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 青少年組英雄榜公告

第 51 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技檢中心今(21 日)公布青少年組英雄榜,提醒優勝選手請參照各區公告進行獎狀及獎金領取程序。

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已在 4/19、4/21 比完青少年組,各分區英雄榜請參照下列連結:
北區青少年組英雄榜
中區青少年組英雄榜
南區青少年組英雄榜

各分區公告及後續作業請參照下列連結:
北區:桃竹苗分署
中區:中彰投分署
南區:雲嘉南分署

北區方面,優勝選手獎金領據請於 5/3 下午 5 時前郵寄至桃竹苗分署試務中心收,逾期不予受理,連絡電話:03-4855368分機1562、1565、1568、1569;優勝選手獎狀本分署將陸續寄送至選手提名單位。

中區方面,獎狀及獎牌由中彰投分署統一於 5/5 前寄送至提名單位,由提名單位代為轉發優勝選手;領據暨意願書將併同英雄榜公告,請選手下載後簽名填妥全國賽參賽意願及個人資料,並黏貼有帳號的選手本人存摺封面影本,於 4/30 下午 5 時前傳真至中彰投分署,逾期不予受理。

南區方面,優勝選手獎狀與獎牌,及指導老師、提名單位、培訓單位的獎狀,將於 5/7 寄出;各職類前 5 名優勝選手,請於 4/30 前填妥「獎金(狀)領據暨參賽意願書」,將正本以郵局掛號寄回,逾時視同放棄參加全國技能競賽資格。

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青少年組英雄榜。
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青少年組英雄榜。
全國技能競賽中區分區賽青少年組英雄榜。
全國技能競賽中區分區賽青少年組英雄榜。
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賽青少年組英雄榜。

2024法國里昂國際賽 9/10-9/15舉辦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今(19日)公告,第 47 屆國際技能競賽確定於 2024 年 9 月 10 日至 15 日在法國里昂舉辦;此前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國際賽事延後舉行,如今 2022 中國上海國際賽、2024 法國里昂國際賽接連敲定時間。

國際技能組織指出,主辦國對青年們及其未來抱持堅定承諾,儘管國際賽因疫情延後一年,但賽事仍照常舉辦,並激勵年輕人學習、提升技能,改變技職教育和培訓的觀念。

第 47 屆國際技能競賽將在 2024 年 9 月開幕,屆時將有來自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1,400 多名參賽者參加,此次為國際賽史上第二次由法國里昂擔任主辦國,前一次是第 33 屆、1995 年在 EUREXPO Lyon 舉行。

國際技能組織理事長 Chris Humphries 表示,法國自 1953 年來,一直是國際技能組織的成員,此後持續領導該國建立國家對技能發展的承諾,「我們堅信里昂國際賽將能成功舉辦,強調基本技能發展可以釋放個人、社區及國家的潛力。」

負面標籤、金牌頭銜通通撕! 選手教練的側面光景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小年夜前的街道稍顯冷清,木柵高工機械科教師楊弘意上午 9 點出門買好早餐,開車近 1 小時車程抵達學校,停車時恰好撞見悠悠漫步的學生,隨即搖下車窗訓斥:「不是說好 9 點前到?」

距離今年全國賽倒數 72 天,望向空蕩蕩的逕直長廊,唯有機械科的實習工廠燈火通明,近十名選手早已戴好護目鏡,熟練操作車床與銑床,沉浸於機械運轉的隆隆聲響中。

長假每天報到是常態,選手練到年前的最後一刻。(攝影/曾玉婷)

寒假期間一週 6 到 7 天,每天至少訓練 12 小時,穿著帽 T 和牛仔褲的楊弘意,到校後將早餐晾在一旁,繞過角落低調擺滿獎牌的透明櫥窗,走進工廠嚴格巡視,確認選手進度後才放心吃起早餐。楊的背後擺著一臺選手打卡機,卡片從上午 6、7 點到校,到凌晨 3、4 點離開的記錄都有。

「機械項目非常吃手感,為了在有限的比賽時間內完成作品,必須一直練習。」楊弘意指向堆在牆角的床墊和棉被,表示選手賽前經常徹夜練習,結束後到廁所近年加蓋的沐浴間洗澡,直接在教室地板舖床就寢。

楊也強調,勤練精進技能,雖不保證未來發展順遂無阻,「但奮不顧身投入練習的謙虛態度,我想對學生更有幫助吧!」

工廠管理提升效率

現年 34 歲、在木柵高工任教約 8 年的楊弘意,把教學放在人生首位,曾經每天留校 16 小時、自掏腰包培訓、和選手一一耐心檢討,比賽前在教室過夜是常態,隨著顧家、健康警訊亮燈,選手逐年增加等因素,楊開始「克制」自己不要有事沒事都往工廠跑,試圖從瘋狂的作息取回生活主導權。

如今,楊弘意假日多在家陪伴家人,對學生改採工廠管理,設定明確進度,要求選手每天上傳記錄和互評表到 LINE,再以電腦分析個人成績,思考培訓策略,並透過廠內架設的 3 臺攝影機緊盯現場。

寒假前,楊弘意便規劃好每位選手的進度和要求。(攝影/曾玉婷)

回顧入校前 4 年,楊弘意從指導 2、3 位選手到現在 10 人,終於營造出積極的團隊氣氛,當後輩看到學長姊的實績,內心也會期待自身的可能性,有意願跨出步伐付出努力。身為教練,楊自認以前很重視成績,做不好就罵,「現在更關心訓練外的細節,好比工具有沒有收、怎麼對待作業環境,你的程度就會到哪裡。」

轉眼來到午休時間,選手暫緩手邊訓練,紛紛坐到工廠深處的長桌。地板的延長線原本只以泡棉膠馬虎固定,直到學生主動拿工具釘住,電線再也不會被亂踢,而靠牆的鞋櫃同樣是學生的心思,在工廠大家都穿工作鞋,以前脫完就丟,現在布鞋運動鞋都有家可回。

選手主動將工具櫃打理整齊。(攝影/曾玉婷)

拔去護目鏡後,選手眼神多了幾分稚氣,拎著便當埋頭扒飯,閒聊平日只能吃熱食部,周末和寒暑假每天報到,三餐怎麼處理?原來車棚有滷肉飯,外頭有 7-11,再遠點有排骨飯,不時也叫外送,楊弘意則和他們一起點餐,對進食毫無執著。

負面標籤自己撕

問到家人對於就讀高職的反應,學生們有一搭沒一搭答道:「很多人都說不好。」「我爸媽一開始都這樣覺得啊。」「我們家表哥表姊堂哥堂姊都念高中,全家只有我一個小孩讀高職,他們不知道我在幹嘛,就覺得我什麼都沒做。」「他們沒接觸才不懂啦。」

隨著雜談進行,隱隱透露學生都善良地明白,他人的負面認定往往是出自「不夠了解」,儘管被貼上標籤,每個人依然基於各自緣由,每天準時抵達工廠磨練技術。

楊弘意表示,家人支持對選手很重要,偶爾周末會邀家長吃飯,「家長看著孩子多麼認真在做一件事,接著看久無聊了,便會坐在旁邊滑手機,他們就清楚,工廠環境平淡無奇,孩子卻願意每天留在這裡努力。」

選手每天花費至少 12 小時,專注磨練技術。(攝影/曾玉婷)

接受教練的嚴苛指導,選手們不大埋怨,彼此也曾一同慶生、煮湯圓,楊弘意的相簿充滿校園生活,有著高三選手在高一時頂著長瀏海的「黑歷史」照片,還有辦公桌被擺滿草莓和鳳梨酥的逗趣景象,而楊的腦袋也銘記許多學生有趣的小八卦。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前後輩互相扶持卻不怠慢的環境,都為日復一日的重複作業注入活力和動能。

另一方面,面對外界對技職或選手的刻板印象,楊弘意坦言,「有時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

例如,選手不代表要上課睡覺、放棄念書,楊堅持讓學生即使在賽前公假期間,仍要出席國英數課堂;又或是當「黑手」跟將機臺保養乾淨、工具收納井然有序,從不存在衝突,盼外界轉換看法的同時,學生能主動撕下貼給自己的負面標籤。

楊弘意指導選手操作機器。(攝影/曾玉婷)

回想某年去日本,發現郵務士穿西裝打領帶推車送貨的畫面,楊感慨:「對方沒有為自身職業感到自卑,一樣能把自己打理很帥氣啊!」

不願受限的叛逆之心

身為金牌教練、十大傑出青年、師鐸獎得主,理應滿面風光,但讓一名熱血教練不斷向前的燃料,或許並非傲氣,而是磨練出耐性與務實的人格特質,以及刻在骨髓的「叛逆心理」。

「小學踢跆拳道、國中亂七八糟、高中練樂團、當選手、大學打工早八到晚十、研究所熬夜做實驗。」細數從小到大的經歷,楊弘意發覺生活總是汲汲營營,如今即使到工廠的時間減少,仍有大半年要為學生畫 3D 圖、2D 圖、評分表、進度表、追蹤和後續分析,「沒有累不累,都習慣了。」

不希望人生被受限,楊弘意持續追求新的可能性。(攝影/曾玉婷)

把一件事做到好不容易,楊弘意也不甘於只做好一件事,反而抗拒金牌教練的稱謂,頻頻陷入自我詰問,「我只能當教練嗎?我還能做什麼?當別人認為我是什麼,我就反骨想跳脫框架。」

於是,除了技能競賽,楊弘意陸續帶學生參加全國專題製作、科展、旺宏科學獎等活動,選手訓練當然不會鬆懈。楊不禁想起自己鍾愛的歌手伍佰,排斥被外界定型「搖滾天王」,不斷嘗試多元音樂風格、跳脫束縛⋯⋯

走在教育漫漫長路,小年夜前一天午後,楊弘意拎著家中清冰箱帶來的大袋雞塊,默默在角落用瓦斯爐專心油炸,其他人零散聚在桌邊,猶如小型圍爐,炸物香味逐漸瀰漫工廠,提醒彼此在忙碌的時日中,享受一絲難得的清閒,而在飽足休息後,才有更多氣力踏實向前行。

技能競賽分區開放報名 1/15截止

記者曾玉婷/臺北報導

第 51 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網路報名 4 日開跑,至 15 日下午 5 點截止,分為北中南三區,競賽日期青少年組 4/19、4/20,英雄榜 4/21 公布;青年組 4/22、4/23,英雄榜 4/24 公布。

報名資格方面,青年組限民國 89 年 1 月 1 日後出生者(資訊網路布建、集體創作、機電整合、飛機修護、雲端運算、網路安全等 6 職類選手,限民國 86 年 1 月 1 日以後出生者);青少年組限民國 94 年 9 月 1 日至民國 97 年 8 月 31 日間出生(國民中學在學生)者,均可透過相關機關、學校、團體、公司行號、廠商及訓練機構推薦參加,但選手不得跨組報名。

今年(110)青年組賽事包括電子、汽車板金等 52 職類,其中應用電子職類自 109 年起續辦 3 年,並於 112 年停辦;青少年組包括 CAD 機械設計製圖、網頁技術等 13 職類,其中綜合機械與工業機械修護職類自 111 年合併為「工業機械」職類。更多資訊參閱以下連結。

北區技能競賽分區賽簡章青年組報名連結青少年組報名連結

中區技能競賽分區賽簡章青年組報名連結青少年組報名連結

南區技能競賽分區賽簡章青年組報名連結青少年組報名連結

32組技職之光獲獎 潘文忠:獎項是用汗水換來的

記者盧亞蘭/台北報導

教育部 11 日舉辦「第十六屆技職之光」頒獎典禮,部長潘文忠親自頒獎表揚各領域傑出學生,他們在國際間贏得競賽、做出發明、抑或得到優秀證照,個個都是台灣之光。

潘文忠說自己很期待這場活動,要親自來見見台灣的技職之光。潘文忠環視了現場學生說道:「今天看到的是 32 組奮鬥故事」。他強調,每一位得獎同學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大力讚賞學梓們在各自學習歷程上的努力,強調獎項得來不易,且在了解選手們背後心血,就能發現大家得獎都是「理所當然」的令人敬佩。

灑糖粉時會發亮、醫病時會長出翅膀的台灣之光

在現場,潘文忠點出景文科大的廖正宇、劉姿伶,雙雙獲得四年一度德國 IKA 奧林匹克廚藝競賽的「翻糖金牌」,十分令人驚艷。廖正宇表示,他從高中就對烘焙有興趣,但其實餐飲管理系很廣,起初是學做麵包,到了大三才決定要走上「翻糖」這條路。一開始看上翻糖,是因為這塊領域能學到非常多製作甜點的不同技法,想參賽也是希望能試著結合各種所學,一次運用。廖正宇目前已經在江子翠一帶開了自己的工作室,表示得獎之後,下一步是朝著能有家店面營業為圓夢目標。

另外,在慈濟科大的許婷雯同學,也被部長點名,因為她組織系上同學,一起研發出多項護理臨床所需的輔具,拿下德國、日本、韓國等各大國際發明展的金牌。她的其中一項發明,是改良「預防性針扎的保護性護套」,因為護理人員時常有工作上被針扎的感染風險,許婷雯自己在實習現場也發現從業上的困擾,所以才開始和系上老師討論護套問題。她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現在看到的這個輔具是第三代了,所以當時最困難的,就是到底該怎麼從現有的第二代架構去改良」。

潘文忠:他們都不是天才,靠的是 99 分的汗水

景文科大校長洪久賢在頒獎現場向本報透露,有些技職學校都會「有系統地培養」學生。以景文為例,該校是從大一就會有像海選一樣的制度,網羅學生之後,從 C 級、B 級、A 級、再一路到各大國際賽事,一邊訓練學生膽量,一邊磨練技能。潘文忠部長則笑說,看到現場有學生已經發明成功、成為 CEO,再對比自己的 25 歲,發現根本自歎不如。

其實不只有翻糖蛋糕和醫護輔具,32 組故事全都不同凡響。包括在國際上參與技藝比賽的 10 組「競賽卓越獎」,以及在國際間得到專業證照、或提出創新發明的 22 組「技職傑出獎」,兩大獎項。

潘文忠引用屏科大得獎者葉崇偉的感言:「發明是百分之 1 的靈感,和 99 分的汗水」,強調所有得獎者都不是天才,但得獎都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是他們用汗水付出換來的。

2020 第十六屆技職之光得獎者
2020 第十六屆技職之光得獎者。

技藝競賽工科賽落幕 首設配管職種

10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技藝競賽落幕,共有來自全國143所學校的1,080名選手參賽,角逐28項競賽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今年並首度增加「配管」職種。本次工業類競賽由彰師附工主辦,國立秀水高工、臺中市立臺中高工、私立嘉陽高中、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協辦。

頒獎典禮由彰化縣長王惠美及教育部主秘廖興國出席,頒發180座個人金手獎與320位優勝名次。王惠美說,沒有得獎的學生不要灰心,每一位參賽選手的前途都是無可限量的,廖興國則說,自己也是技職教育體系出身,以就讀技職為榮,也以在場同學為榮。

本次競賽企業的捐贈相當豐碩,包括納智捷、馬自達、和泰等汽車公司共計捐贈4輛汽車,以及華育機電捐贈車聯網設備,讓汽車修復類得獎學生的學校作為實習教學使用;日立冷氣、大金空調則捐贈冷氣及除濕機給學校教學使用,還有數十家廠家贊助工具、設備及儀器,希望協助提升學生實習技能,減少學用落差。

國教署表示,為協助學生職涯發展,強化產學鏈結與人才媒合,為學生找到更寬廣的出路。本次賽事期間也邀請企業加入技藝競賽產學人才媒合活動,包括盈錫精密工業公司、裕益汽車公司、華育機電公司、志鋼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全國各地優質企業共襄盛舉,提供職缺及人才培訓計畫,鼓勵技藝優良的學生投入產業,畢業即就業,讓專長持續發揮。

國教署強調,舉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是教育部推動技職教育的多元管道之一,不但可提供學生展現所學技術的舞臺,更可促進校際間觀摩,以及拉近與業界的距離,讓技職教育品質持續提升。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踴躍參賽,創造「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的技職教育願景。

農業技藝競賽 263名高職生同台較勁

農業技藝競賽11月17至19日於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登場,來自全國30所農業類科學校、263名選手齊聚一堂,共同角逐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森林、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9個職種的最高榮譽「金手獎」殊榮。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頒獎時表示,教育部對於技藝競賽十分重視,感謝這次主辦命題及評判工作的中興大學,及參與協辦的臺灣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嘉義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在內的7所大學,確保了競賽的專業性,也引導農業類群朝向新興農業發展。

本次競賽共頒發51座金手獎、81個優勝獎。

蔡清華說,競賽期間參與「技藝競賽選手企業預聘暨人才媒合」的企業,包括波西貿易有限公司、瓏園國際有限公司及晏廷歐亞農場等企業,與優秀選手洽談未來的就業或合作模式;最後,蔡清華還說,配合108課綱新增技能領域,加緊腳步朝向AI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實習課程,培養學生最新農業技術以符合未來職場需求。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本次競賽期間,承辦學校興大附農安排鄰近國中師生參觀競賽,藉此宣傳農業技職教育,提升國中生對農業類科的興趣,讓技職教育向下扎根。國教署強調,由於農業人口的減少,未來的農業會朝向中小型農場發展;農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日益緊密,智慧型農業逐漸形成,因此未來農業將脫離過去以經驗傳承的勞力型農業,轉變為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智慧型農業。為因應農業的轉型,108課綱以農業發展趨勢為核心,就新農業發展所需之觀念與技術引入學習單元,培育具有未來性的農業技術人才。

農業類技藝競賽50周年生日禮讚
森林職種金手獎第一名合影
農業機械職種優勝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