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發署公告技能競賽國手申請補充兵流程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發文表示,曾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國手役男,若處於「常備兵役體位且無緩徵原因」狀態者,可以向技能檢定中心申請服12天補充兵役。

勞發署說,去(2017)年底發布了《國際組織技能競賽國家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技能競賽國手役男可藉由技能訓練抵減軍事訓練,完成國民服兵役義務。可申請12天補充兵役的賽事國手包括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及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Abilympics)。

勞發署表示,每月1日至10日,針對處於「常備兵役體位且無緩徵原因」的技能競賽國手役男受理申請,須填具申請書,備妥體位證明、畢(休、退)學證明及參賽證明等文件影本,寄送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經核准服補充兵役者,由國防部安排12天補充兵役訓練,並由勞動部列管3年,期間安排國手進入校園演講、推廣技能技賽、協助國手培訓等法定義務。

勞發署提醒,申請流程及相關表件請至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官網下載使用。地址:臺中市南屯區黎明路2段501號6樓、電話:04-22595700分機501。

勞動部公告(pdf)

申請作業流程圖(pdf)

服補充兵役申請書(doc)

服補充兵役申請書(odt)

國際組織技能競賽國家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pdf)

技職國手12天補充兵申請作業流程。

分區賽報名開跑 同一分區可跨提名單位組團參賽

(記者黃偉翔/台北報導)

第48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報名開跑,最大變革是非單人賽事的團隊成員報名,可分別來自同一分區的不同提名單位,另外高級中等學校附設進修部的提名單位,可增額提名1名(組);今年適逢「國手年」,勞動部將選拔2019年俄羅斯喀山主辦的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代表選手。

團隊賽事包括集體創作、機電整合、造園景觀、機器人等,本屆起團隊成員組隊,從原本限定須來自同一縣市提名單位,放寬至可以來自「同一分區」(北、中、南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對此說明,為了競賽公平性,分區賽起到國手選拔過程,非單人賽事的團隊成員不能再變動,為了選拔出更兼具實力的代表國手團隊,因此放寬組隊資格。

北、中、南區分區賽報名時間訂於1月12日9時起至1月22日17時止,分別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中彰投分署及雲嘉南分署受理報名;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經學校、機關團體、公司行號或訓練機構推薦,年齡21歲以下,即民國86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皆可報名參賽(集體創作、機電整合及飛機修護等3職類為民國83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

本屆競賽將於4月26日至28日三區同時舉行,預計將辦理綜合機械等47職類。分區競賽前5名者,將推薦參加本年8月份全國技能競賽。

技能檢定中心表示,歡迎各學校、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及訓練機構,鼓勵有意參加競賽之學生及員工踴躍報名,相關簡章可至該中心技能競賽專區網站網站下載(點我);亦可親赴前述各分署及各地就業中心索取。

第48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區賽。

勞動、教育部首次談競賽合作 林三貴:擴大青年學技能是我們的共識

採訪、攝影/黃偉翔

歷史以來頭一遭!勞動部次長林三貴率領包括勞發署長黃秋桂團隊,參訪教育部工業類科技藝競賽,並與教育部主秘朱楠賢、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等人商討合作可能性。林三貴表示,「吸引更多青年投入技能學習,是我們的共識!」

林三貴主動破冰 邀兩部會共同推技能學習

在現行制度下,勞動部有以國際技能競賽為主軸的技能競賽分區賽、全國賽與國際賽國手選拔與培訓,而教育部則是以檢視課綱技能學習為主軸的技藝競賽。林三貴認為,雖然兩邊賽事性質不同,但彼此裁判、教練團隊有著高度重疊,可以整合兩部會資源,一起透過競賽擴大台灣青年投入技能學習的人數,厚實技能人才的基礎。

林三貴以下屆主辦國際技能競賽的俄羅斯為例子,「他們將技能競賽分為10-13歲的幼年、14-17歲的青少年,以及18-25歲的青年等三個階段比賽,目的是擴大各年齡層參與技能學習的人數。」林三貴說,過去曾以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身份到喀山探訪,2019年主辦國俄羅斯代表做了簡報,令大家驚訝的是,他們主辦國際賽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個競賽選手,包含幼年、青年與企業選手,全面提升俄羅斯技術人力。

「擴大學技能人數是當天的共識。」林三貴舉例,教育部技藝競賽有選手預聘、企業提供獎學金認養制度,這是勞動部可以多學習的地方,如何讓企業有更適當的方法,參與競賽選手的培育,可以跨部會討論。

教育部主秘朱楠賢(左一)、工科賽召集人鄭慶民(左二)、勞動部次長林三貴(右二)正在參訪技藝競賽。

競賽召集人喊話:部會首長應帶頭邀企業參與競賽

工科技藝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強調,「參加競賽不是為了讓選手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到了科大還不是讀微積分、工程數學,選手是要去企業解決實務問題。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

同時也是勞動部技能競賽板金裁判長的鄭慶民喊話,勞動部長、次長應出面找企業認養選手,讓選手們的好技術可以繼續發揮,企業也有可用的人才。競賽期間,鄭慶民詢問漢翔的經理,「如果飛機修護選手、國手穿著漢翔衣服,在世界賽上替漢翔宣傳,這樣願不願意認養選手五十萬經費?」漢翔經理表示當然願意。

鄭慶民還說,勞動部不能請各裁判長們去找企業贊助,要以政府高度出面邀請企業參與,設計一些優惠給廠商。鄭慶民說,韓國選手每次都由現代汽車、三星等公司推派出來,就是他們「企業認養選手模式」,也能幫助企業在國內、國際上行銷,「這是魚幫水、水幫魚!」

根據記者了解,勞發署不是沒有努力,一年前就曾邀請企業代表商討技優人才的預聘,在選手出路方面,已經開始建置技優人才資料庫,提供企業查詢,並研議企業預聘技優選手制度,讓企業先提供在學期間學生獎學金、實習機會甚至海外訓練等方式培訓在學技優選手,技優生畢業後到該企業服務,最後,更獎勵贊助競賽的企業,贊助證明有租稅優惠。根據統計104年企業贊助技能競賽與達人盃近460萬。

在該會議上,黃秋桂強調,政府資源有限,必須靠學術界與企業界支持,共同培育技術人才,而總統蔡英文政見之一便是支持青年就業,也開始討論讓高中職學生先工作後就學,先在職場上學技能,同時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只依循考試或父母期望而繼續讀書,會浪費很多時間。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秋桂,推動企業聘僱技優人才座談會。(圖/黃偉翔攝)

部會間競賽的實質合作有難度

同樣在兩部會競賽擔任裁判的陳殿禮直言,雙方競賽宗旨與目標有所區別,兩部會合作是好方向,但別為了合作而忘了各自競賽原本預期的目標。

本屆技藝競賽裁判、國際技能競國手蔡喻至則認為,以競賽性質分析,技藝競賽是為學生舉辦的,困難度較低,而技能競賽則不限制只有學生參加,難度較高,要如何整合其實有難度。

對此,林三貴說,雙方競賽上的合作,不代表要把比賽合在一起辦理,因為兩部會的競賽行之有年,但或許可以先從五十幾個職類中,挑出3、5個一起推廣,「目的是推廣青年學技能,尤其是國中階段的參與,而非再辦另外一個競賽活動。」

林三貴也說出難處,目前國中技藝競賽是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的權責,若要透過競賽全面推廣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跨部會、跨縣市的溝通,需要不少心力。

教育部次長:補助各金手獎第一名出國見習

採訪、攝影/黃偉翔

106學年度工業類技藝競賽落幕,共有來自145所高中職1108位選手參賽26個職種,競賽期間更舉辦人才培和活動,讓企業預聘選手。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各職類獲金手獎第一名學生,教育部將補助出國見習。

對於技藝競賽選手出國見習,林騰蛟表示,今年不只會繼續,更會擴大辦理,所有技藝競賽金手獎第一名都可以獲得補助,到德國、日本見習,增加國際視野。

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喊話,「參加技藝競賽不是為了讓你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

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由岡山農工承辦,有26個競賽職種,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共1108位,其中177位榮獲金手獎;325位選手獲得優勝。

教育部次長:讀技職有出路,八成中小企業主是技職畢業生

採訪、攝影/黃偉翔

每年一度工業類科技藝競賽舉辦頒獎典禮,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致詞強調,讀技職教育有出路,根據經濟部統計,中小企業主裡有八成以上是技職體系畢業生,就連前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現任次姚立德都是技職體系畢業生。

林騰蛟還說,今年各職類獲金手獎第一名學生,教育部補助去德國、日本見習,打開國際視野,最近教育部技職司也推出新政策,補助獲得國際技能競賽選手每一位五十萬,可以規劃去國外見習、實習,培養優秀人才。

競賽召集人、台師大教授鄭慶民喊話,「參加技藝競賽不是為了讓你保送科大而已,最終還是要進入社會找工作。」鄭慶民說,技藝競賽中有人才媒合活動,企業很願意雇用選手去就業,或是提供就讀科大期間獎學金,畢業後再到企業就業,希望各位選手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

鄭慶民舉例,曾有位選手拿到汽車鈑金世界金牌,他高職時期是放牛班學生,不喜歡讀書但技術很好,之後去大陸發展,號稱專門培育全大陸汽車場技師,年薪四百萬,代表學技能的成就不會輸給只會讀書的人。

高雄市教育局長王進焱建議,台灣有金馬獎、金鐘獎等,應該好好舉辦一個全國性的技藝競賽金手獎頒獎典禮,高雄市可以提供小巨蛋出來。

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由岡山農工承辦,有26個競賽職種,本屆工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共1109位,其中177位榮獲金手獎;325位選手獲得優勝。

評論/榮耀的技職國際賽幕後,不能只靠勞動部在拚

原文2017/10/31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榮耀的技職國際賽幕後,不能只靠勞動部在拚

文/黃偉翔

技職國際賽上,看不見台灣教育部身影。也曾幾何時,教育部長官認不出技職國手的臉孔,對技職競賽項目更不如體育賽事熟悉。然而,若將這般陌生看回過去數十年,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為國奉獻青春的青年始終得不到政策的支持,更何況選手的後續發展了。

這些陌生,或許是因為賽事歸屬勞動部底下業務,但從教育部過去的公開發言發現,把技職教育視為經濟的附庸,每每提到技職,就只是冰冷冷的就業率、填補缺工的工具,而非一個具備主體性的生涯發展體系,這些年還多了個熱門詞:私校退場。

我所提到的技職國手,雖然是勞動部每兩年選拔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代表選手,卻幾乎是正在就讀技職校院的學生,項目包含西餐烹飪、汽車技術、機器人、門窗木工、花藝、冷凍空調、焊接、餐飲服務……等51項;台灣1970年加入主辦該賽事的國際技能組織(也是世界最大技能組織),除了青年技術競賽,各國更透過這個國際平台,交流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目前國際技能組織的會員國已近80個。

甫落幕的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共有58國、1,251位技能好手,台灣奪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率88%排名世界第四。看似風光的成績單底下,究竟還有哪些問題?而為什麼我認為這不該只是勞動部單一部會的事而已?更是經濟部、教育部等部會可以一起共同努力的國際賽事。

競賽作為人才培育的樞紐

以俄羅斯跟中國為例,他們才參與不到五屆,在今年的競賽表現上都超越了台灣,主要原因不只是砸資源,更是將國家人才培育政策融入競賽之中,厚實整體勞工技能水準。

2015年俄羅斯爭取到2019年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主辦權,令我驚訝的是,俄羅斯主辦國際賽的其中一個KPI是「四年培養100萬名技能選手」,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國際賽,增加幼年、青年到企業三層級的技能選手數量,全面厚實俄羅斯技術人力。這有更深一層的思維:如果選手是每5人中選一位,代表100萬選手背後有500萬青年投入技能學習。

中國更是積極,將競賽基地設置在主要技工學院或產業園區,並放入《中國製造2025》高階技能人才培養政策中,數週前也爭取到2021年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主辦權,這些都與中國近年積極發展技職人才培育方向相呼應。

或許有人會拋出質疑:「競賽歸競賽,業界歸業界,會不會比的內容在實務上無法使用?」早年確實如此,但至少近幾屆,國際技能組織將競賽內容與產業職能連接,部分競賽內容委由業界出題,技職國際賽不再只是無意義的「單一技能重複演練」過程。

看回台灣,雖然勞動部好像有心要發展職能基準,但教育部體系的學校等應用端,尤其是技專校院,是否願意開設職能基準導向課程?讓所學對準業界能力所需,又是另一個困境。

競賽激發青年學習技能的興趣

競賽是手段,目的是激發青年培養技能的興趣!

勞動部次長、同時也是國際技能組織副會長的林三貴不斷積極宣導上述的理念。確實,這次主辦技職國際賽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四天賽程有超過8萬名當地學生到場參觀、體驗技藝,進而勾勒他們對未來職業的想像。

沒錯,選手比賽過程,不論是美容、餐飲或是工程類賽事,全程開放給民眾觀賞、國際媒體攝影,現場更有體驗工作坊,不讓學科知識獨厚,技能學習更能成為普世價值。——而這就是教育部應該努力的職業試探部分。

當然,用技職國際賽事來比較,對台灣政府的行政單位有些不公平,但至少,政府可以從國內每年舉辦的技藝競賽、技能競賽開始,配合國中小與民眾,推廣職業試探及職業介紹這樣的鏈結,不論要試著對應到課綱技能領域的學習,還是勞動體系的職能,都是可以去規劃的。(編按:今年教育部技藝競賽有開始往職業試探方向努力)

目前有此規劃的,就是每年舉辦全國技能競賽的勞動部中彰投分署,會邀請中彰投地區的國中學生到競賽場走一圈,但若教育部能加入並一起規劃,視之為職業試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青年學習技能興趣的培養、職業的認識,勢必有大大提升。

直至現在,好多人到大學、碩博士畢業,才開始意識到「未來要做什麼?」問題,這問題的本質是,台灣教育體系不夠重視國中小職業試探,全民對於職業沒有想像,只能依循升學途徑不斷地盲目走。

圖/取自WorldSkills Abu Dhabi 2017

透過國際賽平台拓展產業跨國合作

產學交流與合作,是技職的另一個重點。舉例來說,Samsung是目前技職國際賽官方的主要贊助商,據悉,這一屆贊助了5千萬美金,換算台幣約15億,背後目的是什麼?除讓技職國際賽的各國選手、教練團及廠商,都用Samsung相關產品,也為企業佈局加以盤算。今年在國際賽上更舉辦國際記者會,雖然一些比賽項目贊助商來自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但完全看不見台灣產業的蹤跡。

曾在專欄中提過,對於台灣國際空間現況,可以讓企業透過技職國際賽這國際NGO平台,讓產業得以在非國與國架構下,跨國實質合作。

透過技職國際賽進行產業佈局的趨勢,對此,中國的競賽贊助商、西安開源電子實業公司董事長王公儒受訪時指出,中國政府領導層級下令要透過技職國際賽拓展人才培育與產業版圖。據悉,技職國際賽剛結束,中國人社部已經在規劃帶領產業贊助技職國際賽,以及籌備接下來的培訓計畫。「亞洲企業都想參與其中,在技能最高水平賽的賽事,卻沒有選手用你的產品,那還算是一流的企業嗎?」王公儒強調。

圖/作者自攝

國際技職論壇不見教育部蹤跡

作為主辦競賽的國際技能組織,在組織定位上已從過去舉辦競賽的角色,轉型為世界技能發展的主要推手,除展開各種技能發展研討以外,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制度的探討也蓬勃發展。在今年賽事上,就有各國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論壇首腦論壇,共同思考全球技能發展趨勢,各國的發展經驗也得以在其中獲得交流。

值得留意的是,在這場研討人才培育政策,以及產業探討技能發展的國際重點場合,卻看不見台灣教育部的人員出席,也許,這樣的缺席呈現了台灣技職發展在各部會分工架構下的發展困境。

圖/取自WorldSkills Abu Dhabi 2017

技職選手的後續培養

過去數十年間,這些國手大部分保送到明星科大就學。然而,技職國手與體育國手最大的不同,前者比完一次後就得回歸一般教育體系就讀,後者則是在體育生涯結束前,一直比賽下去,所以「技能特化」下的技職選手,如何回歸到原有的教育體系,甚至他們的後續培養及投入產業後的定位是否明確,這些仍須政府多花心思去瞭解並解決;這不只是技職國手,國內技職選手、廣義技優生都有這份需求。(編按:教育部砸2千萬,送國際技能競賽選手出國增廣視野

技職國際賽所追逐的不僅是成績所代表的國族榮耀,也是推廣青年與婦女學習技能、產業尋求合作的場域,政府更可透過技職國際賽檢驗人力資源的佈局是否完善,缺失如何改進,並研討未來的人才培育政策、擘畫產業藍圖。

這樣的國際技能組織,目前全球已有歐洲、美洲等區域型的組織,亞洲地區則尚未成立,若台灣政府願意重視此平台,也不妨以參與國際事務的大戰略思維積極參與運作,如透過技職國際賽推動新南向等,它都是一個充滿想像以及可能性的平台。

而這,終究不是勞動部單一部會的事而已,更需要教育部、經濟部的跨部門合作,甚至是行政院層級的政策研擬,才能協助台灣的技職教育走向國際,也才能夠以技職教育參與國際社會。

圖/取自WorldSkills Abu Dhabi 2017

商業技藝競賽落幕 教育部送各賽事第一名出國見習

採訪、攝影/黃偉翔

106學年度商業類技藝競賽落幕,來自全國194所學校共1062位高職生競賽,活動辦理人才媒合活動,教育部更將送每賽事職種第一名金手獎到國外企業短期研習。

台南高商在競賽期間辦理產業人才媒合活動,由廠商提供就業機會,在學生畢業前即可獲得工作保障。此外,學校於競賽期間,特別邀請學區內國中師生到校觀摩各職種競賽及成果,讓國中生親臨技職領域賽事。

教育部表示,競賽是一時的,技能精進才是永遠的,期待透過商業類競賽活動舉辦,鼓勵選手精進平日所學,提升技能水準,將來能學以致用進入社會奉獻所學。另外,得獎學生得以技優甄審方式進入技專院校相關科系就讀,每項職種的第一名金手獎更可獲得至國外企業參訪見習的機會。

本次競賽在台南高商舉辦,包括商業廣告、網頁設計、程式設計、文書處理、電腦繪圖、會計資訊、商業簡報、職場英文,南英工商協辦餐飲服務、中餐烹煮及烘焙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