逢台灣加入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50週年,因此訂於9月17日至9月21日比照國際規模擴大辦理,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行。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青年組(22歲以下)共52職類、青少年(13歲至15歲)共13個職類,近1,000名選手參賽,除爭取全國總決賽外,亦將爭取46職類51名國手資格,代表臺灣參加110年9月在中國上海舉行的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與世界各國的技優選手共同競技。

由於入圍總決賽的選手遍及全台各地,勞動部特別規劃會旗傳遞活動,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轄5分署接力,於桃竹苗分署盛大開跑,依序在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屏東縣、基隆市等五縣市傳遞,最後將於9月17日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開幕典禮迎接入場。今(15)日也正好為聯合國世界青年技能日,特定選在今日進行啟動儀式,許銘春部長表示,桃竹苗為臺灣經濟重地、培育人才的重要地區,因此以我國連接世界的窗口「桃園市」作為會旗傳遞的第一站,希望將技能價值一站站傳遞下去,讓大家都知道技能的重要性。

此次會旗傳遞活動由第45屆油漆裝潢國手劉峙亨負責掌旗進場,並由部長將會旗遞送予高安邦副市長,新竹縣政府、新竹市政府、苗栗縣政府等代表共襄盛舉,完成會旗傳遞啟動,象徵技能傳承再現榮耀,並由北區分區賽旅館接待金牌得主李姿潁將「武林帖」分送給桃竹苗選手代表邱浩愷、余梓睿、范誠鈞及李逸辰,邀請各路好手9月齊聚南港展館競技「武林」(50屆全國技能競賽)。許銘春部長致詞時強調,勞動部長期投入許多資源協助青年朋友職業訓練,並且每年舉辦全國技能競賽,到今年已經是第50屆,訓練出很多國手,而去年部長親自率團參加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獲得團隊成績世界第3的榮耀,向世界展現了台灣強勁的技術實力,部長也期勉參賽選手以「絕對的專注、絕對的信心」,全力展現技能,爭取明年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機會,與世界各國好手切磋,奪取佳績。

掌旗手劉峙亨認為會旗傳遞的儀式相當重要,儀式的核心價值在於傳承,自己當年也有受到學長姐的鼓舞,從而激發起想要打拼的決心。作為代表45屆國手的前輩,劉峙亨想要將勇氣與熱情傳遞給未來的選手和國手們,期盼他們能登上巔峰。

武林帖代表范誠鈞去年參與第49屆全國技能競賽中區分區賽模具(塑膠模具)組時在淘汰賽被淘汰,今年捲土重來在此次分區賽獲得金牌,他認為能夠在首場的授旗典禮中擔任新竹市的代表,感到非常光榮。不管是代表著新竹市或是新竹高工,這三年來不斷征戰全國模具職類,將是他這一生最難忘的回憶。

勞動部為使民眾瞭解技能重要,同時安排未來職類及體驗區,贊助廠商也參與展示機具設備等,歡迎各級學校、團體於網站登錄預約參觀,主辦單位將安排專人導覽服務。

勞部辦國際交流人才培訓營 助技職國手提升能力

記者侯少婷/台北報導

國際交流人才培訓營今(13)日於台灣文創訓練中心舉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邀請國內外三名講者,向台灣技職國手們傳授國際交流的秘訣,提升國際交流能力。代理主楊國聖任表示,期望透過這次活動,讓選手們「充電」、學習,與國際接軌。

上午的講座由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行銷與公關資深經理、Champion Trust program專案負責人Shawna Bourke分享國際交流應具備的能力。具有豐富經驗的Shawna表示,在國際上交流時,抱持一顆好奇、開放的心是最重要的。勇敢問、用心聽,去做主動開啟對話的人,而不是被動等著別人來交流。到異國交流,有些人會批判別人的文化,甚至會瞧不起,「但對我來說,我喜歡做的是盡力去找出這個國家的特別、美好之處。」Shawna說。

除此之外,Shawna也分享了跨文化溝通與演說的技巧,她認為所有選手都是大使,代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技能的好手,有自信是交流的第一步。很多選手可能習慣被採訪、被問問題,卻不習慣開口問別人,但是在國際場合中,主動提問、開啟對話都是很適當的。

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行銷與公關資深經理、Champion Trust program專案負責人Shawna Bourke,因為COVID-19(武漢肺炎)關係,透過視訊分享。

增進演講技巧 傳達技能故事

Shawna相信每一位選手都有啟發人心的故事,也希望透過她的分享,讓選手們習得演說的技巧,使選手們的故事得以以更貼近大眾的方式傳達給更多人知道。她建議選手在準備講稿時,可以問自己「你希望你的聽眾記得什麼?」「你想要你的演講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而Shawna個人最喜歡的是選手們分享技能怎麼改變他們的人生。

Shawna深信年輕人的聲音很重要,她認為,技職選手們應該尋求可以發聲的機會,並且有義務讓政府官員、教育人士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讓他們在政策上做出更好的決定,替技職環境帶來改變。

餐飲服務國手楊詠琪,用英文向國際技能組織講者提問。

下午的講座分別由DFC Taiwan發起人許芯瑋與WorldSkills美髮國手楊薀蒂進行分享。曾經在師大附中擔任英文代理老師的許芯瑋,年輕、充滿教學熱忱,帶著班上學生參加各式英文比賽、話劇演出,卻遭受家長反對,因此開始尋找台灣教育新出路。

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答案是DFC Taiwan

許芯瑋說,她接過家長的投訴電話,表示他女兒以後要當醫生,不需要參加英文話劇這些「有的沒的」活動,這讓許芯瑋不禁開始思考,難道「成績導向」與「情意導向」只能二選一嗎?但是魚與熊掌她都想要,於是DFC Taiwan誕生了。

二○一○年,受到吉蘭.貝兒.瑟吉(Kiran Bir Sethi)校長在TED上的演講所啟發,許芯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與DFC(Design for change,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四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帶入校園,激發學生自發思考、解決各式各樣的議題,讓學校不僅僅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讓學生進一步鍛鍊解決事情的能力和技術。

受到吉蘭.貝兒.瑟吉(Kiran Bir Sethi)校長在TED上的演講所啟發,許芯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與DFC(Design for change,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目前DFC挑戰已在台灣152所學校實施,403位老師響應,解決的議題小至學校廁所的臭味問題,大到環境保育議題都有。許芯瑋也讓講座現場的學員們親自參與DFC挑戰,以「水杯」為題,讓學員透過DFC四步驟,量身打造出符合同伴需求的水杯。

許芯瑋認為,人生如果能夠結合天賦、熱情、利他,那會很幸福。她也勉勵在座擁有天賦、熱情的學員們,可以將「利他」放入人生的拼圖中,讓自己的技能發光發熱,將社會變得更好。

許芯瑋認為,可以將「利他」放入人生的拼圖中,讓自己的技能發光發熱,將社會變得更好。

善用專業一起走跳全球

二○一五年巴西國際技能競賽美髮職類世界銅牌的楊薀蒂認為國際交流非常重要。許多人的高峰可能止於世界賽,但楊薀蒂認為國手並不是終點,「精彩的還在後面」,她笑著說。

二十六歲的楊薀蒂的國際交流經驗豐富,曾以評審、講師、學生的身分前往日本、泰國、中港澳等地區,也曾為了學習編髮技術前往非洲部落,對她來說,每一場演講或出席都非常重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會遇到誰,而這個誰會給你什麼樣的機會。」楊薀蒂說。

楊薀蒂認為主動交流也非常重要,互相追蹤IG、加FB好友等,在未來能夠保持聯絡,互通有無,也許下一次有機會,別人就會想起你。楊薀蒂也分享了她與日本老師的交流方式,不會說日文的她,去到日本也沒在怕,與日本老師交流多靠Google翻譯,傳訊息時更是運用貼圖、表情符號搭配的方式溝通。

儘管會說法、中、英、泰文四國語言,但是在美髮相關術語還還是會有不足的時候。但是技術是自成一門語言,儘管語言沒有那麼通,看著老師們的動作,便也能瞭解個大概。「有技術的人,可能不用聽得懂,只要看得懂就好。」楊薀蒂說。

她也提醒在座學員,學習態度是重點,當你專注於你的技術,別人自然就會注意到你。禮儀也是交流時不可或缺的,尊重並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才是在國際間走跳的秘訣。

楊薀蒂說,學習態度是重點,當你專注於你的技術,別人自然就會注意到你。

七年植物人甦醒 靠花藝重拾人生

記者劉以羚/台北報導

花香四溢,別緻的新娘捧花和新郎胸花,陳列在大理石桌上;白紅花瓣和綠葉交錯堆疊的餐桌花,優雅地陳列在每位選手的競賽桌上,好似以無聲的言語,訴說著它們對這個世界的期待,也以它們的花色,與選手共同創造曼妙的樣貌。

花藝職類。(圖/勞動部提供)

走進第16屆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的現場,共有26職類,505位選手、手語翻譯48人及聽打人員23人與賽。來到花藝職類的競賽教室,選手們無不卯足全力,聚精會神創作、修剪眼前的花藝作品,一個閃神,有選手不小心剪到手,為完成比賽,忍到最後一刻才舉手尋求協助,受傷的她是聽障人士,只見她用力地比著手語,請手語翻譯員告訴裁判長林惠理:「我是因為太緊張,才不小心剪到手啦,不要擔心我!」面帶笑容,歡欣繼續迎接下半場的競賽題目。

競賽結束後,選手們沒有直接離場,而是聚在休息室透過手語、肢體語言彼此交流,特別的是,一位開泰式按摩店的選手還教起按摩技巧來,耐心指導剛才在比賽中因呼吸不順而戴上氧氣罩的選手陳美珍,像是開同樂會般,花藝的競賽現場,有股暖流穿梭在選手與裁判之間。

七年植物人 甦醒後從花藝中重拾勇氣

陳美珍拿著平板馬不停蹄地拍作品,喘口氣後才坐下受訪,很難想像,眼前的她曾是在病榻上躺了七年的植物人。當年身懷六甲的陳美珍,因為一場意外,腹中胎兒緊急剖腹生產,而她也因傷勢嚴重,陷入重度昏迷,這一躺就是七年,當年緊急出生的小兒子,也都準備上小學了。2007年的某天,陳美珍從沈睡已久的狀態甦醒,她說:「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摸肚子,問先生孩子在哪呢?」因為長期昏迷,陳美珍的記憶停留在意外發生前,原來,眼前的小男孩就是當年腹中的小兒子。

陳美珍甦醒後又花了四年的時間重新學說話、走路,漸進式復健才慢慢融入社會。好不容易漸入佳境,無奈好景不常,又遭逢丈夫因胰臟癌病逝,從發病到離世僅短短21天就撒手人寰,頓時失去家庭支柱,一度罹患憂鬱症,回憶當時情景,她說道,自己食不下嚥也不說話,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擔心媽媽倒下的兒子,鼓勵陳美珍走出家門,報名花藝課程,兒子說:花雖靜默,但仍有氣息,就像媽媽妳曾經躺在病床上那麼多年,清醒後仍讓自己的生命延續跳動。在兒子的鼓勵下,她逐漸在花藝上找到熱情,現在還開了花藝工作室,甚至到國中校園藉由園藝治療陪伴青少年,帶他們從植物中認識自己、覺察情緒,也學習自我情緒管理。談到陳美珍,花藝裁判長林惠理總在字裡行間流露出敬佩之意,欣賞她對生命的堅持,也佩服她在艱難的環境中,勇於嘗試新事物,不僅學花藝,也懂籐藝繪畫,參賽經歷豐富,也看見陳美珍這幾年的成長。

花藝選手陳美珍分享過去從病榻上甦醒後的人生。(圖/記者何宇軒攝)

突破限制 花藝成溝通語言

花藝裁判長林惠理,是知名的國際花藝師,同時也是台北花苑的藝術總監,八年前因朋友邀請開始擔任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花藝職類裁判長,起初完全不懂競賽相關內容,僅是抱著協助的心投入,沒想到自己竟從中受益良多。談及這幾年擔任裁判長的經歷,林惠理笑說,有次賽前拿到選手名單後,想打電話提醒他們帶合適的工具到場比賽,沒想到打了好多通,選手們都沒接,當時還覺氣餒而失意,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些選手們都是聽障人士,難怪接不到電話,有了這樣的開場經驗,讓她知道,往後無論是在競賽場合或培訓國手,自己要轉換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在指導培訓選手時更加順利和流暢。

花藝選手們和林惠理好像老朋友?林惠理說,大部分學花藝的人,通常都是花藝界、開花店、貴婦或未來想當花藝師的,我就很好奇,那這些身障朋友學花藝的動機是什麼?每次競賽評分結束後,就會和選手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動機,進而就有很多故事出現,也讓林惠理發現,原來有這樣一群人,對花的生命有期待,花能感動他們,也能帶給他們寄託,花藝讓這份職業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花藝職類裁判長林惠理談及歷年培訓國手經歷。(圖/記者何宇軒攝)

面對生命有許多可能,陳美珍在經歷喪夫之痛後,選擇抬起頭來面對傷痛,也因接觸花藝所帶來的改變,成為她生命的養分,進而影響更多的人;享譽國際花藝界的林惠理,以花藝教學走入身障者的生命,在理性與感性間,多了份溫度和勇敢,花藝的美好,也在她們的生命裡顯得更為芬芳。

花藝選手陳美珍與她當日競賽作品。(圖/何宇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