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被看見得靠金牌?從吳寶春風波兼談「吳寶春們」的低薪現象

原文2018/12/14 刊載在udn《鳴人堂》網站,標題為「被看見得靠金牌?從吳寶春風波兼談「吳寶春們」的低薪現象

文/黃偉翔

近日吳寶春爭議,讓人心寒,連技職出身的老闆都不照顧技職勞工,甚至給22K底薪,再次印證了低薪現象,往往是成就資方的墊腳石。

「吳寶春」,這幾乎是麵包師傅、世界冠軍、白手起家、技職之光的代名詞,這幾天討論度熱得可以,並非他又奪下世界金牌,而是他即將在中國上海開店之故,被迫表態統獨立場,只好發聲明強調自己來自「中國台灣」,瞬間讓多年來視他為「台灣之光」的民眾心碎了一地。

台灣人到異地打拚受政治打壓案例並不少,真正讓人痛心的,是吳寶春開店當老闆,卻開22K底薪給技職勞工。前環保副署長詹順貴公開表示,身邊有案例,一位有證照、多年經驗的烘焙師傅去應徵,經常性薪資才26-28k,但麵包一個賣3、400塊,完全不合理!

吳寶春高雄店經理施政喬表示,吳寶春師傅對員工要求就是「歸零學習」,即使他在進店之前早有19年資歷,他當年起薪仍是26k。然而,根據人力銀行統計,5-7年資歷烘焙師傅薪資水準約在35-38k,7年以上約42-45k。

統獨議題可以體諒,但吳寶春此種「歸零學習」的慣老闆行為,真不能苟同。

是誰成就了吳寶春?

今天「吳寶春」這三個字,絕不單因為他是台灣的國手。我們很常給予出國比賽拿金牌的人掌聲,但也要看參加什麼比賽,目前最嚴謹的技能賽事是奧會模式的國際技能競賽,擁有80會員國,台灣人同奧運模式只能拿中華台北旗幟。

而吳寶春參加的是國外企業舉辦的獎項,他拿著中華民國國旗飄揚那一幕彷彿只是昨天,或許該獎項難易度也接近技能奧運麵包製作項目,但烘焙國手與技職國手,並不只有他一人,那為何至今只有「吳寶春」三字如此響亮?

並不是每一名國手都能夠成為「吳寶春」,吳寶春師傅應該要懂得感恩,並思考「吳寶春」這三個字的本質,很大層面是因為民眾將許多「台灣之光」的情感,投射在他身上。要想想還有多少「吳寶春們」也很努力,卻不曾受到社會主流聲音如此喝采。

一路辛苦走來,受到多少人提攜與幫助的吳寶春,應要懂得感恩並回饋下一代,但卻沒有。

一位有證照、多年經驗的烘焙師傅去應徵,經常性薪資才26-28k。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更多的「吳寶春們」為何沒被看見?

我曾寫過一系列技優生報導,最常被討論的案例,是一位技職國手被保送到明星科大後,因課業實在讀不來,而自我放棄、自請退學,最後帶著高職學歷與國手光環到職場闖蕩,才發現技職國手並未對他帶來多少光環。僅高職學歷的他,最終在工地做著日薪一千的學徒,這並非歧視工地工作,而是一個投入許多資源的國手,職涯卻不如期待。

台灣各界一直喊技職要翻轉,但最關鍵一點,是老闆要願意疼惜技職人才。連相對好一點的待遇都沒有,更看不到技職教育的職涯未來,誰願意讀?不要怪家長相信學歷至上,在台灣,收入及社會地位的現實就擺在眼前。

至今技職升學補習班林立,即使是專業科目考試也能透過解題技巧來取分。曾幾何時技職孩子不去實習工廠、通通跑補習;曾幾何時技職孩子就算在實習工廠,高三面臨升學考試,也只能把工具丟一邊,開始啃各種升學參考書。讀書非壞事,應給予肯定與支持,但忽視「技術」的根,還是技職教育嗎?

拚升學全因社會現實,沒有學歷,再多技能也難以被看見。

被看見一定要靠世界金牌?

上述案例可以延伸許多議題,以前也都討論過,教育部與技專校院也開始想辦法照顧這群技優生們。但從這次吳寶春爭議事件,大家應該要思考的是:為何學技能的人,一定要靠世界之光、世界金銀銅牌才有些許鎂光燈?更甚者,就算得了世界金牌,也不能保障前途一片光明。

說穿了,技職人的低薪與不被重視,大部分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制度仍然以學歷為中心運轉,社會文化與價值觀仍然高舉「唯有讀書高」的信仰。很多檯面上的人說著漂亮話,像是「學技能多重要」「技職多有前途」等,若學技能重要性不亞於一紙學歷,現實為何是如此?

對於吳寶春的責罵已太多太多,不需在此多上一字一句。吳寶春爭議背後,大家應該去深思的問題本質,是如何讓更多的「吳寶春們」被重視,讓他們在社會運轉機制中獲得更多支持。

「吳寶春」這三個字的本質,很大層面是因為民眾將許多「台灣之光」的情感,投射在他身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