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首創雙師制,培養國際專業人才

 

文 / 吳孟庭

圖 / 吳孟庭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台科大)102學年度設立了「應用科技學士學程」(以下簡稱應科學程),因應大部份技優生升上大學後,受制度限制而中止了技術的精進,因此設立此一學程,讓有意繼續增進技能的學生報名。應科學程主任李維楨表示,為了延續技優生的能力養成,除了原有的專業技術上的培訓外,還特別強調外語能力及工作態度的培養,而非只有給予技優生「半套」的教學。

透過技優管道進入台科大的學生,最快在大三時,可依照自身興趣與技術表現,透過校內推選方式進入應科學程,並在修滿學程後,可獲得應用科技學士學位。李維楨特別強調,每年招生人數約10人左右,凡有技能專長的技優生也都在招收範圍內。

但並非所有學生程度都相當,身為大四應科學程機械製造組的張智翔就表示,技術能力為主的技優生,與一般生相比,學科程度落差更為明顯。「過去技優的朋友,上了大學後因為程度落差,有九成都會放棄繼續升學、或是轉到其他科系,以求順利畢業。」張智翔語帶惋惜說道。

針對學生能力不同產生的落差,李維楨強調,學校在寒、暑假都有開設先修班供學生選擇,並且大一、大二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程度、選擇不同科系所開設的同名稱課程進行修習。李維楨進一步表示,還有小班制的英文教學以及伴讀輔導供學生選擇,以彌補程度上的落差。對此,張智翔表示,應科學程的設立帶給技優生更多發展的空間,並且在學科能力的輔導中增加更多自信。

對於輔導課程,學生也特別有感觸。張智翔就特別指出,英文先修課程,並非單純彌補技優生與一般生程度上的落差,設立目的在於提升技優生語文能力,並且透過小班制,在老師的帶領下可以增加技優生升上大學後的自信。無獨有偶,同樣是機械製造組的吳玟頡表示,剛進入大學時,技優生的學科能力相對較一般生不足,因此參與輔導課程的確有實質上的幫助。

台科 雙師制 國際人才

應科學程主任李維楨表示,希望透過語文訓練、專業與實務的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工作態度。
(圖 / 吳孟庭 )

 

在應科學程內主要分為 : 電資技術、機械製造、建築營建、化工材料、生活設計,共五個組別。每個組別內的主修科目、專業必修、學程選修皆不同,目的在於滿足學生的專長發展、給予選課彈性。李維楨表示,課程設計主要在於提供學生「專才教育」,而非一般大學的「通才教育」。

在課程規劃上,李維楨表示,大四課程主要鼓勵學生進行校外、海外實習、出國交換,並且同時加強學生的外語能力,實習的企業包含國內外工具機廠、自動化機械、園藝等等。「台灣英文好的人多、專業強的人也多,但同時具有兩項能力的人才卻有限。」李維楨說。身為第一屆參與海外實習的學程學生吳玟頡表示,經由交換至德國的經驗,瞭解德國在技職教育上與台灣的不同處,並且增進自身的外語能力,不僅只有英文,更隨著交換、實習國家的不同而再學習其他語言。

應科學程中,最特別的是「雙導師制」,意即每位應科學生同時有二位導師,一位是行政導師、另一位則為專業導師。前者為學校的各系專任老師,專門處理學生課業、行政上的事務後者是具有實務經驗的業師,包含台科大老師以及校外老師,主要指導學生專業技能與實務上操作。

在實務操作上,學生參與校外比賽成績也相當亮眼,如許智琨曾獲102學年全國大學校院積體電路設計競賽大學部可程式邏輯設計組第一名,以及周莉玲獲今年中華花藝研究推廣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薪傳獎佳作。

台科大首創「雙師制」以及「實習制度」,讓技優生在教育路上,開啟更多發展的機會。

 

圖片來源:Alan Sung@flickr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台科首創雙師制,培養國際專業人才〉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