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翰:教育的「自由發展」與「社會發展」功能 — 兼論教改的方向

 

這篇文章,是回應網路上此文:

對教育改革的定位再反省

(其實寫得大致還不錯,大家可以去看看)

文章的主旨是:

//有兩種教育改革的迷思必須要被破除。其一是標榜著強調個人解放的自由教育。其二是寄望由教育促成社會流動的平等教育。//

這話我覺得說的有八成正確;應該說你觀察到的現象我是認同的,但這不叫作「破除迷思」,而是要「認清事實」。

我也不喜歡那種,認為讓孩子「自由學習」就好的說法;但這不代表教育「不該有這種迷思」,而是要認清我們無法讓學校教育走到這個目標。

一則是,如果有各別的家長,他自己有能力 (知識、時間、財力、EQ) 投注在關懷、引導孩子的學習,那傳統上「丟給學校、補習班老師去教」通常都很難比得過家長自己陪著孩子自主學習。

只是大部份的家長辦不到,「自由教育」的成果,目前還太 難排除 其家庭的 社經地位因素。  而且不少學科並不容易這麼去學 (我們常常看到自學的小孩寫程式、當舞蹈家、作公益,但好像很少自學然後考照當會計師、結構技師 或 品管大師的)

如果今天,大部份有社經、知識能力的家長,都已經知道、也投入在讓孩子多面相發展上。 那我想可以說「再提倡自由學習,已經沒有必要」。

但如果沒有,那即便是讓許多家長、準家長看了這類的文章,而心生「我也對孩子的教育該盡一些心力,不該丟給補習班」的想法,其結果那可能都還是好的。
我說「要認清我們無法讓學校教育走到這個目標」,是無法達成目標、不該將此方向定於一尊,但並不是,都不該往這個方向修正。

同樣的,你觀察到的,是「教育沒辦法完成階級翻轉的使命」,這也不代表「教育不該在階級翻轉上出一分力」。

我認同你說的,制度上透過考試等方法不見得有用。
但其實仔細想想,都說「有錢人可以去補習」,可是現在補習的比例這麼高,補習真的還是 有錢人 的專利嗎?

我覺得這是一場 拉鋸戰以前的學生,想要「僵化的學科知識」都尚不可得,只有有錢人才能補習、重考。( 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爸媽說「考不上公立高中就去做事」,也有人說「考不上公立高中就去讀軍校」的 )

現在,學科的補習已經不罕見了;它一定程度地在階級翻轉上盡到一份力,雖然沒辦法全面性地「讓偏鄉不輸給都市」,但至少住在都市,有份薪水讓孩子能補習的,都可以享有這項競爭力。

但也在此同時,有錢人開始發現「僵化的學科知識」是不夠的。 不只是網路時代、全球化時代,要追求更卓越;也是因為「人人都能補習」讓「卓越」變得要具有更高、更多元的能力。

而且反正有錢人選項多,他的孩子大可不必接受自己「被淘汰」,也可以選擇任何一個學起來不那麼辛苦、或自己更感興趣的知識。 也不必事先考慮主流就業市場。

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關於「如何才能教出新能力」的檢討聲浪。

而我一直以來也都說「如果公立學校不能提供,就不該考,否則就會助長補習」,
包括所謂「多元發展」,我認為如果教育部真的認為「多元發展」重要,就一定要提供有效的課程 — 所以我其實不反對暑假上多元課程的構想。
簡單來說,「自由化」和「社會功能」在教育議題上仍然是對立的,這兩者互相地在拉鋸;
同時倡議這兩者,理論上是矛盾的。

但實際上呢,其實也無不可;其因有二:
一是在國家社會層面,這樣的拉鋸,其實在緩步地拉升競爭力。

二是,家長的投入、教師的「改革意識」其正面綜效會化解一定的隱憂;因為是自己的小孩,所以不可能真的讓他當狼孩子。 家長對教育批判的越多、越有自己的想法,也就越肯花心力在教育孩子身上;越是認同「多元發展」也就會越關心、越去思索和投注資源。

於是本來看似矛盾的主張,反而可能帶來好的結果。

同樣的,因為不停地檢討,而讓學校教師、準教師花更多的心力提升教學成效;同時也讓社會更關注於教師的教學成效。 這是好事。
既然「自由學習」和「階級翻轉」都不該成為定於一尊的教改路線;那教改要何去何從呢?

我的看法一是可以兩者都先放任其發展,如前述,目前看起來,雖然是痛苦、是擔憂、是被社會不滿情緒偷渡進來發洩的;但至少也是加速改革 — 往什麼方向的改革?

我的另一個看法就是,如果要說「教育自身的任務」,那應該是「讓學生更有競爭力 — 不論是何種層面的」。

反正就把學生教得好一點、將來有能力一點、對自己和社會能盡多一份力 — 我覺得只要教育改革,有讓教育往這個方向走,就算是好的。

最後,我必須說,本文的結論有點詭異;顯然作者自身對於社會議題有一定的立場。
所以當他檢討到「教育無法帶來階級翻轉」之後,可能是情緒上太過激動,讓他不自覺地把「那麼,教育能為階級翻轉做點什麼」當成是「教育自身的任務」。

於是下了一個
//教育要扮演好自身屬於再生產層次的角色,為新的社會改革提供鬥爭的科學、象徵與理念武器。如果在階級問題上,我們找到許多新的改革方案,無論是漸進或是激進,那麼就要利用教育去正當化這些改革方案//

這種,好像要教出「社會主義少年兵」 的結論。
大部份的情況下,人們在熱衷討論一項議題後,會變得難以接受「我們只能做到這樣」 — 而下這種結論的文章,也就很難被傳播。

也正是因此,不論是「自由學習」還是「社會翻轉」,都難免會陳義過高,或以立異為高;動輒要「推翻」什麼、「破除」什麼;但現實並沒有那麼理想、純粹。

不過,也就像我說的,如果讓社會投入更多關注在教育議題上,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只是這樣你「破除」我、我「推翻」你的,難免留下一些負面情緒……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