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崢:證照是否等同專業能力?

 

文/魏崢

對在醫界服務40年屬資深醫師的自己,執業執照過期在即,卻收到未符合換照標準的通知,老實說真令人感到萬分錯愕,原因是缺少修習「性別議題」的課程。

換言之,也就是在換照前若沒有補足經學會認可的「性別議題」學分,我這醫界老兵將喪失施行手術、看門診等一切執行醫療行為的資格,而且效期不得展延。這可嚇壞了接到通知函的秘書,據瞭解因講授相關課程的師資要求嚴謹,課程極少,所幸本院近期即邀請了講師講授相關課題,才解除了可能喪失執業執照的危機。

同樣因為換照問題,困擾著一位近年旅居美國的醫界朋友,多年前他自美返國擔任國內某醫學中心心臟外科主任,數年後因為個人因素,決定暫時返美離開台灣的臨床醫療崗位,但為了修習換照所需的教育積分,這些年他只好兩地奔波,極其辛苦。前些時候,聽聞他想放棄外科專科醫師證書時,不禁翻騰著惋惜及憤懣的情緒。

人才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而優秀的專業技能之養成又非常不易,同樣是蕞爾之地,吸引海外人才進駐是新加坡長期的政策,反觀台灣,則是對留住專業人才設下重重的限制。資深的專業醫師,不但有一身功夫,更是後生晚輩臨床治療時隨時可請教的活字典,但若沒有於時限內補足教育積分,就喪失了換取專科醫師證書的資格。

以心臟外科醫師而言,外科專科醫師證書、心臟專科醫師證書、心臟外科專科醫師證書是最基本須取得的證照,若要保有這三張證書,每年平均須取得260個教育積分,近年衛福部「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標準」條例又規定,專責加護病房照護醫師,更須具備重症專科醫師證書,因此,有機會照顧心臟加護病房患者的醫師,則要再多取得此份證書。而民國98年底衛福部公布了「人體試驗管理辦法」,凡施行涉及人體試驗之研究計劃,其計劃主持人六年內,還須有人體試驗30小時以上相關訓練證明及醫學倫理9小時以上研習證明,原來臨床工作已甚繁重的外科醫師,願意撥空從事研究已屬難得,現在每年卻要再多修習人體試驗相關訓練課程,才能符合具備研究計劃主持人資格,說實在真的令人疲於奔命,但又不得不做。

記得民國96年應朋友之邀一起到中國大陸參加醫師執照的考試,當時在筆試前,得先進行實務操作測驗,項目包括問診、聽診、觸診、放置胸管、導尿管等,大陸著重臨床操作技術評測這一點令人深切覺得值得我們借鏡,文字測試對檢驗台灣醫學生七年醫科學習成就或許適切,但對外科醫師而言,是否有能力執手術刀就另當別論了。所以,一位成熟的外科醫師,是需要投注大量的心力學習手術技術,以累積治療病人經驗。以我個人為例,為繼續保有六張專科醫師證書及執業所需的證照,每年必須取得教育積分約450分,這勢必排擠臨床工作時間,甚至為了因應評鑑,還得上病人安全、醫學倫理、感染控制及傳染病防治等課程,犧牲掉大量臨床學習時間,缺少實務的學習,無怪乎新一代醫師常治得一口好病,甚至被譏諷淪為「開葯單」、「開檢查單」的機器。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在書中曾提道:「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許多規範的制定者,自認立意良善,卻沒有考量施行面的問題,甚至聽不到各方意見,專擅妄為。專業的養成不是上幾堂課進行文字測試即完成,必須有術科的評點做為配合,否則這樣評核機制下的證照是否等同專業能力,將值得商確,或者只是徒具形式的專業證書罷了。

 

圖片來源:錢得樂

原文刊載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

技職3.0

《技職3.0》為一個關注「技職教育」與「技能發展」議題的獨立媒體。

在〈魏崢:證照是否等同專業能力?〉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